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齐物论》
【解释】
本文是《庄子》的另一篇代表文章。 “齐物论”有两层意思:齐物论和齐论。庄子认为,世间万物,包括人的性格、情感,看似千差万别,但归根结底都是相同的。这就是“物以类聚”。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意见,看似千差万别,但既然天下万物都是统一的,那么言语归根结底也应该是统一的。没有对错和差异之分。这就是“平等论”。 “奇吾”与“奇论”的结合是本文的主题。
全文大致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谁生气了?”开始。首先是子期进入无我的状态,生动地描述了不同的天籁之音,并指出它们都来自于他自己。第二部分“我一个人能做什么”进一步描述了各种社会现象和人们不同的心态,并指出这些真实的事物都来自于虚无。第三部分到“此谓澄清”,说明是非之争没有任何价值。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对立面和统一的一面;一切都在向相反的一面变化和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说,既然万物都是统一的,就没有必要区分是非,智慧就变成了毫无价值的东西。第四部分到“此谓宝光”,进一步指出道从来没有分别,言语也从来没有定论。人们所持有的是非和区分,并不是事物的本质,而是对外界事物、客体和我们自己的主观偏见。一身,故无是非之别,包含于一身之中。第五部分《何况利弊何在》从如何通过遗忘事物来平等化问题出发,说明认识事物并没有绝对客观的标准,因此无需判定事物之间的差异。人类言语中的对与错。第六部分以《寓言无限》结尾,用寓言人物之口阐释了等同事物、等同理论的方式,即忘记生死,忘记是非,置身于无限境界,从而超越尘埃。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事物的不可分割性和不可定义性。剩下的就是第七部分,用两个寓言来表现“无依无靠”的意志和物我结合、物我转化。
“气物”和“气论”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与“逍遥游”一起构成了庄子哲学思想体系的主体。庄子看到了客观事物的差异,看到了事物的对立。但从万物统一体的角度来看,他也认为一切都是统一统一的,都在不断地向其对立面转化,所以都是没有区别的。庄子还认为,诸子百家、各种争论是没有价值的。是非、是非,从事物统一体的角度来看,并不存在。这不仅讨论了宇宙论,而且涉及认识论中的许多问题,因此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充满了辩证的观点,但往往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需要仔细的理解和分析。
【原来的】
南郭子期低头坐着[1],仰天嘶嘶[3],一副哀悼妻子的样子[2]。严成子站在他面前[4],问道:“你住在哪里?[5]?”形可坚如枯树[6],心可坚如死灰[7]?今天隐藏的秘密不仅是过去隐藏的机会[8]。 ”子期曰:“焉[9],这不也不错吗,何必问[10]呢?现在我迷失了自己,你知道吗?妇人闻人声[11],未闻地声,妇人闻地声’,闻地声,未闻天声!”子游曰,“敢问菜谱[12]。子期曰:“有一大气[13],名曰风,而无事[14]。若有,诸窍皆怒吼[15],而无人闻[16]。” ]?”山林之惧[17],在于大树围成的孔洞,如鼻、口、耳、枸杞[18],又如圈、臼、洼、土[19]。兴奋者[20],咬者[21],骂者,吮者,尖叫者,咬者[22],杀者[23],咬[24],前者歌唱,后者歌唱[25]。凉风小和[26],飘风大和,风大则百窍空[27]。但我唯一看不出来的是这首曲子有多么狡猾[28]?子游曰:“地沙沙,诸孔同矣[29],人沙沙胜于竹沙[30]”。敢问天籁。 ”子期曰:“吹万东[31],自己做[32],自己取[33],生气谁做错事[34]?
【笔记】
[1] 南国子期(q):楚人,居南国,故名南国子期。相传他是楚庄王的弟弟,是楚庄王的妃子,曾担任楚庄王的司马。人们怀疑他是庄子所托的一位学者,而非历史人物。隐:依靠。机:也做几台,箱几台。
[2]嘘:呼气。
[3]荅(t)颜:又称“太颜”,是脱离形体、失去智慧的样子。联轴器:匹配。庄子认为,人是体与神对立的统一体,这里的“偶”是指与神相对的体。失去配偶意味着精神已经超越了肉体,达到了无私的状态。
[4]颜成子游:子期的学生,姓颜,名子游。死后谥为程,故名严程子佑。
[5] Ju (j):表达问题的情态助词。
[6]顾:确实。槁:干。
[7]心:思想、精神。顾:琪,可以吗?
[8]“今隐机”和“昔隐机”其实指的是一个人,即南郭子期,也就是说南郭子期今天的隐机恍惚与旧时有很大不同。
[9]严:见注[4]。
[10] 又:你,人称代词。 “这不是也好,你问它吗?”是“你问,这不是也好”的反转吗?
[11]簌(li):笛,一种古代管乐器,这里泛指从孔中发出的声音。 “人簌”是人造声音,对应后两句的“地簌”和“天簌”。所谓“地簌”、“天簌”,就是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12] Dare:表示谦逊的副词,含“放肆”、“大胆”之意。方:道教,指“地”、“天”字的真义。
[13]块:大地。嫫(y)气:呼气。
[14]是:这个,这里指的是风。魏:句子中的情态助词仅此意思。至:上升。
[15] 巧:洞。
[16]翏珏(li):亦作强风中的撞击声、呼啸声。
[17]林:通作“岭”,大山。伟嘉(cu):又名“迅嘉”,意为伟翠,形似高山。
[18]枅(j):柱头上的横杆。
[19]脏:死水塘。
[20]激:流水的声音。
[21]蚂(xio):形容箭矢飞走的声音。
[22]譹(ho):哀号声。
[23]厮(yo):深沉而沉重。
[24]叮(jio):鸟鸣的声音。一声哀号。
[25]偁(y):风吹动前后树木的和谐声音。
[26]凌(lng)风:小风,微风。
[27]李峰:疾风骤雨。吉:停下来。
[28]跳跳,跳跳:草木随风摇曳的样子。 “吊吊”也叫“刀刀”。
[29]是:这样。已经:就是这样。
[30]比:合并。竹:指形状各异、组合在一起能发出声音的竹筒。
[31]这句话及后面都是“天簌”的表达,所以有人怀疑“夫”字后面少了“天簌之者”三个字。
[32]造自己:意思是使自己发出各种声音。当说“己”时,被视为“有”,即停止的意思,但在这种情况下解释它是不合适的。
[33]西安:全部。
[34]愤怒:这意味着发射。
【翻译】
南郭子期靠在桌子上,仰头仰天,缓缓吐了口气。他的目光离他的思绪如此遥远,就好像他的灵魂已经离开了他的身体。他的学生严成子站在他面前,说道:“这是怎么回事?肉身固然可以让它看起来像枯树,但精神和思想又怎么可能让它看起来像死灰呢?你今天怎么能坐在这里,就像以前一样吗?”坐在某人旁边时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子奇回答道:“颜,这不是一个好问题吗?我今天忘记了自己,你知道吗?你只听过人声,没有听过地声。就算你听过,”我听到了大地的声音,但我从未听过大自然的声音!”子游问道:“冒昧问一下它们的真意。”子期曰:“大地所呼之气,谓之风。”只要风不吹起来,一旦吹起来,整个大地无数孔窍都会轰鸣。你没听过呼啸的风声吗?山上有各种陡峭崎岖的地方,数百棵树上有无数的孔口。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耳朵。有的像柱子上的方孔,有的像栅栏,有的像舂米的臼,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浅池。它们发出的声音,如流水声,如急箭声,如大声呵斥声,如细细呼吸声,如呼喊声,如嚎叫声,如在山谷深处回响,如鸟儿叽叽喳喳,仿佛前面的人在呜呜地歌唱,而后面的人则在吹口哨。微风徐徐小和,长风吹响响亮,疾风骤雨骤停,诸穴皆归寂静。你没见过万物在风中摇曳摇曳的样子吗?”子游道:“地声是风声从万千孔穴中发出,人声是从各种不同的竹筒中发出。声音。我冒昧地再次问你什么是天籁之音。子期曰:“天籁虽有千差万别,但其产生、止息,皆由己所为,谁又能为始作俑者呢?”
【原来的】
大智贤贤[1],小智贤贤[2];大燕燕燕[3],小燕战战[4]。他的睡眠与他的灵魂相连[5],他的意识是开放的[6];而连接就是结构[7],心每天都在战斗:人是无人[8],地窖是[9],秘密是[10]。小的恐惧是忧虑[11],大的恐惧是不确定性[12]。犹如机器[13],有所谓对错[14];它就像一个被诅咒的联盟[15],这被称为胜利。其杀如秋冬季[16],即日渐消失;它的溺水[17]意味着它无法被打捞;其厌恶如沉默[18],即谓其老老矣[19];如果你已经接近死亡,不要让它回到阳[20]。喜、怒、哀、忧、叹、变[21],姚易七台[22]。音乐带出了缺陷[23]并将其转化为细菌[24]。白天和黑夜都像过去一样[25],但我不知道它们有什么可爱[26]。已经是[27]了,已经是了!我一劳永逸地得到了这个[28],为什么会发生[29]!
如果没有他,就没有我[30],如果没有我,就什么都没有[31]。这也很接近[32],但我不知道它在做什么[33]。若有真师[34],而无专知[35],则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36]。白桂[37]、九桥[38]、六藏[39]皆有综合[40]。我们当中谁与他有关[41]?你在谈论它吗[42]?他怎么能自私[43]]?那么都是大臣妃嫔吗?难道他们的臣妾还不足以互相治理吗?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君臣吗?有真正的国王吗? [44]?如果你寻求他的爱而得不到[45],就没有得失。这是真的。一旦形成[46],在完成之前不会消失[47]。与事不和[48],跑得快如奔马[49],却无法阻止,这是多么可怜啊!一生努力却不见成功[50],精疲力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51]、勿为恶而悲哀!人们称之为长生不老,这是可笑的!其形心如此,岂不可谓大悲?人的生命,是否如芒[52]?我独自一人在芒芒中,还有不光明的人吗?
丈夫遵循他的意愿并从中学习[53]。谁孤独无师?有知古而据为己有者[54]?哪有傻子呢?到达内心之前就有对与错,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比过去更好[55]。它是虚无的存在。没有任何东西存在。纵有神、喻,吾不能知[56]。我一个人怎么办啊!
【笔记】
[1]贤贤:心胸宽广、豁达。
[2]先贤(jin):“先”是“”的古字,今简称“坚”。
[3] 艳艳:凶猛;猛烈。这里用烈火之力来形容说话时的嚣张。
[4] 展展:言辞琐碎,滔滔不绝。
[5]寝:睡眠。灵魂相交:心神不安,灵魂交错。
[6]睡眠:从睡眠中醒来。开形:身体愉悦,眼睛睁开,心灵开朗。一是身体焦躁不安。
[7]接触:接触,这里指与外界环境的接触。 Structure:“结构[结构]”一词的变体,意思是交往。
[8] 慢(mn):常用作“慢”,意思是懒惰、缓慢。
[9] 地窖:深邃莫测。
[10] 秘:秘密,谨慎。
[11]咸盘(zhu):恐惧不安的样子。
[12]曼曼[mn]:表情郁闷。
[13]机:弩机,弩上的发射部分。栝(gu):箭杆末端扣弦的部分。
[14] 秘书:勋爵。 “四是非”仍然是控制是非的意思,也就是说“对”和“错”都是由此衍生出来的。说到“司”同“司”,就是窥探人是非的意思。
[15]留:留,指留住心,对应上句的“法”字。咒盟:誓言;结盟时所立下的誓言,坚定不移地坚守。
[16]杀(shi):杀戮,衰落。
[17]溺:沉溺。 ‘之’疑曰‘喻’。
[18]严(y):常用作“压”,闭塞之意。缇:绳,这里的意思是被绳子束缚。
[19]洫(x):腐败。
[20]扶阳:复活,恢复元气。
[21]忧:担心。叹息:叹气。改变:重复。 (zh):常用作“惧”,意思是恐惧。
[22]尧:轻浮不安。邑(y):奢华、放纵。气:指沉溺于情欲而不懂得克制。姿势:这里是姿势的意思。
[23]乐:音乐之声。徐:空心的情态,用管状乐器的空心特性来指代乐器本身。
[24]蒸菌:各种真菌在湿热条件下蒸腾产生。
[25]相生成:替换和替换相互对应。
[26]孟:发芽,生产。
[27]海:别说了,算了。
[28]旦木:昼夜,这里指时间很短的意思。此:指上述对立及其相对应的形态之所以形成、发生的原因,正如快乐从空来,病菌从气来,一切都是从“空”和“无”中形成的。
[29]你:从,从。原因:其发生的原因。
[30]“他”字面意思是“我”的反面,也可以理解为无我性,甚至包括上述的各种形态。
[31] 获取:资格证书,赠送。
[32]近:彼此接近;推而广之,像前两句“无我无我,无我无物”这样的理解和处理就接近于事物的本质,接近于了解事物的真相。
[33] 你的工作:受.驱动
[34]哉:主宰。 ‘真主’就像今天所说的‘造物主’,但也可以理解为真正的自我,我身体的主人。
[35]特:但是,仅。洛(zhn):线索,迹象。
[36]庆:真实,指事实存在。
[37] 百:大概的数字,说有很多,不确切。骨头:骨关节。
[38]九窍:人体上能向外开的九个孔窍,指眼、耳、鼻孔、口、阴、肛门。
[39] 隐藏:内脏;这个意思后来被写成“蓓”,简化为“内脏”。心、肺、肝、脾、肾俗称五脏,但也有人将左右肾分别称为“六脏”。
[40]酅:完成。
[41]谁与:与谁。
[42]说[yu]:喜悦,这个意思后来写为“喜悦”。
[43]私:偏袒,偏爱。
[44]真主:对于‘我’来说,‘真主’就是‘真我’、‘真诚’;对于‘我’而言,‘真主’就是‘真我’、‘真诚’;对于‘我’而言,‘真主’就是‘真我’、‘真诚’。就社会的各种形态而言,“真主”就是“真主”。
[45]庆:毕竟是真实的情况。
[46] 一:一次。
[47] 死:亦称‘忘’、忘记。据说“死”是“代”字的讹误,有变化的意思。竭:耗尽、死亡。
[48]刀刃:刀的刃口,这里指相对的一面。米:跌倒,这里是适应的意思。
[49]驰:跑得快。
[50]Serving:相当于“服务中的服务”。它的意思是被奴役的东西所奴役。谈论无尽劳苦的样子。
[51]苶(ni)ran:看起来疲倦、困倦。厌倦服务:仍是厌倦服务、服务累坏的意思。
[52]茫:俗称“茫”,迷茫无知。
[53]意图:已经形成的偏执观点。
[54]代:变,变。 “知”是指了解变化和替代的原理。获得:资格和信任的意思。
[55]这句话是一个比喻,表明是非观念已经不带偏见地出现了。
[56]神鱼:诸神的夏鱼。
【翻译】
聪明过人的人,心胸宽广,心胸开阔,小聪明的人,乐于审视、关心事物;他们的言论,合乎真理的,就如火焰般狂妄,而限于智慧的,则是琐碎无边的。睡觉时他们相安无事,醒来时也神采飞扬;他们整天与外界交往,尔虞我诈。有的粗心缓慢,有的高深莫测,有的言辞谨慎。小的让人恐惧、不安,大的让人恐惧、心碎。其言如弩中利箭,又快又锐,是非由此而生;他们将自己的想法记在心里,就像是永远坚守的盟约誓言,也就是说,他们坚守着自己的心,等待着胜利的机会。它们就像秋冬季节的草木一样腐烂,说明它们正在一天天被破坏;他们沉迷于自己所从事的各种事情,使自己无法回到原来的状态;他们的心像被绳子拴着一样紧闭,这表明他们正在衰老。沮丧无法使他们起死回生。他们有喜、有怒、有哀、有乐;他们忧虑、哀叹、重复、恐惧;他们焦躁、轻浮、奢侈、放纵、热情、自命不凡。就像从空心管子中发出的音乐声,就像从地球空气中蒸发的真菌。这些不同的心情日日夜夜在我面前变换着、替换着,但我不知道它们是如何产生的。算了,算了!一旦你了解了这一切发生的原因,你是否也了解了这些不同形态发生和形成的原因?
没有我的对手就没有我,没有我就没有我的对手。这种认识接近事物的本质,但我们不知道是什么驱动了这一切。似乎有‘真正的高手’存在,但却没有任何线索。它可以被实践和验证,但它的形状是看不见的,它的真实存在并不反映它的具体形式。
我的身体里有无数的关节,眼、耳、口、鼻九窍,心、肺、肝、肾六脏。我最接近他们的哪一部分?你对他们都同样喜欢吗?或者只是其中之一?对某一部分有特别的偏好吗?这样一来,各部分就只是变成了妾一样的奴仆吗?妾这样的奴才互相支配还不够吗?还是应该轮流当国王和大臣?难道真的还有别的事吗?真主存在于其中吗?无论是否寻求其终极真理,对其真实存在都不会有任何增益或损害。人一旦被赋予了天地之气,形成了肉身,就无法忘记自己,等待着最后的灭亡。它们或者与外部环境相冲突,或者相互顺从。他们的动作都如奔马一般。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他们。这不是很悲伤吗!他们一生受奴役却看不到自己的成功,一生困苦劳累。却不知自己的命运,这怎能不悲伤?人都说这种人不死,那有什么好啊!人体逐渐衰弱,人的精神、情感也一起衰落。这是最大的问题吗?有这么悲伤吗?难道这个世界上的生命本来就是愚昧无知的吗?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这么无知无知吗,世界上还有不无知的人吗?
如果随从已成的执着,以之为师,那么谁会没有老师呢?必须了解事物变化、从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寻找证据的人为什么要有老师呢?愚人亦会随从。 还有一位老师。有了是非观念,没有形成固定的思想,就如今天去越,昨天才到一样。这就是视无为有。就算什么都没有,也是有的。就算虞圣都看不懂其中的奥秘,又能怎样呢?
【原来的】
老公的话不是吹牛[1]。说话者有话要说,但他所说的话的特点尚未确定。有恶言恶语吗?有恶言恶语吗?觉得和采音[3]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吗?有什么论据吗[4]?难道没有什么可论证的吗?
难道道中之恶隐藏而真假吗?道中之恶虽隐而有是非[5]?道中之恶隐藏于过去却从未存在过?道中之恶,藏于小功中[6],言行藏于荣光中[7]]。故有儒墨之分[8],其非何与非何是。如果你想成为你不是的样子,又不想成为你现在的样子,那么最好理解一下[9]。
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是其他的,除了它的本质之外,没有什么是其他的。如果你了解你自己,你就不会看到它;如果你了解你自己,你就不会看到它;如果你了解你自己,你就会了解它[10]。故曰:彼由此而生,此亦由彼而生。即方胜理论[11]。虽然,只有生了才会死,死了才会生;只有能做的时候才不能做,不能做的时候才能做[12];原因是因为它是错误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是正确的[13]。因此,圣人忍不住将其照耀于天空[14],也是因为如此[15]。这一点是一样的,另外一点也是一样的。这也是对也是错,这也是对也是错[16]。如果有这样的事,那又怎样呢?如果没有这样的事,那又怎样呢? [17]?没有机会得到对方[18],这就是所谓的道术[19]。枢轴位于环[20] 中以响应无穷大[21]。它也是无限的,但不是无限的。所以说,莫若是清楚的。
用非指来描述非指,比用非指来指非指要好[22];用马来形容马,那不是马,[23],不如用非马来形容马,那不是马。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没关系,没关系,没关系,没关系。道如是,物如其言[24]。有那么糟糕吗?是这样的。是不是很糟糕?事实并非如此[25]。是不是很糟糕?没关系。是不是不允许作恶呢?这是不允许发生的[26]。事物本质上就是它们本来的样子,事物本质上是可能的;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故巨珠与应[27]、李与西施[28]、惠安贵[29]合为一[30]。其分[31]而成功[32];它的成功和毁灭[33]。一切不成败的事物,都会重新合而为一。惟一知一切者为一[34],平庸因不用而蕴含于一切[35]之中。庸者,用之[36];庸者,用之。使用者,一般;一般者,得之[37];而适合的只是少数[38]。因为它已经是[39]而你不知道它是什么[40],所以它被称为道。谓二神同一而不知其同[41],谓之朝三[42]。凌晨三点是什么意思艾公辅曰[43]:“朝三,夕四。”所有的狙击手都愤怒了。曰:“但早晨四点,晚上三点”。每个人都很高兴。名实不失,而喜怒用之[44],亦如此。故圣人与是非无关[45]。这称为两条线[46]。
古时候的人们都知道一些事情。是不是很糟糕[47]?有些人认为,有些事情还没有开始,但它已经在那里了,已经完成了,没有什么可以添加的了。其次,我认为有一些东西,但还没有封印[48]。其次,我认为有封印,但没有对错。是非之所以显明,是道之所以失败的原因。道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爱成功了[49]。结果有成功和失败吗?结果有成功和失败吗?有成有败,故赵氏古琴也[50]。无所谓成败,所以赵家不弹琴。赵文之顾秦,师旷之智策[51],惠子之拥吴[52],三子之知乎[53]!他们都正值盛年,故记录于晚年[54]。唯一的好处[55]就是与别人不同;这样做的好处是把事情说清楚[56]。虽然不清楚,但很清楚,所以最终以纯白的无知告终[57]。而他的儿子最终成为一名文学学者[58],一生没有成功。如果是的话,是不是就可以说已经完成了呢?虽然我也做到了[59]。如果真是这样,那还不能说大功告成了?事情与我无关。故疑之明[60]为圣人之谋[61]。为了不用它,它包含了所有平庸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把事情说清楚。
【笔记】
[1]吹:风吹。按照这一段的大意,“言”似乎是指某事,不应视为所谓的说、说,而是指“辩论”;下句中的“言者”应指善于口才的人。争论的是非是出于自己的意见,而风是出于自然而吹的,故曰“言不吹”。
[2] 特别:但是,仅。
[3]鷇(gu)声:鸟刚破壳而出的叫声。
[4] 边:常用作“边”,以区别、区分。
[5]邪(w):他,如何。隐:秘密,隐藏。
[6]程:成就。这里的“小成功”是指暂时的、部分的成功。
[7] 荣华:木草之花,这里指华丽的言语。
[8]儒墨:儒家和墨家,战国时期的两个政治哲学流派。
[9]摩若一鸣:传统的解释是“摩如,以本光照之”,意思是“不如以其性观之”。请记住这一点。
[10]“自知之明”一词疑似“自知之明”的错误,与上一句“自知之明”一词互文。如果我们用“自知之明”来谈论它,其含义是不明确的。
[11]方生:并存。所谓“方”,通称为“盘”,就是“易”的意思。
[12]方:开始,马上。
[13]因:跟随,依靠。
[14]你:从,经过。当谈到使用它时,“不帮助”意味着不使用它。照片:观察。天:指事物的本质,即事物的本性。
[15]因为:跟随。
[16] 一:相同,相同。
[17] 郭:确实如此。
[18]偶:对,相反。
[19]枢轴:枢轴。道数:道的要点;庄子认为,此与彼是事物的两个相反的方面。如果失去了对立面,那么这就是道的关键,也就是平等事物甚至讨论事物的关键。一切都源于虚无,一切又归于虚无。还有什么不等于事物和理论的吗?
[20]环中:环的中心; “入圈”就是抓住要点。
[21]迎:适应,适应。竭尽:耗尽。
[22]手指:不宜谈手指,战国名家公孙龙子着,《指物论》。这应该是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来进行的。所谓“指”,就是指构成事物的元素。联系下一句,事物的要素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的要素只有在事物之内才存在,所以有“指事物而不指事物”之说。比喻:解释。
[23]马:和上一句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也是当时争论的主要话题。著名学者公孙龙子曾撰文《白马篇》,阐述“白马非马”的观点。
[24] 谓语:标题、地址。兰:像这样。
[25] 冉:对,对。
[26] 上述十二句话一直被认为是被错误简化或遗漏的。句序暂以较普遍的整理意见为准。
[27]蛛(tng):草茎。迎(yng):殿前的木柱。 “蛛”、“楹”二字,指的是小东西和巨大东西。
[28] 李:俗称“疠”,指皮肤溃疡。这里用来指丑陋的人。西施:武王的美丽妃子,古代有名的美女。
[29] 慧:宽厚。恁(gui):奇异的变化。氰(ju):诡诈。奇怪:奇怪。 “回汉怪”和“回汉怪”四个字连在一起,指的是各种奇怪的情况。
[30]一:浑一,一身。综上所述,庄子认为,世间一切小与大、丑与美、各种情绪或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从这一点来看,世界上的一切都不会有所不同。 “气”并不意味着没有共性。
[31]分:分离,分解。
[32]程:产生,形成。 “成”和“分”也是反义词。当一个事物分解时,就意味着产生了一个新的事物。
[33] 毁:毁,指失去原有状态。 “毁灭”和“生成”也是对立的。新的事物是通过分解而产生的,这意味着原有事物的原有状态必须被破坏。
[34]达:同达,这里的“达者”指了解事物的人。
[35] 意思是不用:因此,不必固执; “不用”之后省略了一些东西,即事物必须“分”和“成”的观点,即不“平等”的观点。公寓:维持生计。朱:谈“就是关于”。勇:指平常的道理。一种说法是“用”,意思是功能。
[36]下面四句是“刚刚好”。有人认为是衍生品,是前人注释的语言,并非庄子原文。顾北弈说道。
[37]德:中,符合常理。有一件事要说的是满足。
[38]适:恰到好处。几个:接近。
[39]原因:适应。是:这是指上述的“一”观,即事物有根本而无需分别的观点。
[40] 杰:这是一个特殊的省略,实际上指的是前一句。 “吉”应解释为“因是吉”。
[41]老挝:劳动力和支出。神:心智,指精神和智慧。合而为一:明白并明白事物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真理。言下之意就是事物本来就是一体的,不需要去辨别。相同:具有相同的特征和特点。
[42]朝三:还记载了‘朝三’和‘暮四’的故事《列子.黄帝篇》。朝表示早晨,黄昏表示夜晚,三、四表示量,即三升、四升。 ‘晨三’、‘暮四’或者‘晨四’、‘暮三’,加起来都是‘七’,这里打个比方来说明,虽然名称不同,但实际并不亏,它们一切都归结为“一”。
[43]狙击(j):猴子。狙击手:养猴子的人。给予:给予。解(x):橡子。
[44] 损失:损失。未用:用之,表示心情、愤怒都会随之变化。
[45]和:调和、混合。 “和是非”就是“和是非”,混淆了是非。休:这原本是指休息,就是悠闲自在、知足常乐的意思。 Jun:常用作“Jun”; “天均”的意思是自然、平衡。
[46]两行:物与我,即自然世界与自身精神世界,各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各自发展。
[47]致:至致,最高境界。
[48]冯:境界,境界。
[49]:原写“之”,根据文义改为。
[50] 昭氏:昭文以善弹琴而闻名。庄子认为,声音本身是一个整体,不分高低就不能演奏。
高明的琴师都不可能同时并奏各种各样的声音。正因为分出音的高低长短才能在琴弦上演奏出来。 [51]师旷:晋平公时的著名乐师。枝策:用如动词,用枝或策叩击拍节,犹如今天的打拍子。一说举杖击节。 [52]惠子:惠施,古代名家学派的著名人物。据:依;梧:树名。惠施善辩,"据梧"意思就是靠着桐树高谈阔论。一说"梧"当讲作桐木几案,"据梧"则是靠着几案的意思。 [53]几:尽,意思是达到了顶点。 [54]载:记载;一说载誉。末年,晚年。 [55]好(hào):喜好;"好之"意思是各自喜好自己的专长和学识。 [56]明:明白、表露。 [57]坚白:指石的颜色白而质地坚,但"白"和"坚"都独立于"石"之外。公孙龙子曾有"坚白论"之说,庄子是极不赞成的。昧:迷昧。 [58]其子:指昭文之子。一说指惠施之子。纶:绪,这里指继承昭文的事业。 [59]这句语意有所隐含,意思是"虽我无成亦成也",即如果上述情况都叫有所成就的话,即使是我没有什么成就也可说有了成就了。 [60]滑(gǔ)疑:纷乱的样子,这里指各种迷乱人心的辩说。 [61]图:瞧不起,摒弃的意思。 【译文】 说话辩论并不像是吹风。善辩的人辩论纷纭,他们所说的话也不曾有过定论。果真说了些什么吗?还是不曾说过些什么呢?他们都认为自己的言谈不同于雏鸟的鸣叫,真有区别,还是没有什么区别呢? 大道是怎么隐匿起来而有了真和假呢?言论是怎么隐匿起来而有了是与非呢?大道怎么会出现而又不复存在?言论又怎么存在而又不宜认可?大道被小小的成功所隐蔽,言论被浮华的词藻所掩盖。所以就有了儒家和墨家的是非之辩,肯定对方所否定的东西而否定对方所肯定的东西。想要肯定对方所否定的东西而非难对方所肯定的东西,那么不如用事物的本然去加以观察而求得明鉴。 各种事物无不存在它自身对立的那一面,各种事物也无不存在它自身对立的这一面。从事物相对立的那一面看便看不见这一面,从事物相对立的这一面看就能有所认识和了解。所以说:事物的那一面出自事物的这一面,事物的这一面亦起因于事物的那一面。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并存、相互依赖的。虽然这样,刚刚产生随即便是死亡,刚刚死亡随即便会复生;刚刚肯定随即就是否定,刚刚否定随即又予以肯定;依托正确的一面同时也就遵循了谬误的一面,依托谬误的一面同时也就遵循了正确的一面。因此圣人不走划分正误是非的道路而是观察比照事物的本然,也就是顺着事物自身的情态。事物的这一面也就是事物的那一面,事物的那一面也就是事物的这一面。事物的那一面同样存在是与非,事物的这一面也同样存在正与误。事物果真存在彼此两个方面吗?事物果真不存在彼此两个方面的区分吗?彼此两个方面都没有其对立的一面,这就是大道的枢纽。抓住了大道的枢纽也就抓住了事物的要害,从而顺应事物无穷无尽的变化。"是"是无穷的,"非"也是无穷的。所以说不如用事物的本然来加以观察和认识。 用组成事物的要素来说明要素不是事物本身,不如用非事物的要素来说明事物的要素并非事物本身;用白马来说明白马不是马,不如用非马来说明白马不是马。整个自然界不论存在多少要素,但作为要素而言却是一样的,各种事物不论存在多少具体物象,但作为具体物象而言也都是一样的。 能认可吗?一定有可以加以肯定的东西方才可以认可;不可以认可吗?一定也有不可以加以肯定的东西方才不能认可。道路是行走而成的,事物是人们称谓而就的。怎样才算是正确呢?正确在于其本身就是正确的。怎样才算是不正确呢?不正确的在于其本身就是不正确的。怎样才能认可呢?能认可在于其自身就是能认可的。怎样才不能认可呢?不能认可在于其本身就是不能认可的。事物原本就有正确的一面,事物原本就有能认可的一面,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正确的一面,也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能认可的一面。所以可以列举细小的草茎和高大的庭柱,丑陋的癞头和美丽的西施,宽大、奇变、诡诈、怪异等千奇百怪的各种事态来说明这一点,从"道"的观点看它们都是相通而浑一的。旧事物的分解,亦即新事物的形成,新事物的形成亦即旧事物的毁灭。所有事物并无形成与毁灭的区别,还是相通而浑一的特点。只有通达的人方才知晓事物相通而浑一的道理,因此不用固执地对事物作出这样那样的解释,而应把自己的观点寄托于平常的事理之中。所谓平庸的事理就是无用而有用;认识事物无用就是有用,这就算是通达;通达的人才是真正了解事物常理的人;恰如其分地了解事物常理也就接近于大道。顺应事物相通而浑一的本来状态吧,这样还不能了解它的究竟,这就叫做"道"。耗费心思方才能认识事物浑然为一而不知事物本身就具有同一的性状和特点,这就叫"朝三"。什么叫做"朝三"呢?养猴人给猴子分橡子,说:"早上分给三升,晚上分给四升"。猴子们听了非常愤怒。养猴人便改口说:"那么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猴子们听了都高兴起来。名义和实际都没有亏损,喜与怒却各为所用而有了变化,也就是因为这样的道理。因此,古代圣人把是与非混同起来,优游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这就叫物与我各得其所、自行发展。 古时候的人,他们的智慧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如何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呢?那时有人认为,整个宇宙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什么具体的事物,这样的认识是最了不起,最尽善尽美,而无以复加了。其次,认为宇宙之始是存在事物的,可是万事万物从不曾有过区分和界线。再其次,认为万事万物虽有这样那样的区别,但是却从不曾有过是与非的不同。是与非的显露,对于宇宙万物的理解也就因此出现亏损和缺陷,理解上出现亏损与缺陷,偏私的观念也就因此形成。果真有形成与亏缺吗?果真没有形成与亏缺吗?事物有了形成与亏缺,所以昭文才能够弹琴奏乐。没有形成和亏缺,昭文就不再能够弹琴奏乐。昭文善于弹琴,师旷精于乐律,惠施乐于靠着梧桐树高谈阔论,这三位先生的才智可说是登峰造极了!他们都享有盛誉,所以他们的事迹得到记载并流传下来。他们都爱好自己的学问与技艺,因而跟别人大不一样;正因为爱好自己的学问和技艺,所以总希望能够表现出来。而他们将那些不该彰明的东西彰明于世,因而最终以石之色白与质坚均独立于石头之外的迷昧而告终;而昭文的儿子也继承其父亲的事业,终生没有什么作为。像这样就可以称作成功吗?那即使是我虽无成就也可说是成功了。像这样便不可以称作成功吗?外界事物和我本身就都没有成功。因此,各种迷乱人心的巧说辩言的炫耀,都是圣哲之人所鄙夷、摒弃的。所以说,各种无用均寄托于有用之中,这才是用事物的本然观察事物而求得真实的理解。 【原文】 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1],则与彼无以异矣。虽然,请尝[2]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3]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谓矣[4],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5],而大山为小[6];莫寿于殇子[7],而彭祖为夭[8]。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9],而况其凡乎[10]!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11],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12]。 夫道未始有封[13],言未始有常[14],为是而有畛也[15]。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16],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17],六合之外[18],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19]。春秋经世先王之志[20],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21],众人辩之以相示也[22]。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 夫大道不称[23],大辩不言,大仁不仁,不廉不嗛[24],不勇不忮[25]。道昭而不道[26],言辩而不及[27],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几向方矣[28]。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29]。注焉而不满[30],酌焉而不竭[31],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32]。 【注释】 [1]类:同类、相同。 [2]尝:试。 [3]俄而:突然。 [4]谓:评说、议论。以下几句同此解。 [5]于:比。豪:通作"毫",细毛。末:末稍。秋毫之末比喻事物的细小。 [6]大山:一说读如泰山。 [7]殤子:未成年而死的人。 [8]夭:夭折,短命。 [9]历(曆):历数,计算。 [10]凡:平凡,这里指普通的人。 [11]适:往,到。 [12]因:顺应。已:矣。 [13]封:界线,分别。 [14]常:定见,定论。 [15]是:对的,正确的;"为是",意思是各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畛(zhěn):田地里的界路,这里泛指事物、事理间的界线和区分。 [16]伦:次序。义:仪,等别。一说本句当作"有论有议",姑备参考。 [17]八德:八类、八种。 [18]六合:天、地和东、西、南、北四方。 [19]论:研究。议:评说。 [20]春秋:这里泛指古代历史,并非指战国以前的那一段历史年代。经世:经纶世事,这是用调理织物来喻指治理社会。志:记载;这个意义后代写作"誌"。 [21]怀:囊括于胸,指不去分辨物我和是非,把物与我、是与非都容藏于身。 [22]示:显示,这里含有夸耀于外的意思。 [23]称:举称。一说通作"偁",宣扬的意思。 [24]嗛(qiān):通"谦",谦逊。 [25]忮(zhì):伤害。【《庄子·齐物论》 原文及译文欣赏】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哇,这篇文章真的让我对《庄子·齐物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原文和译文对比着看,太棒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篇文章,把《齐物论》讲得通俗易懂,让我对庄子的思想有了新的认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原文和译文对照着看,真的能更好地理解庄子的思想,感觉更深刻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好文章,推荐给大家!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齐物论》的原文和译文,让我对庄子的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强烈推荐!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写得真好,特别是原文和译文对照,让我更容易理解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棒了,终于找到一篇讲《齐物论》讲得这么清楚的文章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庄子》有了全新的认识,太感谢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谢作者,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齐物论》的精髓!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文章,感觉对《齐物论》的理解更深入了,受益匪浅!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种原文和译文对照的方式,方便理解和学习。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齐物论》有了新的理解,尤其是原文和译文对照着看,太棒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写得很好,深入浅出,推荐大家学习!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庄子·齐物论》,终于找到一篇能让我读懂的文章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很不错,推荐给大家学习!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写得很好,深入浅出,让我对《齐物论》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棒了,这篇文章让我对《齐物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通俗易懂,推荐大家学习!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写得很好,对《齐物论》的讲解非常清晰,推荐大家学习!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谢作者的分享,让我对《齐物论》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