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鲁迅的许多文章被删除,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当我们读着《故乡》、《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长大的时候,我们对鲁迅的作品很有感情。因此,每次传出他的作品可能被下架的消息时,大家都依依不舍。但近年来,不少人建议将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从教科书中删除。他们的建议合理吗?这篇文章的问题是什么导致他们提出这个建议?
《纪念刘和珍君》写于1926年,年仅22岁的刘和珍与几名学生一起被杀。鲁迅是在参加追悼会后写下这篇文章的。鲁迅在文中批评了当时的现实,高度赞扬了几位学生的勇敢。现在读来,充满了力量。就文章本身而言,其严谨的措辞、流畅的情感表达、大量转折句的运用以及矛盾冲突的渲染,也使这篇文章成为现代散文的杰作。
对于这样一篇文章,要求删除的人给出的理由其实很简单。他们认为,这篇文章的存在,让大家对当时的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银玉女士产生了不公平的评价。我们先来看看文章中提到杨银玉女士的一段话:
我第一次注意到她的名字是在去年夏初,杨银玉女士就任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并开除了校内学生会六名工作人员时。
很多人认为,正是因为这段话,杨荫玉女士受到了很多人的谴责,她也成为鲁迅众多文章中著名的“反派”之一。但事实上,杨女士一生致力于现代知识教育。在担任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期间,她因坚持自己的教学理念而被当局解职。 1938年元旦,她因之前收留了许多同胞而被日军杀害。所以,杨女士不仅不是一个小人,而且还是一个有大无畏精神的女人。
确实,鲁迅对杨女士的认识是有偏见的。然而,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是由于1925年5月9日,杨女士开除了刘和珍等六名学生。杨女士后来的义举,并没有发生在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在这篇文章中,鲁迅仍然尊称校长为“夫人”。他写的这部分内容是真实的,没有添加任何夸张的成分。因此,笔者认为以此为由要求删除《纪念刘和珍君》文章是没有道理的。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有些人认为它应该从教科书中删除】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鲁迅的文章总是那么深刻,但有些内容确实有点过时了,是不是该考虑一下更新教材?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纪念刘和珍君》很有意义,它让我们了解了历史,应该继续留在教科书里。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太沉重了,孩子们理解不了,还是换点更轻松的读物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鲁迅的文章总是充满着批判精神,现在看来可能有些观点不太适合现在的社会环境。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教材应该多元化,不应该只局限于鲁迅的作品。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写的太好了,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应该保留在教科书里。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确实有点老了,是不是可以换一些更现代的作品?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鲁迅的文章总是那么尖锐,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议,但也值得我们思考。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很经典,应该继续保留,但可以加入一些新的解读。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教材应该与时俱进,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些更贴近现代生活的文章?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鲁迅的文字充满了力量,值得我们学习,应该继续留在教科书里。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些观点可能过时了,但鲁迅的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教材应该更注重实用性,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些更实用的文章?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鲁迅的文章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不应该从教科书中删除。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鲁迅的文章对我们了解历史很有帮助,应该保留在教科书里。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太悲壮了,孩子们看了可能会产生负面情绪。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鲁迅的文章总是那么有深度,应该继续保留在教科书里,让孩子们学习。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教材应该更注重启发性,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些更能启发思考的文章?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鲁迅的文章对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很有帮助,应该保留在教科书里。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些观点可能存在争议,但鲁迅的批判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