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家刘禹锡与柳宗元一起考进士,参与永贞变法。然而,他们却双双被贬,经历了许多坎坷。从以往写的诗来看,有揭露黑暗的,有励志的,但最精彩的还是写山水、田园、真爱的诗。
其诗简洁含蓄,意境广阔,诗味浓郁。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这首诗《望洞庭》通过对洞庭湖浩瀚纯净的描写,充分展现了诗人的异想天开的思想。春暖花开的四月,欣赏诗人笔下美丽的洞庭湖,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看洞庭
刘禹锡
湖光与月色和谐,池面没有一丝未经打磨的挡风玻璃。
望着远处的洞庭山水,银盘里有一只绿色的螺蛳。
诗中的“洞庭”指的是位于湖南省北部的洞庭湖,“青螺”指的是一只绿色的螺蛳。这首诗描写洞庭湖君山像一只绿色的蜗牛。
诗的大意是:一眼望去,洞庭湖的水、光、月色交融在一起,水天一色。微风徐徐,水面如未经打磨的铜镜,玉质无尘。青山映衬着碧绿的湖水,清澈见底。君山浮在水中,犹如银盘中的青螺,别有风味。
这是一首山水诗。通过对洞庭湖烟波浩渺、山水反差的描写,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驾驭文字的能力。
第一句从水、光、月光的交融部分开始,表现出湖水的辽阔和远近。秋夜明月光下,洞庭湖水清澈明亮,反射着满月的清光,犹如琼天玉镜,呈现出一种空灵、空灵、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水秋月相融”这句话所蕴含的诗意。在这里,诗人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和”字,表现出水天一色、如玉如玉、无尘融合的意象。似乎也隐约透露着《水国之夜》的节奏;他带出了涟漪的月光。与湖水的韵律也传递给读者。
接下来,描述一下湖边的景色。雾蒙蒙的湖面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 “镜未磨”三个字非常形象、贴切地表达了千里之外的洞庭平静、安静、温柔的景象。在月光的投射下,有一种独特的朦胧之美。
“池面无挡风未磨”,用生动的比喻,与“湖水秋月相融”的诗意相得益彰。因为只有池面无风无浪时,湖光与秋月才能和谐。试想,如果湖面狂风大作,波涛汹涌冲天,湖光秋月便无趣,也不会有“两相和谐”。
第三句写湖中看君山绿。这里的“山水”其实指的是山,也就是湖中的君山。 “山水”的使用属于古汉语偏义复合词的使用。
第四句又用一个比喻,把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银盘上的青螺。这样的写法,是诗人用词的巧妙之处。仅仅描述君山绿树倒映在湖水中的样子就显得肤浅了。但把君山比作一只绿色的蜗牛却是非常形象的。蜗牛形状不规则,与一望无际的湖水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一道奇异的风景。与一览无余的湖水相比,显得热闹有趣。
【刘禹锡‖远望洞庭山水,银盘中有绿螺】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刘禹锡的诗真是意境深远,这首诗将洞庭湖的景色描写得美不胜收,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银盘中有绿螺”,这句太形象了!仿佛看到湖水如银盘,而山峦如绿螺般点缀其间。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真是美,让人心旷神怡,忍不住想要去洞庭湖看看。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远望洞庭山水”这句,感觉很雄浑,很有气势。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刘禹锡的诗总是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这首诗也不例外。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绿螺,银盘,美景如画,让人沉醉其中。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韵味。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洞庭湖的景色真美,难怪吸引了那么多文人墨客前来观赏。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得真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诗人的豪迈。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远望洞庭山水,银盘中有绿螺”,这句诗真美,意境深远。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太美了,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洞庭湖一睹真容。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刘禹锡真是个天才,这首诗简直是神来之笔。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中将洞庭湖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读起来很舒服,让人心旷神怡。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绿螺”这个比喻太妙了,形象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让我对洞庭湖充满了向往,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刘禹锡的诗歌总是能带给人美的享受,这首诗也不例外。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银盘中有绿螺”,这句诗简直是点睛之笔,将洞庭湖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