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来峰千寻塔上,我听到了鸡鸣,看到了旭日东升。
不要害怕浮云遮住你的眼睛,因为你处于最高的层次。
名词分析:
飞来峰: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浙江绍兴郊外的临山。唐宋时期,其中有一座应天塔。相传此峰是从琅琊县东吴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相传其一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千寻塔:很高的塔。巽,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巽。
文曰:听说过。
浮云:山间飘浮的云彩。看眼:目光。
自我条件:当一个人写“仅出于原因”时,自然是因为。袁:因为。
背景分析: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23]—1086年5月21日),福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字介甫,号半山。被封为景公,号王景公。中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维新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潜心经学,着书立说,创立了《景公新学》,促进了宋代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来解释宇宙的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他的“新旧消亡”的哲学命题将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其散文简洁犀利,短小精悍,论点清晰,逻辑严密,说服力强,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用功能;其诗“学杜度薄坚”,善说理、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邃。深沉优美而不勉强,以其丰富、灵性、深远的韵风成为北宋诗坛的独特风格,世称“王景公风格”。其诗怀古,意境宽广浩瀚,意象悠远古朴。现存其他作品有《临川集》件。
宋仁宗二年(1050年)夏天,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任满后返回江西临川家乡时,途经杭州,写下了这首诗。这是他第一次涉足官场。此时诗人年仅三十岁,正值壮年,胸怀大志。他正好借攀登飞来峰之机,抒发自己的思想和博大的情怀,也算是新法实施的前奏。
翻译:
据说,在飞来峰很高的塔上,鸡鸣时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我不怕浮云挡住我的视线,只因为我现在就在山顶。
欣赏:
诗的第一句,诗人借指峰上古塔的高度,用了夸张的“千寻”二字来表达自己立足的高度。诗的第二句巧妙地模拟了城楼上看到的旭日初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的朝气、改革的雄心和对未来的充分信心,成为全诗的情感基调。诗的后两句紧接着前两句,写景、议论、抒发情感,使这首诗既生动又富有哲理。古人常担心浮云遮日,邪臣遮智,诗人却加了“不怕”二字。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不畏邪恶的勇气和决心。
【登飞来峰王安石】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王安石登飞来峰,真的是写出了那种登高望远的豪迈气概!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安石的这首诗,把飞来峰的雄伟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王安石的这首诗,脑海里仿佛出现飞来峰的壮丽景象。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登高望远,心胸豁然开朗,王安石这首诗太有感触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得真好,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安石的诗歌,总是充满了哲理和思考。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登飞来峰,感受自然的力量,体会人生的哲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安石不愧是宋代的大文豪,这首诗写得真棒!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登高望远,感受自然之美,这首诗让我心旷神怡。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安石的这首诗,让我对飞来峰充满了向往。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飞来峰,王安石,这首诗让我回味无穷。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很经典,值得反复品读。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安石的这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这首诗,感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洗涤。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安石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飞来峰,王安石,这首诗让我对古代诗歌有了新的认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得很好,让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情怀。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安石这首诗,让我对飞来峰充满了兴趣。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渺小。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