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字伯杰。看过《琵琶记》的人一定对蔡伯杰这个名字不陌生。剧中他是一个懦弱的书生,不得不抛弃妻子和父母。
事实上,蔡伯杰在《琵琶记》的形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汉书·蔡邕传》的蔡伯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孝子。
南戏《赵贞女蔡二郎》中,蔡伯杰变成了一个有钱就换妻的忘恩负义之人,甚至马背上践踏处女。直到《琵琶记》,他的心才稍稍软下来。
那么历史上的蔡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他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明代曾有人评价蔡邕没有道德。事实上,蔡邕在学术思想、家国大事、国家大事方面都是值得称道的。
不恋官场,德行如一
东汉末年,政局动荡,社会极其黑暗。在无数人追求名利的动荡局势中,蔡邕清醒地认识到仕途的危险,认为当官就意味着身陷险境、坐牢、陷入贫困。生活。
《后汉书·蔡邕传》,提到蔡邕最大的愿望是完成汉史的书写。
他希望在中国古代经典中驰骋遨游,在仁义深渊中歇息,在周礼儒家殿宇中盘旋,与儒墨互动。
蔡邕年轻时就已经很有学问了。朝中大臣听说他擅长鼓琴,便告诉桓帝蔡邕无奈,只得上路。到了偃师,他就装病回家。
后辞去州县征兵,让与同乡申屠攀;随后被董卓征召,但他却装病想要辞职。董卓威胁到蔡邕氏族的生命,他只好听从董卓的命令出任。
只是当石桥轩要求他这样做时,他才高兴地去了,因为他欣赏石桥轩的人品,愿意为认识他的人服务。这与当时的庸俗文人痴迷于名利完全不同。
在这样一个黑暗浑浊的世界里,蔡邕却能够保持不被泥土玷污的初心。一个官员充当心腹的人是非常罕见的。
后来民间故事把他描绘成贪图功名,忘恩负义,或害怕宰相威胁而不敢辞官的人。这一点与他完全不同。一个敢于因病辞职的人,怎么会害怕首相呢?
民间对他的这些偏见,大多源于薄姬对董卓的巨大亏欠。在宋明理学的影响下,他成为人们斥责的对象。渐渐地,它发展得越来越激烈,他成了一个抛弃妻子的忘恩负义的男人。
对于汉末黑暗、极其混乱的政局,蔡邕认为根源是宦官独揽朝政,因此对宦官集团十分痛恨。
《述行赋》中写道:“梁姬一被杀,徐晃、左婴等五位诸侯就占据了他的住所,后来又在洛阳城西修建了宫殿和花园。
许多人被迫参与建设。他们过度劳累,无数人死于饥饿和寒冷。白马县令李云上书劝叛,被处死。大红禄和陈凡也因营救李云而受到朝廷的惩罚。
徐晃向朝廷报告说我会弹琴,皇帝就让我进京为官。走到偃师,因病无法前行。我对这件事感到非常愤慨,所以写下了这首诗。 ”
徐晃、左兴等五位太监,受到当时皇帝的宠幸。他们同日受封,因势力强大,被世人称为“五侯”。
其中徐晃嚣张跋扈,折磨百姓,无恶不作,十分残暴。当时的大将军梁吉,威震天下,心狠手辣。如果有人不同意他的观点,他就会用毒药杀死他们,这使人们非常害怕。
皇帝想杀他,却又不敢。梁皇后死后,与徐晃等人合谋杀害梁姬。从此,徐晃等人的势力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高。
面对肮脏的政局,蔡邕不愿与他们有任何瓜葛。他写下这篇文章《述行赋》,表达了他对宦官当权和当时大规模建设工程的不满,以及他不愿屈服于权力、为宦官服务的态度。
嘉平六年,灵帝下旨,商议治国之道。蔡邕直接谏“女子干政,小人当权”,希望改变朝堂中宦官、外戚盛行的局面。
后来徐晃诬告蔡邕,导致他被流放北方。临行时,太监王福之弟王植前来送行。蔡邕没有还礼,扬长而去。
在礼仪极为重要的古代,像蔡邕这样热爱周礼、孔子的文人,除非非常厌恶礼仪,否则不会忽视一点礼仪。由此可见他对宦官集团毫不妥协的态度。
蔡邕虽然没有以党员身份入狱,但他和陈凡、李英一样,坚决反对宦官,对受迫害的党员抱有无限同情。
感激董卓,忠于汉室
明朝人也说蔡邕弃汉归附董卓。他是董卓的心腹,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忠臣。事实上,事实并非如此。
对蔡邕类型的评价也具有广泛的影响。后来在戏曲传说中,他逐渐变成忘恩负义之人,与人们对他不是“清臣”的评价有很大关系。
老百姓对他为董卓做的事非常不满,于是在流传中逐渐丑化蔡伯结的形象,并且越来越夸张。
无论古今,人们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离谱。《吕氏春秋·穿井得人》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宋代有一户姓丁。他家院子里没有水井,所以他经常出去打水。在自家院子里打完井后,他打完水说:“打完井后,我感觉自己有了一口井。”和一个人一样。
”被外人听到后,他们互相告诉,后来的版本就变成了“丁家挖井,挖出了一个人! “很快这件事就传到了皇上的耳朵里。
皇帝连忙派人去问丁家,说道:“我的意思是,挖了井之后,就像多了一个劳动力,我们不是真的挖到了人吗?”
《吕氏春秋》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谣言传播的可怕。人们在传播自己的观点时往往会带有主观色彩。
有时为了更加夸张,吸引人,他们常常会往夸张的方向说事。对于挖井的宋人,对于忘恩负义的蔡伯杰来说,都是如此。
人们只关心自己说的话而不关心事实,而无论这些不实言论会给当事人带来多大的影响,蔡邕早已被世人唾骂。
蔡邕确实与董卓共事,但他并不是自愿上任的。他只是感谢董卓消灭了宦官集团,对他有优厚的待遇。
从他不肯听从皇帝等人的号召,却愿意为心腹人做官,就可以看出蔡邕是非常重感情的。无论汉朝,他也同样对待董卓。
蔡邕受到宦官的迫害,对这些人极为憎恨。董卓进军洛阳消灭宦官,符合蔡邕的政治意愿。
后来,蔡邕得到了很高的职位,并受到了优厚的待遇。蔡邕怎么可能对董卓没有感情呢?
董卓初入洛阳时,为当时受迫害的党员平反,并任用了大批名人,很受民众欢迎。后来他废了少帝,立献帝,虽然他的目的是垄断朝廷的权力。
不过,董卓算得上是立献帝的功臣了。不仅朝廷官员,就连逃亡的曹操、袁绍也承认了这个事实,并向汉献帝低头。
蔡邕还认为,立献帝是有功的,不仅解除了国家危机,也拯救了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原皇帝是国家衰败的原因,认为董卓可以担任宰相。
可见,立献帝符合蔡邕对汉朝强盛的期盼。他认可的不是董卓,而是董卓的行为。
他认为这对汉朝的复兴是有利的,所以他心里最重要的是支持汉朝,但他觉得董卓可以担当重任。
蔡邕是董卓的前任官员。前任官员与总督关系十分密切。如果他偏离了这一点,他就会受到蔑视。董卓被处死后,蔡邕流露出悲伤的情绪,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蔡邕并没有完全忠于董卓。他从一开始就是被董卓逼着上任的,所以他对董卓的第一印象一定很不好。
后来,蔡邕希望董卓听从他的建议,帮助汉朝,但他对董卓的固执感到失望。他曾有意离开长安,但最终因追随者的劝说而失败。
同时,蔡邕也不是董卓的心腹。据记载《后汉书》,当时的董卓在朝廷中采取任用名人担任要职,而心腹则掌握军队的办法。这也是董卓收买人心的手段,所以蔡邕的重要性并不如他的心腹那么重要。重点。
董卓被处决后,王允因蔡邕表情悲伤而指责蔡邕谋反,但没有点明蔡邕的具体罪名。
王允与蔡邕的关系曾经非常密切,所以王允杀蔡邕除了所谓的谋反之外,很可能还有其他的考虑。
总而言之,蔡邕感激董卓的恩情,希望他能够帮助汉朝,所以就留在了董卓身边。蔡邕被视为心腹。
蔡邕在民间形象变化的原因
首先,老百姓痛恨“不忠之士”。家庭和婚姻是南戏的主题。在父权社会中,男性往往拥有绝对的发言权。
是家庭中的核心力量。批评男人功成名就后抛弃妻儿、忘恩负义,成为南戏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忠之士”与老百姓的生活十分贴近,因此成为人们鞭打的对象,表达了老百姓对家庭和睦的渴望。
二是谣言的传播。如前所述,人们在对人事问题的判断中往往会加入自己的主观意图。董卓被处决后,昔日与他“亲近”的蔡伯哲势必会陷入被人诟病的境地。
除了他的官位高之外,人们开始对蔡邕的形象进行丑化,对董卓的仇恨、对他的谩骂,谣言也愈演愈烈。
再次,是人们审美观的变化。从一开始的忘恩负义,到《琵琶记》的有情有义,文人的创作与群众的审美同步。他按照古代“孝子、孝妇、贤妻”的伦理要求,塑造了一个有情有义的蔡伯杰形象。
抛弃妻儿、悲惨结局改为大团圆结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戏剧内容的要求,展现了人们审美的变化。
结语
由于古人的封建观念,蔡邕长期受到责骂和唾弃。如果我们抛开这些传统的封建学说,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他,就不难发现蔡邕是一个人:
【德行相同,曹操结拜之友,探秘蔡邕形象演变】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曹操结拜之友?蔡邕的形象演变真是太吸引人了,期待更多关于他们之间故事的揭秘!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德行相同?曹操和蔡邕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我很想知道他们的故事。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蔡邕的形象演变,这篇文章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探秘蔡邕形象演变,感觉这篇文章要颠覆我对他的认知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曹操和蔡邕,两个历史人物,竟然有如此深厚的友谊,太不可思议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蔡邕的形象演变,真是令人着迷,期待文章的精彩内容。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德行相同,曹操结拜之友,这篇文章一定很有看头!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蔡邕的形象,真是让人琢磨不透,期待文章的解析。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曹操结拜之友,这篇文章一定能让我更深入地了解蔡邕。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探秘蔡邕形象演变,这篇文章太吸引人了,迫不及待想读!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蔡邕的形象,真是随着时间而变化,这篇文章很有深度。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曹操和蔡邕,两个历史人物,他们之间的故事真是耐人寻味。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德行相同,曹操结拜之友,这篇文章一定会让我对他们有新的认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探秘蔡邕形象演变,这篇文章的内容一定会非常精彩。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蔡邕,真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这篇文章一定能让我更好地理解他。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曹操和蔡邕的友谊,真是令人感动,这篇文章一定会让我更加了解他们。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蔡邕的形象演变,这篇文章太有吸引力了,一定要好好读一读。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德行相同,曹操结拜之友,这篇文章一定会让我对他们的关系有更深的了解。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探秘蔡邕形象演变,这篇文章一定能让我对他的故事有新的认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蔡邕,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历史人物,这篇文章一定会让我更加了解他。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