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红豆曲》
小时候,我躲着没有受过良好教育、一看到“爱”字就说早恋的父亲。读完《红楼梦》,我没有记住崇高的主题,但我记住了曹雪芹的美丽诗篇和宝藏。傣族与傣族之间的悲情情歌。
后来我就呆在屏幕前,一集一集地看当时确实很少见的电视剧。我记得他们两个一起读了《西厢》。我想起了最后,花落人亡不知不觉,也想起了陈莉的表现。一首首空灵、缠绵、悲情的红楼歌。
我不想谈论催人泪下的主题曲或引人深思的介绍。我只是想表达这个《红豆曲》。全曲没有一句哀伤的话语,却表达了无尽的哀伤和感伤。
《红豆曲》是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插曲,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宝玉和薛蟠等人聚会喝酒时,第二次是贾府被洗劫沦陷后。尤其是后者,当歌曲再次响起的时候,那些美好与不好的过往在导演的衔接下随着旋律一一浮现出来,陈莉悲伤的语气直接击中了屏幕外已经泪流满面的我。
此物最相思
“红豆”又称金合欢豆。我在高中一年级时就记得这个概念。亲爱的语文老师生动而感人地向我们这群年幼无知的少男少女解释了王伟的《相思》:
红豆生长在南国,春天一到,就会抽出几根枝条。希望大家多多挑选,这是最喜欢的。从那时起,我们都记住了这颗豆子的非凡。第二天,帅气的同桌,也许是为了理论联系实际,不知从哪里找到了王伟的小红豆。经过一阵炫耀和骄傲之后,他把它扔给了我。虽然,心里还是有一瞬间的轻微兴奋,但不要谈恋爱的殷切警告瞬间占据了所有的脑细胞。可怜的豆豆后来就失踪了。
再听《红豆曲》
最近,突然又听了这首歌,一种熟悉的感觉,伴随着熟悉的旋律,熟悉的歌词,在心里慢慢升腾。
第一句“有无尽滴相思血泪,红豆丢尽,有无尽春柳春花填画楼”。从提笔开始,我们仿佛看到了正在喝酒赋诗的宝玉,轻轻地拿着竹筷,敲打着菜品,对着林妹妹深情地唱着歌。她的声音温柔又深情,但即使流泪流血,也无法抹去相思之苦。画楼外,春花柳絮,花开花落,落花又开,年复一年,年复一年。悲伤溢于字里行间,就像白居易的《长相思》 :
汴河、泗河均流至瓜州古渡。吴山有些担心。
我想你很久了,我恨你很久了,我的恨直到我回来才停止。月光人倚楼。
第二句“纱窗后风雨黄昏睡不好,新旧忧愁忘不了”。我还依稀看见雨后的黄昏,细雨蒙蒙,绿纱窗下的潇湘阁里有人无心睡觉。新旧的忧伤如窗外的凄风苦雨,无情地袭来,正如那悲壮的唐婉标题,令人哭血《钗头凤》:
世薄人恶,黄昏雨来花易落。晨风吹干,留下泪痕。当我想写下我的想法时,我在西兰独自交谈。难、难、难!
人与人不同,今天不是昨天,病态的灵魂总是像秋千上的绳子。号角声冰冷,夜色漆黑。害怕被问起,我忍住眼泪,假装很高兴。藏起来,藏起来,藏起来!
后两句“玉粒咽不下,喉中满金,镜中荸荠不见,故瘦”,描述了一个饱受相思之苦的人。他不顾饮食,也无意洗漱。他一天天地消瘦,憔悴。刘永荣已将这份深深的悲痛融入心中《蝶恋花》 :
站在危楼之中,微风徐徐。盼春至极悲,天色阴沉。草地被烟雾照亮了。谁会无语呢?
我打算在疯狂中喝醉。对酒而歌,浓烈的音乐依然无味。腰带逐渐变宽,我永远不会后悔。因一笑而让人感到憔悴。
紧接着,“眉头不能扬,表无名”,悲伤的恋人终日眉头不扬,每晚都睡不着,只盼着黎明的钟声早点响起。这种感觉是没有办法消除的,只是在眉间,却在心里。温庭筠的《更漏子》也形象地再现了这一点:
玉炉香,红蜡泪,照亮画堂秋思。眉青细,鬓阴,夜长枕寒。
梧桐树和半夜的雨,表现出离别与爱情的辛酸。一叶一叶,一声接一声,空气滴落到天空。
“仿佛看不见的青山若隐若现,绿水绵绵不绝”是全诗的高潮。痴情情人的相思难以承受,惆怅不可理解,就像一望无际的青山遮不住,一望无际的绿水向东流!这一切似乎在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已经得到了解释:
玉姑台下,清澈的河水清澈见底,不少路人都流泪了。向西北望长安,山峦无数。
青山遮不住,终究要东流。江琬担心我,听见山深处有鹧鸪叫。
天若有情天亦老
耳机里响起陈黎、王介石忧郁的声音,红楼的景象尽在眼前:一侧红烛映照着佳人的笑容,另一侧是诗句手稿被烧毁,以芬芳灵魂。他的感情如何被包容,他的心如何被理解?一个是阆苑仙花,一个是无瑕玉石,但到头来,他们都是徒劳的抱怨,徒劳的担忧,水中月,镜中花。纵使秋的泪流到了冬末,春的春流到了夏,又怎能抗拒那些最终消逝的思念,只留下世间的叹息。
天有情则天老,月无恨则圆。
【再次听《红豆曲》让我想起了宝黛,想起了记忆中的那些唐诗宋词。】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