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风格上,王昌龄在诗的前三句主要叙述和描述环境,最后一句着重抒发情感。所采用的手法是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艺术手法。简单来说,王昌龄处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十分娴熟。前三句的反复伏笔,也让最后一句画龙点睛,更加动人。全诗的情绪也变得高涨。
《从军行·其一》
风火城西白池楼,海风秋独黄昏。
更吹羌笛闭山闭月,无金闺千里之忧。
第一句“烽火城西白池楼”的意思是,烽火台西边高高耸立着一座戍楼。这首诗乍一看平淡无奇,其实很容易让人想起人们戍边的荒凉环境。你可以想象,当你站在广阔的边缘,环顾四周,眼中只有这座百尺高的建筑时,你会感到一种孤独感。更不用说长期镇守边境的正人了。可想而知,他们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深。
第二句“秋风黄昏独吹海”,是指正仁在黄昏时独自爬上戍边,让湖面吹来的秋风掀起他的衬衫。根据《从军行·其四》“青海云长雪山暗,孤城遥望玉门关”,可知这里的海指的是青海湖。当时唐代名将哥舒翰在此筑城,驻守神威军。虽然这首诗只是描述了一个动作,但寒风所指的秋天无疑是人们思念亲人、思念妻子的季节。
下一句“吹羌笛过山月”,是指正当正仁的思乡之情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秋风搅动时,又传来一声怨恨的羌笛声。象征告别的旋律《关山月》依然奏响。 “羌笛”是羌族的竹制乐器。 《关山乐》是一首乐府曲名,为横吹曲,多含悲伤、告别之词。
从一开始的“白炽楼”,到“海风秋”,再到这里的“关山月”。王昌龄用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营造出一种思念家人、思念妻子的氛围,从而为最后一句的抒情埋下了伏笔。 “千里之外的金阁无忧”,意思是说,远在千里之外的妻子的忧愁谁能理解呢?可见王昌龄在这里的情感变化是从思念家人的游子到思念远方的妻子。
【王昌龄的这首诗名气不大,但最后一句却是点睛之笔,值得称赞。】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这首诗虽然名气不大,但最后一句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点睛之笔!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昌龄这首诗,看似平淡,却在最后一句展现了非凡的意境,值得反复品味。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句点睛之笔,让整首诗都升华了,真是妙不可言!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名气不大没关系,关键是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真的太棒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不太出名,但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确实令人印象深刻,很有意境。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昌龄的诗,总能让人在不经意间发现惊喜,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就是一个例子。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句点睛之笔,让整首诗都变得生动起来,真是妙语如珠!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最后一句太棒了,完全点明了主题,让整首诗都变得更有意义。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虽然名气不大,但最后一句的意境却很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昌龄的这首诗,最后一句真的太惊艳了,让人忍不住想要反复阅读。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真是神来之笔,让人叹服!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不太出名,但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却充满了诗意,值得反复品味。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真是点睛之笔,让整首诗都充满了意境。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昌龄的这首诗,虽然名气不大,但最后一句却能让人感受到诗人深厚的功力。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真是令人印象深刻,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不太出名,但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值得我们深思。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昌龄这首诗,虽然名气不大,但最后一句却能让人感受到诗人的真情实感。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真是点睛之笔,让整首诗都变得更加完美。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