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门灵州环州营州凉州崔州赛龙舟
解放门
解放门是1954年南京明城墙内新开的一座城门,是一座单门城门,位于玄武门以南、太平门以西、鸡鸣寺东北部、玄武湖南岸。为了方便该段城墙内外交通和满足防空疏散的需要
因此,南京城决定在靠近“后湖城墙”的北鸡阁山脚下的台城开设这座新城门。
明代“后湖小门”
解放门于1951年12月开始设计建造,1952年6月12日竣工。同时,附近的明代“后湖小门”开启并扩建,通向玄武湖。
窝泊桥—— 尾矿桥
泰岭桥是从解放门进入玄武湖的必经之路。这座桥建成时是一座单孔桥。桥身很薄,远远望去就像一座断桥。由于该桥阻塞环湖路交通,20世纪70年代重建时,用桥堤土填湖。原来的湖面消失在桥下,变成了一座16孔的旱桥。 2009年玄武湖风景区环境整治期间,重新修建桥梁,挖掘桥下湖堤,连通两侧湖水,恢复通行能力。桥宽6.8米,长528米。如同横亘在海浪上的彩虹,美丽而又雄伟
玄武湖三大水域
玄武湖呈菱形,被五洲(环州、瀛州、灵州、凉州、翠州)分为北湖(东北湖、西北湖)、东南湖、西南湖三大部分。北湖较浅,西南湖最深,东南湖次之。湖泊之间有堤坝、桥梁和道路相连。
航拍玄武湖
东南湖水域
古代玄武湖一带是南京最早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早在大约6500至4000年前,玄武湖就与南京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公元前210年,相传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归来。当他到达金陵时,随行的几个烟囱看到金陵周围山势险峻,地势险要,就告诉秦始皇:金陵有天子之气。秦始皇听了很不高兴,命人挖房山,让淮河流过金陵,以消散君王的怒火。他将金陵改为秣陵,此时的湖也改名为秣陵湖。
六朝时期,玄武湖比现在还要大,而且直接与长江相连。该湖可用作海军训练场。
汉末,秣陵校尉姜子文葬于湖畔。
三国时期,吴帝孙权为避祖孙仲名讳,改名“江陵湖”,引水入宫花园后湖。因玄武湖位于燕雀湖、太初宫以北,故又称“后湖”、“北湖”。 ”
东晋至南朝,玄武湖曾有昆明湖、饮马塘、莲湖、西屋湖、莲雾湖等名称。玄武湖进入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六朝时期,玄武湖是封建皇帝的游乐场所。宋明三年,湖上建上林园,南岸又建乐游园、华林园。齐朝次年,武帝经常在半夜出猎,或上中山,或上幕府山,身边有数万衣冠楚楚的宫女随行。天亮回来,只听鸡鸣:“玄武湖玉石漏,口绣袄上鸡鸣。” ”这句话由此而来,五庙门附近至今仍有鸡鸣台地名。
东南湖水域
西南湖水域
公元965年初,宋文帝对玄武湖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挖出来的湖泥堆积在一起,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座小岛。其中最大的是“蓬莱”、“方丈”、“瀛洲”三个岛屿,合称“三神山”。这就是今天玄武湖凉州、环州、营州的前身。
隋唐时期,南京不再作为首都,玄武湖被冷落。大书法家颜真卿任嵊州刺史时,曾将玄武湖改为“放生池”。许多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牧、韦庄、李商隐等,都感叹玄武湖地位的巨大变化。
南唐时期,玄武湖曾一度复兴,以至于南唐大臣冯宓贪恋玄武湖的“风光名胜,风景如画”,请求皇帝将玄武湖赠予他作为一个私人花园。这件事遭到了徐轩的批评。停下来之前不要停下来
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江宁府尹王安石提出“弃湖还田”的主张,并许诺宋神宗会将湖泊释放为农田。玄武湖因此消失了200多年,严重影响了南京城。的排水。
元代大德五年(1301年)和至正三年(1343年)两次疏浚后,玄武湖重新出现。
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扩大了南京城的范围。玄武湖从此成为明代南京城东北城墙外的护城河。玄武湖与主城区以及福州山、鸡笼山之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彻底改变了六朝以来南京北部的山水视觉景观。也阻断了玄武湖之前与长江的联系,使得玄武湖的水面进一步缩小,湖面只有六朝时期的三分之一。同时,在紫金山与玄武湖交界处修筑了太平门,并在太平门外(今龙蟠路一段)修筑了“太平堤”,紧邻玄武湖西边的一段。中山山麓被分割为“中湖”(白马公园内至今仍保存有“中湖”遗址),从而将原本连绵的中山—玄武湖地区完全人为地分成了两地,改变了该地区以往的景观格局数百万年。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选定玄武湖作为明朝中央政府存放全国户籍、税收记录、土地记录的地方,并修建了后湖黄志图书馆(相当于今天的中央档案馆)。禁止公众进入。玄武湖从此成为禁地,与外界隔绝了260多年。
清代,为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将玄武湖改名为元武湖。康熙、乾隆南巡时曾到此并留下诗篇。清同治以后,远雾湖上出现了一些园林建筑。两江总督曾国藩重修凉州湖寺,增建湖心亭、大仙塔、观音阁、赏莲堂等。后清大臣左宗棠还修筑了一条连接古其庚与凉州的长堤,解决了游览远武湖“必须从太平门出游船”的不便情况。
清道光二十年后(1840年),随着西风东传,中国出现了向公众开放的现代“公园”,公益性“花园”概念进入中国,促进了封闭式、开放式的开放。过去专属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将花园改造成公园形式
1928年8月19日,玄武湖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2010年10月1日起,玄武湖免费向公众开放。
玄武湖位置境界
玄武湖东依紫金山,西接明城墙,北接南京站,南接舟山。它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市公园、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被誉为“金陵山明珠”。
玄武湖周长约15公里,景区总面积5.13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积3.78平方公里,陆地面积1.35平方公里。古代周长有40英里,原来的湖面更宽。
西南湖水域
玄武湖名称的由来
早期,玄武湖被称为“后湖”、“北湖”。玄武湖因位于钟山(紫金山)下而得名。对于南京市的居民来说,山后的湖被称为后湖。湖;北湖因玄武湖位于六朝都城以北而得名。
“玄武”二字的意思是指“北方之神”,“玄武湖”和“北湖”这两个词并没有太大区别。 “玄武”是中国神话中的四神之一。玄武湖其实就是北湖的意思。
北湖水域
经过第一座姐妹桥
灵州泰陵花摊
尾矿花摊位于尾矿堤上。始建于1957年,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俗称“大肚花架”。花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置于尾矿堤两侧。路东侧四弯,路西侧三弯,凌霄花等攀缘植物覆盖架子。在这里可以欣赏钟山、小九华山的美景。花台的主体建筑是玄武阁。玄武阁原位于今解放门附近。是六朝时期玄武湖皇家建筑的代表,是皇帝阅兵、讲学的主要场所。
过二姐妹桥,到达灵州
灵州
灵州曾称太平州、灵州、澳大利亚。 1935年7月改称灵州。 “原来,岛外长满了红菱角,岛的形状像菱角。湖里的人们过去称它为灵州,因为菱角米可以作为人们的食物,是副产品之一。”沿用至今,一是为了维护舆论,二是关心民生“灵州”面积10.42公顷。这是湖中相对较新的大陆。位于玄武湖东南部,东与中山市接壤。有“千云不一样”的中山云霞,有“灵州山澜澜”自古有之。 “名字好听。
中山古影(灵洲广场)
从灵州向南望去,湖面上雾气茫茫,钟山美丽的影子倒映在湖中。碧波起处,峰峦荡漾。初升的朝阳下,美丽多彩。真可谓“湖是钟山明镜,山是湖中明珠”。有趣的是,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成为“看钟山影”的绝佳去处
灵州·中南玄武湖灵州生态园
中南玄武湖灵州生态公园位于灵州岛,面积近10万平方米。是一座集跳伞冒险、激流穿梭、空中巡游、小飞行员、木马华尔兹、龙卷风风暴、旋转飞碟、骑士格斗、萌物世界、阿尔法星球冒险、休闲广场、休闲沙滩区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生态主题公园。其他游乐设备隐藏在湖畔300多棵参天古树和原生态植被之中,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度假和生活体验。
尚志桥
从灵州经灵桥至环州
环州
环州曾称龙吟洲、长洲、亚细亚。 1935年7月改称环州。 “岛的形状弯曲成半环,瀛州也被它包围着。游人经过这里,常常感觉曲径通幽岛,因为它变成了环。”环洲总面积12.77公顷,是一块形状如玉环的大陆。由北向南延伸入湖中,因其形状如环而得名。碧波拍岸,柳树攀附,微风徐徐,如烟云,故有“环岛烟雨”之称。
环州·玫瑰园
玫瑰园位于环州东端,面积约7200平方米。种植玫瑰5000多株,200多个品种,有树玫瑰、藤玫瑰、大花玫瑰、微型玫瑰等类型。是南京著名的玫瑰园。玫瑰被誉为“花中皇后”,以其娇嫩的外观、绚丽的色彩深受人们的喜爱。
玫瑰园·友谊塔
这座钟楼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友谊之塔”。 1985年11月,作为日本爱知县与江苏省结为友好省县的见证,双方共同修建了“中日友好塔”。塔上放置了一座钟,这在当时是比较少见的由太阳能电池板支撑的钟。
玫瑰园·银杏树
花园中央,一棵146年树龄的银杏树傲然挺立。是南京市重点保护的古树名木之一。
环州·莲湖水上花园
莲湖水上花园位于环州玄武湖东南侧。荷花依附于湖水,湖水支撑着荷花。夏天,湖边绿叶满布,红莲绽放。秋天,残荷听雨,孤荷月下。匾额的题写者是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张友贤,他的个人画展曾在这里举办过。
莲花隐桥—— 莲花桥
连桥建于2017年,位于玄武湖湖南段,连接环州和颍州。莲花桥造型独特,曲折;桥面低矮平坦,像一座桥,又像一条栈道。是景区内距离水最近的一座桥,是亲近水的好去处。夏季,桥掩映在百合花丛中,处处荷花飘香。远远望去,只能看到人,却看不到桥的影子。是南京赏荷纳凉的首选之地。
环州·四角亭
叠间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的一种结构形式。宋代称“左间”,清代称“攒间”。按其平面分,有圆点、三角点、四角形和八角形。也有单檐、重檐之分。常见于楼阁式建筑及园林建筑
环州·风荷园
风和园西岸背靠假山。沿水而建的亭台楼阁。房屋为木结构,具有六朝建筑遗产。坐在朝东北的阳台上,可以看到卧在水面上的樱花桥,倒影在水中优雅。东南湖面开满荷花,有“荷香携风远去,荷影向根长”的独特意境。
宣武门
玄武门是南京明城墙的后门。 1908年开业,原名丰润门。位于神策门、解放门、太平门之间。因紧邻玄武湖而得名。它是玄武湖公园的西大门。
宣武门历史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两江总督端方组织南阳实业促进会。为了增加旅游景点,方便游览玄武湖,他决定新开一座通向玄武湖的城门,把玄武湖辟为“五洲公园”,对外开放,后由官府负责管理。继任省长张仁俊。因张仁俊原籍河北丰润,故名“丰润门”。丰润门的开通是玄武湖的一个重大转折,标志着玄武湖正式成为现代历史意义上的公园。
1911年的丰润门
宣武门历史
1928年(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加紧对城门的统治,丰润门改名为玄武门,原为单孔城门。
1929年(民国十八年),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应邀题写“宣武门”三字,沿用至今。
1931年(民国二十年),宣武门由单孔券门改建为三孔券门。
1984年,南京市人民政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在玄武门建城楼。
玄武门内
环州·假山瀑布
假山瀑布位于翠洪堤与环洲交界处。它建于20 世纪60 年代。无数的太湖假山石堆积起来,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园林杰作。它们或像苍鹰展翅,或像猿猴在天空中咆哮,或像飞禽走兽。蹲。假山顶上,一条人工瀑布流下,流入被挖土包围的水池中。假山之间,崎岖不平,曲径通幽,置人于奇洞奇石之中。
环州·桐子供奉观音石
假山前的童子将观音石奉为太湖奇石。是北宋花石帮的遗迹。因其形状极为相似而得名。石高6.3米,宽0.9米。具有太湖石的典型特征:“薄、透、漏、皱”。是太湖石中的精品。 2012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环州果铺墩风景区
郭璞(276—324),字景春。河东县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晋代著名文学家、训诂专家、风水学者,建平太守郭渊之子。
郭璞是晋代最著名的方士。传说他擅长占卜,并有许多奇特的炼丹技艺。擅长古文、奇书,精于天文、历算、占卜。擅长散文,尤以《游仙诗》闻名。
郭铺屯风景区·不老门
郭璞自幼博学多才,曾随河东郭公学卜。永嘉之乱时,他南逃,被宣城刺史殷佑、王导征入军。金元帝时,拜左郎,与王殷合着《:010—30000》。后在王敦将军府参军。因占卜不吉,劝阻王敦谋反,结果被杀。
郭璞风景区的建设以东晋为历史背景,体现六朝风格。沿轴线修建了郭璞雕像、不老门等景观,凸显了郭璞仙墩的古朴与宏伟。从郭璞雕像到郭璞墩
郭铺屯风景区·郭铺屯
郭铺屯位于环州西端。仙丘内有石亭、石一块。是玄武湖的最高点。郭璞墩是东晋著名文学家、科学家郭璞的墓。
郭普敦
王敦叛乱失败后,东晋视郭璞为“不屈”的最忠诚大臣。晋明帝亲自为郭璞选址在玄武湖建陵以表嘉奖。 “武宫花草埋幽径,晋衣成古山”。唐代诗人李白曾来此祭拜。明朝中叶,由于历代积累的圣旨、黄书上的敕令太多,为了“尊旨颓废”,嘉靖三年(1524年),一座红色的亭子建在码头的顶部。用于悬挂确认圣旨、宣示圣旨的碑文,故名圣御阁。 “天嘉阁倚云绽放”。亭建成后,逐渐成为湖中的一处风景。人们常在此吟诗作诗,亭子诗意地改造成天宇阁。民国时期,南京市政府在半山腰修建了“郭璞亭”。时任南京市长的石英曾撰文立碑于亭内,以示对郭璞的崇敬之情。 1992年,郭普屯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郭普墩风景区·郭普墩纪念馆
郭璞纪念馆位于环州,占地200多平方米。建筑采用六朝时期风格。展厅以中国风水、八卦装饰,展示郭璞的生平、学术思想以及历代帝王和现代名人对他的看法。欣赏等,整体风格简洁、优雅、独特
鹤舞桥—— 樱花桥
樱花桥又名鹤桥、放河桥,连接环州和颍州。 1522年(嘉靖元年),明朝在郭浦墩北修建了最后一批黄策仓库后,于1532年开始在瀛州修建新仓库,所以这座桥大致建于1522年至1532年间。嘉靖年间任监察御史的尤曾在后湖黄策库出差时留下这样的诗:“湖终日静待客,独小亭满树,我或又看鹤舞秦尊前,风雨听龙吟。”可见,玄武湖内湖曾经是白鹤的栖息地,所以这座桥自然以白鹤命名。
“每五天过一次湖。”当时,来玄武湖“出差”的官员,必须在湖中停留至少五天,才能离开玄武湖。观鹤、吟鹤,成为许多官员不可多得的高雅乐趣。 “携书剑过春湖,花鸟迎人。一对白鹤对舞,几株红桃树铺开。” 《晋史》记载了许多描写白鹤的诗篇,而在这些诗篇中可以发现桥的名字不止一个。 “防河桥西侧花半开,可采花上郭公台,水飞浪狂,风大山秀。”明代御史郭牧的这首诗,《后湖志》,可能会提到放河桥。是桥的另一个名字
瀛州
瀛洲是玄武湖中心岛屿之一,面积6.59万平方米。因昔日全岛盛产樱桃,进贡宫廷,故名“瀛洲”。瀛州种植樱花近800株,品种十余个。是南京樱花品种的集中地。每当大地回春,樱花开满枝头,颜色赤红,如火如云,故有“樱岛花海”之称。瀛州被环州包围,是四面环水的洲中洲。相传南唐灭亡初期,后世大师李渔曾被囚禁于此。过去,大陆各地都种植樱桃,颜色红,味道鲜美。被誉为“金陵五果”之一。清康熙、乾隆年间,玄武湖樱桃曾作为贡品进京。
瀛州·臧春亭
2017年,在玄武湖赏樱带瀛洲核心区建成重檐赏樱亭——隐春亭。登上苍春阁,近看瀛州尽收眼底,远处清澜中山尽收眼底。每当樱花盛开的时候,瀛州就是一片花海,层层樱花绚丽如云。春天玄武湖最美的景色就藏在这里。
樱花盛开时的藏顺阁
瀛州·瀛州走廊
瀛州走廊位于瀛州西北部。它建于1954年,长304米。它是利用宋庆龄在20世纪50年代初捐赠的国际和平奖修建的。因宋庆龄时任中苏友好协会会长,所以建成的走廊被命名为“中苏友好走廊”,西端被称为“中苏友谊长廊”。瀛州廊道原为竹木结构,1963年在原址重建。
白桥
从瀛州经白桥至环州
环州·雍和宫、诺那塔
位于环州东端,始建于1937年,2012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雍和宫和诺那塔都是为了纪念诺那大师而建。诺那大师出生于1865年,圆寂于1936年,是一位有“库图克图”称号的大喇嘛。他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 1994年,诺那大师后裔与台湾圆觉宗重修诺那金身,重建诺那寺、塔。这里是沿海地区为数不多的喇嘛教旅游景点之一。
诺纳塔
诺那塔九层六面,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仿唐宋风格。下层四面刻有铭文,为国民党元老、国民政府司法院长居正亲笔书写。《新洲偶雨》
转动转经筒
转经筒,又称法轮,是一种装有经文或咒语的佛教法器。右转(顺时针)相当于念经、咒语的力量。
相传很久以前,当时的佛陀赐给龙王一个转经筒,从而缓解了当地的饥荒。后来,观世音菩萨请龙树祖师到龙宫祈求这个转经轮,以利益一切众生。从此以后,转经筒的各种法教,由龙树祖师传给狮面空行母,再传给帝洛巴、那洛巴、玛尔巴、岗波巴等,最后传给噶玛巴噶玛巴。在马巴西手中,代代相传至今。
转经轮其实是末法时期利益众生的一种特殊方法。转经轮一次,其功德犹如见千佛。凡是捐献或更换转经筒的经布,均可获得五百生华美衣裳,转经筒可净化一切怪病及邪灵障碍。此外,凡使用转经轮的人,都会受到四大天王和十方护法的保护。同时还可净除五恶业、十恶业,净化此轮回,往生佛前净土,结束生死,永远解脱。轮回,幸福永恒
喇嘛寺
雍和宫为三开间单檐歇山式宫殿,造型古朴。
环州莲花广场
莲花广场位于环州北端,面积约5000平方米,可容纳3000余名观众。广场由荷叶和荷花组成。广场音乐喷泉为迎接国庆70周年而重建。总面积约1680平方米。表演了以“莲韵·听涛·筑梦”为主题的水景舞蹈表演。喷泉水型有数控喷泉、变频运行喷泉、荷花喷泉、高喷、斜喷、千变喷泉、水膜喷泉等十余种。再加上灯光和音响系统,演出就像一场梦。
莲花广场·莲花仙子
12米高的莲花仙子雕塑和四个纯真莲花童子是广场的主题标志。
环州米芾石祭
位于环州北端。它由三块天然石头组成,最重的石头超过36吨,这在南京并不多见。米芾是宋代书画家,痴迷玩石。相传米芾见到奇石,必“三拜九叩”,故有“米芾拜石”的典故。
方桥
方桥原是一座石桥,“桥在青虹堤”,连接凉州和环州。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是玄武湖最古老的桥。 1512年秋,南京户部郎中纪宗道在《普佑法师塔碑铭》中写道:“立其上,望云水浩瀚,晴空沙沙”。风景秀丽,故名芳桥。
摄于方桥
凉州
凉州是玄武湖五洲之一,面积8.81公顷。曾被称为老洲、九洲、祖洲、莲花洲、美国。是玄武湖最早开辟的大陆。是昭明太子读书处《过后湖记》。古称“梁园”,故称凉州。此岛为全湖第一岛,也是明代后湖黄策库的起源。岛上人文景点众多,有护神寺遗址、明代皇策库历史文化陈列馆、兰生塔、文姬阁、友谊堂、金陵盆景园等景点。一年一度的玄武湖菊花展在此举行,素有“凉州秋菊”之称
万象年年更新,绰绰有余
凉州百园
凉州·玄武湖梅花烂漫
亭东有一棵古梅树,为托元王所建平台。云朵朵朵,美丽得不沾尘埃。香香满空庭,仙侣徜徉。 ——廖世奎《文选》
此诗为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原南京户部尚书廖世奎所作。天宇阁遗址位于现郭普墩。 “古梅树有雪灵”。这棵鲜艳的梅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玄武湖梅树之王。依然年年绽放
凉州护神寺遗址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令在此筑坛,祭祀古代帝王七祭之一的太李。由于皇策库的修建,祭祀太力的仪式改在异地举行,祠堂得以保留。弘治三年(1490年),明孝宗下旨,在后湖举行春秋祭祀土地神黄策库。据民间传说,该庙始建于洪武年间,为纪念一位名叫乙卯的老人而建。又名“毛老人庙”,后改名湖庙。同治九年(1870年),两江总督曾国藩重修了
凉州·铜沟井
铜沟井开凿于明代。水质“清澈见底,清爽适口”(《天语亭古梅歌》)。因挖井时有一根铜钩(据说是六朝的兵器)而得名。沿铜沟井沿,有铁笔篆书的“铜沟井”三个大字,并附文:“明代丁丑在湖上挖井,深二尺余”。并找到了一个铜钩,以此命名,就像他以前写的那样。
凉州·玄武广场
玄武广场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位于凉州西侧。它由牌楼、玄武雕塑和四个大象广场组成。牌坊正面书写“玄武”,背面书写“湖名神”。
玄武广场·四相坊
思乡广场的四个侧面分别写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体现了思乡文化。公元320年,金元帝司马睿因湖位于宫城北部,改名为北湖。 446年,宋文帝刘义隆下旨修筑北堤,疏浚北湖,修建华林园,并任命张勇主政,改北湖为玄武湖,构筑四湖布局。都城的诸神。
玄武广场·玄武雕塑
玄武雕塑是玄武广场的核心景观,于2021年2月6日竣工。该雕塑以明代鎏金铜玄武像为蓝本。它采用铜铸造工艺。长2.7m,宽2.1m,总高3.75m,重990公斤。玄武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大神兽之一。它的形状像乌龟和蛇。它起源于古代对星辰的崇拜。是二十八星座中按东南、西北分为四象的北方玄武七星座的总称。它是北方之神;玄武乃是五行之主。水,所以他是水神。玄武还被人们赋予了祈福长寿、风调雨顺、财源广进、求子求财等许多美好的寓意。玄武的形象历来是长寿、健康的象征。它被视为吉祥长寿的吉祥之物,具有辟邪、驱灾的功能。
凉州·文吉亭
位于凉州北端,四面重檐。南朝时期,齐武帝“喜外出宴席,雕琢美物”。他经常在夜间带领宫女到玄武湖北岸打猎。每当齐武帝一行来到玄武湖北岸,鸡笼山上就会传来鸡鸣声,故有“鸡啼戴”的传说。唐代诗人李商隐在《第《金陵后湖志》首诗》中写道:“玄武湖玉石漏,雄鸡啼湖口绣归”。民国时期,南京市政府在玄武湖凉州修建文迹阁。如今,文姬阁已成为人们闻鸡起舞、报效祖国的象征。
凉州·梅花隧道
凉州·皇策库
后湖黄册库是中国明朝首都应天府(南京)的中央档案馆,专门收集国家税收记录。它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档案馆,位于南京后湖(今玄武湖)的岛屿上。从1391年到1642年的两百多年来,所有土地和户籍档案都存放在这里。至明末,玄武湖黄书库约有960处,黄书179万多册,全国各地的记录全部同时存放。测量土地的鱼鳞地图集。这被认为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档案史上的奇迹。
皇策库历史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实行黄簿制度,规定各地每10年编修一次税务簿。一共4套,其中3套是青色封面(称为绿皮书)。每组都应保存;应向中央户部提交一套,封面为黄色(称为黄皮书)。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每新国册送后户后,户部员额一名,监察御史两名,户部主事两名,监察员应分配给主管。旧的登记册经过比对和核对,纠正错误,登记官汇总户籍、土地、税收和粮食的总数,提交给皇帝检查。后湖黄策库通常有店员30人,仓管、挑书、挑水、炊事等100多人,还有50名监事由国子监指派专门负责晒干。 “大检”年每有新书入库、新旧对比,人员数量就会大幅增加。送入保管的黄籍,按照朝代(年号)、所属地区的顺序分别存放在不同的仓库中。仓库均呈东西向,前后均设有窗户,以利通风和采光。书架全部是木头的,不可以用竹子,以防虫蛀。专辑每年4月至10月播出,其他月份不允许播出。图书馆内不准开灯,湖内外戒备森严。每周一或周六都有船只过湖,通常与外界完全隔绝。对官员和民众查阅黄皮书的限制尤为严格。凡敢私自盗取财物,或偷偷抄写后胡脏书的人,不论头颅,一律斩首。后湖黄策库的工匠和监工们辛苦了。
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赵惟贤在南京户科记侍中记载了侯虎黄策库的事迹,编成集《南朝》册。
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后湖筒仓达667个,收藏黄册153万余册。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后湖黄册图书馆消失,库存中的黄册全部被毁。
皇策库·仓库管理
皇策库拥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明初,皇策库由户部尚书管理。明宣宗时期,随着首都北迁,户制增设财政部员、户部广西庆历司主事。一名成员专门负责户籍登记。正德十五年(1520年)授“管理后湖黄策关防守”。后来在南京设立了胡克湖管理处和胡克湖管理处,使后湖黄策库更加独立。清朝的户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都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皇策库的工作。每一本黄书都会送到后湖。他们主持统计核算,然后编制全国户籍、田亩、赋税、粮食等总表,上呈皇帝查阅,作为政策执行的参考和依据。明代各朝代的户籍、耕地、赋税、粮食数字,都是根据《后湖黄书》编制的。
皇策库·户籍系统
户籍制度是封建社会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朝历代,人口、赋税、役役的统计和管理都是大事。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修建后湖(今玄武湖)皇策库。明朝洪武十四年,朱元璋进行全国人口普查,丈量土地,规定全国人口以户为单位,并将户籍档案编制成“里”(110户),详细记载了顶口、物产、乡镇。姓名等具体信息作为征税依据,由中央户部统一管理。这就是朱元璋的“黄书制度”。因为
各地送往户部的户籍管理册封面为黄色,故称为黄册。黄册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朱元璋特意在南京选定了几乎与世隔绝的玄武湖为存放点。从1391年到1642年的两百多年间,全部土地、户籍档案均藏于此,到明末,玄武湖黄册库房约建有960间,藏黄册170万本以上,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档案史上,都算是一个奇迹 黄册库·毛老人 据说毛老人是明朝初年,一直在玄武湖上打鱼,孤苦伶仃的老汉。明朝皇帝朱元璋要在玄武湖建“皇册库”。大家公推毛老人去找朱元璋谈话,到了皇宫,见到皇上,毛老人说:“玄武湖里老鼠太多,成群成阵。它咬烂了衣服,偷吃了粮食,钻塌了房屋,皇上要盖皇册库,不怕皇册库被老鼠咬坏吗?”朱元璋想眼前这毛老人,“毛”“猫”同音,要伏鼠,倒能派上用场。他“嘿嘿”一笑:“毛老人,打鱼一生,累死累活,没过过好日子,我封你当个皇册库总监。”毛老人因为不肯当总监,被人关在房子底下一间空房里,过了十来天,就活活饿死了。后来朱元璋心里有些不忍,就对手下人说:“在这里造一座毛老人庙吧,多供点香火,也好让他给我镇镇湖上的老鼠。”就这样,才建起了毛老人庙 梁州·友谊厅 位于梁洲北端,建于1941年,面积180平方米。初为“涵碧轩”,为汪伪政府与国民政府接待上宾之所。1947年4月,改名为“玄武厅”。1953年2月22日下午,毛泽东主席在陈毅、谭震林的陪同下来到玄武湖参观游览,并在玄武厅接见了江苏省、南京市主要党政领导人。1971年3月2日上午,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在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在玄武厅内观看了南京小红花艺术团的文艺演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刘少奇、邓小平、陈毅、叶剑英等,多次陪同外国元首及国际友人来玄武湖观光游览时,均在玄武厅驻足休息,畅谈国际形势。玄武厅见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外交风云,也展示了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文化大革命期间,玄武厅改称为“友谊厅”,象征着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梁州·览胜楼 位于梁洲北端,最早为南朝宋孝武帝刘骏为观看水军训练而建。清宣统元年(1909年)新军统制徐绍桢重建,建筑面积175平方米。当时是徐绍桢邀集文人雅士联吟结社之所,称为“湖山览胜楼”。该楼重檐拱斗,图案彩绘,为二层四角攒尖式建筑。“览胜楼”匾额为国民党元老、司法院院长居正所书,楼内楹联为李烈钧手书 梁州·盆景园【曾经是禁地、与外界隔绝了260多年的“玄武湖”,如今锣鼓喧天。】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玄武湖终于开放了!期待已久,终于可以去感受一下曾经的禁地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260多年了,玄武湖终于可以自由进出,真是历史性的时刻!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想260年前的玄武湖,与世隔绝,如今热闹非凡,真是感慨万千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去过玄武湖了,景色真的很美,值得一去!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玄武湖终于对外开放了,历史的痕迹依然存在,值得探索!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玄武湖终于走出了禁地的历史。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禁地变景区,玄武湖的发展令人惊叹!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玄武湖的开放,让人们看到了历史与现代的融合。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玄武湖的魅力,在于它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自然风光。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玄武湖现在很热闹,下次一定要去看看!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玄武湖的开放,是历史的传承,也是现代的进步!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曾经的禁地,如今成了旅游胜地!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260多年的等待,玄武湖终于迎来了它的新生!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玄武湖的开放,让人们对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玄武湖的景色真的太美了,让人流连忘返!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去玄武湖感受一下历史的沉淀,真是不错的选择!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玄武湖未来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玄武湖开放了,历史与自然完美融合!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玄武湖,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玄武湖的开放,为我们打开了历史的大门!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