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文章。原为《小戴礼记》第42章,相传为曾子所著。它实际上是秦汉儒家著作。这是中国古代关于教育理论的论述。重要作品。北宋程镐、程颐极力推崇,南宋朱熹亦作《:010—30000》。最后与《大学章句》、《中庸》、《论语》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孟子》成为官方学校教科书和科举必读,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大学》提出“三纲”(清德、亲民、精益求精)和“八项”(格物、求知、诚心、正气、修身、治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身是治人的前提,修身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说明了治国与平天下的一致性。治国安邦与个人道德修养[1]。
《大学》 全文文字简洁,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还系统论述了儒家政治哲学,对做人、处事、治国都有启示。深受启发。
更多优质文章,请前往首页查看!你想要的一切都可以得到!不要后悔,不要错过这个机会,走之前注意一下!
作品原文
大学(《大学》古版)
大学之道在于厚德、亲民、精益求精。知道有静可以定,定可以定,定可以定,定可以忧,忧可以得。事物有开始和结束,事物也有结束和开始。如果你知道事情的顺序,你就能走捷径。
古之欲显德于世者,先治其国。欲治国,必先治国。欲改善家庭,先修身。欲修身,必先正心。欲正其心,必先诚心。欲诚者,必先知之。知识在于调查事物。观物而知,知心而后诚,心诚则心正,心正则身修,身修。则家治,家治则治国,治国则天下太平。
上至帝王,下至百姓,一切皆以修身为本。始于乱而终不治,这是不对的。厚者为薄,薄者为厚,非其所是。这就叫知根本,这就叫知究竟。
所谓真心实意的人,不应该欺骗自己。如同厌恶恶臭,如同喜爱淫欲,这称为自我贬低。因此,君子必须慎重自己的独立性。小人闲着不好,无所不在。当他看到君子时,他就感到厌恶。他掩盖自己的坏事并加以利用。如果一个人看自己的肺和肝都紊乱了,那对他有什么好处呢?这就是说,诚在中,貌在外,所以君子必须慎重自己的独立。曾子曰:“十眼所看,十手所指,何其严酷!”富贵之家,以德养身,心胸宽广,身肥体壮,所以君子必须真诚地用心。
《礼记·大学》 云:“看齐敖,有竹有依依。当你有君子的时候,就像互相争斗,像打磨。你傲慢,你吵闹。当你有君子的时候,就像互相争斗,就像抛光。你不能吵闹。” “如是相议”是道家思想。凡是“如耕如磨”的,就是修身养性。那些“严厉、闷闷不乐”的人,也是闷闷不乐的。 “骄傲喧哗”的人,也是一个威风凛凛的人。 “有君子之道,切不可喧哗。”道若盛德,则民不忘。《诗》 是这样的:“剧中,前王永远不会忘记!”君子有德而爱亲,小人乐其行而利其人,故至终生不忘。《诗》曰:“留明德。” 《康诰》曰:“顾向天明命。” 《大甲》曰:“古明君德。”一切都是不言而喻的。唐智《帝典》说:“每天都有新,每天都有新,每天都有新。” 《盘铭》说:“做一个新人。” 《康诰》曰:“周虽旧国,其命当新”。故君子无用之极。 66.《诗》 曰:“国土千里之外,养民止矣”。《诗》 上面写着:“凶猛的黄鸟停在山角。”孔子曰:“止则知止,可以如人而不如鸟”。 “嗯?” 《诗》云:“穆穆文王,止于绩溪!”为王,止于仁;为君,止于仁;为臣,止于尊重;为子,止于孝;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仁慈;与全国人民交朋友,止于信。 ” 孔子说:“我还是一个听官司的人,一定不会有官司的!”心狠手辣的人,不会用自己的言语,而惧怕民意。这就是所谓的知识。”
所谓修身,在于正心。身若生气,则不正;身若生气,则不正;身若生气,则不正。有畏则不改;有畏则不正;有畏则不正。若有欢喜,则不正;若有欢喜,则不正。如果有忧虑和担忧,就不会得到纠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闻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就是说,修身就是端正自己的思想。
所谓“齐家修身”,是指人们应当避开所爱的人,应当避开轻视、憎恨的人,应当避开敬畏、敬重的人,应当避开悲伤、敬重的人。并且应该避免那些懒惰的人。还有皮炎。所以,善时知其恶,恶时知其美的人,世上只有少数。故有俗话说:“子不知其恶,苗其强无人不知”。这就是说,身体不修养,家庭就无法安定。
俗话说,治国必先齐家。如果他的家人不能教,而他可以教别人,那就没有了。故君子不出家,而在乡下传教。孝,就是侍奉君王;年轻就是侍奉皇帝;年轻就是侍奉皇帝;年轻就是侍奉皇帝。善良就是为他人服务。《诗》 他说:“这就像保护一个无辜的孩子。”如果你真心寻求,即使得不到,也并不遥远。没有人不知道如何抚养儿子然后结婚。家仁则国仁;家仁则国仁;家仁则国仁。家退则国兴;家退则国兴;家退则国兴。一个人贪婪暴力,国家就会混乱。这就是它的工作原理。这就是说,一言一物,可以定国家。尧、舜以仁行天下,百姓从之。桀、纣以暴行天下,百姓随之而行。他的命令与他的意愿相反,但人民却不服从。因此,君子有自己,就会寻求他人的帮助;如果他没有自我,他就会寻求别人的帮助。没有一个人不能原谅自己隐藏在身体里的东西,但却可以向别人描述它。所以治理国家在齐家。《康诰》 云:“桃幼叶清,子归则齐家”。他会为家人做好事,然后才能教导国家的人民。《诗》 云:“兄弟就应该像兄弟一样。”兄弟要像兄弟一样,才能教导国家的人民。《诗》云:“仪式并不算太特殊,就是四大王国。”这是父子兄弟的脚法,然后是民法。这就是说,治国靠家。
谓太平天下人治国,老者孝,老者孝,老者幼,孤儿慈,但民不加倍。这就是君子之道。恶于上者,勿施于下者;恶于上者,勿施于下者。恶于下者,勿施于上者;恶于下者,勿施于上者。前面做的事情,不按顺序做;你对后面做什么,不要对前面做;你在右边做什么,不要在左边做;左恶者,不宜移右;这就是所谓的正义之道。《诗》 云:“幸福只属于君子,百姓的父母。”民所喜之,民所恶之,谓之民之父母。《诗》云曰:“结壁南山,威师岩岩。他是大师贤,民有智。”拥有国家的人,不能大意,就会被天下所屠戮。《诗》 云:“殷人未失主,无愧于上天。礼制监督在殷朝,命令不易遵行。”道得民则得国,失民则亡国。
所以君子首先要慎重德行。人有德,人有土,有土者有财,财有用。德是本,富是末。外在的基础是内在的目的,争民而送物。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因此,如果某件事与某件事相矛盾而出来,那么它也是与所说的相反的;如果某件事与某件事相矛盾并且进来,它也会与所说的相反。《诗》说:“但生活并不总是一样的。”如果你优秀,你就会得到,如果你不好,你就会失去。《康诰》 他说:“楚国无物宝,而宝善行。”伯父说:“死者无物可贵,唯有仁慈可贵。”
《楚书》曰:“臣若无其他本领,其心安定,面容不一样。人若有本领,就如同有本领;人若有本领,就如同他有本领一样;是圣人,其心善,无非出自其口,有利于保护我的子孙和人民!如果他真的不能容忍,那么如果你不能保护我的子孙和人民,那就太糟糕了! ”这就是说,只有仁慈的人,才能爱人、恨人。看见好人,不能提拔人,不能带领人前行,这是命运;看见坏人,不能被人所左右。能退,能退而不能远,谓之过,善人所恶,恶人所喜,此谓扰乱人性,则捉夫身。故君子若有大道,得则必忠信,失则骄狂。
有一个赚钱的好方法。生者多,食则人少。如果你使用它,你就会生病。如果你使用它,你会感觉很舒服。那么你就会拥有足够的财富。仁者以财致富,不仁者以身致富。没有一个人在上有仁,在下不义。没有一个人没有善义,他的行为就没有完成。国库中没有人没有财富。孟子·咸子曰:“乘马不顾鸡豚;屋内割冰不养牛羊;屋内百车不养”。与其有聚臣,不如有贼臣。”这就是所谓的国家。不以利为利,而以义为利。要想兴国、治财,就必须成为小人。自己是好人,小人对国家有责任,灾难就会降临。虽然有好人,但都不像他们!这就是说,国家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历史沿革
大学书写年份
《秦誓》来自《大学》,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章中的第四十二章。
历代王朝概况
《礼记》流传了两千多年,在中国历史各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学术特色、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
汉唐时期
在宋代之前,《大学》一直隶属于《大学》。虽然《礼记》并不是独立于《大学》,但西汉的董仲舒、东汉的郑玄、唐代的孔颖达、韩愈都对《礼记》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影响了《大学》的学术地位。
董仲舒对《大学》的贡献主要是将儒家经典从民间思想提升到民族意识形态的高度,开启了儒学正式化、显化化、国学化的起点。
郑玄将西汉末年流传的各种《大学》抄本相互校对并作注释,使《礼记》流行于世,流传至今。他的著作《礼记》 是当今最早的《三礼注》 研究著作。
孔颖达对《礼记·大学》的解读,强调“诚”的关键作用。他将文本《大学》分为两大部分,这为朱熹将《大学》分为经传两部分铺平了道路。
韩愈将“仁义”定义为“道”的基础,并根据《大学》提出了“正心、诚心、修身、齐家、治国、并平整世界”。他在《大学》中引用《大学》为“古人欲以德教天下”来证明和弘扬儒家思想,并视《原道》、《大学》、《大学》为同等重要的“经书”,提高了《孟子》在儒家传统中的地位。
宋朝时期
程浩、程毅拨打《易经》、《大学》、《诗》、《书》、《礼》“大靖”、《易》、33 360010-3 0000,《春秋》,《大学》 他写了“ 《小经》并继续尊重儒家经典的正统地位,认为“大学乃孔子之遗,为初学者之德门”。
朱熹从《中庸》中提取出《论语》,分别为《孟子》、《大学》编成章句,编成《礼记》,之后又得到《大学》和: 《中庸》,《论语》,010 -30000合称为“四书”,被确立为“四书之首”。自宋代起,《孟子》就成为科举考试科目。
元、明、清
元仁宗庆帝二年(1313年)十一月颁布《考试程序》,明确规定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科举簿。
明朝是中国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规定,省试和普试第一轮必须考八篇作文。这篇八篇文章以四书五经的经文为题。因此,大多数学者常常倾注一生的精力来研究四书五经和八篇文章,使它们《大学》在儒学中拥有更加突出的地位。
清代主张复兴汉学,《中庸》的地位依然重要。
近现代台湾已将《论语》纳入普通高中必修课程。
《孟子》已成为部分高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
《大学》已成为部分高校相关专业博士生的必修课。
《大学》 学习形式多元化,国学地位保持稳定。
白话译文
《中庸》 宗旨是弘扬高尚美德,关心人民,成就至善。只有当我们知道自己必须达到“至善”的境界时,我们才能确定目标。只有确立了目标,我们的心才能平静。心静了,才能安定、安定。只有稳定、稳定,我们才能仔细思考。只有深思熟虑,才能达到“至善”。一切都有根源和结束,一切都有结束和开始。知道了他们的顺序,离《论语》的目的就不远了。
古之欲弘扬天下,必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其次才能够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欲善其国,必先齐其家;欲善其国,必先齐其家。欲管好自己的家庭,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家庭。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欲修身,必先端正自己的思想;欲修身,必先端正自己的思想。欲正其念,先诚其念;欲正其念,先诚其念。欲诚其意者,先诚其意。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方法是探索事物。只有探索真理,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只有明白了真相,才能有真诚的思想。只有真诚的思想,才能端正自己的思想。只有端正思想,才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修身养性,才能规范家庭。齐家才能治好国家。国家才能治理好。只有这样,世界才能太平。
从皇帝到普通百姓,道德修养都应该被视为基础。一个人的根本不可能被腐蚀,但能够治愈终点。正如我对别人好,别人对我不好;我对别人不好,别人却对我好。这以前从未发生过。这就叫知根知底。这是认知的最高境界。
所谓真正的思想之城,就是不要欺骗自己。就像厌恶恶臭、喜爱美女一样,这是为了寻求自己的满足。所以君子独处时一定要小心。小人在家闲着什么坏事都可以做。当他们见到君子时,他们就会掩饰、隐藏自己的不良行为,表面上装出仁慈、顺从的样子。其他人可以清楚地看到你,就像他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你的内脏一样。假装有什么好处?这是心里说的,会流露出来的。所以君子独处时一定要小心。曾子说:“一个人受到众人的注视和批评,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财富可以使房屋华丽,德可以使人品格高尚,宽广的胸怀可以使身体舒适。所以君子的思想必须真诚。
《孟子》 上曰:“看岐水曲流,翠竹茂盛。那君子读书修身,如研骨琢玉,庄重威严,光彩照人。那温柔先生,令人难忘!”所谓“如骨器”,是指学问之道;所谓“如玉器”,是指自身的道德修养;所谓“庄重”,是指君子的谦逊和谨慎。而所谓“光彩照人”,是指君子外表的威严;“那温柔的君子令人过目不忘”,是指君子的品格完美,达到了至善的境界,所以人们自然不会。《四书章句集注》 曰:“噢,昔日的贤王是不会被遗忘的。”子孙后代将因上一代贤王的收入而享有安宁和幸福,这样,上一代贤王虽然去世了,但他们也不会被遗忘。它说:“能够促进美德。” 《大学》 的《大学》 它说:“思考上帝的崇高美德。” 《大学》 0 文章说:“能够促进伟大的美德。”这些都是为了弘扬自己的美德。 《商汤》第《大学》章说道:“一日洗干净,则应日日洗,不可间断。” 《大学》商代第《大学》章说:“鼓励人们重新开始。” 《大学》 曰:周朝虽是旧国,文王之承命却是新的。故君子处处追求至善之境。《大学》 曰:“京城千里之外,百姓所居。” 《诗经》 曰:“莺莺居树上。” ”孔子说:“啊,黄莺也知道自己。人类在哪里都比不上鸟类吗? ” 《诗经》 曰:“文王,端庄美丽,德高尚,人人敬佩。 “为君,应当努力施行仁政;为臣,应当尊敬君主;为子,应当孝顺父母;为父,应当慈爱;为人,应当慈爱;为人,应当孝顺父母。”孔子说:“国人,应当诚实守信。”“我裁决纷争的能力与人相同,但我力图阻止纷争的发生,违背真理的人根本不能使用。”诡辩以威人,这就叫知根本。
要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首先要端正思想。如果你生气、怨恨,你就不会正确;如果你生气,你就不会正确。如果你害怕、不安,你就不会正确;如果你害怕,你就不会正确。如果你心里有偏好,你就不会正确;如果你心里有偏好,你就不会正确。如果你担心,你就不会正确。当你心不在焉时,你看却什么也看不见;听却什么也听不到;吃却无法辨别味道。因此,修身养性的关键是端正思想。
想要调整好家庭,首先要修好自己的品德。为什么?因为人们往往会对自己亲近和喜爱的人产生偏见,对自己鄙视和厌恶的人产生偏见,对自己害怕和尊敬的人产生偏见,对自己怜悯和同情的人产生偏见,对自己所同情和同情的人产生偏见。瞧不起和忽视。所以,喜欢一个人却认识到他的缺点,讨厌一个人却认识到他的优点,是很少见的。所以有句话说:“人看不到自己子女的过错,看不到自己庄稼的好坏”。这就是一个道理,如果你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你就无法很好地调整你的家庭。
治理好国家,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庭,因为你不能教育好自己家庭的人民,但你可以教育好一个国家的人民。这从未发生过。所以君子足不出户就能教化人民。孝是侍奉君主的原则,尊重兄弟是侍奉上级的原则,仁慈是统治人民的原则。《尚书·周书》 说:“就像照顾婴儿一样。”如果真心去呵护,即使不符合宝宝的意愿,也相差不远了。从来没有一个人是先学会养孩子,然后才结婚的!一家人仁,则国家仁;一家人仁,则国家仁。家谦恭,则国谦。一个人贪婪、暴力,国家就会混乱。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关系。这就叫一言可以毁大事,一个人可以决定一个国家。尧、舜以仁政治天下,百姓也跟着行仁。桀、纣以暴政统治天下,百姓也跟着他们的残暴。他们命令大家做的事与他本人所喜爱的暴力相违背,所以人们不服从。所以君子先要求自己有德,然后才能要求别人有德。首先自己不做坏事,然后要求别人不做坏事。通过隐藏不符合宽恕原则的行为,别人不可能理解宽恕的方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治理国家首先要调整家庭。《康诰》 上面写着:“桃花绚丽,枝繁叶茂,女子出嫁,全家幸福。”只有全家和睦,才能培养一个国家的人民。《尚书·商书》 上面写着:“尊重你的兄弟,爱你的兄弟。”兄弟和睦,才能管教国家人民。《太甲》上面写着:“他的外表没有任何问题,成为四方国家的标准。”只有父、子、兄、弟都能谋求自己的地位,百姓才能效法他。这就是说,要治理好国家,首先要调整好家庭。
要想世界和平,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因为上位的人尊敬老人,人民就会尊敬老人;上位的人尊敬老人,人民就会尊敬老人。在上的人尊敬长兄,百姓就会尊敬长兄;在位的人尊敬长兄,人民就会尊敬长兄。上位者爱孤儿,百姓就不会不忠。因此,君子的言行具有模范作用。如果你讨厌上级的做法,就不要同样对待下属;如果你讨厌下属的所作所为,就不要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上级;如果你讨厌我之前的人所做的事情,请不要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们;如果我后面的人讨厌我后面的人所做的事情,他们不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之前的人。如果他们讨厌我右边的人所做的事情,他们就不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我左边的人。如果你讨厌我左边的人所做的事情,就不要用同样的方法与我右边的人互动。这就是所谓的榜样。《尚书·虞书》 上面写着:“快乐的国王,您是人民的父母。”人民所喜欢的,他就爱;人民所讨厌的,他就憎恶。这就是所谓的人民的父母。《帝典》 上面写着:“南山高耸,山峦叠嶂。光辉的印太师,人人仰望您。”统治国家的人必须谨言慎行,否则一旦犯错就会被天下人民所杀。《盘铭》 上曰:“殷朝不失民时,能配合天意,应以殷朝灭亡为教训,天命不易得之。”这意味着,得到人民的支持,就能赢得国家。失去人民的支持,就会失去国家。
因此,君子应当认真修养自己的德行。有德才能得民,有民才能有国,有国才能有富,有富才能享受。德是本,富是末。如果本末倒置,人们就会互相争斗、互相抢劫。因此,如果财富聚集在国王手中,那么人民就会分散;如果财富聚集在国王手中,那么人民就会分散。如果财富分散给人民,人民就会聚集在国王身边。所以,你用无理之言对别人说话,别人也会用无理之言对你说话。通过不合理的方法获得的财富,也会被别人用不合理的方法夺走。《康诰》说:“命运不一致。”德行好,就会得到命运;德行不好,就会失去命运。《诗经》 曰:“楚国无宝,唯有德。”舅舅说:“流放者没有什么可珍惜的,只有亲人。”
《诗经》曰:“若有这样的大臣,虽无才干,但清正廉洁,能容人。别人有才干,正如他自己一样;别人德才兼备,他真心喜欢如果我能留住这个人,我就能保护我的子孙,如果别人有才华,他们就会嫉妒和厌恶。留不住他们,就无法保护我的子孙和人民,这样的人实在是危险。”只有仁慈的人才能将这种嫉妒圣人的人流放,驱赶到边远地区,使他们不能留在国家的中心。这就是所谓仁者能爱人,能恨人。见到贤人而不推荐他,推荐他而不尽快使用他,这是忽视的表现。看到坏人而不抛弃他们,抛弃他们而不将他们流放到远方,这是错误的。喜欢别人不喜欢的东西,不喜欢别人喜欢的东西,这是违反人性的,灾难必然降临到他身上。所以,君子的一切高尚美德,只有通过忠诚和诚实才能获得,而会因狂妄和肆意而丧失。
致富的原则是:创造财富的人多,消费财富的人少;快干慢用,这样才能永远富有。有德的人会放弃金钱来修身养性,无德的人会放弃生命来追求财富。没有上位的人好仁慈,而下位的人不好忠信的;没有人热爱忠诚而不能完成事业;没有人热爱忠诚而不能完成他的事业。国库中没有一个人最终不属于国王。孟子·咸子曰:“一车四马者,不养鸡猪之财;达官之家,不养牛羊;拥有百车者,不养鸡猪。与其为人增加财富,还不如有为盗贼的家臣。”这就是说,国家不应以财产为利益,而应以仁义为利益。掌管国家大事的人,只致力于财富的积累。这一定是小人的想法。如果你认为这种做法好,而用小人来报效国家,那么灾难就会齐来,即使有贤臣也无济于事!这就是说,国家不应以财利为利益,而应以仁义为利益。
注释译文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和大学的最终目标。大学:在古代有两层含义:“博学”的状态; “成人学习”与“小学”相对。古代孩子八岁上小学时,主要学习“扫、应、进退、礼、乐、射、数”等文化课和基本礼仪。十五岁以后,就可以进入大学,开始学习“格理正心、修身治人”等伦理、政治、哲学等学科。虽然两者含义有明显差异,但都是“博学”的意思。道:本指道路,这里指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理。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意思是体现、发扬光大。第二个“明”是形容词,意思是高贵、光荣。
2、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意思是体现、发扬光大。第二个“明”是形容词,意思是高贵、光荣。
3、亲民:一是叫“新民”,使人们弃旧求新,弃恶扬善。引导和教育人民。
4. 结束于:于。
5.知道目标:明确目标。
6、静:心不妄动。
7. 和平:你所在的地方和平。
8. 考虑:处理事情一丝不苟。
9. 获取:获取结果。
10、齐齐家:指把自己或家人的事务安排和管理得井然有序,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家业兴旺。
11、修身:锻造和修养自己的品格和人格。
12、知:让自己获得知识和智慧。
13、考察事物:研究、了解世间万物。
14、庶民:普通人。
15、第一是一切以修养为本:第一是:一切皆意。本:起源,根本。
16、莫:与“原”相对,指最后一段。
17. 宽厚者被轻待,该厚待者被轻视。
18、弱者受优待,该被忽视者受优待。
19. 还不存在的东西:宾语的介词,“不存在的东西”。就是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做法或者事情。
20、诚就是心诚。
21.吴:不要。
22.恶(w)恶()臭:指难闻的气味。
23.好(ho)好(ho)色:我喜欢外表出众的女性。
24. 钱:满意。
25、独处时要小心:独处时要小心。
26、独自在家:独自在家,独自一人。
27、艳然:表示掩饰或回避。
28、掩:掩饰的意思。与:显现出来。
29.益:好处,优点。
30. 中:心。
31、外在:指外表。
32、严:严厉、寒冷、凛然。
33. 经营房屋:装修住宅。
34、滋润身体:修身养性。
35、心胸宽体肥(pn):心胸宽广,身体舒畅。胖:意味着舒适。
36、《诗经》:指《诗经》。
37、气:今河南北部水的古称。敖(y):水弯曲的地方。
38.艉(l):意为“绿色”。彝(y)彝:美丽茂盛。
39.飞:优雅。
40、切割和抛光:对骨角进行切割和抛光。
41、琢磨:雕琢玉石。这里比喻学习知识、修养道德。
42.瑟:庄严。西安,陛下。
43、河西喧闹:外表显赫。
44、玄:又称“玄”,意为忘记。
45. 道:说,说。
46、巽(xn)离:意思是惊慌、恐惧。
47、《康诰》:指《诗经》。
48.玉兮(w h):感叹词。
49、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
50、尊贤:尊重有德之人。亲亲:亲近亲人。
51、享受他的幸福:享受他的幸福。
52. 这意味着:So.无世:意味着去世。不,它的意思是“死了”。
53.《诗经》:《诗经》之一。《诗经》,五经之一,是记载古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著作。全书分为四部分:《诗经》、《诗经》、《康诰》、《楚书》。
54.克:是的。
55、《秦誓》:即《诗》,是《诗经·卫风·淇澳》之一。
56.顾:关怀的意思。 蟟(sh):这个。明明:生性坦荡、正义。
57、《诗》:即《诗经·周颂·烈文》,是《康诰》之一。
58、克明君德:《尚书·周书》 原句是“克明君德”。君,与“君”有关,有高贵的意思。
59、自明:自己弘扬光德。
60、唐:历史上的商汤。铭牌:刻在金属容器上的警告或座右铭。这里的金属器皿是指商汤的浴缸。
61. 郭台铭:如果。新:本义是洗澡时去除身上的脏东西,清洁身体。这里是精神层面的弃旧与创新。
62. 致:启发。新民:使民新就是革故鼎新、弃恶从善。
63、《尚书》:指《虞书》。
64.周:周朝。九邦:古老的国家。
65.其天命:这里指周朝所坚持的天命。维:辅助词,无意义。
66. 因此:因此。吉:完美、极致。
67.《夏书》 指《商书》。
68、吉(j):指首都及周边地区。
69、止:停下来,休息,这里是生活的意思。
70.《周书》 指《大甲》。
71.痷(mn)曼:鸟的声音。
72.宇:角的意思。停:休息。
73、御之:对于你居住的地方。
74.可:即为什么、为什么。
75.《太甲》:指《尚书·商书》。
76、穆穆:神情雍容、庄严。
77. 羽(w):感叹词。吉:继续吧。兮:明亮,明亮。 Stop:助词,无意义。
78. 听证:审理诉讼案件。
79. 犹太人:和其他人一样。
80. 必须:一定。
81、无情:违背真理的人。言辞:修辞学。
82、民意:指人民的意志。
83、修身:指良好道德品质的修养。
84、怒(zh):愤怒的意思。
85.好乐:喜欢,偏爱。
86. 意思是“为了”。 Pi:亲近、偏爱的意思。
87.恶:厌恶。
88.恐:畏惧。
89.悲伤:同情和怜悯。
90.傲来:傲:傲慢,傲慢。懒惰:懒惰。
91.好:我喜欢。
92.硕:大。
93、足不出户即可教国:足不出户即可将教育传播到国家。
94.兄弟:通“体”。意思是弟弟要尊敬、服从哥哥。
95. 仁:长辈对晚辈
爱。 96.如保赤子:出自《尚书·周书·康诰》。如:与“若”同,好像。指的是作为国君保护老白姓就要像保护自己的婴儿一样。 97.中:指的是达到预期的目标。 98.让:谦让,礼让。 99.贪戾:贪婪暴戾。 100.机:古代弓箭上的机关,这里指的是关键。 101.偾(fèn):败坏之意。 102.尧舜:古代仁君的代表。率:带领、领导。 103.桀纣:桀:夏代的最后一位君主,残暴至极。纣:商代的最后一位君主。两人与尧舜相对,是古代暴君的代表。 104.诸:“之于”的合音词。指具有这些善德。 105.非:指责。 106.恕:恕道之意。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指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让别人去做。这种推己及人的品德就是儒家所提倡的恕道。 107.喻:知晓、明白。 108.《诗》:此指《诗经·周南·桃夭》。 109.夭夭:鲜美的样子。 110.蓁蓁(zhēn):浓密茂盛的样子。 111.之子:与 “之女子于归”同,是说女子出嫁。价值影响
大学贡献价值 ⑴《大学》提出了一个政治哲学纲领。《大学》以不长的篇幅使儒家思想理论化、通俗化,便于学者学习掌握,而儒家思想为封建王朝的稳固提供了保障。 [28] ⑵《大学》可以作为科学启蒙第一书,它提出的“诚意正心”是必备的科研心态、“格物致知”是认知的唯一途径、“止于至善”是追求臻美境界,“日日新”是强烈的创新意识。 [29] ⑶《大学》虽然充满着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但是却有重要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论述,如提出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认知到事物发展的先和后;提出的“治本”,认知到治国的规律。 ⑷《大学》作为“四书”之首,是儒学重要的思想载体。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依据,在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⑸《大学》提出的经济思想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最为有利的文化根基。如提出的“德本财末思想”、“财聚民散思想”、“生众用舒思想”,“先义后利思想”。 ⑹《大学》提出的诚信思想对当代探讨诚信缺失的社会根源以及创建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⑺《大学》是讲学习法则的著作,影响着学风。 ⑻《大学》提出了“做人”法则。 ⑼《大学》是国学经典之一,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作品影响 正面《大学》作为《礼记》中的一篇,它对于汉儒的思想有直接的启发。特别是到宋代理学勃兴后,借助科举的力量,又使它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宋以后几乎每一个读书人都受到《大学》的影响。《大学》强调了学习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还强调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大学》所提出的“修、齐、治、平”思想,几乎成为读书人的唯一标准理想。这种思想主张积极人世,注重自身修养,关心人民疾苦,努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拥护统一,对社会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28] 负面《大学》把人的思想束缚在儒家的思维范围之中,给古代文人带来思想僵化的缺点。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如不按照“修、齐、治、平”这条线路来走,轻则斥之为不成才,重则为离经叛道,大家群起而攻之,使文人轻易不敢背离。从这个思维模式教育出来的人,虽然有“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但他们的最终目标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只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手段。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如果百姓与统治者利益发生冲突,只能是牺牲百姓的利益。因此儒家思想上带有一些奴性。 [28]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战国初鲁国武城人。孔子弟子,儒家主要学派—“曾子子思孟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后世尊其为“宗圣”,与孔子、孟子、颜子合称“四圣”。【国学经典:《大学》完整版(合集)】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终于找到完整的《大学》合集了!收藏!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大学》,感受传统智慧的魅力。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版本《大学》很清晰,适合反复学习。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谢分享《大学》完整版,受益匪浅!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大学》的精髓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好好学习!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大学》内容丰富,值得反复品读。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更多国学经典的完整版分享。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经典书籍,值得珍藏!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大学》是中华文化的宝库,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谢分享,方便学习!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大学》的思想精髓,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错,值得推荐给朋友们。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大学》的文字,很有启发性。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谢分享,可以用来做读书笔记。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大学》完整版,方便学习和研究。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大学》可以让我们更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大学》可以提升自身修养。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大学》是人生的宝典,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谢分享,收藏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大学》的思想很深刻,值得反复学习。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