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全唐诗》
【趣味拓展】
科举制度,又称科举、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唐朝时期,科举考试的科目很多,包括经学、诗词、算术、法律等。其中进士科目主要考验考生诗词歌赋的能力,这也是获得考试资格的科目。最受关注的是唐代。每次考进士的人往往只有二十、三十人。当时的人们称那些通过科举考试的人为“白衣大臣”,地位非常尊贵。唐代也有谚语:“三十岁明荆轲,五十岁进士”。这就是说:三十岁考明荆轲就已经算老了,五十岁考进士就算年轻了。
祖庸,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后迁汝水以北。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年)进士。他对王维友善,诗中常以山水、绘画宣扬隐居生活。明代藏品有《祖咏集》件。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考试诗。《唐诗纪事》 据记载,祖庸年轻时曾到长安应试。作文的题目是《望江南残雪》,要写一篇六韵十二行的五言长诗。祖勇看完后想了想,写了四句话就停笔了。他觉得这四句话已经表达得很完整了,考官让他重写,他拒绝了。最终没有被录取。
【词语解释】
终南山:终南山位于唐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南六十里处。
雨雪:指未融化的雪。
阴岭:北面的山背向太阳,故名阴岭。
林彪:森林之外,森林之巅。
吉(j):雨雪过后天气转晴。
杜汉:傍晚的寒意。
【原文翻译】
终南山北坡风景秀丽。
雪像白云一样飘浮在天空中。
树顶在清晨的阳光下反射得格外透明。
黄昏时分,城中弥漫着一丝寒意。
【实战演练】
1、全诗是如何紧扣“望”字的?
答:雪山浮云的美景,森林表面绚丽的色彩,以及城市里昏暗的暮色和冰冷的景象,都是你能看到的。
2、“林秀才”这句话说得很形象。尝试分析一下。
答:一个清晰的词让人仿佛看到了夕阳下闪闪发亮的雪花。 “彪”字还具体描绘了由于是日落时分,只有山顶森林的树梢沐浴着阳光,表达了雪域日出和山上积雪明亮夺目的特点。
【《终南望余雪》 鉴赏】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这首诗的意境真的太美了,尤其是“终南山”和“余雪”这两个意象,简直是绝配!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得真好,读完之后感觉内心平静了许多,仿佛置身于终南山下的雪景之中。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白雪纷纷何所似”这句,既写出了雪景的壮观,又引出了下文。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南望余雪”这句点明了全诗的主题,也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凝练,意境深远,不愧是盛唐诗歌的代表作。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读起来很有画面感,仿佛看到了白雪覆盖的终南山。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真的很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终南山看看。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得真好,读完之后感觉心情舒畅了很多。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句,画面感太强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很凄凉,但也有一种独特的美丽。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读起来让人感觉很冷,但又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语言很美,很有意境。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读起来很舒服,让人感觉很平静。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很深远,值得反复品味。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得真好,让人忍不住想要去终南山看看雪景。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真的很美,让人流连忘返。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语言很有特色,读起来很有韵味。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意境很独特,让人眼前一亮。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主题很深刻,让人深思。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风格很独特,让人印象深刻。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