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有很多,李白的《江上吟》就是其中的著名诗篇之一。这首诗写得极具英雄气概,并不逊色于他的许多名诗,但却没有被选入语文教科书。
有人认为李白追求富贵享乐的生活,不适合学生阅读。
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李白想表达什么感情。
木兰的船是用沙和汤做的,两头坐着玉笛和金管。千株石斛放入美酒瓶中,随波载着妓女往来。仙人欲乘黄鹤,海行者无心追白鸥。曲平诗文悬日月,楚王台空山。意气风发下笔,五山震动,诗成笑傲凌沧洲。名利若长存,汉水也当西北流。
游轮
1、木兰的唐沙唐船,两头坐着玉笛和金管。千株石斛放入美酒瓶中,随波载着妓女往来。
木兰,香木之名;陈,桨;沙塘船,沙塘木非常稀有,来自昆仑山,形容船的奢华;玉箫金管,金玉装饰的笛子,这里指的是歌女;瓶子,盛装酒的器具;地方,盛开;钱湖,描述了船上放置了大量的酒。在古代,一石斛相当于十斗,今天相当于100升。
前四句的字面意思是:以玉兰为桨的沙塘船上,船的两端有笛子吹奏;船上还有千杯石斛酒和美丽的歌女。我让它随着河水漂流。
这四句表面上描写了诗人在船上的享乐生活。
但如果你仔细想一想,你就会发现有问题。
首先,沙塘木非常珍贵,一般人看不到,更不用说坐沙塘船了。
其次,一株石斛相当于今天的酒100L,那么一千株石斛就是10万升,相当于现在的酒20万公斤。
假设每人平均能喝20公斤酒,那么至少需要1万人才能喝完。
但什么样的船才能容纳一万人呢?
郑和每次下西洋的大船可容纳约1000人。
难道李白乘坐的沙塘船比郑和下西洋时所用的船还要大10倍?
这显然是一种吹嘘不打稿的艺术手法,或者说得好听点,那就叫夸张。
那他为什么这么夸张呢?实际情况应该是怎样的呢?
我们继续读最后两句话。
白鸥
2、仙人欲乘黄鹤,海行者无心追白鸥。骑黄鹤,相传费文仪骑黄鹤升仙;海客,海边的人。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黄鹤楼上的仙人还待乘黄鹤,而我这个海上行人却无意与白鸥共游。
这两句话意义深远,不容易理解。
显然,这两句话是对比句:神仙心中有追求,所以等待黄鹤;而海客却无心,就留在了白鸥身边。
我们知道黄鹤非常珍贵,但白鸥却很常见。如果说“黄鹤”比喻名利,那么“仙”则比喻追求名利的人; “海客”比喻不追求名利的人。人们。
那么,李白到底是“仙人”还是“海上行者”呢?
当然是“海客”了。如果他是等待黄鹤的仙人,他应该在黄鹤楼里,而不是在船上。
因为他是外国人,他无意追求有钱人的享乐生活。
这可以证明前四句中的享乐生活并不存在,那只是诗人夸张的想象。
我们可以推测当时的情景:李白和几个朋友坐在一艘普通的木船上。船上有几坛酒,旁边有2-3个歌手在演奏。跟着海浪走很舒服。
那他为什么这么夸张呢?
它有两个目的:
(一)衬托“神仙”追求的生活更加富裕、奢华;
(2) 这与他无意识地追求快乐形成对比。虽然此刻他看上去很享受,但这并不是诗人刻意的追求。
这自然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诗人想要追求什么?
让我们继续读下去。
屈原
3、曲平诗词悬日月,楚王台空山。曲平.是屈原;楼阁就是楼阁。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屈原的文章仍与日月同悬,楚王曾经的楼阁如今已是空山。
这两句话通俗易懂,运用了对比手法:屈原的文章可以流传千古,但楚王的富裕生活却不能长久。
诗人为什么不愿意追求富裕的生活呢?
因为富裕的生活不可能长久。
他想要追求什么?
像屈原一样,写出千古流传的诗篇。
但李白如何证明自己有这个能力呢?
泰山
4、意气风发时五山震动,诗成笑傲凌沧州。兴致高涨,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凌,势不可挡;沧州,江海。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当我热衷于诗词时,我写作时可以撼动五座大山;诗写完后,我骄傲的声音就能冲破大海。
这两句话是千古名言。它们写得充满英雄气概,让人热血沸腾。
可见李白非常相信自己的诗才,可以与屈原相媲美。
换句话说:他相信,只要专心写诗,就一定能够留名千古。
至此,诗人的感情似乎已经完全表露无遗,但很奇怪的是,他只是“画蛇添足”,又加了两句。
5、名利若长存,汉水也当西北流。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名利能够长久,那么汉水也应该流向西北。
汉水不能西北流,名利不能长久。
这两句表明诗人内心坚信名利不能长久。
奇怪的地方就在这里:前面的“出望台邪空山”已经可以说明这一点了,诗人为什么还要重复呢?
你李白既然决定专心写诗,又何必在乎名利能否长久呢?
难道说,如果名利长久,你李白就不会选择专心写诗吗?
是的,这就是关键!
汉江
李白选择专心写诗,有一个前提:名利不能长久。
而且一个人越是反复强调自己没有说谎,他说谎的概率就越高。
同样,诗人反复强调名利不能长久,但却证明了他对名利的渴望。
可见李白曾经想过追求名利。
那么,他为何认识到“名利不能长久”呢?
不是因为他看到了楚秋,而是因为他从想象中回到了现实。前四句里的富裕幸福的生活根本不存在,当然也不能长久。
也就是说,李白根本没有过上富裕享受的生活。这条路走不通,他就找理由说服自己,不如选择另一条路(专心写诗,追求名垂青史)。
为了说服自己,他找了三个理由:
(一)以楚王为例,证明名利不长久,后两句再三强调;
(二)以屈原为例,证明写好诗可以留名千古;
(3)我有写好诗的能力。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李白起初确实很想追求名利,但他却未能实现。在考虑了各种因素后,他改变了自己的追求。
因此,有人说李白想要追求富裕享受的生活。这种看法还不够准确。只能说,他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被现实打败后,他树立了一个新的人生榜样,那就是屈原。
我认为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李白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也体现了他在遇到困难时明智而坚定的选择,以及他积极乐观的态度。
所以,这是一首值得收入语文课本的好诗!
【李白在端午节写下的一首名诗,如此豪迈豪迈,为何没有收入教材呢?】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这首诗真的很有气势,李白写的诗都这么棒,怎么没收进教材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白写的诗本来就很有名,这首端午节的诗也很好,应该收入教材!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得真豪迈,真想看看完整的诗句!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端午节的诗,写得如此有气势,应该让更多人看到。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很有意境,也很有纪念意义,为什么没有收录呢?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么好的诗,怎么会没有收入教材呢?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白写的诗,都值得被传颂,这首诗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首诗很适合端午节的时候读,很有节日氛围。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好诗!应该被收入教材!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真美!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白写的诗都很棒,为什么这首没有收入教材呢?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感觉这首诗很适合用来表达爱国情怀。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得很有画面感,让人身临其境。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风格和李白其他诗歌很不一样,很有特色。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应该收入教材,让更多人学习李白的诗歌。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端午节的诗,写得如此豪迈,应该让更多人看到。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首诗很适合用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白写的诗,都值得被传颂,这首诗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真美,让人回味无穷。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很有感染力,读完之后让人热血沸腾。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