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八仙之一,“纯阳真人”吕洞宾可以说是最著名、最广为人知的神话人物。民间关于吕洞宾的传说、谚语、俗语有很多,其中以“狗咬吕洞宾,不识良心”最为流传。事实上,吕洞宾的前身是唐代著名道士,也是道教全真派的创始人。出家之前,他是一位儒生,俗名“吕彦”。
唐朝牧童:卢彦
野草绵延六七里,笛声晚风中三四声。
回到家,黄昏时美餐一顿,我就躺在月光下,没有脱蓑衣。
在很多道教神话中,凡人和神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普通人如果心地善良,努力修道,通过自己的悟道修行,在神的指引下,完全可以跨越界限,成仙。据民间传闻,吕洞宾在40岁时结识了郑火龙,并传授他剑法。 64岁时,他结识了钟离权,并传授他炼丹术。后来他终于悟道,成为剑圣。
吕洞宾成仙后,经常化身为凡人,用各种方法来救度众生。这首歌《牧童》据说是为了启发世界而创作的。全诗没有任何深奥的道理。只是用简单、直白、轻快的风格,描绘了一幅牧童夜归、卧月的生动画面。画面中有田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明月。
诗首联“草铺田野六七里,笛吹晚风三四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进行了描写。日本一望无际的田野,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绿草,让人心旷神怡。这时,一阵晚风吹来,空中飘荡着三四支悠扬的芦笛,依稀存在。 “普”字形象地描绘了春草的茂盛和原野的温柔辽阔。
辽阔辽阔的环境总是让人的听觉非常灵敏,也为牧童的出现埋下了伏笔。那夜的风笛声,此刻显得那么清脆悦耳。人们不禁要问:笛声从何而来?这首诗的标题是《牧童》。虽然此时还没有看到牧童的身影,但是却听到了他的声音,着实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
“弄”字真是意趣盎然,把笛声的断断续续、悠扬飘逸表现得十分形象。笛声悠扬,笛手此时的心情自然应该是轻松悠闲的。诗中的“六七里”、“三四声”并不是确切的指代,而是为了突出田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宁静。
经过层层对比,我们的主角终于出现了。他“归来,黄昏饱食,月光下躺,蓑衣不脱”。诗人写下此话时,换了笔,仅用寥寥数语,就描绘了一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他整天放牧,黄昏时才回家。吃完一顿丰盛的饭菜后,他以大地为床,以天空为帐篷,与明月一起躺下。
躺下后,牧童做了什么?也许他想舒展一下身体,也许他在欣赏明亮的月光,也许他什么也没想,什么也没做,只是静静地躺在那里发呆。诗人写到这里就停笔了,但却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真是回味无穷啊!
【这首纯洁优美的唐诗出自八仙之一。短短4句话就充满了人生哲理,值得收藏。】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这首诗太美了!八仙之一写的诗果然不一般,短短四句,哲理深远,值得反复品味。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没想到八仙也会写诗,而且写的这么好,简直是意外之喜!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唐诗的意境真美,读完之后让人心生向往,想要去体验诗中描绘的意境。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简直是人生的智慧宝典,短短四句,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值得收藏细读。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得真好,语言简洁,却充满了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八仙之一的诗果然不同凡响,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让人沉醉其中。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哲理很深,值得反复思考,从中领悟人生真谛。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充满哲理,真是难得的佳作。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却充满了力量,让人读完之后心潮澎湃。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优美,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描绘的场景,心旷神怡。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充满了人生哲理,值得收藏细读,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作者是八仙之一,真是名不虚传,写得真好。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优美,读起来让人心平气和,很舒服。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哲理很深,让人不禁陷入沉思,回味无穷。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语言简洁,却充满了哲理,让人读完之后受益匪浅。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读起来很舒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太美了,值得收藏,没事的时候拿出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唐诗的魅力。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作者是八仙之一,真没想到八仙还会写诗,而且写得这么好。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优美,语言简洁,却充满了哲理,让人读完之后心生敬佩。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哲理很深,值得反复思考,从中领悟人生的智慧。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