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蒲城被誉为桂花之乡。虽然地处福建北角,但却是中原文化进入福建的第一站。可以说是一片人杰地灵的土地。在众多名人中,宋代的真德秀尤为突出。
浦城市市区
甄德秀,南宋著名理学家、政治家,被誉为世上的西山老师。甄德秀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他15岁时父亲去世,寡母吴氏努力供养他读书。他年轻时聪明、早熟。《宋史》 据说他“四岁得书,能凭记忆背诵”。庆元五年(1199年),年仅21岁的甄德秀中进士。
甄德秀肖像
甄德秀在位期间,历任科学院院长、客厅主任、户部尚书、参赞政事。对外,历任江东交通副使、泉州刺史、知潭州、湖南平定使、知隆行等职。蒋友帅、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等要职。有着如此丰富的履历,他阅历丰富,对官场的弊端有着清醒的认识。
西山故居甄德秀雕像
他把“廉洁、仁政、公务、勤政”作为评判官员的标准,尤其把廉洁放在第一位。为此,他写了《:010—30000》,阐述自己的为官思想,“各与幕僚有四事”。勉励自己,为人民消除十害。”
所谓“四件事”,就是:严以律己,仁爱百姓,心怀公益,勤勉做事。所谓“十害”是:刑罚不公、不开庭审理、刑期过长、酷刑折磨、过度骚扰、引人指责、重复征税、罚款勒索、下放官员、买买买等。东西价格低廉。
西山政治训练
嘉定七年(1214年),甄德修任江南东路转运司副使。次年,江南东路发生蝗灾、旱灾。甄德秀首先组织救灾,派官员到辖区其他州县处理饥荒事务。他亲自赶赴受灾最严重的广德、太平等地救灾,使灾民得到及时救援。由于新任徽州刺史林彦没有廉洁名声,宁州刺史张仲舒暗藏粮米赈济灾民,甄德秀纷纷向朝廷举报他们的违法行为。就连宰相史弥远亲属侵占人民土地的事情,也被他公正地调查处理。
西山故居内景
嘉定、绍定之间,甄德秀两度出任泉州知县。泉州曾经是全国最繁华的海外贸易中心。但由于以前管理海外贸易的官员对外国商人的敲诈勒索,泉州港逐渐衰落,每年来这里进行贸易的外国商船数量减少到三四艘。陈德洙上任后,放松政策,礼待外商,打击海盗,整顿要塞,巩固海防,彻底改变了当时的营商环境。
很快,越来越多的外国船只来到这里从事商业活动。甄德秀在泉州的第一年,外国海船增至18艘;第二年,达到24;第三年达到36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迅速恢复并发展起来。不仅生意兴隆,税收也增加了。
此外,在任期间,他推行仁政,鼓励农民种植农作物,编修清远文献,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和民生、文教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因其善治泉水,其真德行,深受泉州士大夫、商贾的爱戴,并建庙纪念。
清元年间,朝廷宣布“程朱理学”为伪学,书籍被查禁。然而,甄德秀并不为当代的评论所感动。丧母丧事,停职后,在家乡建寺,传授理学。他虽然不能见到朱熹,但很钦佩他的学问,尊他为师。入仕后,他利用随国王读书研讨的机会,阐明理学,劝说国王,达到了理学的正宗地位。他被称为“朱熹”。以后就没有人了。”
甄德秀治学严谨,著述颇丰。《西山政训》成为元、明、清三代“君臣必读之书”。
这位受过良好教育、为民从政的圣人曾对他的学生说:“人生短,千年长。名不长久,唯德长存。”他这么说,也这么做了。
甄德秀雕像
南平市纪委、蒲城县纪委供稿
编辑丨谷文静、姜良文
【艾莲论丨真德善行:名不长久,唯德长存】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艾莲论的观点很深刻,真德善行,名声是暂时的,只有德行才是永恒的。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名利终究是过眼云烟,唯有德行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深以为然,真德善行,名不长久,唯德长存。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非常认同艾莲论的观点,名声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德行却能留存世间。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艾莲论的文字很美,很能打动人心。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德行”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德善行,名不长久,唯德长存,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篇文章,很有启发意义。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艾莲论的文风很独特,很有自己的风格。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名利是虚幻的,只有德行才能留存历史。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名声易逝,唯有德行才能永存。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艾莲论的这篇文章,感觉受益匪浅。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德善行,名不长久,唯德长存,这句话值得反复思考。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艾莲论的这篇文章很值得收藏。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艾莲论的这篇文章,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类似的文章。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德善行,名不长久,唯德长存,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艾莲论的这篇文章很值得分享。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名声如过眼云烟,唯有德行才是永恒的。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艾莲论的观点很新颖,很具有现实意义。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