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面上一轮明月,天地此时齐聚。
恋人抱怨夜色遥远,却又在夜里思念对方。
烛灭时慈悲光满,穿衣时感受露珠。
我不忍心送人,但我还是睡了个好觉。
翻译
一轮明月在浩瀚的大海上冉冉升起。此时,你我在天涯海角相望。
所爱的人怨恨漫长的月夜,彻夜不眠地思念所爱的人。
我熄灭了蜡烛,喜欢房间里的月光。我穿着衣服徘徊,感受着夜露的寒冷。
我不能给你美丽的月光,只希望能在梦里遇见你。
评论
怀远:思念远方的亲人。
前两句:一轮明月升起茫茫大海,使人想起远方的亲友。此时此刻,他们应该看到的是同一个明月。谢庄《月赋》:“相隔千里,共明月”。
怜:爱。滋:湿润。
莲光满:珍惜屋里的月光。这里的灭烛灯充满了光芒。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月亮的时间,应该是农历十五左右。此时的月光是明亮的,直到今天,关掉油灯,我依然能感受到月光的美丽。当一个人在房间里静静地享受月光时,他会产生一种“可惜”的感觉。这只是发自内心的感觉。读诗读人,要了解诗人当时的心理,才能读懂诗。 “光满”自然是指月光充足。 “满”描述的是一种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进屋的时候。
最后两句:月光虽好,却不能送人。还不如回到梦境去寻找美好时光。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起来有余辉,但拿在手上却握不住。”迎手就是双手握住的意思。盈:饱满(指饱满、饱满的状态)。
赏析:
从东方月出到月落鸟鸣,时间很长。诗中说是“静夕”,就是通宵达旦的意思。这通宵的月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以说是淡漠的,但是一对天各一方的恋人却因为思念月亮而久久不能入眠。他们只觉得夜色漫长,所以才表达“怨”字。三四句以“怨”字为中心,以“恋人”、“情”相呼应,以“远夜”、“靖兮”相呼应,从前两句继续,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句,自然流畅,颇有古诗韵味。
那天晚上我非常想家,无法入睡。也许是房间里的烛光太亮了,我就灭了蜡烛,穿上衣服,走到了院子里。光线还是那么明亮。地平线对面的明月是那么的撩人,让人看到它那美丽完美的光辉,更加难以入睡。夜已深了,天气渐凉,身上的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这里的“滋”字不仅有滋润的意思,还有生长的意思。 “禄子”二字表达了“药业”、“敬习”的精神。 “熄灭蜡烛,感受光明,穿上衣服,感受露水。”这两句话细腻地描述了夜醒面向月亮的真实情况。
当我们彻夜思念时,我们没有什么可以给予对方,只有双手捧满月光。诗人说:“这月光装满了我的心,却怎么给你呢?不如睡吧!也许睡着了就能在梦里与你重逢。” “不堪”两句立意奇妙,意境幽静。深沉的情感和亲身经历恐怕无法写下来。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的两句诗句“照之有余辉,容无余地”,化古为新,流露出无尽的思念。诗戛然而止,留下余味无穷,回味无穷。
张九龄(678—740):唐开元宰相、诗人。子寿,博物学家,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到了中书大臣衙门,与中书弟子言和。后辞去宰相之职,出任荆州刺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个。他是一位有勇气、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首相。他忠心耿耿,秉公执法,直言不讳,敢于谏言,选拔人才,不徇私舞弊,不随波逐流,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做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语言质朴朴实,对生活寄予深切的期望,为铲除唐初沿袭的六朝诗风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恋人抱怨着遥远的夜晚,却在夜晚开始思念对方。他们熄灭了蜡烛,感受到了满满的怜悯之光。他们穿上衣服,感受露水。】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