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同行,千里之外鹳雀楼

更新:08-28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媒体作为传递主流价值观的“使者”,担负着承载文化、引领价值观、塑造人们道德的责任。我们希望找到一条符合当代审美、受年轻人喜爱的方式,推动“古”与“现代”的对话,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民日报》 假期生活版开通了“唐诗宋词同行”栏目。栏目发表的稿件以诗词、风景、意境为线索,将古典诗词的欣赏、文化背景的普及与山水游记的书写、个人情感的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呈现出一种山水游记的效果。 “沉浸式诗歌欣赏”成为《人民日报》上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引起万千读者的情感共鸣。

登上鹳雀楼

(唐)王之涣

天色渐暗,山后黄河入海。

欲看千里之外,就更上一层楼。

诗歌笔记

这首诗是一首深受人们赞赏的名诗。评论家一直称赞这首诗的宏伟和丰富的哲理。诗人登上鹳雀楼,抬头仰望,壮丽的河山尽收眼底。茫茫暮色中,一轮灿烂的夕阳从山后缓缓落下,山下黄河滔滔,一望无际,雄伟浩瀚,吞没了宇宙。 “欲看千里之外,更上一层楼”不仅将远见的壮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而且将其表达为一种极具哲理的趣味,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这首诗的文体有一个特点:是一首通篇对仗的绝句。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选此诗时曾指出:“四语皆正,读之不厌,故骨高。”这首诗的第一联就用了正名对,所谓“正名”“反”,句子极其工整,厚重有力,更显出所写情景的雄伟;后联采用行云流水的对联,两句虽相反,却没有对仗的痕迹,可见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

唐诗宋词同行,千里之外鹳雀楼

诗意的旅行

鹳雀楼又名鹳雀楼,因有时栖居其上的鹳鸟而得名。位于山西永济蒲州古城西郊黄河之滨,晋、秦、豫三省交界处。唐代诗人王之涣诗《登鹳雀楼》“日出山头,黄河入海,欲看千里之外,须登高处”,使其闻名于世,成为黄河流域的标志性建筑。

鹳雀楼建于北周时期,作为军事驻地。历经唐宋宋代,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元朝初年毁于战乱。 1997年首次重建,2002年9月正式向游客开放。新建的鹳雀楼装饰有唐代的油漆和绘画。是一座四檐三层的唐式建筑。该建筑高73.9米。它坐北朝南。北依黄河,南依中条山。远处就可以看到。从舜都遗址上,可以看到黄河之水从天而降。

目前,鹳雀楼景区面积2.064平方公里,以鹳雀楼为中心,周围环绕着古典园林。具有“四区十二点”布局结构,包括塔游览区、黄河风情游览区、山水游览区。整个景区以鹳雀楼独特的人文底蕴和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为基础,以弘扬爱国主义为主题,呈现“欲看千里之外”的磅礴气势。以“远行,更上一层楼”为主旋律,开启“五千年,放眼世界”的崇高意境,成为国内外游客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的国家级旅游胜地。

身临其境

山西永济

千里之外的鹳雀楼

孟阳

唐诗宋词同行,千里之外鹳雀楼

“十言”跨越万里,赋予登高望远的朴素哲学千年诗意; “一首诗”流传千年,让充满激情与智慧的鹳雀楼长久留在人们的视线中。李——

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我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据《:010—30000》记载:“鹳雀楼原在城西河州朱朱上,为周代宇文护所建(据北周,公元557—581年)。 ”它被建造成一层,因为有时鹳鸟住在上面。得到了它的名字。鹳雀楼结构独特,高台重檐,黑瓦红对联,建筑蔚为壮观。加之建立晋朝,仰视秦朝,独立中州。地理位置优越,可眺望中条山、湍急的河流。吸引了历代名人前来赋诗。唐代时,这里已是登山胜地。 “鹳雀楼西有百尺高杆,汀州云海苍树,汉家笛鼓长空流,魏国山河”已经是半日落了。” “我立于飞鸟之上,高于世间。天围平原,江水流成断山。”唐代诗人李一和长党的诗,形象地描述了山清水秀的山水风光。鹳雀楼,“见碧空映影流”。唐代李翰还记载了该建筑的建造情况及其在文人墨客中的流行程度,距今《蒲州府志》年。当时,刚三十多岁的山西才子王之焕游蒲州,登楼赏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010—30000》。这首诗以其将万里收缩为微小距离的磅礴气势,将壮丽的景色与深刻的意境融为一体,表达了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使人豪爽豪爽。成为鹳雀楼的不朽绝唱,千古绝唱。

诗中,鹳雀楼穿越古今,展示了其文化魅力。实际上已经经历了很多年,从北周到隋、唐、宋、金。 700多年后,公元1222年金元光元年,金兵与元兵争夺蒲州。 “他们在半夜袭击了这座城市,烧毁了建筑物和桨,城里火光闪闪。”鹳雀楼毁于战火,只剩下原来的地基。元代文学家王允在《河中鹳雀楼集序》中写道:“元壬申三月(公元1272年),从御史至官晋府。姬迁盘环,赏云。虽此地雄伟,已不复当年,但河山之雄伟,云烟之秀,与古时无异。”自此,因洪水泛滥。黄河及河水迁徙,鹳鸟已被消灭。阙楼旧址很难找到。据记载:“明初旧址尚可使用,后来全失。或为保存痕迹,西塔取名鹳雀”。这期间,虽然仍有人慕名而来赋诗,但文中已不见昔日之言。王诗中的“盛唐气象”充满了热情和才华。正如一位清代诗人所言:“千里之外读的诗,好到今天西楼还能看到”。

数百年来,不少文人墨客望着空荡荡的黄河之水,都感叹不已。 2002年,“登鹳雀楼”再次成为现实。重建后的鹳雀楼在建筑形式上充分体现了唐代风格。为四檐高台建筑,外三层,内六层。总高度73.9米,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该建筑由钢筋建成。混凝土框架,装饰有唐代颜料和绘画。建筑内的陈设以跨越中华五千年的黄河文化和河东文化为主题。他们用浮雕、蜡像、雕像等形式,艺术地表现了舜耕骊山、大禹治水、雷子养蚕等历史传说和典故。介绍了武圣关公、柳宗元、初代文宗、司马光等秦晋时期著名人物,使中华文明特别是盛唐景象得到充分展示。以“楼”为中心,采用古典园林式布局的鹳雀楼景区,规划面积3300亩,已建成550亩。将形成“四区十二点”的空间结构,使“登鹳雀楼”的内容更加丰富。

背诵唐诗,可以感受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体验一望无际的“更上一层楼”的美好境界。如今,攀登鹳雀楼不仅是身心的愉悦,更是一种象征,鼓励人们开阔视野、志存高远。

文章摘录:

人民日报出版社

用户评论

秒淘你心窝

哇!标题好有画面感,唐诗宋词,千里之外的鹳雀楼,太浪漫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羁绊你

感觉这篇文章会很有深度,唐诗宋词与鹳雀楼,期待看到作者的独特见解。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强辩

鹳雀楼,唐诗宋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这篇文章一定很精彩!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微信名字

这标题好文艺,让我想到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好期待!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素颜倾城

唐诗宋词,再加上鹳雀楼,这组合太有吸引力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经典的对白

好想读一读这篇文章,感受一下唐诗宋词与鹳雀楼的奇妙结合。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信仰

这标题太吸引人了,迫不及待地想看文章内容!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采姑娘的小蘑菇

唐诗宋词与鹳雀楼,这个主题很有新意,期待作者的解读。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尘滚滚

这标题很有意境,让我想到千古文人墨客在鹳雀楼留下的诗篇。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雪花ミ飞舞

好想去鹳雀楼看看,感受一下唐诗宋词的魅力!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傲世九天

这标题真是美,感觉文章内容也很精彩!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黑夜漫长

期待这篇文章能带给我不一样的思考和感受。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山暮雪

唐诗宋词,鹳雀楼,历史文化,这篇文章一定很有料!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清晰的声音

好喜欢这个标题,简单却很有意境!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初

这标题太有代入感了,仿佛置身于千里之外的鹳雀楼。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微信名字

唐诗宋词,鹳雀楼,这三个元素结合在一起,太完美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ゞ香草可樂ゞ草莓布丁

这篇文章应该很有文化底蕴,期待作者的解读。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各自安好ぃ

这标题让我对文章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西瓜贩子

唐诗宋词,鹳雀楼,这篇文章一定会带给我很多感悟。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暮染轻纱

这标题好有诗意,让我忍不住想要读一读。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唐诗宋词同行,千里之外鹳雀楼】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登鹳雀楼见王之涣 下一篇:唐诗三首崔浩《登黄鹤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杜甫《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