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为何一去不复返?

更新:08-28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在中国近代史上,张学良堪称一位传奇人物。

1936年张学良在古都西安发动震惊中外的军事起义后,开始了禁闭生活,使他的一生从青年到晚年都笼罩着传奇的色彩。仅仅55年后,当人们还在关心张学良的困境时,1991年春天,传出张学良即将飞往美国探亲、再次享受大自然之乐的消息,让世界震惊。祝他一切顺利。希望他能回到家乡。

那么张学良能否回到大陆呢?他什么时候能回来?他怎么还没回来?他还能回来吗?问号一直是世界关注的话题。

去美国探亲提出的话题

台湾“总统府”发言人邱金一就张学良赴美探亲一事表示,张群与张学良关系良好。与张大千、王新恒一起,准时相聚。他们被台北上层人士津津乐道,称为“三张亿王转会”。眼见“三张一王”只剩下孤身一人,张学良向“总统府副秘书长”邱进一表达了赴美探亲的意愿。除夕之夜,他在官邸会见李登辉时,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据称,李登辉对张学良出国探亲安排的成功表示乐观。

张学良的亲属几乎都在美国。第一任妻子于凤芝于1940年前往美国,之后再也没有回到中国。晚年,她独自住在洛杉矶湖岭路的林泉别墅。每逢节假日,她的孩子和后辈们都忍不住来陪伴她。 1990年,她听说张学良可能来美国探亲访友,就买了一根拐杖,准备亲自去机场迎接。然而,她并没有等到这一天,就去世了,享年91岁。

张学良与于凤至育有三子一女。三个儿子相继死去。他们的女儿张绿英和女婿陶鹏飞在美国。张学良和赵一荻的儿子张鲁林也在美国,他的妻子陈淑珍是粤军陈济棠的女儿。他们生下了两个儿子:Bobby和Robbie,中文名字分别是“巨鑫”和“巨阳”。

1991年3月10日下午3点,张学良迈着稳健的步伐抵达桃园中正机场。尽管他没有使用真实姓名登记乘机,但他仍然意外地被识别为《联合报》。记者从“张昭一荻”这个名字中找到了线索,并对其进行了采访。

问:听说中国使馆高度关注你的行程。您能回东北老家看看吗?

答:我不知道中共关心我的事情,我也从未联系过我在大陆的亲戚。不排除去东北的可能性。中国大陆是我的祖国,我当然愿意回去。

问:有没有考虑过回东北定居?

答:你在考虑什么?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一点。我什么时候想回去都可以。你大概不知道我是谁,孔老夫子的三思而后行对我来说毫无用处。我就是这么做的!我是一个鲁莽的士兵,我从来不需要思考这两个词。

3月10日中午12时30分,张学良乘坐的华航004航班顺利降落在旧金山机场。

早在一个月前,《纽约时报》就发布了张学良要来美国探亲的消息。张学良离开台北当天,美国中文报纸《国际日报》的记者发回了长篇报道。 10日,中央社、美联社也发布消息。

张学良的行踪也反映在大陆。 3月2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姚光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次新闻发布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有记者问:张学良老师为国共合作做出了贡献。全国人大是否欢迎他回大陆?

耀光说……40年来,我们始终十分关心张学良老师。现在他和他的妻子已经抵达美国,我们从磁力报告中得知他健康状况良好,我们对此感到高兴。如果他愿意回大陆访问,我们当然非常欢迎,也会尊重他的意愿。

面对记者提问坦言思乡之情

张学良此次赴美探亲已做好准备,不打算参加公开活动。他是这么说的,过去一个月他也是这么做的。然而5月11日,他在纽约收到了一枚《美国之音》的“新闻广角镜头”。主持人来访。

采访主持人首先从世界关注的角度询问张学良是否思念家乡。

张学良为何一去不复返?

问:元帅,西安事变爆发以来,您的住所一直不稳定。你在台湾生活了这些年,现在来美国看望你的家人。你认为你的家现在在哪里?

答:当然,我小时候老家在东北。我随波逐流,随遇而安。我仍然想念我的祖国大陆,我仍然想念我的祖国。 9月18日事件后我就没有回过东北老家。

问:既然你这么想家,这次有没有计划回东北看看家乡和老乡?

A:我当然想回大陆,但时机还不成熟。

问:什么情况下你会回去?

答:如果双方敌对问题完全消除,我就可以回去了。

记者不肯轻易放弃这个机会。他话锋一转,直接接触到台海两岩统一问题。

问:台海两岸均表示希望和平统一。您对此有何希望?

答:我个人真诚地希望台海两岸能够和平统一。我非常反对中国的分裂。当年我有权力的时候,我是赞成统一的。对于中原大战这样的事情,我也是如此。我非常反对内战,非常希望和平统一。这是我最大的希望。

问:您认为您能为和平统一作出什么贡献?

答:如果我能做出一点贡献,即使我老了,我也不傻。我很愿意贡献,但我不知道我能贡献什么。他们需要我做的事,我愿意尽力而为,但如果我根本做不到那就有问题了。

真爱直接在曼哈顿讲述

抵达美国后不久,张学良就庆祝了自己的91岁生日。

6月1日,旅美华侨华人在华园餐厅庆祝张学良91岁生日。此次生日嘉宾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专程从北京赶来、担任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陆正操。

张学良去美国探亲的三个多月里,在老朋友贝祖义夫人家里住了三个月。在此期间,张学良会见了许多重要人物。其中包括张作霖之子与袁世凯之孙袁克文的会面;张学良与陆正操的长谈,以及相继在曼哈顿、中国花园酒店的生日祝福等等,都是通过贝夫人的沟通才得以实现的。

她曾在家中接受采访时告诉笔者:“那个时候韩先生真该回大陆了。我劝他的时候,我说:‘我陪你回去。’”他说他会回去跟李登辉商量,我说:“如果他不商量的话,他就回不去了。”我理解他,他是一个有礼貌的人。因为李登辉给他放假去探亲,让他出去玩,他也想表现得好,所以他当然不应该不辞而别,他已经离开了这么多年。他多次告诉我,没有什么比在家更好的了,大陆有很多人对他很好,仍然很想念他。

他很早就告诉我,赵一荻身体不好,做过很多次手术。赵一荻不去大陆,当然不能去。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不去大陆。我想我应该回去了。我不应该有任何担心。我现在可以走了。如果他能走的话,他应该去看看,但现在恐怕不行。上次我看到飞机已经准备好了,但他可能会突然犹豫不决。我认为少帅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人。也许赵一荻没有回去。我不知道原因。 ”

葛大伟老师经营的餐厅离张学良的老朋友贝祖仪夫人的住处很近。贝太太喜欢美食,经常去他的餐厅品尝。张学良在纽约的三个月里,就成了这里的常客。和他熟悉之后。有一次他们谈到要回东北。葛大伟问张学良是否想念家乡。张学良说:“我怎么能不呢?”葛大为问道:“现在去美国对你来说不是一个机会吗?”张学良直言不讳地说:“我本来就同意李腾辉去美国探亲,中途回去不是我的性格,这样做也不公平。”

1991年6月26日晚,旧金山时间晚上8点,张学良夫妇乘飞机返回台北。尽管人们对张学良返回大陆的愿望尚未实现,但12月15日,张学良在台北教堂接受香港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会在适当的时候返回东北老家”看看我父母的坟墓,这件事与政治无关,我希望人们不要将我的回国与政治联系起来。 ”。有了这样的意图,人们自然会特别关注他的行程。

张学良为何一去不复返?

盛川回乡是因为一次提醒

1992年8月13日上午,92岁的张学良住进台北荣民总医院。他入院的原因是患了重感冒。

得知张学良入院的消息后,台湾《联合报》记者康成川赶来报道。采访开门见山,直接询问他出院后是否会安排回大陆。

现在面对记者的提问,张学良的避锋经验十分丰富。他摇摇头,说道:“我没有助听器,听不清你说的话,对不起。”赵一荻赶忙摆平事情,反问道。道:“他还躺在床上,你觉得他这样下去会怎么办?”

不知道主治医师刘田尚义是与记者有默契,还是为了解除赵一荻的疑虑。他在一旁表示:“张先生如果想回内地旅游,身体素质不会有问题。”这种不恰当的解释给记者提供了机会,他立即再次问道:“外界非常关心张老师是否打算返回大陆,你能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吗?”张学良和妻子赵一荻听到了这个问题,这次却不知道该如何搪塞了。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记者依然不留情地追问:“大家对于张老师是否回老家探望都非常敏感,您能否说,出院后,您会慎重考虑前往内地?” ”对于记者的体面爆料,张学良点头表示同意。赵一荻回答记者:“好吧!你就这么说吧:出院后我们会仔细考虑是否回大陆。”

文章还称,张学良具体回国日期将取决于他的身体状况和东北气候。一般预计旅行可能在月底或九月初进行。

《联合报》记者康成川不仅报道了张学良夫妇将回内地探亲的消息,而且行程安排得非常周到,不禁让人更加关心。记者在文章中还夸大了这一点。文章称,张学良告诉朋友,当他与妻子赵一荻回到家乡时,他以一个正常退伍军人的心情回去看望亲友、追忆往事。绝不会涉及传递任何海峡两岸的信息,我也不会做任何长期定居大陆的计划。回到东北老家后,他的第一个愿望就是去祭奠父亲张作霖的坟墓,以解五十多年来未能亲自给父亲上坟的愧疚。内地探亲行程由东北亲友安排。时间长短完全取决于你的身体状况。原则上不要超过3个月,因为12月东北地区气候太冷。

同样的内容,其实早在1991年4月13日,香港一家大陆《晚报》记者就专门发回了一封电报。特电中写道:今天从台湾一家报纸获悉的特电称,目前正在美国探亲的张学良将军将于近期经北京返回东北老家探亲、探望。他们的坟墓。专函称,张将军时隔半个多世纪回乡提出两点要求:一是以探亲名义回国,希望各方不要以此作为政治宣传;二是以探亲名义回国,希望各方不要以此作为政治宣传;第二,要确定他回来的时间。由于东北天气温暖,希望不要打扰大家。

尽管报纸上不时出现的消息不明,也无法说出张学良出发的具体日期,但他仍然不断变换语气和角度暗示:“随着天气转暖,回程日期年轻的指挥官即将到来。” “张学良将军”此次回东北老家的主要目的,是将目前安葬在锦州祖坟的张作霖遗体迁往张学良将军为父亲修建的“元帅林”早年在抚顺。”

舆论可以影响人们的心理。张学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老亲戚开始聚集在沉阳,甚至敦促有关部门安排看望张学良在东北老家的亲戚,并时不时询问如何准备的细节。接待处。在这种气氛的影响下,原本正常维护的“张司令官邸”等项目,有备无患地加紧了进度。

张学良赴大陆的消息尚未得到证实,就在人们纷纷猜测、热切期待的时候,1992年9月10日下午3时,张学良在其住所接受了四名驻台大陆记者的采访。北投。他们分别来自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参考报社四个单位。这是半个世纪以来大陆记者首次采访张学良将军。

记者一开始就明确表示,大陆最关心张学良的两件事是他的身体状况以及他何时返回大陆。

当被问及有关他10月份将前往东北的报道时,张学良表示他不知道,“他们给我安排的”。

当记者问:“海峡两岸大多数人都希望统一,你怎么看?”张学良说:“那是大多数,我也是大多数之一。”

记者又问:“您对和平统一的前景有何看法?”

张学良说:“我认为统一到时候就会发生。从历史上看,我一直是赞成统一的。国家当然必须统一。我为统一做了很多工作。现在我老了,我不不再有力量了。”

张学良表示,他深知大陆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我希望回到大陆,看到大陆的变化,我是一个积极的人。”

谈到家乡人民对他的关心,张学良说:“我当然知道,我经常想念我的家。台湾也是我的家,也是中国。但每个人都会想起家乡,希望有机会回去看看吧。”他还请记者向返回大陆后关心他的内地亲友致以问候,并感谢所有有意安排他回家乡的亲友。

定居美国却从未失去乡愁

张学良为何一去不复返?

1993年8月27日夜幕降临,一向身体健康的张学良突然感到头晕,说话时站不起来。经过一番紧张忙碌的检查,诊断张学良的突发疾病是急性脑血肿所致。

在无影灯下,在张学良的头骨顶叶和右额头上打孔,抽取积血180cc。医生惊喜地发现,手术后张学良不仅恢复得很好,而且很快就能下床活动。

当人们从国内外各新闻媒体获悉张学良因手术住院并关心其灾后康复情况时,12月15日,张学良携妻子赵一荻悄然现身江北桃园机场。

次日,《台湾时报》报道:张学良将军携夫人赵一荻于15日下午乘飞机赴美国探亲。这是他四十多年来第二次离开台湾。

报道还客观地提到:张学良的身体非常强壮,相比之下,他的妻子赵一荻的身体状况就显得很差。据了解,张学良此行主要是陪妻子前往美国休养、放松。

在夏威夷第一华人基督教公理会感恩节礼拜期间,张学良谈到了信仰基督教的过程,他说:“神给我的安排真是太美好了,他首先让我接触了基督徒,并且让我认识了基督教。”然后叫了他的仆人和女仆来带领我,给了我一个安静的环境和长时间学习神学,然后安排我去夏威夷。

檀香山(Honolulu),又称檀香山,位于欧胡岛,是夏威夷州的首府,也是这里最大的港口。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驻地于此。这个群岛还以其美丽的风景和安静的环境而闻名,使其成为世界各地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初抵檀香山时,张学良和赵一荻乘车环岛一周。旅行结束后,身体不好的妻子说:“光是在夏威夷玩就累了,还谈什么回东北老家?别提了!”

1994年3月,台湾《联合报》以“张学良将拍卖其收藏的书画”为题报道。张学良近日在台湾委托美国苏富比拍卖公司拍卖他70多年来收藏的书画作品,“为教会筹集资金”。支付”。

正当人们对张学良的拍卖藏品好奇、议论拍卖时,台湾岛外又传出一条有关张学良出售房产的消息。据悉,张学良在台湾北投的故居已卖给他人,天母附近的房产也已卖给他人。租来的房子前几天也已经租出去搬走了。所有的桌椅床也将分发给台湾的亲友。

当《定远斋》藏品预展时,人们只以为张学良是一个在拍卖行里闲逛的社会名人。然而,1995年4月,台湾报道称,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和夫人赵一荻女士近日与在美国的亲友商量。决定长期定居美国夏威夷,不再回台湾。人们这才恍然大悟。

张学良以年事已高、无人依靠为由,向美国移民局申请长期居留“绿卡”,投奔儿子张鲁林。

张学良和妻子赵一荻最终选择在美国夏威夷定居的最大原因是那里的气候和生活环境适合他们两人。除了台湾潮湿的天气成为张学良夫妇多年来的痛苦根源之外,老朋友张群、张大千、王新恒的去世也是他留在美国的动机之一安定下来。

然而,50多年后,张学良并没有放弃回到东北辽宁老家探亲的愿望。他只会在妻子赵一荻的身体状况适合长途飞行时才会考虑,但她不会在内地定居。

张学良在夏威夷过着非常幸福、有规律的生活。他和妻子像普通人一样自由地漫步在海滩上,看着日出和日落……

1999年6月,我作为特邀撰稿人,陪同辽宁电视台酒吧《闲云野鹤》摄制组赴美国采访。在与张学良将军亲友的接触中,他们都坦言了自己对这个话题的真实感受。

我去张学良的女儿张露英家拜访时,提到张将军离家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现在他长大了,你想回去看看吗?她说,1990年,父亲给他庆祝生日后就离家出走了。无论是接受新闻媒体采访,还是与亲友交谈,他都表示想回内地探望。他的心情还是和以前一样,只是身体状况不允许。年纪大了想回去并不容易。她伤心地说:“回去给东北的老乡们捎个口信吧,我父亲回不了了。但我还是想回去,到时候回去,这也是我父亲的心愿。”

希望张绿英能为家乡的乡亲们说几句话。她做了一些准备,说道:“我没有资格说什么,作为一个东北老乡,我就说几句家乡的话。我们非常感谢东北老乡对我父亲的热情。”这么多年了,人们不仅没有忘记,而且即使我们在国外,我们也很感激,当他们回去的时候,他们会问我们。我们不是客气地感谢他们,而是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

用户评论

满心狼藉

张学良为何一去不复返?这个话题一直很吸引我,想知道背后的故事。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的眸中有星辰

张学良的传奇人生,他选择了一条不归路,背后有什么原因?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弃我者亡

张学良的“一去不复返”是历史的必然,还是他的选择?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发型不乱一切好办

张学良的选择,让人惋惜,也让人思考。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oО清风挽发oО

张学良的一去不复返,背后有太多故事,值得我们深思。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绝版了i

张学良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但也充满了无奈。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抹丶悲伤

张学良的“一去不复返”,是历史的悲剧,也是个人的选择。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极§速

张学良的选择,让后人无法理解,也无法评价。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呆萌

张学良的“一去不复返”,是历史的谜团,也是人生的遗憾。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柠夏初开

张学良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也充满了传奇。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单*无名指

张学良的选择,或许是历史的必然,或许是个人意志的体现。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情的过失

张学良的故事,让人感慨万千,也让人深思历史的变迁。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抹烟熏妆丶

张学良的一去不复返,是历史的烙印,也是人生的启迪。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海

张学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个人命运的安排。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样剩余

张学良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充满了历史的悲剧色彩。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赋流云

张学良的选择,让人敬佩,也让人惋惜。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寂莫

张学良的“一去不复返”,让人感叹历史的无情。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把孤独喂饱

张学良的一生,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机遇。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她最好i

张学良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的变迁,人生的命运,都是充满了不可预知性。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病房

张学良的选择,或许是无奈,或许是必然,但都值得我们反思。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张学良为何一去不复返?】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离人不归》第四章 下一篇:《离人不归》第12章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