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王博的一生。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在《汪洋绿萝》中,王博的影响力显然是最大的。毕竟,我们谁不知道“大海有知音,天涯海角是邻居”、“落霞孤鸿共飞,秋水长流”。和天空一样的颜色”?
王勃出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左右,年仅27岁。
6岁开始赋诗作文,9岁着书立说,10岁学医,14岁被宰相誉为“神童”。 17岁成为高中秀才,成为武则天次子裴王的侍从,成为第一个进入朝廷的人。文人的。
你可能好奇,一个9岁的孩子能写出什么样的书?王勃着有《〈汉书注〉指瑕》十卷。
《汉书》是一部与《史记》齐名的西汉年代史。唐代大学者颜师古曾注释《汉书》。王博针对注释中的问题写了《〈汉书注〉指瑕》。简单来说,他给了颜师古《汉书注》来犯错误。
王勃不仅开悟早,而且学到了很多东西。 10岁时,随长安名医曹振道学习医术,撰写了《黄帝八十一难经注》、《医语纂要》、《医语序》等多部与医学相关的著作。不幸的是,这些都没有流传下来。
今天我们提起王勃,就要知道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而且还是一位学者。他一生著述颇丰,学识十分渊博。
他的知识渊博吗?唐玄宗年间,宰相张说在读王勃的文章时,看到他用了“一蓬花西来,五云藏太甲”的典故,但他并没有这么做。甚至不明白。
当我们看到天才的时候,我们不能忽视天才的勤奋。王博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学识水平,只有一个方面:他的勤奋。更重要的是他的勤奋。
01
如此有权有势的王博出身于什么样的家庭?
王勃出生于江州龙门的书香门第和富裕的王家。
其祖父王通是一位大儒,魏征、李靖、窦唯、房玄龄等都是他的学生。王通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名师,被称为“王孔子”。他死后,被弟子私称为“文仲子”。
他年仅34岁,但学识渊博,深深影响了王勃。可以说,王勃完全继承了祖父的学识。他着有《续文中子》等多部著作,也延续了祖父王通的医学著作。
王勃出生在这样一个儒家家庭,他始终怀揣儒家济世理想和进取精神。
除了他的亲生祖父之外,王博的叔叔也很厉害。他就是王季,祖父王通的弟弟。王机熟读儒家经典,还喜欢八字、占星等阴阳术。
他以陶渊明为偶像,走隐士自由主义路线,自号“东告子”。他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诗,名叫《野望》。这首诗说的是黄昏时分,诗人站在山坡上看到美丽的秋色和宁静的晚霞景象。牧民把牛犊赶了回来,猎人则骑马带着它们。老鹰回来了,这一景象让他产生了隐居的念头。
这种诗意的艺术审美对王勃影响很大,他后来成为一位热爱山林的诗人。
南宋·无名《溪畔归牧图》
当然,除了祖辈的影响之外,王博的成长也与父亲的培养有很大关系。
王勃的父亲王福举是王统的次子。我们现在有一个词叫“鸡宝宝”。我不太喜欢这个词,但王福榘如果穿越到现代,绝对是个“鸡宝宝”高手。
他的几个孩子都很出色。王勃的哥哥王修、弟弟王猛都是少年进士。当时,人们称三兄弟为王家的“三棵树”。
幼年王勃(9-12岁)曾师从名医曹振道学医。中途,他收到了父亲的来信,让他开始准备科举考试。王波回到家乡,呆了近一年,静下心来好好学习。
唐初,进士考试的名额不多,主要靠名人推荐。王富士带着儿子到各种场合展示自己的才华。
当时,新任总理刘向道正在关内巡视。王富士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就让王勃写信给刘向道。这一年王博才14岁。宰相读完他的请愿后,称赞他“是个神童”,并推荐他考进士。
干丰元年(666年),王勃中进士,考中右苏。这一年,他只有17岁。唐代的进士考试科目众多,幽素科目颇有隐士的味道。这可能与王勃学医、生活山林有关。
林泉山野给了王博很大的启发。他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
看世界的四个方向,我用宇宙之城;我活了一百岁,以森林和泉水为我的洞屋。虽然官民差别很大,来自不同地方,但都在烟霞里戴冠,在山里戴柚子。
由此可见王博的野心。他希望在短暂的一生中有所成就,但他一生的唯一目的并不是有所成就。
他希望同时拥有自然,观世界、观宇宙,徜徉在山水间。他是一位志向远大、胸怀宽广的年轻人。
明·文征明《春游图》
02
王勃17岁考进士,成绩十分成功。然而他不知道,未来自己还要面临一段漫长的瓶颈期。
进士之后,他的职位被称为朝三郎。他的官职低微且闲散。为了改变自己的处境,王勃不断着书立诗,希望上级能发现他的才华,但什么也没有发生。
直到一次偶然的选才机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这一年,唐高宗和武则天的次子裴王李贤想为他选一个侍从,也就是陪他读书的人。王勃有幸被选中,裴王也很器重他。
可正当王博得意之际,命运却让他跌倒了。
年轻的沛王李贤非常喜欢斗鸡。有一天,他邀请弟弟英国国王李贤一起玩。
为了给裴王打气,活跃斗鸡气氛,王勃写了一篇文章《檄英王鸡》。这本来是一段轻松幽默的游戏文字,但却借用了一种非常严肃敏感的战斗陈述,一般在发动战争时使用。
王博在这篇文章中也表现出了太明显的竞争力。当时朝廷中的一些元老认为,这种书写方式不利于国王之间的和谐关系。于是,他们义愤填膺,称王勃为“离君而祸的大恶人”。
唐高宗接到投诉后非常担心。年轻时,他经历过兄弟之间的矛盾和剑斗。在其父唐太宗这一代,兄弟间也发生过血腥的“玄武门事变”。因此,非常疼爱儿子的唐高宗非常关心这个家庭表面上的安宁,希望儿子们能够和睦相处,于是决定将王勃逐出裴王府。
王勃走出裴王府的那一年,大概只有十九、二十岁。他写斗鸡的时候,怎么知道斗鸡的利弊呢?
命运给了王博极大的讽刺。他如此主动地献礼献策,但唐高宗却从未见过这样的话语。但这样的游戏文本却能很快上天,被那些搞政治的人所利用。终于得到了这个结果。
但能做什么呢?于是王博陷入了人生的第一个大低谷。
天才神童王博的青春岁月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在裴王府当侍从时所经历的挫折,让他难以忘怀。一个被皇帝拒绝的人,在此之后还能有怎样的未来呢?
王博选择了消化的方式,决定漫游四川。这一点和我们现代人非常相似。当我们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我们就去放松一下,看看天空有多么广阔。
但王博却去了两年多。唐朝的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旅行。比如,杜甫年轻时曾在吴越流浪过四五年。李白东渡东南六年。这就是他们和现代人的区别。不同的地方。
明秋英《蜀川佳丽图》
03
通章二年(669年)五月,王勃从长安出发,南下蜀地。
他一路上不断写诗,共写诗约30首,大多歌颂巴蜀美丽的自然风光。他把这些自然风光作为他探索宇宙的基础。
有一次,王勃在山沟里看到一棵雄伟的松树。那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没有多少人知道它的美丽。他写了一篇文章《涧底寒松赋》来赞扬它:
“霜雪止时,天高百丈,虽仰慕柯俊英,却不能渡其岸。”
王博甚至有一种同情的感觉,感觉自己的命运和它很相似。他才华横溢,但此刻并不住在巴蜀。
于是他对着松树叹了口气:“唉,松树啊!这不是一个脱颖而出的地方,我们为什么要与众不同呢?”这种借松树来感叹自己身世的句子,十分苍劲。
王勃还写下了许多蜀文碑刻。他今天曾深入甘孜地区,写下了《九陇县孔子庙堂碑》。这段铭文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杨炯称赞此碑文的效果“雄伟、罕见、珍贵”。
总之,王勃在巴蜀期间度过了人生中非常波澜壮阔的一段时光。正如闻一多老师所说:“昔日宫廷诗人,今从台歌迁赛摩”。
王博虽然没有去赛摩,但来到户外,收获了更广阔的视野和胸怀。
对于王勃来说,巴蜀的山山水水滋养了他,给了他自我救赎的力量,让他彻底走出了人生的低谷。
所以后来当他准备送朋友去四川的时候,他心里充满了勇气和鼓励。这首诗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门辅三秦,风烟望武进。
我要跟你说再见,我们都是太监。
海有知音,天地有邻。
不作为就走上歧途,孩子们也是同病相怜。
王勃写这首诗时年约24岁。少府地位不高,本来就是为两个年轻人送行的。
王勃表现出了极强的换位思考能力,他将对方的身份视为官员。什么是太监?按照唐朝的制度,地方政府官员必须避免在家乡任职,所以绝大多数唐代官员从出仕之日起就没有在家乡任职。
“我们都是太监”这句话道出了彼此的人生命运。我们这一生注定处于奔波的状态,永远生活在异国他乡。不过我们这次要去的异乡是个好地方。正如开篇所描述的“城楼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是一片广阔而雄伟的景象。
“大海有知音,我们就像天涯海角的邻居。”他似乎在说,朋友,你不用害怕,只要往前走,我们是亲密的朋友,无论相隔多远,我们永远像近邻一样在一起。
这样的送别充满了青春的英雄气概,但事实上,这两个英雄青年的心中却充满了感慨。他们的眼泪已经湿透了衣服。分开时,他们互相安慰,不再像小孩子一样哭泣。
了解王勃的经历,我们就会发现这首诗确实感人至深。
明·沈周《京江送别图卷》
04
王博在巴蜀流浪了两年多了。此行之后他将获得什么样的机会?
王勃回到长安。既然是进士,还是可以参加竞选,争取一个职位的。
正当他准备留在北京工作时,一位姓卢的朋友告诉他“郭州有很多药材”,于是王勃主动要求郭州参军。
王博需要药材,一方面是为了治疗自己的病,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从小学医,一直对医学痴迷。但他不知道,这样一个简单而充满爱的选择,后来却成为了他人生的第二道坎。
王勃在虢州参军时表现如何?史书称他“恃陵之才,嫉妒诸臣”。这意味着王勃经常凭借自己的才华欺负别人,同事们都讨厌他。
这句话很有意义,因为下面的故事是关于王博被害的。讲述了一个名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躲进王勃家的故事。王勃藏匿了曹达,但又担心事情败露,于是杀了曹达。
王勃是怎么认识这个官奴的?官奴为何要逃回家以避免犯罪?
涉及到的东西不清楚,逻辑也有点不清楚。本来王博只犯窝藏罪,最后却变成了杀人罪。这个案子可以说是扑朔迷离,但如果以“倚才借钱,分官妒”这句话作为叙事前提,我们大致可以理解,其中可能存在设计陷害。在其中。
按照唐朝法律,杀死官奴可以以官职作为补偿,但王勃却因此险些丧命。史书上说“如果有人觉得应该处决他,就会被赦免”,也就是说他本来是要被处决的,但遇到特赦后就被释放了。
无论如何,王博因为这件事毁了他的前程,也让他的父亲受苦。其父王福齐,原任永州司公,参军,后因继位被贬交趾令。交趾在今天的越南北部,在唐代是一个极其偏僻的地方。只有犯了严重错误的官员才会在这里被降职。
后来,王博因为要去交趾探望父亲,踏上了人生中最华丽也最致命的旅行。
676年夏天,王勃去越南探望父亲,已经经历了一段休养期。他看到了命运的不可预测,看到了很多事情的难以掌控,但他决定从生活的泥潭中重新站起来。
在探望父亲的途中,他途经江西,登上滕王阁,在此书写了他的千古巨著《—— 《滕王阁序》。
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始建于滕王李渊二十二子李元婴。此后的一千多年来,这座建筑曾多次遭到破坏,但每次都被重建,仿佛拥有永生的能力。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这与《滕王阁序》密不可分。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建筑,它们与文学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文学,他们永远留住他们的灵魂和生命。所以只要这篇文章《滕王阁序》还在流传,它就永远存在。
《滕王阁序》 背后有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王勃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学者。 14岁时,他参加一次宴会。宴会的主人叫严总督。严总督有一个女婿,名叫孟,很能写文章。公公只是想在客人面前炫耀一下。
因此,在滕王阁举行宴会之前,他让女婿提前写了一篇文章,准备第二天展示在客人面前。第二天,严督军建议大家为宴会写一篇文章。宾客们都知道他的来意,纷纷拒绝。
但王博年纪小,高兴地接过纸笔。严总督很不高兴,心想怎么会有这么无知的人呢?
王博开始写了起来。州长非常生气,离开了现场。于是现场的人就将王博写下的内容逐句向他汇报。第一句是“南昌旧县,洪都新府”。巡抚听后说:这不是陈词滥调吗?
然后第二句“星辰分翼,地接横麓”。州长听了,觉得还可以。他写道:“落云孤鸿共飞,秋水与天同色。”执意夸奖女婿的公公坐不住了,说道:“唉,这篇文章恐怕要永垂不朽了!”
这个故事讲得形象,其实是假的。王博写下《滕王阁序》时已经二十多岁了。他在探望父亲的途中经过江西,并受到当地官员的邀请,参加了在滕王阁举行的名人宴会。
滕王阁是当时江南的标志性建筑。到了韩愈的中唐时期,它也是江南最著名的建筑。王博提到参加宴会的人数为《滕王阁序》。参加宴会的高官严公。慈宗”。
后人根据他提到的两个名字结成了一对女婿,甚至还编造了一个故事。事实上,他们只是这场宴会上的杰出人物,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们是女婿。
这个故事最早的出处是五朝王定保编的《唐摭言》。后来被加工成《太平广记》,变得更像小说了。因此,大家在了解诗人的生平时,必须知道哪些来自于传说,哪些来自于正史。这两个来源不能等同。
王勃站在滕王阁上,俯瞰南昌美景,写下了名句——“落霞孤鸿共飞,秋水与天一色”。
这是秋天美丽的景色。雨后天晴的傍晚,彩虹消失,云彩消失,霞光与野鸭一起飞翔,秋江与浩瀚的天空变成一色。历经千年,这句话依然脍炙人口,给我们带来了秋天的美好气息。
在《滕王阁序》中,王博在——中写下了自己重获力量的希望:“若老而壮,宁可白头动心?若穷而坚强,不坠云”。 ”。这种沉思和顿悟,意味着此时的王博已经具备了重新开始人生的能力。
到达交趾后,王博终于见到了父亲,并在父亲身边呆了几个月。
但后来,当他向北返回渡海时,王勃不慎落入海中。他没有被淹死,而是落水时休克而死。一代天才陨落。
如果王博能活得长一点,他一定能为我们写出更多美丽的文章。但历史没有后果,王博的生命就在这次事故中结束了。
回顾王勃的一生,他从未担任过高官。这种沉沦的感觉常常让他感到沮丧和不受重视。
其心腹杨炯认为,王勃为文学而生,“王之命,全靠其养”。
王勃发起文学复兴运动。他反对那种没有思想、没有骨气的宫廷文学。他提出文章要“大气豪放,言词有力”。除了这位文学天才之外,王勃还对生命和宇宙有着真挚的热爱。
【天才少年王博的一生】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天才少年王博的一生,真是让人感叹生命的短暂与伟大,他留下了太多宝贵的财富。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博,一个令人敬佩的少年天才,他的故事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学习和铭记。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天才少年王博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用短暂的生命谱写了精彩的人生。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天才少年,短暂一生,令人惋惜。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天才少年王博的一生,充满着奇迹与遗憾,让人感慨万千。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博的故事,让我看到了天才的另一面,他们也拥有着普通人一样的脆弱和坚强。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天才少年,值得敬佩!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博的一生,是一段令人惊叹的旅程,他用智慧和勇气挑战了生命的极限。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天才少年王博,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追求梦想。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博的一生,让我看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天才少年王博,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天才少年,他的光辉将会永远照亮未来。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博,一个充满才华的少年,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贡献将永远被铭记。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天才少年的一生,总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博的故事,让人感慨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天才少年,他的故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博的一生,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创造了奇迹。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天才少年,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天才少年,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无限可能。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博的故事,让我更加珍惜时间,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