人生如泥沙,
花与荆棘并存。
提到辛弃疾,你会想到什么?
有人想起了他的话:
“醉时点灯观剑,梦连队号角吹”。 “稻花香说好年,听蛙声”;
有人想到靖康年秋,金兵南侵,王被迫南渡。
21岁的辛弃疾决定参军,立志清理旧山河,却无法得到朝廷重用,郁郁而终。
郭沫若曾在辛弃疾墓前写下挽联:
铁板铜琵琶,跟着东坡唱《大江东去》;
美琴为小米难过。希望冀南宋朝,不要跟着大雁南飞。
这首挽联表达了辛弃疾诗歌中的豪情,也表达了他一生不顺的悲伤。
南宋朝廷辜负了辛弃疾,但辛弃疾从来没有辜负过自己。
以下六首诗虽然是辛弃疾失意时所写,但他的热血并未冷却,激情并未减弱。
了解它们,就能挣脱命运的束缚,摆脱精神焦虑,过上无悔的人生。
1
公元1168年,满怀忧郁的辛弃疾登上建康健心阁。天千里秋色清,水随天行秋无边。
目光远眺,献上悲愤,玉钗螺髻。
楼上夕阳,断钟声中,江南游子。
我看着五勾,拍了拍栏杆,但没有人理解我。
别说鲈鱼值得称赞。西风吹来,老鹰会适时归来吗?
要田要房,怕他见你不好意思,六郎有才。
可惜逝去的岁月,忧愁风雨,树木就这样了!
谁叫钱红领巾绿袖,去寻找英雄的眼泪!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作为一名公务员,最大的苦涩就是我说出心里话却没有人听;
作为一名武将,最深的悲哀就是你辛辛苦苦苦练本领,却没有用处。
这两点辛弃疾深有体会。
辛弃疾出生时,南宋正值动乱,北方已落入金人之手。
他的祖父辛瓒虽然在金朝服役,但他一直渴望有一天能够拿起武器,与金人并肩作战。
在祖父的影响下,辛弃疾年轻时就立下了收复中原的志向。
自幼习文学、道学、兵法。长大后,他以科考的名义一路北上,把家乡的山山水水记在了心里。
他本来以为凭借自己这些年的努力,一定有机会帮助南宋收复失地,重组国家。
但当他真正进入南宋宫廷时,他才真正体会到官场的腐朽和现实的无奈。
南宋当权者当然知道辛弃疾有很大的才能,但是他们本能地害怕金国,所以一直打压辛弃疾,不让他出面。
因此,辛弃疾一直到二十九岁,仍然是一个闲散的小吏。
今年春天,江南柳絮飞扬,细雨绵绵。辛弃疾满怀悲伤,登上了享心阁。
他眺望远方,祖国的山河映入眼帘,但想到的却是自己的志向未遂,功业枉然。
他拍着栏杆,感叹没有人了解他的野心。
尽管他如此沮丧,但他仍然不肯向现实低头,从未改变过收复江山的野心。
人生就像一场克服困难的旅程。在命运铺就的路上,总有困难和危险等待着你去克服。
在这段旅程中,如果你因为畏惧艰险而犹豫前行,你将别无选择,只能让你的理想和尊严被命运的磨盘狠狠碾碎;
但如果你像一颗种子一样生活,不惧风雨,自己成长,有一天你也会长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2
公元1172年,辛弃疾被任命为滁州刺史。东风一夜吹走了万千花木,连星辰都吹落如雨。
宝马的雕花汽车让道路充满香气。
凤笛吹响,玉壶亮光,鱼龙共舞一夜。
飞蛾如金缕雪柳,笑声中藏着幽香。
人们千百次地寻找他,
蓦然回头,那人就在那里,在昏暗的地方。
—— 《青玉案·元夕》
公元1170年,多年闲散小吏的辛弃疾终于被宋孝宗赵何召见。
后来,辛弃疾被调往临安城,成为思农寺的主簿。
临安城不愧是一座富贵之城,那里的奢靡几乎让辛弃疾心神都乱了。
幸运的是,公元1172年,33岁的辛弃疾被任命为滁州知县,负责当地的战后重建工作。
大家一定很奇怪,一向不理睬辛弃疾的南宋朝廷,为何突然让他做实事呢?
事实是滁州地处抗金前线,没有人敢去那里。
这个烫手的山芋就扔到了辛弃疾的手里。辛弃疾非但没有回避,反而喜极而泣。
临行前,恰逢元宵节。
临安城内,处处歌舞升平,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却看不到中原战乱的景象。
辛弃疾寻寻觅觅,停在了这繁华的灯罩里。
突然,他看到了一个模糊的身影,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那么熟悉。
仔细一看,原来是曾经胸怀大志的自己。
他在临安城呆了几年,几乎被这里的繁华烟柳弄得眼花缭乱。直到在灯光昏暗的地方,他才找到了自己的初衷。
老子说:“五色使人盲,五声使人聋,五味使人口香。”
环顾四周,有多少人在名利的追求中被磨灭了意志;有多少人沉迷于浮华而忘记了初心。
一个人想要坚守自己的真心,就必须学会与欲望作斗争。
当你强大了,能够控制自己的时候,你就能坚定地朝着心中的圣地前进,而不必担心外界的干扰。
3
公元1176年,辛弃疾在江西提甸当囚犯时,曾路过造口。玉姑台下,清澈的河水清澈见底,不少路人都流泪了。
向西北望长安,山峦无数。
青山遮不住,终究要东流。
江夜忧愁之时,听见山深处鹧鸪的叫声。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赶到滁州后,看到了这一幕:
曾经繁华的滁州,早已在战乱中化为废墟。
当地人无家可归,只能在废墟中编织茅草和芦苇居住。
市上无商贩,千里无鸡鸣。这样破碎的一幕,让他感到无比的悲伤。
他立即开始免除当地人的房租,组织年轻人盖房,还试图吸引外商到滁州经商。
半年后,滁州又热闹起来。
当然,南宋当权者也看到了辛弃疾的政绩,但他们并没有感到高兴。他们反而认为辛弃疾太强大了,这让他们感到恐慌。
他们一直在打压辛弃疾,要么让他成为闲散的小官,要么频繁地调动他。
不久,辛弃疾从滁州调往江东。不久,他被调往江西。
辛弃疾赴约途中,恰巧路过造口处。
他想,五十多年前,金兵南下,一路战到江西造口。
那一战,南宋皇室被打得仓皇而逃,百姓也流离失所。
想到这里,辛弃疾心里难过极了。
他是多么想夺回被金人夺走的山河啊!
然而,他向南宋朝廷提交了《美芹十论》和《九议》,详述了他的恢复计划,却被无情拒绝。
即便如此,辛弃疾仍然没有改变报国为民的初心,所到之处都为人民造福。
曾经有朋友问我:“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读辛弃疾?”
我说:
在辛弃疾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坚持。
这种坚持,就是无论命运如何压迫我,只要读懂他,我就能从心底里有重新开始的勇气。
这个世界永远不会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生活永远不会完全按照我们的意愿展开。
但在一个你无能为力的世界里,做你能做的事就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4
公元1181年,辛弃疾被罢官,从此隐居岱湖。明月留枝喜鹊惊,清风半夜蝉鸣。
稻花香诉说着丰收,蛙声响起。
天上有七八颗星星,山前下着两三点雨。
昔日,茅店社林边,转弯时,忽见溪上有一座桥。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家毕淑敏说:“人生如泥与沙,花与刺并存。”
越是伟大的人,他的人生就越不会一帆风顺。
就像辛弃疾,在位多年,曾7次受到打压,被罢官。
他的仕途如此坎坷,部分原因在于辛弃疾的祖父辛瓒曾在晋朝为官。
南宋官员一直对他抱有偏见,将其视为“汉奸”。
另一方面,辛弃疾为人耿直,直言不讳,得罪了朝中不少大臣。
辛弃疾自然知道这些大臣的想法。
他自己也曾说过:“我这一生都比较固执和自信,多年来一直不被大家所容忍。”
但他却坚持做孤独的大臣。他杀害并罢免了折磨人民的贪官污吏。
他果断坚决的杀戮,也给了朝中官员弹劾他的借口:花钱如沙,杀人如草。
结果皇帝误信谗言,不等辛弃疾为自己辩解,就下旨剥夺了辛弃疾的一切官职。
辛弃疾被迫退休,在上饶岱湖畔开辟了一块稻田,当起了农民,自号“甲轩”。
尽管他的生活很平静,但他仍然对家庭和国家感到不满。
幸运的是,山山水水为辛弃疾提供了最好的排解郁闷的地方。
当他忧郁的时候,他会走过稻田,听夏天的蛙声,看看天上的星星和月亮。
不知不觉中,他在官场受的伤慢慢痊愈了。
我们行走在这个世界上,也经历过很多磨难,承受过很多痛苦。
但正如一句老话所说:“生活真的很艰难,只有你自己才能克服它。”
这个世界上,真正能治愈你的,只有你自己。
当你学会把自己的人生当成一束光,无论黑暗有多长,你都能坦然从容地行走,不问东、不问西。
5
辛弃疾隐居上饶时,漫步博山路,写下这首诗。少年不知悲情,爱上了楼上。
爱上楼上,我强迫自己表达悲伤,以便谱写新的文字。
现在我知道了所有的悲伤,我不想再说话了。
他正要放弃,却又说道:“秋日凉了。”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知乎上有人问这样的问题:“有哪些诗词你小时候听不懂,长大了才懂?”
辛弃疾的《丑奴儿》总是被反复提及。
这首诗的感人之处在于,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却触动了所有中年人的心。
小时候,我们阅历少,但都喜欢感伤春色和秋色。
当你遇到一点挫折的时候,你就开始自怜;当你遭受一点痛苦时,你想告诉世界。
后来,当我们真正经历了人生的沧桑,真正被生活压迫到身心疲惫的时候,我们学会了对生活微笑,学会了咬牙吞血。
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明白,真正的痛苦是无声的;真正的悲伤是无法表达的。
辛弃疾成长于中原沦陷区。年轻时的他对自己非常自信,对一切都很天真。
他始终认为,凭借自己抗金复国的勇气和才华,一定能够赶走侵略者,收复山河。
但当他练就了身手,进入南宋后,就等着上阵杀敌报效祖国了。
然而南宋朝廷却以最快的速度攻击他,也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他。
40岁的他仍然没有办法报效国家,被迫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
这种悲痛实在让辛弃疾难以言表。当他爬上高楼时,只能感叹:“秋天真凉啊!”
年轻的时候,谁不是一个阳光明媚、充满活力的人呢?
但人到中年,你就会发现,无奈、悲伤才是生活的常态。
我们终将在岁月中磨平棱角,在风风雨雨中一步步成熟。
面对那些难以排解的苦闷和难以言喻的委屈,也许你我只能默默哽咽,感叹:“今天天气真好!”
所谓成熟,就是心态越来越平和,言语越来越沉默。
6
公元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好友陈亮雪夜煮酒,共议天下大事。醉时望灯亮剑,梦喇叭吹连营。
八百里外,我麾下的人在燃烧,五十弦翻长城的声音,
秋天,部队上战场。
马走得极快,弓箭如霹雳般可怕。
完成王政天下之事,赢得生中死后的声誉。
不幸就这样白白发生了!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被罢官后,开始了十几年游手好闲的生活。
白天,他会四处看看山山水水,以排解郁闷的心情;
但每次夜深人静的时候,他都会想起自己的野心实现的艰难,想起朝廷的软弱和愚蠢,想起上次离开时内心的悲伤和愤怒。
在这样日夜的忧虑下,辛弃疾病倒了。
好友陈良得知消息后,冒着大雪,长途跋涉800多里去看望辛弃疾。
辛弃疾大喜,见到朋友后,迫不及待地向他诉说自己的担忧。
他说他有一个梦想。梦中,他回到了战场,与敌人浴血奋战。
他也一举夺回了山河,完成了国王的梦想。
但从梦中醒来后,纵然有无数的野心,他也只能握着剑,在灯下仔细端详。孤灯的影子,更显得荒凉。
想到这里,一把宝剑沾满了灰尘,英雄暮年的悲哀顿时涌上辛弃疾的心头。
陈良听后,立即附和辛弃疾道:“世间宜耕而老,唯买犁卖刀,平家铁!壮士泪,肺肝裂!”
他用《汉书》这个典故指出,天下太平,大家都想回家耕种土地。
而立志报国的强者却只能因为无用功而流泪,气得肺肝都要炸裂。
陈亮的话可以说是触动了辛弃疾的心。
他多年的不甘终于产生了共鸣,于是他一改之前阴沉的心情,继续和陈良对酒论天下。
一边侃侃而谈,辛弃疾积攒的忧郁也慢慢缓解了。
佛经上说,世间有八种苦。困难之一是没有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这种苦难过去困住了辛弃疾,也困住了今天的我们。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然而,这个世界上,事事如意的很少,而事与愿违的却最多。
当你没有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时,而不是整天郁郁寡欢,陷入过去的不甘之中;
不如回心转意、放手,尝试放手,然后微笑着踏入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作家梁衡曾在《把栏杆拍遍》中评价辛弃疾:
他的名声取决于时代的运动,就像地球大板块的碰撞一样。有时他被夹在中间感到折磨,有时又被抛在一旁冷静思考。
于是,南北宋三百年的动乱,就产生了辛弃疾。
辛弃疾可以与苏轼竞争诗坛;在武术上,他可以与霍去病齐名。
可惜,这样的人物一生都没有办法报效国家,他的远大抱负也被埋葬在了太平的南宋。
但即使命运如此艰难,辛弃疾始终是那个能喊出“人之死,我来试试手,补天裂”的热血青年。
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
生活充满苦难,可以压垮一个人,但压不垮一颗坚强的心。
【辛弃疾最失意的六首诗。当我们了解它们时,人们就会生活得更加清晰。】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辛弃疾的诗词总是能让人感受到他的豪情壮志,但这六首诗却透露着无尽的失意,读完之后令人唏嘘不已。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辛弃疾的失意,让我们更能理解他的人生,也更能体会到生活的苦涩和无奈。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六首诗真是太震撼了,辛弃疾的失意和无奈,都浓缩在字里行间。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辛弃疾的失意,也许正是他最真实的写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诗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辛弃疾,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情感的英雄。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通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辛弃疾的内心世界,他所经历的失意和苦痛。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辛弃疾的失意,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更加热爱生活。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辛弃疾的失意,或许也是他人生的另一种精彩。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诗词,让我对辛弃疾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更加敬佩他的人生经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辛弃疾的失意,让我们更加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辛弃疾的诗词,总能带给我力量和感动,即使是他的失意之作。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辛弃疾的失意,让我们更加珍惜拥有的一切。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诗词,读起来令人心酸,却又充满了力量。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辛弃疾的失意,让我们更加懂得如何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辛弃疾的失意,也正是他人生的宝贵财富。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辛弃疾的诗词,永远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典之作。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诗词,让我更加理解辛弃疾的人生,也让我更加敬佩他的人格魅力。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辛弃疾的失意,让我们更加珍惜时间,更加努力地活出精彩的人生。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辛弃疾的失意,让我们更加明白,人生总会有不如意,但我们应该勇敢面对,积极乐观。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辛弃疾的失意,让我们更加珍惜拥有的一切,更加努力地创造美好的人生。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