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玉席上,还残留着红莲藕的清香。
轻脱罗裳,
独自在兰花船上。
云中谁送锦书?
当“雁”字再次出现时,
满月满西楼。
花在飘,水在流。
一种相思,
有两个地方需要担心。
没有办法消除这种感觉,
只是皱起眉头,
但我想到了。
【笔记】
诗首句“秋红莲藕香留玉席”,引出全篇。前半句“秋玉席红莲香”描写室外景色,后半句“秋玉席”描写室内物物,是指秋天的季节。有一点染色效果。全句色彩鲜明,意象丰富,既描绘了周围的景色,又凸显了诗人的感情。意境清凉静谧,有一种仙女般的灵气。花的盛开与落花,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人类悲欢离合的象征;枕头上的冰凉感觉,不仅仅是肌肤之间的触感,更是内心孤独的感觉。开头句为全词定下了优美抒情的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依次描述了诗人一天中从早到晚所做的事、所接触到的风景、所感受到的感受。前两句“轻衣罗裳,独上兰花船”,描写白天泛舟水上的情景。 “孤”字隐含情势,暗暗好笑。下一句“云中谁送我锦书?”表达告别后的悬念。后接“雁归时,西楼月圆”两句,形成了目眩神迷的意境。按照顺序,应该是月圆之时。登西楼,望云端,看雁行,思谁送锦书。这个“谁”字,自然指的是赵明诚。但明月已满,人未满;雁词空,锦书缺失,故有“谁送来”的叹息。说“谁发送的”也意味着没有人发送。诗人牵挂着游子的行踪,期盼着锦书的到来,于是望着远方的云彩,勾起了大雁过书的幻想。而这种眺望远方、向往世外桃源的感觉和遐想始终萦绕在诗人的脑海中。
“花浮水流”这句承上启下,词意连绵。它既是一个场景,又是一个场景。落花流水的景象,远符合“红莲藕香”、“独乘兰花船”两句;而它所象征的生命、时间、爱情、离别,则给人一种苍凉、无助的感觉。
下一部电影转向直接抒情,以独特而内在的方式展开。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句,在写相思之苦,闲愁之深时,由己推彼,知此相思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两方面的。从方面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两颗心的联系。这两句也是对前句“云中”句的补充和延伸,说明天地虽远,锦绣在未来,但两地相思之情却同在。开始,证明了双方深厚的爱情和相互信任。这两句话既是分开的,又是统一的。综合起来,从“一相思”到“两忧”的转变,就是两种情感的分离、结合和加深。它的划分和组合表明这种情感是一和二,二和一;它的深化说明这种情感已经从“思”变成了“悲”。这两句话后面是“没有办法消除这种感觉”。因为人已分隔两地,内心已被深深的悲伤所笼罩,这种感觉当然很难摆脱,但却是“只在眉上,却在心上”。
“这份爱的封锁是可以消除的,所以我只是低下眉头,却是在心里。”这三句话是最受世人称赞的。这里,“眉”对应“心”,“彩下”和“缺上”形成起伏。句子结构非常工整,表达手法也非常巧妙,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全诗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是唯一的。这取决于整篇文章的背景,尤其是与另外两句同样娴熟的四字句“一处相思,两地悠然愁”相映衬,相得益彰。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解读】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这首词真美,特别是“红藕香残玉簟秋”这句,简直是词中的绝妙好词!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清照的词总是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这首词也不例外。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词中的意象运用得非常巧妙,将秋天的萧瑟和词人的哀愁融为一体。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词中的“人去”二字,将词人的孤独和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清照的词总是充满着对爱情的执着,这首词也不例外。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首词,词中的意境和情感都非常深刻。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词读起来很伤感,让人忍不住跟着一起伤感。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清照的词总是能触动人心,这首词也不例外。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藕香残玉簟秋”,这句词意境优美,意蕴深远。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词充分体现了李清照的才华,不愧是“千古第一才女”。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词的词牌“一剪梅”也很有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词的结构也很巧妙,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首词中的“人去”二字,写出了词人的无奈和悲伤。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词中“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意象运用得非常巧妙。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词读起来很感人,让人忍不住跟着一起流泪。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词的词意很深远,值得反复品读。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词中的“人去”二字,写出了词人的内心独白。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词的意境很美,让人仿佛置身于词中所描绘的景色之中。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清照的词总是能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首词也不例外。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首词中的“红藕香残玉簟秋”这句,意境很美。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