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勇猛的少将,曾率领数十万大军,征战沙场,推翻了强大的秦朝,最后却被分尸。项羽的悲剧引起了大多数人的同情。历史上的文人墨客称赞他自杀乌江的气节。
然而,唐朝杜牧却到项羽自杀的“乌江亭”赋诗,指出他的“逆商”太低级。遇到挫折就自杀,这不算真正的男子汉。
213年后,宋王安石路过“乌江亭”,看到了杜牧的诗。他当即赋诗一首,与杜牧隔空“帮”。王安石认为项羽自杀是必然的。
那么,项羽自杀于乌江之滨,是愚蠢、性情,还是不得已而为之呢?杜牧和王安石,谁说得对?
一、杜牧《题乌江亭》的精神价值
《题乌江亭》 —— 唐杜牧
胜败兵有意外家事,忍辱负重是男子汉。
江东人才辈出,复出未卜。
杜牧这首诗的意思很简单。主要是说胜负是兵家常事。谁能预测某事的未来?更何况,男人真正的本事是能屈能伸,能忍辱负重。
正如亭长所言,项羽的故乡江东还是有那么多青年才俊的。因此,杜牧相信项羽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那么,杜牧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因为杜牧是一个典型的儒家学者,而儒家经典《孝经》中云:“身之毛发肌肤,受于父母,不敢损伤”。由此可见,除非万不得已,圣人绝不会提倡盲目牺牲。
《论语·泰伯》说:“世上有路,你就会看见它;如果没有路,你就会隐藏它。”意思是当国家发生大乱,皇帝不像皇帝,大臣不像大臣的时候,你应该隐藏起来,保存实力。等天下恢复秩序了,你就可以再做官了。
儒家圣贤学者从珍惜人才的角度出发,希望那些有才华的人能够灵活变通,能够为人所用,报效国家。
做一个文官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一个军事将领。俗话说:“趋福避祸,才是真君子”。民间流传这样的观念:“留得住青山,不愁没柴烧”。
然而,“明智地保护自己”的想法并不总是能被接受。汉代李陵被匈奴俘虏,是因为他明智地保护了自己,没有选择立即自杀。结果汉武帝把他全家都杀了。
杜牧写这首诗时已经38岁了。他刚刚经历了一场党争,就受到朝鲜李党领袖李德裕的排挤和打压,被派往池州为官。杜牧对自己的未来一度感到迷茫。
他也曾尝试接受禅宗,但最终仍然坚持儒家思想。他坚持认为,只要有顽强的精神,能“忍辱负重”,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宋代胡载在《:010—30000》中批评杜牧“好异而忽视理”。也就是说,他经常故意发出不同的声音,但他所说的事情却与常理相悖。
因为杜牧批评项羽时,没有考虑到项羽渡江时,只剩下八千人了。士兵全军覆没,他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王安石显然也持同样的观点。
二、《乌江亭》与王安石的“结局”
公元1054年,33岁的王安石路过“乌江亭”时看到杜牧的诗,便作诗反驳前者。
《苕溪渔隐丛话》 ——北宋·王安石
百战百战哀,中原无力挽回。
今日虽有江东子弟在此,但愿与王为敌吗?
这首诗是王安石根据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而写的。他认为,当时项羽的将士正处于“百战疲劳”的状态,已经丧失了斗志。
中原的领土已经不再属于他们了。从整体形势来看,项羽几乎没有翻盘的机会。江东的青年才俊虽多,但这些青年才俊怎么可能听他的命令?
所以,项羽自杀并不是因为他太笨,也不是因为他的“逆商”太低,而是因为他已经山穷水尽,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从王安石和杜牧的诗来看,可以说两人“根本不在同一个频道”。因为他们在诗中想要表达的东西完全不同。
杜牧的《乌江亭》只是引用项羽自杀来表达积极的生活态度。杜牧认为,好人应该能屈能伸,永不回头。
王安石的《题乌江亭》是实事求是的讨论。他正在分析这一历史事件的原因。最后他得出结论:项羽不是想死,而是不得不死。
从杜牧、王安石、胡哉的思维风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唐宋诗人之间的差异。唐代诗人偏向浪漫主义和励志精神,喜欢积极向上的题材。
宋代诗人如王安石、胡哉等,注重“理”。然而,像“诗”这样的东西,如果“太有道理”,就会变得无趣。
另外,王安石写这首诗时才三十三岁,他的时代还没有完全开启。然而,从这首诗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他后期变法失败后,是如何突然灰心丧气的。
在《乌江亭》中,王安石谈到了项羽自杀的两大前提:一是“勇者百战疲丧”;二是“中原败,难以挽回”。
前者的意思是:由于长期战斗而疲惫不堪,士气低落。后者的意思是:大势已尽,逆风翻盘难。后来他第二次辞职时,基本上重复了上述两个前提。
当时王安石的爱子早逝,变法又长期没有实行,士气彻底耗尽。与此同时,两宫太后指责他有外遇。最终,连宋神宗本人对他的态度都发生了动摇,这也就意味着事情已经结束了。
于是,王安石选择辞职回家,不再坚持变法。后来王安石隐居金陵,苏轼前来探望。他赋诗曰:“无人对刘玄德有言,求地求地最好。”
他从早期的一个猛烈的政治改革家,一下子变成了一个追求田地的庸人。这不等于“自杀于吴江”吗?
结语
言语是心灵的声音。一个人在评价某件事的时候,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带着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这两首诗基本上反映了杜牧、王安石的思想。同时,也表现出唐宋诗人在诗歌中不同的精神价值追求。
【杜牧写了一篇名篇,表达对项羽的悔恨。王安石读后不服,写出经典予以驳斥。】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哇塞,杜牧和王安石竟然隔空辩论项羽,这太精彩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杜牧的《题乌江亭》真的太感人了,项羽的悲剧让人扼腕叹息。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安石的驳斥也很有道理,项羽失败不仅仅是个人因素,也有客观原因。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两位大诗人的观点都很有道理,但各有侧重,我觉得各有千秋。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杜牧的诗歌情感真挚,将项羽的悲剧刻画得淋漓尽致。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安石的辩驳角度新颖,从历史角度分析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项羽的悲剧,让人反思成功与失败的定义,以及人生的价值观。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历史人物也是有血有肉的。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文章后,我更佩服王安石的才华,他的辩驳逻辑清晰,令人信服。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杜牧的《题乌江亭》已经成为经典名篇,这篇文章也值得一读。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项羽的失败,既有个人原因,也有客观原因,需要辩证地看待。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杜牧的诗歌很有感染力,读完后久久不能忘怀。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王安石的辩驳,让我对项羽的失败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中,两位大诗人的观点都很有见地,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历史人物的成败兴衰,值得我们借鉴思考。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杜牧和王安石的这番文字较量,真是一场精彩的思想碰撞。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项羽的失败,也警示我们,不要被一时的成败所左右。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两位大诗人的观点都很有道理,读完文章后,我深受启发。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文章,我更加敬佩两位大诗人的才华横溢和思想深度。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对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