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边绿树青山斜”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这是五年级语文课本上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全部内容是:
“一位老朋友邀请我去田家。
村边绿树成荫,村外青山峻岭。
开阁赏景,饮酒谈桑麻。
到了重阳节,就会有菊花。 ”
“村外绿树环绕,城外青山斜斜”。意思是村子周围绿树成荫,城外青山环绕。
排比是汉语文本中,尤其是古今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段。
除修辞修辞外,汉语文本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还包括以下几种:
1、隐喻:将A事物与B事物进行比较。从形式上看,它由三个部分组成:本体、隐喻和隐喻。
作用:化平凡为生动,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
例如:叶子(身体)上的水很高,像(比喻)优美舞者的裙子(比喻)。 (朱自清《荷塘月色》)
2、拟人化:就是将事物拟人化,将原本不具有人类动作和情感的事物变成具有与人类相同的动作和情感。
作用:赋予物体人形和情感,使描述更加生动、富有意义。
例如:每一个山脊都是那么平缓。虽然从山脚到岭顶都长满了名贵树木,但没有一座孤峰脱颖而出,显得霸气十足。 (老舍《大兴安岭》)
3.转喻:指不直接命名要谈论的事物,而是用与其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作用:用简单代替复杂,用现实代替空虚,用幻想代替平凡,增加内容的表现力。
例如:两岸青山交相辉映,一帆孤帆朝阳来。 (《望天门山》)
4、夸张:是为了达到一定的表达效果而故意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功能、程度等的修辞方法。
功能: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鼓舞人心。
例如:一条飞流三千尺的溪流疑似从天而降的银河。 (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5、排比:排比是将词语或句子排列成串,结构相同、相似,意义密切,语气一致的修辞方法。
功能:节奏清晰,内容集中,气势增强。用在叙事上可以使内容更加清晰,用在抒情上可以使情感更加丰富。
例如:燕子去了,但还会再来;柳树枯了,仍会再绿;桃花谢了,但还会再开。但告诉我,明智的人,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朱自清《匆匆》)
6、重复:通过反复重复个别单词或句子来达到强调的目的。
作用:在景物的抒情表达中,增强感染力,承上启下,层次分明。同时多次强调,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风!你吼!吼!尽你所能地咆哮!在这黑暗的时光里,一切都沉睡了,陷入了梦境。 (郭沫若《屈原》)
7、对比:是将有明显差异、矛盾、对立的两方排列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一种修辞技巧。
作用:使所表达事物的特点或所阐述的原则、观点更加生动、突出。
【“村边绿树成荫,山外坡青”是怎样的一句话?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格有哪些?】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哇,这句诗好美啊!感觉一下子就描绘出了乡村的宁静和自然的美景!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感觉很有意境。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句诗里的“绿树成荫”和“山外坡青”都是很常见的意象,感觉很和谐。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句诗应该是用了比喻或者拟人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句诗很适合用来形容乡村生活的美好,让人心生向往。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句诗中的“绿树成荫”和“山外坡青”都是很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啊,比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等。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句诗应该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吧,把村边的树比作绿荫,把山外的坡比作青色。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句诗的意境很美,让人感到宁静祥和。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句诗的语言很简洁,但意境却很深远。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句诗中的“绿树成荫”和“山外坡青”都很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看到了真实的景色。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句诗应该是用来形容乡村景色的吧?感觉很清新自然。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句诗里的“绿树成荫”和“山外坡青”都体现了自然的美好。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句诗里的修辞手法很巧妙,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但我觉得这句诗最主要的是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句诗应该是出自某个诗人的作品吧?很有意境。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句诗的节奏感很强,读起来很舒服。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句诗的语言很简洁,但内容却很丰富。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句诗的意境很美,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句诗里的“绿树成荫”和“山外坡青”都是很美的画面,让人仿佛看到了真实的乡村景色。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