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里的青鸟比白还多,山里的青花快要燃烧了。今年春天又来又去,什么时候才算回归年呢?
杜甫,字子美,襄阳人。他自号“少陵叶老”,后人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创作从不同侧面真实、深入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由盛到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为“诗史”。他是中国古典诗词大师,被世人尊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诗1400多首。他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读书、旅游时期
杜甫七岁就能写诗,十五岁就初涉文坛。 “读万卷书,文如神”、“沉迷人性,读佳句停不下来,言辞不奇”,这是他艰苦奋斗的自我描述。学习。
二十岁以后,开始四处流浪,南至吴越,北至齐、赵。他领略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开阔了眼界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成为了真挚的朋友。这一时期的创作反映了他青年时代的精神和抱负。如:在
他在《望岳》中写道:“站在山顶,一览众山小”。
2.长安十年
这期间,杜甫首先在长安参加考试。由于汉奸干涉政治,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落榜了。杜甫也深受其害,被困长安10年。
不幸的遭遇使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败,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等优秀的现实主义诗歌。
这一时期的诗风也由早期的热情、乐观、坦荡转变为悲壮、苍凉,形成了“郁闷”的诗风。
3. 战争时期和流离失所
由于安史之乱,杜甫及其家人和人民遭受寒冷和饥饿,避难流放,陷入生活的最底层。沦陷区山河破碎
感触很深。灾难的时代震撼了诗人的心灵,使他写下了《春望》《北征》和《三官》(《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等,深受人们喜爱和爱国
一首不朽的思想诗,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顶峰。
4、西南漂泊时期
安史之乱后,公元759年,杜甫从甘肃逃往成都。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在城西浣花河畔建了一座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4年多,写下了240多首诗。《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秋兴》、333 60《三绝句》等写在这里。
《岁晏行》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广德二年(764年)春。当时,由于内战不断,诗人不得不长期住在成都的茅草屋里。这首诗给美丽的春景披上了一层异乡的惆怅和悲伤。春色与思乡相得益彰,更增添了诗的韵味。这首诗生动自然地描绘了充满生机的春景之美,反映了杜甫在漂泊千辛万苦之后,渴望回到家乡,同时在草堂里暂时过上安定的生活。
《绝句》 白话翻译
原诗译文:
碧绿的河水让鸟儿的羽毛更加洁白,山色翠绿,红色的野花仿佛在燃烧。眼看着这个春天即将结束,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呢?
【杜甫《绝句》分析】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杜甫这首《绝句》真是经典之作,字字珠玑,令人回味无穷!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分析起来很有意思,可以从多个角度解读。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这首诗,感觉杜甫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杜甫的《绝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首诗的意境,诗歌语言也很优美。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杜甫的《绝句》分析,让我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入。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分析很有深度,让我对杜甫的诗歌有了新的认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首诗蕴藏着很多哲理,值得反复品味。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杜甫的诗歌真是太厉害了,这首《绝句》简直是神来之笔。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这首诗的分析,感觉受益匪浅。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分析很有说服力,让我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清晰。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杜甫这首《绝句》真是百读不厌,每次读都能有新的感悟。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分析得很好,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首诗的分析很到位,对诗歌的理解更加透彻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杜甫的《绝句》真是太经典了,值得反复学习和研究。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分析得非常详细,对诗歌的理解更加全面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首诗的分析很有启发性,让我对诗歌的理解更加丰富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杜甫的《绝句》,真是字字珠玑,令人回味无穷。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的分析非常精彩,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入。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杜甫的《绝句》,真是意境深远,令人叹服。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