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脉尽头是平原,河流流入荒野。
月下飞镜,云海成海楼。
犹怜故乡水,送舟远行千里。
看到这首诗,我脑海中第一个念头就是想起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轻岸,奸椽夜船。星垂平野,苍茫田野,月波大河,岂不因年老病而辞官,天地如沙鸥。 ”
为什么我会想到这首诗,可能是因为两首诗的韵律非常相似。进一步深入了解后,我发现著名前辈在解读李白诗时也提到了杜甫的《旅夜书怀》。
如此看来,这不仅仅是因为押韵相似。
我们先来说说李白的这首诗。荆门位于长江中上游。从三峡往下游走,就会经过荆门。在古代,荆门普遍被视为荆楚之地的门户。从三峡逆流而上,就是现在的巴蜀之地,也是李白的故乡。因此,李白乘船经过荆门时,提到了“渡远”,就是离家乡越来越远的意思。过了荆门,就到了楚地。景色很不一样。沿河的山峦沿着荒野逐渐消失在视线之外。眼前是一片辽阔荒凉的景象,只有滚滚的河流在流淌。
出荆门就是江汉平原,与四川山区不同。这对人们的视觉和感知有很大的影响。江汉地区,长江流速减缓,水面风平浪静。极其雄伟的江面与夜空相连,如同明月下的天镜。虽然是晚上,但能见度很好,可以看到天空中的白云像海上的城堡一样高。
这里有句话说,界海楼的意思是“海市蜃楼”。但在长江中上游,又是一个晴朗的夜晚,看起来并不像海市蜃楼。我们现代的读者有机会去各地旅行,我相信他们也会有这样的经历。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我们常常感觉天上的白云也有高度,有一种垂直的纵深感。这大概就是李白在这里的意思,表达荆门外汉江平原的辽阔。
离开荆门后,这里的山景、河景、天上的高云,都和家乡不一样了。唯一不变的是载着船只的河流。它从家乡流淌,将继续流淌千里,将船上的旅人推向目的地。
这首诗的题目是《渡荆门送别》,但全诗没有告别的对象。既不是李白送别朋友,也不是被朋友送别。那么这里的告别是什么意思呢?
从这首诗来看,应该是李白告别故乡。送来的自然是家乡送船到万里的水。
因此,这首诗所表达的是李白即将环游世界时对故乡的眷恋。
据后来学者考证,李白写这首诗时年纪轻轻,应该是他第一次出川。从诗中看,除了对离开家乡的不舍之外,还有一种隐约远行的期待。毕竟从荆门到楚地,并不是一万里的路程,前面应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这个角度来看,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是一首充满希望的诗。
此时,不妨对比一下杜甫的《旅夜书怀》。杜甫写这首诗时,正处于人生的最后阶段。杜甫的一生经历十分坎坷。他的晚年经历了求官、漂泊、与家人失散、受安史之乱影响、居无定所的经历。至少可以说,实际上非常荒凉。杜甫的忧伤、孤独的心情在他的夜游中表露无遗。
李白说:“山止于平地,江河止于原野。”
【唐诗鉴赏山随平原水归原野李白《渡荆门送别》】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这首诗写得真好!把离别的愁绪和对家乡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山随平原水归原野”一句,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白这首送别诗写得真美,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让人读了忍不住想念家乡。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山随平原水归原野”,这句诗太经典了!景色描写得如此壮阔,也体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让我对李白有了更深的了解,他的诗歌总是充满着豪情和浪漫。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意境很美,让人回味无穷。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得真棒,尤其是“孤帆远影碧空尽”一句,意境优美,让人感动。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首诗的意境,让人感觉很开阔,也很有哲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白的诗歌总是充满着意境和哲理,这首送别诗也不例外。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出了离别的伤感和对未来的期盼,很有感染力。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山随平原水归原野”,这句诗太经典了!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得真美,景色描写得生动形象,情感表达得真挚动人。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白的诗歌总是充满着豪情和浪漫,这首送别诗也不例外。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首诗的意境,让人感觉很开阔,也很有哲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出了离别的伤感和对未来的期盼,很有感染力。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帆远影碧空尽”这句诗太美了!意境优美,让人回味无穷。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意境很美,让人回味无穷。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得真棒,尤其是“孤帆远影碧空尽”一句,意境优美,让人感动。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得真美,景色描写得生动形象,情感表达得真挚动人。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白的诗歌总是充满着意境和哲理,这首送别诗也不例外。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出了离别的伤感和对未来的期盼,很有感染力。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