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二十六年,有宾客从元戎塞归来,奏严嵩以表慰藉。对驻军有感,他就讲和了。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官灭家。
人以自己为傲,皇帝却赐予他很大的荣耀。
[扌丛]晋击鼓下玉关,旌旗蜿蜒于碣石间。
船长羽书飞茫茫大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河荒凉无边,蛮族铁骑与陵墓夹杂着风雨。
军前的勇士们已经半死不活,帐篷下的美女们却还在歌舞升平。
秋荒荒草闭,夕阳孤城战疏。
遇到善意的时候,往往会轻敌,即使用尽全力,也无法解围。
铁袍远去,将士辛苦已久。玉筋分离后应该哭泣。
城南少妇欲断肠,征兵姬北空回头。
边缘吹来的风无法挽救,而茫茫人海的浩瀚就更不能挽救了。
杀气三时成云,寒声传彻夜。
彼此对视一眼,都是血流满面,根本不考虑死亡。
你们没有见过战场上战斗的艰辛,但我仍然记得李将军。
【笔记】
《燕歌行》 : 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 旧题为前人曹丕、萧毅、庾信所书。大多数都是为了失踪的妻子想念她的丈夫。
御史张恭: 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开元二十三年,张因抗击契丹有功,被拜为辅国大将军兼御史。所以他对自己的士兵非常傲慢和不尊重。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其将领被契丹击败。但张隐瞒战败,谎报军功,并贿赂受命调查的牛显通。高适从“客人”那里得知了真实情况,于是写下了这首“感受戍守工作”的诗。
《汉家传》四句开元十八年(730年)五月,契丹、奚部落反唐。此后,唐朝与齐、奚两部的战争不断(见卷《通鉴》213)。汉将军:指的是张守珪将军。 “非凡的色彩礼物”: 是一份非凡的荣耀礼物。
敲金敲鼓: 军队敲金敲鼓。山海关榆关:连续上弦:碣石:山名曰碣石:山,位于河北省昌黎县北部。这个词指的是东北沿海地区。
羽毛书: 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事文件。瀚海:沙漠。狩猎火: 狩猎时使用的火。狼山:是阴山山脉西段,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另外,瀚海、狼山都用来指代当时的战场。
平陵:压力机。
穷秋:深秋。飞(失败一): 变黄。隋与于时记《陇头吟》《穷秋时,墙内草草,墙外尘埃飞扬》。
《神当》:第二句。一写主帅受皇帝宠幸,轻敌;一写主帅受皇帝宠幸,轻敌;一写主帅受皇帝宠幸,轻敌;另一则写道,战士们顽强抵抗,但未能突破敌人的围困。
铁衣:指士兵。《木兰辞》 :‘韩光昭铁衣’。玉筷:白筷,比喻失踪女子的眼泪。
城南:长安城南,当时是住宅区;冀北: 渔阳(今晋冀县),唐代冀州治所。这里一般指的是东北战场。
边风飘声:意为“边听飘飘”,形容边塞战场的动荡。绝对领地: 更遥远的边境。 “还有什么?” :更是荒凉、贫瘠。
早上、中午、晚上三点:阵云:战云。雕斗: 军队夜间巡逻时使用的青铜乐器。
忌日: 为义而死,指为国牺牲。
李将军: 指汉将李广,善于征战。他经常在战场上身先士卒,体贴士兵。他被后世视为良将的典范。实践《史记·李将军传》。
【翻译】
东北边陲烟尘遮天蔽日;
将领们奔赴前线,歼灭凶敌慈家。
好人在战场上看重自己,守卫国家边疆;
汉朝皇帝尤其欣赏这种精神。
队伍敲着锣鼓,列队出山海关;
旗帜遮住了阳光,继续蜿蜒在北海岸。
队长从沙漠里发出了紧急军事信息;
据说,单于点燃了内蒙古狼山的战争。
山水荒凉,一直延伸到边境尽头;
敌军骑兵进攻如风雨般猛烈。
战士们在前线奋战,半死半活;
将军还在营中看着美女载歌载舞。
秋末,北方大漠草木茂盛,草木凋零;
暮色降临,孤城里能干的守卫越来越少。
得到皇帝宠幸的士兵,常常不顾顽敌,奋战到底;
尽管竭尽全力,关山之围仍未解除。
战士们身穿铁甲,长期奋战守边;
家里的妻子一定是泪流满面,时刻感伤。
年轻女子可能在长安的家里痛哭流涕;
被派往济北自卫的士兵们徒劳地回到了家乡。
边境刮风时,你想回故乡,可以飞过去;
疆域辽阔、扑朔迷离,是世界上唯一的东西。
凌晨三点,中午,晚上,杀气腾腾的战云弥漫;
夜里频繁的打斗声让人听得心惊胆战。
你我对视一眼,雪白的剑上沾满了鲜血;
自古忠死节怎能顾及功绩与赏赐?
你没看到战场上的战士们经历过战斗的艰辛吗?
我仍然怀念西汉时期的李广将军。
【作品简介】
《燕歌行·并序》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一首诗。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复杂、深刻。一方面歌颂爱国将士英勇抗敌、艰苦卓绝的战斗;另一方面谴责边防的失误和将领的无能,导致战争旷日持久;作品通过描写军队中的苦与乐不均,让战士们不寒而栗。讽刺了将军们的傲慢和对士兵的不尊重,表达了对艰苦战争中士兵的同情。诗中有对比、批评、怨恨、讽刺、赞美、同情。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复杂情感和深刻思考,足以代表盛唐时期文人对战争的普遍态度,故被誉为“盛唐诗”。边塞诗歌的代表作。
【创作背景】
开元十八年(730年)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契丹多次侵唐边境。唐幽州节度使赵汉章贪婪无能,无法反抗。二十年春,新安王李卫率军伐契丹。二十一年春,唐朝五将惨败,唐军阵亡六千余人。同年十二月,张守珪任幽州节度使,大败契丹。次年他被授予称号。开元二十六人大败。张隐瞒了自己的失败。高适的诗就是写这场持续多年的战争。
高适三度奉命出塞,写下边塞诗二十多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首《燕歌行》。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大夫、中武,汉族,唐代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郡侯。世称高昌士。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世代相传的诗词有33,360,010-30,000首。其诗雄浑奔放,洋溢着盛唐特有的进取、蓬勃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庙供奉着高适、李白、杜甫、何敬明、李梦阳。后人将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为“边塞四诗人”。
【《每日一首唐诗宋词》唐·高诗《燕歌行并序》 附读本和字帖】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好棒!每天学一首诗词,感觉自己越来越有文化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读本和字帖”太贴心了,边学边练,效率更高!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这种每天一首诗词的形式,可以慢慢积累,感受诗词的美。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燕歌行并序,经典!读起来很有韵味,字帖也很实用。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天一首唐诗宋词,感觉生活都变得诗意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本和字帖都很精美,用来学习诗词再好不过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系列真是太赞了,每天学习一首诗词,丰富我的精神世界。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可以慢慢体会诗词的魅力。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字帖的设计很好,可以帮助我练习书法,提升字迹的美观度。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系列太适合我这种诗词爱好者了,强烈推荐!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本的解读很详细,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思。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天学一首诗词,感觉自己离古代文化越来越近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种有文化底蕴的学习方式,值得推荐!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本和字帖,相得益彰,完美搭配!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燕歌行并序,一首经典之作,值得细细品味。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天学习一首诗词,让生活充满诗意!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系列真的很有创意,值得收藏!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本的注释很详细,方便理解诗词内容。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字帖的设计很漂亮,可以提升我的书法水平。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