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早逝,母亲培养成人
孟郊(751-814),字东野,天宝十年(751年)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当时,其父亲孟廷彬任昆山县尉。孟郊年轻时很有才华,喜欢弹诗。他经常在饭桌上与父亲交换意见。如果他答对了,他的父亲就会奖励他一杯酒。久而久之,他的对联水平突飞猛进,小小年纪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神童”。
孟郊兄弟和父亲
与数以万计的学者不同,孟郊读书不是为了名誉,而是一种简单的爱好。 “我想把泉水分成不同的通道,把清浊的泉水分成不同的通道。”我想将巢穴分开,彼此远离。 “他只是想沉浸在阅读的世界里,为自己感到难过。”
梦娇形象
家里的书不多。翻遍了,找不到完整的四本书五部经典。于是,孟郊20岁那年,他离开家乡,来到嵩山书院读书。我在那里已经十年了,三十多岁的时候,我丢下破旧的书本,蜿蜒出了山。
两试不中,心态几乎崩溃
贞元七年(791年),孟郊四十岁。他参加家乡湖州的乡村贡品,一举成功。随后又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他原本以为考进科举、跳过龙门会很容易,但残酷的现实却给了他打击。唐代宗族制度的遗风还是很深的。孟郊没有可以战斗的父亲,没有可以挥霍的家产,性格孤傲不羁。失败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但孟郊却以鹰鱼鹰为傲。鹰鱼鹰不能上榜,但无知的鹪鹩却上榜了。如何?孟郊感觉天地苍白,日月无光,就连无边的七彩春景都被霜覆盖了。
孟郊去考试
绝大多数落榜者都会选择复读,而有钱人则留在京城,一边复读一边拜访权贵,希望能够升职。孟郊虽然并不富有,但因为遇见了弟弟韩愈,他并不急着回家。韩愈比孟郊小17岁,有代沟,但两人性格却截然不同。他们一起唱歌,互相支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从而结下了“岁月情谊”。第二年,两人同时考进士,但成绩却相差甚远。韩愈考中了科举,孟郊却未能考中。孟娇心情郁闷,一夜未眠。想起一路走来的坎坷和这一年来的辛苦,她泪流满面,心态开始崩溃,一度想过轻生。关键时刻,韩愈来看望他,并写诗安慰他。他真挚的爱情重新燃起了孟郊对生活的希望。
韩宇的头像
三试登顶,今朝放荡无涯
两次考试失利后,孟郊对第三次考试产生了心理障碍。幸运的是,他有一个坚强的母亲,不断鼓励他,告诉他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贞元十二年(796年),45岁的孟郊在母亲的再三催促下再次来到长安。
他的弟弟韩愈不断地向朝廷达官贵人推荐孟郊,也打通了一些人脉。孟郊毫无障碍地考上了进士。成为进士的那一刻,孟郊仿佛脱离了苦海,达到了喜悦的顶峰。次年春季成绩公布之日,曲江、兴源地区正值春意盎然,当年的新晋进士云集于此。孟郊以为,从此以后,他就能迎风破云,虎蛟龙跃,生活中的困难和心里的不安都将一去不复返了。无法抑制的喜悦化作一首歌《登科后》:“过去的肮脏还不足以夸耀,而现在的放荡思想却没有限制。”春风得意,马蹄疾驰,一日尽尽长安花。 ‘长安那么大,春花无数。你怎么能在一天之内把它们全部看完呢?看似无理取闹,但却表达了诗人真实而满足的感情。
春风中的马蹄病
其实在唐朝,进士只有做官的资格,孟郊高兴得太早了。人事部的人让他回家等着。他们会在选举期间通知您。
接母同住,回忆母子情感
贞元十七年(801年),孟郊五十岁。等了一会儿,胡子都白了,选举的消息终于传来了。孟郊心情沮丧,考试积极性不高。在母亲再三催促下,她催促孟郊去洛阳。次年,孟郊通过选举,被任命为溧阳(今江苏溧阳)县尉。
慈母手中的线,游子身上的衣裳
孟郊上任后不久,就派人将母亲接到溧阳居住。母亲到来的前夕,孟郊感慨万千,仿佛回到了二十岁时离家出走的那个夜晚。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针地认真地为他缝补衣服。孟郊突然觉得自己就像一棵小草,而母亲就像春天的太阳。小草的一点点恩情永远无法报答太阳所给予的温暖。想到这里,孟娇心里一阵难过。他拿起笔,满怀感激地写下了一首诗《游子吟》:
慈母手中的线,游子身上的衣。
出发前,我担心回来晚了。
谁说一寸草心,报三缕春光?
《游子吟》 诗歌
这首诗没有绘画,没有雕刻,质朴中蕴藏丰富而真实。写的对象是线、衣服,却道出了母子相依的血肉之情。慈母虽然无言无泪,却充满了爱的行动和思想,令人揪心、催人泪下。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并被口头流传了数千年。
命运悲苦,亲人先后离世
孟郊,标准学者。他最喜欢读书和写作。他对办事、抓人兴趣不大,这不是他的强项。他不懂官场的潜规则,也不认同一些普通官员的做法,所以常常表达自己热爱山水,心胸开阔,无忧无虑。溧阳城外不远有一个地方叫头金来,下面有一个水池。孟郊工作时间,经常坐在池塘边闲逛、赋诗,耽误了不少公事。溧阳县令当然不能容忍这种“懒政”行为,于是向上级汇报,又聘请了一个人来分担县尉的工作量,并将孟郊一半的俸禄给了那个人。
梦娇形象
工资本来就不高,剩下的一半还不够养家糊口。母亲、妻子和三个儿子常常又冷又饿。贞元二十年(804年),其母去世,其妻不久因积劳成疾,西归。母亲走了,没人会关心他,孟郊干脆辞去了溧阳县尉的职务。
元和元年(806年),孟郊改嫁郑氏。郑家有个亲戚叫郑玉清,官至尚书左仆射。孟郊靠着妻子的“裙带关系”,从事水陆交通,读到八品。从此,他定居洛阳立德坊,生活得到改善。但上天并没有给孟郊带来好运。元和三年(808年),一年之内,他的三个儿子陆续离开了他。
孟郊肖像
【《游子吟》:慈母手中的线,游子身上的衣服】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这首诗太感动了!读完真的让人忍不住想起自己的妈妈,每次回家,妈妈总是把我的衣服整理得整整齐齐,就像诗中描述的那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游子吟,句句真情实感,读完只想赶快回家,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句诗太经典了,每次读都让人感动不已。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也让人体会到游子的思念之情。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真的是太感动了,每次读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时候,就忍不住想起自己的妈妈。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得真好!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母亲的爱。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就像诗中描写的,无论游子走多远,母亲的爱始终伴随着他。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让我更加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光。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游子吟,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读完让人心酸又温暖。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句诗真的太经典了,让人印象深刻。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母爱的伟大,也表达了游子的思念之情。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简直是经典中的经典,每次读到都会想起自己的妈妈。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游子吟,一首充满温情的诗歌,读完让人忍不住想念自己的妈妈。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句诗太感动了,每次读到都会泪目。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真的是太感人了,让人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得真好,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母亲的深深爱意。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让我更加理解母亲对我的爱。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真的很感人,读完让人忍不住想念自己的妈妈。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游子吟,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诗歌,每次读都让人感动不已。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句诗太经典了,让人想起母亲无私的爱。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