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往北两百里,有发九山,山上多桑树。有鸟,形如乌鸦,文头,白喙,赤脚。它的名字叫:《精卫》,它的歌名叫訨。她是炎帝的女儿,名叫女娲。一个少女在东海游泳,溺水而去,再也没有回来,于是她成为了精卫。常从西山运来木石,投入东海。
注释
发九山:山名相传位于今山西。哲(zh):哲,桑树的一种,木质坚硬,叶子可以喂蚕。吴:乌鸦。文章开头: 头上有图案。文同“纹”,图案。头,头。訨(xio):叫。炎帝之女:炎帝最小的女儿。淹:淹没在水中。堠(yn):充盈。
译文
再往北两百里,有一座山,名叫发九山。山上长着很多桑树。那里有一种鸟,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羽毛,白嘴,红脚,名叫精卫,听名字就好像在叫自己。这其实是炎帝最小的女儿,名叫女娲。有一次,女娲去东海游玩。不幸的是,她沉入海底,再也没有回来,于是她变成了精卫鸟。它常常用嘴叼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头,扔进海里,以填满东海。
书名
文化常识
《山海经》 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大宛传》。可见,最早版本为金·国谱《山海经传》,最早收录书名为《汉书·艺文志》。
《山海经》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等的著作,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可作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等的参考资料,其中的矿物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相关文献。
出处
《山海经·北山经》
启发与借鉴
精卫填海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描绘了英勇顽强的精卫形象。海虽广阔,但精卫的毅力更伟大。它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不畏困难、永无止境的奋斗精神。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精神基因。
【中国古典文学鉴赏|精卫填海】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精卫填海的故事太感人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精卫填海,感觉自己也充满了力量,要像精卫一样坚持梦想!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国古典文学真是博大精深,精卫填海的寓意太深刻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精卫填海的故事,让我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精卫填海,寓意深刻,值得反复品味。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精卫填海的传说,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精卫填海,真的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精卫填海这个故事,它让我明白了坚持的重要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国古典文学里的故事真是太精彩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精卫填海,真的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瑰宝。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精卫填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和坚强。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故事太感动了!精卫填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精卫填海,是一个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传说。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真是无穷无尽!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精卫填海,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精卫填海,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中国神话故事。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精卫填海的故事,真的很令人感动。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精卫填海,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精卫填海,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精卫填海的故事,让我对中国古典文学充满了兴趣!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