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赣江东岸。始建于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时任江南洪州刺史时所建。现存建筑为1985年重建的景观,因初唐诗人王勃的作品《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滕王阁建成二十二年后,洪州刺史严谋重修滕王阁,并于公元675年(元二年)九日在滕王阁宴请百官宾客。唐高宗)。邀请当地许多名人吟诗作诗,最后编成诗集,流传后人。既然要编成集,就必须给这种诗集写序,这个《滕王阁序》,还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王勃去交趾(位于今越南河内)探望父亲时曾路过此地,并参加了盛会。他即兴写下这篇序,并赋诗一首,为其他文人继续赋诗或作诗奠定了基础。这篇序言的原标题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后来缩写为《滕王阁序》。这篇文章一写出来,立刻就火了。文章中使用了20多个典故,特别是在下面的文字中。几乎每句话都用典故,据说为我们中华文化贡献了40个成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数一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丰碑。
这里特别指出的是,文章中红色字体原文的白话解释只是一个辅助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文。不能算是原文的翻译,更不能算是原文的翻译。相当于原文的现代白话文版本,仅起到配角作用,请勿批评。
第一段
豫章旧县,洪都新府。星辰分翼,地接横麓。揽三江通五湖,控野荆棘,引瓯越。宝藏丰沛,龙光普照牛斗废墟;人杰地灵,徐茹坐在陈凡的榻上。雄州雾气满星。太黄横亘夷夏交汇处,宾主尽享东南美景。统帅严公望其风采,戟自远方来;忻州扇于文,以帘暂驻。十天假期里,有很多成功的朋友;千里之外迎我,满堂贵友。龙腾凤,是孟儒的词派;紫色的闪电和绿色的冰霜,是王将军的武器库。家主为管家,道为人知;一个男孩怎么知道他会获得胜利呢?
1、豫章旧县,洪都新郡:豫章原为汉代设旧县,现改为洪州府。豫章对应洪都,谷郡对应辛府,谷辛相对,郡府相对。
因此:以前的、旧的时间、形容词。
县: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域,最早设立于西周。按照周制,皇帝的领土绵延数千里,分为数百郡。县辖四县。故春秋时期有上官受郡,下官受郡之说。周朝,郡县大,县小。秦以后,郡县大,县小。秦初设三十六郡,督诸郡县。汉朝增设郡县四十六。豫章县位于南昌,是汉初增置的四十六县之一。
豫章:汉代至唐代的行政区划名称。汉高祖初年置豫章郡,县辖南昌郡。后来东汉、三国、两晋、南朝时期,豫章郡、豫章国大致在今江西省北部。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豫章县,置洪州。隋唐时期(公元589年—742年),南昌县改称豫章县,属洪州。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豫章县为避唐高祖李渔名讳,改称中陵县,唐贞元元年(公元785年)改称南昌县。《滕王阁序》的第一句“旧豫章县”,很可能是这一时期为避唐朝皇帝李渔的名讳而改为“旧南昌县”。我国流传下来的《滕王阁序》版本大多以“南昌旧县,洪都新府”开头。然而,公元707年(即《滕王阁序》创作后第26年)所藏的《010-010-《滕王阁序》却在日本皇宫中被发现。三万手稿,在这份手稿中,开头一行是“豫章旧县,洪都新府”,也就是我们今天使用的版本。这里很多人都有疑问。《滕王阁序》的第一句是“豫章旧县”还是“南昌旧县”?那我们就开动脑筋想一想,怎么想呢?那么就看“南昌”是不是“老县”了。如上所述,豫章县建于西汉时期,一直沿用至隋朝,后改为洪州府。隋唐时期的南昌是县,不是县。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南昌县,更不可能有。素有“南昌旧县”之称,遂有“南昌旧县”之称。因此,王勃当时所写的必定是“豫章故县”。因此,“南昌旧县”必须改为“豫章旧县”。
府:中国唐朝至清朝的行政区域名称。级别介于县和省之间,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2、星辰分翼、震,地接恒禄:天上相应的星辰属翼、震,地上的则接恒山、庐山。这两句话对应了天上的星星和下面的大地。
星宿:星宿指的是中国古代的星座,分为二十八星座(星座)。在英语中,它对应于星座,一个名词。
分:划分,属于,动词。
乙真:南方七星座中的乙、真两个星座。古代中国人用天上二十八颗星的方向来对应中国地面的区域。某一颗星对应地面上的某一个区域,称为某星某地的划分。南昌属于南方七星座中的乙、真2星座对应的地面区域,如下图所示。对于我们非专业人士来说,这张星图中的东西方向是错误的。经过读者的提醒,我们发现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这张星图是天上的地图,而不是地面上的地图。需要把它举起来才能看。举过头顶,图中的东、西、南、北对应地球上的方位,一震两颗星对应东南南昌的方位。
地球:地球,名词。
连接:连接、旁边、动词。
横麓:指湖南的衡山和江西的庐山。
3、以三江为前,五湖为带:以三江为前,五湖为带。
裙:古代衣服的交领。它原本是一个名词。不过这里词性变了,直接用名词当动词,with.作为衣服的裙子。
三江:指赣江流经南昌后,分流为府河、玉带河、乌沙河三条河流。
三江纺:以三江为襟,是指府河、玉带河、乌沙河在南昌的交汇处,就像衣服领子的交汇处一样。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如下图所示。
腰带:宽大的腰带,用来束紧衣服的腰带。它原本是一个名词。不过这里改变了词性,直接用名词当动词,用.作为带。
五湖:指南昌市周边的大小五个湖泊。
五湖带:以五湖为带,是指南昌周围的五个湖泊,就像南昌的带一样。这也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如下图所示。
关于这里的三江五湖,传统观点认为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相传古时长江流经彭蠡(今鄱阳湖),分三道入海,故称“三河”;人们认为,五湖,泛指太湖地区的湖泊。一说是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南昌是五湖之一。这些观点是错误的、不准确的。其实只要看看南昌的地图,你就明白王波具体是什么意思了。
4、制夷荆棘,引瓯越:(向西)控制满洲之地,(向东)连接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Control:控制,控制,动词。
野蛮人:粗野的,不文明的,形容词。
荆:古楚地的名词,即今湖北、湖南一带。
蛮夷荆:因为西周、东周时期,楚国不服从中原王朝的管辖,又不懂语言,所以被认为是蛮夷。故自古称为蛮经。《诗经·小雅·采芑》收录《愚蛮》荆,大国为敌诗。正因为它被认为是“野刺”,所以才说它是“受制”的。由于南昌靠近湘鄂交界处,正好可以控制两省的东进。
And:and,and,并列连词,相当于and。
寅:拉,拉,动词。
瓯: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的别称,指浙江南部地区。
越族:古代,居住在江、浙、粤、闽等地的越族。故名百越。粤与“广东”相连。百越又称百越。作为地域名称,主要指福建、广东地区,又称华南地区。通用术语。
5、自然宝藏丰富,龙光照牛斗遗址:(南昌)物产绚丽,天象珍贵。龙泉剑和泰阿剑的光芒,直接照射在牛星座和丢星座所在的区域。
物:财产,名词。
华:华丽、光荣、美丽,形容词。
田:天象就是上面所说的星分和星翼。
宝:珍贵的,有价值的,形容词。
五化天宝:“五化”和“天宝”都是“名词+形容词”的结构。事实上,他们省略了连接动词的主要分词。五华天宝=物华天宝。
龙光:龙泉和泰阿两把剑的光芒。据记载《晋书·张华传》,晋初时,牛、斗两星之间,常有紫色能量闪烁,相传为剑之精华,直透苍穹。张华命人寻找,果然在凤城(今江西省凤城县,原豫章县)地下出土了龙泉、泰阿两把宝剑。两把剑出土后,牛斗两星之间常存在的紫色能量消失了。王波在这里引用这个典故,只是为了说明这个地方的“精致”。
射:照射,射向,动词。
牛与斗:牛与斗。
直:表示前后两个名词之间存在归属关系,牛豆知序=牛豆知序,相当于英语中名词的所有格。
废墟:地方,地方,名词。这是指天上牛、斗的面积。
蛇牛斗遗址:这是为了说明这里的“天宝”。二十八星座中,乙真、北方两星,与牛斗两星正好对应。
六、人杰地灵,徐孺子寄居太守陈范家。
People:人物、人物、名词。
杰:杰出,杰出,聪明绝顶,形容词。
土地:土地,名词。
Spirit:精神的,精神的,形容词。
杰出人物、杰出地方:这句话对应“物华天宝”,都是“名词+形容词”的结构,也省略了连系动词的主语表达句型。优秀的人、优秀的地方=人优秀、地优秀。
徐如:姓徐,名智,字如子。他是南昌人。他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他的家庭很穷。他经常自己耕种,他的德行受到别人的钦佩。当时,陈范担任豫章太守,从不接待宾客。他专门给许纸摆了一张沙发。平时他就把它挂起来,只有许纸来看望时才放下。因此,后世有“留”之说。
下:放下,使……放下,动词。
沙发:一种狭长低矮的坐卧用具,名词。
7、雄伟的洪州如浓雾般排列,历史上的才人如流星驰骋长空。 (这两句话依然是一地理一天文)
Magnificent:形容词,雄伟,雄伟。
周:就是洪州,当时南昌的名字。
雾:像汹涌的浓雾,副词。因为“fog”用来修饰动词“line”,所以这里的“fog”必须是副词。
列:排列,动词。
熊居五爷:这句话是从空中的角度来描述的,就是爬到高处眺望远方,或者看地图。
君:智力超凡的人,英俊的男子,名词。
蔡:盛多,形容词。
Star:像流星一样,副词。
驰:驰骋,驰骋,追逐,动词。
君蔡星驰:这就是周星驰名字的由来。据说他的母亲就是根据这句话给他取名的,他的一生也确实被称为“君才行池”。
8、太黄歇邑夏交界,主客尽东南美景:南昌市地处东南地区,与中原接壤。来此宴席的嘉宾和主人都是东南地区的杰出人物。
台湾:城市宫殿,名词。
黄:没有水的护城河,名词。
太黄:用城门和城城来代表南昌这座城市。
枕:枕,在,位于,动词。
彝族:古代称少数民族为彝族。一般指东南沿海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夏:古代汉族自称夏,指中原地区。
交:交汇处、毗邻处、接壤处、名词。
太黄枕在仪夏交汇处:这是“主语+动词+宾语”的主动宾句型。太黄枕在夷夏交界处。主语是“太黄”,动词是“枕”,宾语是“一夏熟人”。
Bin:Guest,名词,这里是复数名词,guests。
主:指洪州刺史颜公,姓名不详。
全部:所有,全部,副词。
东南:指相对于关中地区的华东、华南地区。
直:表示前后两个名词之间存在从属关系。
美女:名人、英俊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词性用法发生变化。
客主尽东南美:这是省略连系动词的主语表语句型。宾主尽东南。主语是“客主”,谓语是“东南佳人”。
9、严公统帅威名崇高,我远远就看到他仪仗队最前面的仪仗队队形整齐有序,气势雄伟。
都督:中国古代最高军官的官衔,名词。
严公:严,时任洪州刺史,姓名不详。严公是对他的尊称。
雅:美丽、高贵、形容词。
希望:名望,名气,名词。
棨(q):穿着丝袍的戟。它是古代官员出行时充当向导的一种仪仗。它是一个名词。
戟(j):一种树枝状的兵器,可以钩也可以刺。它由青铜制成,结合了矛和矛。它出现于商周时期,盛行于战国、汉晋时期。唐代礼戟如下图。
远:遥远,副词。
林:动词,从上到下,从高到低看。这是指王勃在滕王阁上空远远地看到严恭总督的仪仗队。
10、宇文为忻州模特,暂驻帷幕:身为美女模特,忻州刺史宇文暂时驻扎于此。
宇文信州:信州刺史,姓宇文。新州,唐代位于岭南道,即今广东省新兴县。宇文,字君,从长安赴任途中,途经南昌。
伊(y):美丽的,形容词。
范:型号、型号、名词。
蜜(chn):车帘,古时马车周围的帘子,名词。
帘:周围的帘子,名词。
蜜襜:马车的帘子,这里的部分指的是整体,指的是宇文信洲的车马。
暂时:暂时,副词。
停:在古代专指行驶中停止或停留的动词。
11、十天假期里,有很多很棒的朋友;千里之外,宾客众多:恰逢十天假期,良朋相聚,多如天上云;远方的朋友相聚于此。大家都坐满了座位。
巽:十天,十天,名词。古代天干历每隔十天周而复始,称为十日周期。
十十天:十十天和十天都是十天的意思,这里也用作副词和频率副词,十天一次。
休:休息,假期,动词。
Vacation:假期,假期,动词。
去度假:使用带有同义词的动词。
十天假期:指与十天假期重合的日子。当时官员每十天休息一天,称为“十日假”。
盛:美丽,优秀,形容词。
Friend:朋友,朋友,名词。
如:动词,如,好像。云:云,名词。
天上有多少云,就有多少好朋友。
meet:相遇,遭遇,动词。
迎:遇见,遭遇,动词。
讨好:使用带有同义词的动词。
千里之外:远方的朋友相聚于此。
高:尊称,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形容词。
朋:朋友,朋友,名词。
满:填满,填满,动词。
座:座位,名词。
12、龙腾凤起,孟学士词风:似龙腾,又似凤飞,这是孟学士泼墨创作的诗词。这句也是主线表语句型,谓语:诗人是孟学士词。如果句子顺序颠倒过来,孟学士的词就是凤凰。
腾:跳跃,飞翔,形容词。这个词只有动词的词性,没有形容词的词性。这里是一个词性转换,相当于英语中形容词部分的-ing分词。
蛟(jio):古代传说中一种能产水的龙,名词。
起飞:飞行,起飞,形容词。这里动词也用作形容词。
凤:凤凰。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吉祥。男称凤,女称黄。
孟学士:姓名不详。
学士:唐代主管文学创作的官职。
词:文体名称,诗歌的一种,特指一种韵律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歌发展而来。它始于唐代,盛于宋代。它最初是一种用音乐来演唱的诗歌风格。句子的长短随歌曲的曲调而变化,故又称长句、短句。有小翎型和满慈型两种,一般分为上柱和下柱。
宗:宗派、宗派、名词。
词派:文学派别。
13、紫电青霜,王将军的兵器:紫电青霜这样的宝剑,是王将军兵器的收藏品。
紫电:上古剑名。《古今注》:“吴大帝(孙权)有六把剑,第二把叫紫电。”
青霜:亦指古代刀剑。《西京杂记》卷一:“太祖斩白蛇剑……刀锋常如霜雪。”青霜也可写作“青霜”。
王将军:姓名不详。
武:武器,名词。
图书馆:军械库,存放武器和战车的地方,名词。
兵工厂:存放武器的仓库。
14、家主为老大,路为名;一个男孩怎么知道他会得到成功:我父亲是交趾县令,我路过著名的洪州地区;我父亲是交趾县令,我路过著名的洪州地区;一个小男孩能知道什么,但我却有幸遇见他?这次活动。
家主:《易·家人》:“如果一个家庭有严格的统治者,则称为父母。”后来,他称父亲为家族之王。
To:从事,负责,动词。
载:县令,这里指交趾县的县令,名词。
路:经过,经过,动词。
出:通过,经过,动词。
出路:使用带有同义词的动词。
名称:著名的,有名的,形容词。
区:地区、地区,指洪州,名词。
男孩:王博的谦虚,他在众人面前对年轻时的自己的谦虚。
他:什么,名词疑问词。
知:知道,明白,了解,动词。
男孩知道什么:我,一个男孩,知道什么?这是一个疑问句。作为宾语的疑问词是介词的。正常的语序应该是:这个男孩知道什么?疑问语气是通过句子成分顺序的调整来体现的。
Bow:个人,个人,副词。
meet:相遇,遭遇,动词。
赢:美妙的,形容词。
送别(jin):本为动词,意思是设酒食送行,亦是饯行之意。这里用作名词,意思是宴会。
第二段
时值九月,序属三秋。水去则寒潭清,烟凝暮山紫。我在路上,看着崇阿的风景。游皇子常州,寻天人故宅。山峦叠翠,苍天耸立;飞阁流丹,下方无地。鹤亭、浮珠,是贫穷海岛的挥之不去的记忆;归殿兰宫呈丘陵山峦形状。
1、时间维度为九月,序列属于秋三月:当前时间为九月,属于秋三月。
时:时,时间,名词。
韦:连系动词,意思是“是”。过去,由于汉字词性划分不明确,这些词被贴上“情态助词”的标签。这实际上是不正确的。它是一个连系动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用的“is”这个词。时间维度为9月,即时间为9月,季节为9月。
前言:季节,名词。
Belong:属于,属于,动词。
三秋:秋季的第三个月,即九月的深秋。
2、水尽寒潭清,烟凝山青:(深秋)路上流过的雨水没了,寒潭水终于清了,云雾缭绕群山中不断聚集,傍晚的夕阳随着时间的推移,群山渐渐变成了美丽的紫色。
潦(lo):大雨,形容词。
涟水:大雨(路上流淌)。
To finish:完成,耗尽,动词。
and:并列连词,相当于and。
寒:寒冷,冷水,形容词。
潭:深潭,名词。
清:清水,清澈,形容词。
水尽则池清:“水尽”与池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之所以“水清”,是因为水已枯竭。所以,积水是指大雨后路面上的积水。流淌着浑浊的雨水,并不是之前想象的路上积水。路上积水与塘水是否清澈无关。王波这里的意思是,在这个深秋的季节,降水稀少,路上流的水没有了,池塘的水变得清澈了。
烟:薄雾(秋天从山上升起的)。
凝:凝结,积累,动词。
严广宁:这句话描述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静态的画面。
黄昏:日落,傍晚,形容词。
黄昏山:夕阳下的山,傍晚的山。这里的“山”是复数,是许多座山,而不是一座山。
Purple:变紫,变成紫色,动词。
Murasaki Muyama:这句话也描述了一个动态的过程。
3、两匹马在路上,游览崇阿风景:在高高的上坡路上,我们把两匹马排列好,开始游览崇阿的美丽风景。
俨(yn):动词,整理、整理。
骖(cn):行驶时两侧的马匹,名词。
騑(fi):马在辕两侧行驶,中间的叫顺,两边的叫騑,也叫骖,名词。
骛騑:指驾车的四匹马中最外面的两匹马。中间的两匹马是服务马。两匹服务马拉动中间的轴,负责驱动车辆前进。由于它们固定在轴上,因此无需整理即可保持整洁。外面的两匹骟马并不拉车,而是负责掌舵。行驶时,它们需要像中间的两匹服务马一样排列整齐,以便在行军时齐头并进。因此,需要“像野兽一样”。
喻:在,介词。
up:上升,向上,形容词。
上路:向上的路,即上坡路。为什么要在上坡路上给骟马梳理毛发?因为要想“游崇阿风光”,就需要驾着马车爬高山。
访:访问,拜访,动词。这个词和英语中的visit一模一样,都可以用来拜访亲朋好友,也可以用来游览风景。
崇:形容山大、高、高的意思。
答:高山,名词。
冲阿:巍峨辽阔的山。
4、访皇子常州,得天人故阁:来到滕王常州,登上他以前所建的楼阁。
林:来,来,动词。
皇子:皇子是指滕王李元婴,唐皇帝李渊最小的儿子(第22子),生于贞观二年(公元628年)。 11岁时,李世民封他为滕王,并封他为滕州(今山东滕州)。 25岁时(公元653年),唐高宗李治迁官至洪州刺史。此时,王博大约3岁。不久,他开始修建滕王阁。这应该是第二个滕王阁了,第一个是在滕州。咸亨二年(公元671年),22岁的王勃“游皇子常州”,写下了著名的诗篇《:010—30000》。这一年滕王四十三岁,任龙州刺史。唐中宗元年(公元684年)滕王去世,享年56岁。此时,王勃已经去世七八年了。
常州:指滕王阁前的长沙洲。因为现在是深秋九月,正是赣江的枯水期,所以会看到长长的沙洲。如下图所示。
德:通“德”,登高,登高,动词。这个词的意思可能很难解释,但只有把这个意思放在句子中,句子的语义才会顺畅。只有这样的解释才能与下一句“登高望远”相一致。
天人:还是指滕王李元婴,因为他是皇室成员,也就是天族的人。有的版本中,“仙人”也写为“不朽”。显然,“不朽”的版本肯定是错误的。
老亭:指滕王阁。
5、梯田高耸翠绿,冲天而起:(站在地面上,仰望滕王阁)层层叠叠的梯田高高耸立,梯田的顶部碧绿美丽,高耸入云,伸手进去天空。
层:重叠,分层,形容词。
台:塔,名词。露台:指滕王阁各层的露台。
耸立:高大,高耸,形容词。
翠:绿色,形容词。
高耸的梯田:滕王阁的梯田高高耸立,顶部翠绿美丽。如下图所示。这句话有“山峦叠翠”和“梯田巍峨翠绿”两个版本。我以前以为是“山高耸绿”,因为我觉得“层层梯田”虽然也可以“升”,但不可能“升”。 “绿”,只有山才会“绿”。后来在细心读者的引导下,我发现并记住了这座古建筑的屋顶都是翠绿色的,就像下图中现在的滕王阁一样。从上图来看就更明显了。
up:向上,向上,副词。
Out:出现,超越,动词。
重:重叠,形容词。
晓:高空中薄而动人的云,名词。
上处中霄:(重塔)高耸入云,直指云霄。
把“山峦叠翠”改成“梯田巍峨翠绿”后,这两句所描述的情况就变得非常明显了。这是王勃站在滕王阁前,从上图的角度欣赏滕王阁时所看到的。上图完美呈现了“梯田绿树高耸,天高云淡”的既视感。露台一层又一层拔地而起,每一层都呈现出美丽的翠绿。高大的滕王阁有一种直指云霄的感觉。也就是说,这两句是从下往上看滕王阁的角度,表达了王勃对滕王阁之高的惊叹。而且,这两句话正好对应下面两句话。 “飞阁内丹药流淌,下方无地。”这两句话是从滕王阁之巅俯视王勃的视角。并且表达了王勃对滕王阁之高的惊叹。
6、飞亭流丹,下无地:滕王阁拔地而起,飞上天空,上面画着流淌的红画。从滕王阁往下看,它高得仿佛看不见下面的大地。前两句解释得乱七八糟。
Fly:飞翔,很高,形容词。
亭:类似建筑物的建筑物,用于眺望和游憩。此指滕王阁,名词。
Flow:流畅,流畅,形容词。
丹:红色、红色,这里指用丹漆画的红色画。
down:向下,向下,副词。
林:动词从上往下看,从高处往低处看。
None:没有,否定形容词。
Earth:大地,大地,名词。
7、鹤与浮竹,穷岛出没:成群的白鹤、野鸭在水边的河岸上和水中的小岛上,把岛的婆娑形状尽收眼底。
汀:水边平地,水边平滩,名词。
福(f):水鸟,俗称“野鸭”,形似鸭子,雄的头绿色,背黑褐色,雌的身体黑褐色。它非常美丽。常成群地在湖泊中游泳,并能飞行。
诸(zh):水中的小岛,水中的一小块陆地,名词。
鹤、婷、芙竹:这四个字看似是名词,其实前面的鹤、芙是作为形容词来形容后面的婷、渚的。对于这类句子的理解,我们需要注意这是互文性。这并不意味着丁与鹤或渚与鸭子。按照常理来说,白鹤和野鸭不会有这么明确的位置。也就是说,王博描述的不是两张图片,而是一张图片。应该是鹤鸭在亭朱,成群的白鹤野鸭在水边的河岸上,在水中的小岛上。另外,这里的白鹤和野鸭是复数名词,白鹤和野鸭的群体。
穷:穷尽,动词。
岛屿:指赣江水面以上的土地,名词。
于:小岛,名词。
萦(yng):旋转,缠绵,动词。
回:盘旋,旋转,动词。
英慧:这里动词也和同义词一起用,动词当名词用。
穷岛的缠绵:疲惫岛的婆娑形状。意思是从滕王阁顶上看到的荷亭和浮珠,生动地描绘了水中岛屿的曲折。
8、桂殿兰宫,山峦形状:桂花兰草的宫殿,呈山形展示。
桂花:桂花,它的花期是从九月到十月初,正好是农历九月。它有一种特殊的香气,名词。
宫殿:古代一般指高大的房屋。秦汉以后,专指皇帝居住和开会的地方。由于滕王阁是滕王李元婴所建,是皇家建筑,所以可以称为宫殿。
兰花:兰花草,名贵香料和能散发香味的观赏植物,名词。
宫殿:古代房屋、居住区的总称。秦汉以后专指宫殿,即皇帝的住所。这也是因为滕王阁是滕王李元婴所建,是皇家建筑,所以可以称为宫殿。
桂殿兰宫:这句话还是互文的。不是说宫殿有桂花、宫殿有兰花,而是宫殿、宫殿有桂花和兰花。这里的宫殿、宫殿是指滕王阁及其附属建筑。
列:显示,显示,动词。通俗版本中多用“即山山之势”。然而,“那是”放在这句话中,并没有与整个句子的意思相一致的语义。它不如“线”。
岗:山脊,山脉,名词。
六安:山脉,连绵的山脉,名词。
港鸾:名词与同义词一起使用。
身体:形状、形式、名词
势:形状、形势,名词。 体势:名词近义词连用。 列冈峦之体势:(桂殿兰宫)以群山连绵的态势显列着。 第三段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披绣闼,俯雕甍:推开精美的阁门,俯瞰有精美雕饰的屋脊。 披:打开、推开,动词。 绣:绘饰华美的、精美细致的,形容词。 闼(tà):小门,名词。 俯:俯视、低头看,动词。 雕:有彩绘装饰的,形容词。 甍(méng):屋脊、屋栋,名词。 2、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空旷开阔的山岭和原野一定会充满视野,弯曲迂回的河流和湖泽肯定会让人惊诧于他们的所见。 山原:山岭和原野。 旷:空旷的、开阔的,形容词。“旷”这个形容词修饰的是前面的名词“山原”,“山原旷”其实是“旷山原”,空旷开阔的山岭和原野。 其:一定会、肯定,助动词。“其”作为助动词,在《诗经》中很常见,在王勃的文章中,助动词和系动词使用的都很少。 盈:充满、盈满,动词。 视:视线、视野,名词。 山原旷其盈视:空旷开阔的山岭和原野一定会充满视野。 川:河流,名词。 泽:湖泽,名词。 纡:弯曲的、萦绕回旋的,形容词。“川泽纡”与上句的“山原旷”是相同的结构形式,“纡”也是作为形容词来修饰前面的名词“川泽”。 其:一定会、肯定,助动词。 骇:使惊骇、使惊诧,动词。 瞩:瞩目、注视,原本是动词,此处用作名词,看到的事物、所见到的景色。 川泽纡其骇瞩:弯曲迂回的河流和湖泽肯定会让人惊诧于他们的所见。 3、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里巷的大门和内巷内的小门不断地击拍着地面,敲打着青铜编钟奏着乐,闾阎之内居住着很大使用铜鼎进食的大家世族们。 闾(lǘ):里巷的大门,名词。 阎(yán):内巷内的门,名词。 扑:扑打、击拍,动词。 闾阎扑地:里巷的大门(大外门)和内巷内的门(很多的小内门)不断地击拍着地面。为什么会有这种描述呢?因为这是王勃在滕王阁上面看地面的情形,这是从很高的地方往下看的时候,看到的情形。当我们在地面上的时候,门是立着的,当我们从空中高处而且是斜着以一定的角度去看的时候,就大门就仿佛是铺在地面上一样,这是开开合合的大门,就仿佛是在不停地拍打着地面一样。 钟:青铜编钟,名词。 鸣:鸣响,动词。 鼎:青铜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本是名词,此处用作副词,而且是方式副词,使用鼎地、以鼎的方式。鼎,有大有小,大的用于祭祀,小的用于宴饮之时盛放食物。 食:吃饭,动词。 鼎食:用鼎吃饭。 钟鸣鼎食之家:敲打着青铜编钟奏着乐,使用铜鼎进食的大家世族们。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在鼎中盛食物。 4、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各种大型船只停满了渡口,船头刻画有青雀和黄龙的游船整齐地排列着。 舸(gě):大船,名词。 舰:大型的战船,名词。 弥:充满、填满、弥满,动词。 津:渡口,名词。 舳(zhòu):船头,名词。这个字有两种读音,两个语义,读zhu的时候,意思是“船尾”,读zhou的时候,意思是“船头”。两相比较,此处应该指的是船头,所以,应该读zhou。 青雀黄龙之舳:刻画有青雀和黄龙的船头;这是以局部来代指全部的写作手法,用华丽的船头来暗示整艘船的华丽。这种华丽的船只通常都是权贵人家的游船,而在王勃写《滕王阁序》这天,这些游船的主人应该就是宴会的宾客。为什么这里要说“舳(船头)”呢?因为很多船排在一起的时候,从远处看,只能看到它们的船头,看不见船身和船尾。而王勃之所以要提及这些游船,应该也是为了满足当天坐着这些船前来赴宴的宾客们的虚荣心。 5、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天空的云彩消散,雨也停止了,彩虹短暂出现后又撤去,阳光普照,人世间一片光明晴朗的氛围。 云:云彩,名词。 销:通“消”,清失、消除、消散,动词。 雨:雨水,名词。 霁(jì):雨止,动词。 彩:彩虹,名词。 彻:撤去、撤出,动词。 区:人世间,名词。 明:明亮、明朗,动词。 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这篇文章中,最著名的一句。 落:下落的、下坠的,形容词。 霞:晚霞,名词。 落霞:其实指的并不是正在下坠的彩霞,而是因为晚霞通常都是矮矮的,所以给人的感觉仿佛是落霞一般。 与:和,并列连词,相当于and。 孤:单独的、孤独的,形容词。 鹜:野鸭,名词。 齐:一齐、一并、同时,副词。 飞:飞翔,动词。 落霞与孤鹜齐飞:这是一个“主语+不及物动词”构成的主动句型,句子的主语是“落霞与孤鹜”,动词部分是“齐飞”。 秋水:秋天的河水,名词。 共:与、和,并列连词,相当于and。 长天:辽阔的天空,这个词汇,把秋天登高远望所看到的那种秋高气爽,描述的非常充分。 一:同样的、一样的,形容词。 色:颜色,名词。 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一个省略了系动词的主系表句型,句子的主语是“秋水共长天”,表语是形容词“一色”,中间省略了形容词“是”,秋水和长天(是)一色的。 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为庆祝滕王阁新修成,阎公于九月九日大会宾客,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席,专会人伺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7、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傍晚时分,晚归的渔舟上传出嘹亮的歌声,歌声嘹亮,传遍了鄱阳湖的沿岸。 唱:歌唱,动词。 晚:在傍晚,时间副词。 渔舟唱晚:傍晚时分,渔舟上传出嘹亮的歌声。 响:响声、回声,此处指渔舟上传来的歌声,名词。 穷:穷尽、达到极点,动词。 彭蠡(lǐ):古代大泽,即现在的鄱阳湖。 滨:水边、岸边,名词。 响穷彭蠡之滨:歌声传遍了鄱阳湖的沿岸。 8、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雁阵被寒意惊动而南飞,最终它们的叫声停止于衡山南边的水滨之地。 雁:大雁,名词。 阵:阵列、队形,名词。 雁阵:成列而飞的雁群,名词。 惊:惊动、惊扰,动词。 寒:寒气、寒意,名词。 雁阵惊寒:对于这个句子的理解,关键在于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被动句,雁阵被寒意惊动,这就是古汉语表达的一个特点,因为没有专门表示被动的表达方式,所以,这种表示被动的句子写的都和主动句一个样子,但是,我们需要准确理解到其中的被动意义。 声:叫声,名词。 断:停止、断绝,动词。 衡:湖南衡山,名词。 阳:山南水北谓之阳,名词。 衡阳:衡山的南边。 浦:水滨、岸边,名词。 声断衡阳之浦:雁鸣声到衡阳之浦而止。相传衡阳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回。 第四段 遥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1、遥吟甫畅,逸兴遄飞:长久地吟咏使心情大为舒畅,闲适的兴致一下子就起来了。 遥:长久地、长时间地,副词。 吟:吟唱、吟咏、诵读,动词。 甫:很大地、非常地,副词。 畅:舒畅的、畅快的,形容词。 遥吟甫畅:长久地吟咏使心情大为舒畅。这句原本有两个版本:遥襟甫畅,遥吟俯畅。但是,遥襟和俯畅在语义上都完全解释不通。这个地方的判断标准是,“遥”是能修饰“襟”,还是修饰“吟”,“遥”作为形容词,既可以指距离上的遥远,也可以指时间上的长久,但是,不管是哪个语义,都无法用来修饰“襟”,既不可能是遥远的衣襟,也不可能是长久的衣襟。所以,我把两个版本整合为了一个能讲得通的版本。 逸:闲适的、安乐的,形容词。 兴:兴致、情趣,名词。 遄(chuán):疾速地、快速地,副词。 飞:飞起、飞翔,动词。 逸兴遄飞:闲适的兴致一下子就起来了。 2、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清脆的排箫声响起来了,阵阵清风拂来,令人倍感舒爽,清细的歌声停了下来,余音袅袅,天上的白云也因为留恋这歌声而停下了脚步。 爽:清脆的、清爽的,形容词。 籁(lài):籁,排箫,一种由多根竹管编排而成的管乐器,乐声清脆,是为天籁之音。 发:发出、发生,动词。 而:并列连词,此处用来表示前后两句的顺承关系。 清风:令人舒爽的清凉的小风。 生:发生、出现,动词。 纤(xiān):纤细的,形容词。 纤歌:清细的歌声。 凝:停止、中断,形容词。 遏(è):阻止、遏制,动词。 纤歌凝而白云遏:这里的“白云遏”是一个被动句,其实是“白云(被遏)遏”。 3、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今日的宴会,好比当年睢园竹林的聚会,在座的文人雅士,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当年的陶渊明。 睢(suī)园:西汉初年,汉文帝封其子刘武于大梁,是为梁孝王,梁孝王在汴梁东南古吹台一带大兴土木,建造了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梁园,又名兔园、修竹园,故址在今商丘市梁园区。又因为位于睢水之滨,所以,后世也称之为睢园。梁孝王刘武喜好招揽文人谋士,西汉时期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辞赋家枚乘等都经常跟梁孝王一起吟诗作赋,吹弹歌舞。刘武曾在园中设宴,司马相如、枚乘等都应召而至,成为竹荫蔽日的梁园宾客,并为之吟咏。后代的很多辞赋均提及了这一盛况。 绿竹:睢园内的标志性景物,当时的司马相如、枚乘都曾为竹荫蔽日的睢园宾客,并为之吟咏。枚乘《梁王兔园赋》:“修竹檀栾,夹池水,旋菟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睢水自睢阳东南流,历于竹圃(即睢园),水次绿竹荫渚,菁菁实望实望。” 气:气派、气概,名词。 凌:超越、凌驾、压倒,动词。 彭泽:县名,汉代始设,今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位于江西省最北部,赣皖两省交界处。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就是担任彭泽县令,任职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不为五斗米折腰,从此归隐田园,所以,后世经常以"彭泽"借指陶渊明。 樽(zūn):酒樽,名词。 4、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今天在场的诸位,才华堪比曹植,下笔行文有如谢灵运。 邺(yè):今河北临漳,是曹魏兴起的地方,曹植曾在这里作过《公宴诗》,诗中有“朱华冒绿池”的句子。上一句以“彭泽”这一地名指代陶渊明,此处是以“邺水”这一地名指代曹植。《公宴诗》全文:“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神飚接丹毂,轻辇随风移。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朱:朱色的、大红色的,形容词。 华:通“花”,花朵,名词。 朱华:此处特指红色的荷花,因为曹植的“朱华冒绿池”,很明显说的是荷花。 照:映照、照耀,动词。 临川:指谢灵运,他曾任临川(今属江西)内史,此处又是以地名来指代文化名人。 5、四美具,二难并: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都有了,好客的贤主和才华横溢的嘉宾却难得。 四美:对于四美的解读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另一个版本是音乐、饮食、文章、言语。二难也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贤主、嘉宾,另一个版本是明哲、坦诚。两相比较,还是第一个版本靠谱,尤其是与下一句“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相对应,更应该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具:具备、具有,动词。 二:指的应该是像梁孝王和曹植这样喜欢招揽文人学士共同游玩的贤主,以及像陶渊明和谢灵运一样有才华的嘉宾。 并:并行、并列、并存,动词。 6、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在半空中饱览周边美景,在悠闲的日子里尽情游玩。 穷:穷尽、极其,副词。 睇(dì):斜视,动词。 眄(miǎn):斜视、斜着看,动词。 睇眄:动词近义词连用。 于:在、位于,介词。 中天:即,天中,天空中,指的是高空中、当空,意思是站在滕王阁中,如同在半空中一样。 极:最、很、非常,副词。 娱:娱乐、欢乐,动词。 游:游玩、游乐,动词。 娱游:动词近义词连用。 暇:悠闲的,形容词。 暇日:空闲的日子 。 7、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看到上天的高远和大地的辽阔,意识到宇宙的没有尽头。 迥:辽阔的、遥远的,形容词。 觉:感觉到、意识到,动词。 宇宙:上下四分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穷:终端、终极,名词。 8、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兴致退去,伤悲涌上心头,意识到事物的兴衰发展都是有定数的。 兴:兴致、兴趣,名词。 尽:竭尽、没有了,动词。 悲:伤心、伤悲,名词。 来:发生、产生,动词。 识:知道、懂得,动词。 盈:增长、增加,动词用作名词。 虚:变少、亏虚,动词用作名词。 盈虚:动词反义词连用,此处都是用作名词,本义是指盈满或虚空,用来表示事物的发展按照规律的变化,喻指盛衰成败。 数:定数、天数、天命,名词。 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在太阳下远望长安,在白云间遥看吴会。 望:远望,动词。 长安,唐朝的国都。 目:看、观看,动词。 吴:东吴,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 会(kuài):会稽郡,今江苏省东部及浙江省西部地。 吴会:对吴地的古称。 10、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西北的地势极高,东南的大海深邃;昆仑山高高地耸立在西北,北极星远远地悬挂在天上。 地势:大地的走势,名词。 极:最高的、最远的,形容词。 而:并列连词。 溟(míng):海、海洋,名词。 南溟:典出《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南冥者,天池也。”因为“冥”是大海的意思,所以也将“冥”写作“溟”,指南边的大海。 天柱:《神异经》记载,昆仑山上铜柱,高入天穹,叫做“天柱”。 北辰:特指北极星。传统观点认为这里的北极星暗指国君,其实未必。 1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一路的关口和山岭都非常难以穿越,但是,又有谁会去怜悯找不到前路的人呢。 关:关口、关隘,名词。 关山:关口和山岭。 越:经过、越过,动词。 关山难越:这个句子其实是宾语前置,关山难越,其实是难越关山。 悲:哀怜、怜悯,动词。 失:失去、失掉、丢失,动词。 12、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大家像浮萍随水漂浮一般在此相逢,都是外地而来的异乡之客。 萍:浮萍,特点是随水漂浮,漂迫不定,所以有萍踪不定的说法。下图荷叶周边漂浮的就是浮萍。 萍水:如同浮萍漂水一般地,副词。 相:相互、互相,副词。 逢:遭逢、遇见,动词。 尽:全部、都,副词。【古籍解读:《滕王阁序》(全文版)】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哇!终于找到一篇完整的《滕王阁序》解读了,收藏!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把《滕王阁序》的背景、写作手法和意境都分析得很透彻,涨知识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篇文章的文风,通俗易懂,让原本晦涩的古文变得生动起来。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的解读视角很独特,对《滕王阁序》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内容详实,而且还配了原文,方便对照着学习。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完这篇文章,对《滕王阁序》有了全新的认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强烈推荐这篇文章给所有想要深入了解《滕王阁序》的人。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简直是《滕王阁序》的宝典!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对《滕王阁序》的解读很到位,分析得很深刻。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的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读起来很舒服。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更加理解了王勃的才华横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值得反复品读。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内容丰富,读完之后收获颇丰。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滕王阁序》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的解读很有启发性,让我对《滕王阁序》有了新的认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的语言流畅,读起来很舒服。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的分析很有说服力,让我更加信服《滕王阁序》的价值。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滕王阁序》的艺术魅力有了更深的感受。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内容精彩,值得推荐给更多人。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为我打开了了解《滕王阁序》的新窗口。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