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燕《乌江亭记》

更新:08-28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那一年,我结束了对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大桥的采访后,就去了距离大桥工地不远的吴江镇。是安徽和县与南京浦口区的连接点。浦口这边叫吴江镇,河县那边也叫吴江镇。中间有一条小河。

由于这里是项羽自杀的地方,所以人们长期称这条小河为“乌江”。后来拜访当地学者才知道,这条河是一条不知名的河流,并不是乌江。根据司马迁的解释,乌江是长江的一段。现在的乌江镇旧称乌江浦。这里的长江从西南流向东北。乌江浦是长江北岸或西岸的一个渡口。其主要目的是过河。

进入和县乌江镇,沿河向南步行约1公里,有一座面朝长江的小山,名叫凤凰山。山上苍松翠柏。山上有一座亭子,名叫乌江亭。这里不仅有山水盛宴,更有豪迈气概。项羽的尸骨和血衣埋在山上,散发着坚韧和悲壮之感。

司马迁笔如椽子,寥寥几笔就描述了项羽的基本情况:“借项之人,亦为宰相,字羽。” ”司马迁用这两句话将项羽的故事解释得清清楚楚。下图是现在的宿迁,项羽的叔叔项梁因杀人,与项羽一起逃到吴中县避仇。陈胜、吴广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起义,项梁、项羽起兵响应,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成为反抗秦朝残暴统治的生力军。犹念项羽,不肯渡江东”。当陈胜、吴广失败,项梁战死,起义军处于危急关头时,项羽率领起义军发动了巨鹿之战。乘船,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扭转了战争局势,这不仅加速了农民战争的历史进程,也为刘邦成功攻入咸阳、推翻刘邦的统治创造了条件。秦朝。

然而项羽有很多致命的缺陷,导致了他最终的失败。

公元前202年12月,楚汉决战垓下,项羽军粮匮乏,四面受敌。他披着衣服站起来,借酒浇愁。于吉一直在他身边。这时,项王忍不住唱起了一首悲壮的歌:“力能举山,英雄气概天下无双;时势不济,才俊马不再前行!不往前走吗?”于吉,于吉,你怎么能安排得好呢?项王哭了数行,左右皆哭,无人抬头。

迫于无奈,寒光一闪而过,一阵鲜血溅入了军帐之中,如花似玉,风姿绰约的虞姬如花般枯萎。

项王挥舞一把血泪,跨上乌嘴马,率领八百余壮士,突围夜南,驰骋数百里,到达乌江渡口。此时,他身边只剩下二十八人了。乌江阁主执意要摆渡项王过长江。他说:“江东虽小,但方圆数千里,百姓数十万,他也是王,愿大王急渡,现在我只有一条船,当汉军到了,就没有人了。”项王笑道:“天若灭我,我如何渡江?如今我已与江东兄弟渡江西去,却无人归来。即使我的父亲和江东兄弟可怜我,我怎能见他们?”他没有说话,因为他感到愧疚。 ”说完,拔剑自刎于乌江畔。

朱海燕《乌江亭记》

在项羽自杀的地方,在这么小的地方,走在方砖铺成的小路上,可以领略战争的往事、铁马的往事,体会“不见江东长辈”的深刻内涵。耻辱”。我国历来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偏见。《史记》年,司马迁能够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肯定了西楚霸主的历史功绩,并将其写进这部编年史,足见他的高瞻远瞩和对项羽由衷的敬佩。英雄精神。

在传记的最后,惜墨如金的司马迁用浓墨渲染了项羽英雄结局的慷慨激昂的挽歌。确实,作为一部纯粹的历史传记,似乎没有必要投入那么多笔墨,但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这段却是传记的亮点。项羽刚正不阿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读来让人悲壮、惊心动魄、让人落泪。

项羽是在乌江自杀的吗?历史上也有不同的争论。历史学家纪正山认为,定宇死于秦朝东城之战,即今安徽省定远县二龙乡。他是怎么死于姬的?死亡地点也受到质疑。如果虞姬死在垓下,灵壁有她的坟墓,那么虞姬的坟墓为什么会在定远呢?纪正山充分肯定了《史记》所表达的历史尊严和深厚的人情味。但他认为,当人们读到《史记》时,他们从来没有质疑过里面的故事。比如项梁、项羽攻秦时,他们是从哪里过河的?项羽和吴江之间的单相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呢?乌江阁阁主是谁?项羽迷失在阴陵,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情?为什么《今上丰纪》和《封禅书》之间有很大的重叠?为什么司马迁一开始把同一个人物描述为神,后来又说他是人呢?

基于以上问题,汉代大儒班固对《史记》真诚地评论说:“有很多遗漏或矛盾。”

我们回吴江吧。项羽不怕千军万马,就怕让父亲在江东难堪;项羽不怕万军,就怕让父亲在江东难堪。面对绝境并不胆怯的项羽,经不起自己良心的审视。项羽的自杀并不是逃避或怯懦,而是基于他内心的道德标准和荣誉感。这也是一个“真正男人”的作品。司马迁赞赏生与死的选择,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最后的自杀行为诗化。项羽生得轰轰烈烈,死得光荣。他无疑是古典英雄主义的化身,是司马迁心中理想人格的典范。

项羽去世多年后,唐代诗人杜牧来到乌江都,写下了一首诗《题乌江亭》。他写道:

胜败兵有意外家事,忍辱负重是男子汉。

江东人才辈出,复出未卜。

朱海燕《乌江亭记》

就是批评项羽心胸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或许就能东山再起。

几年后,政治家、诗人王安石也来到了乌江渡。他创作了一首诗《乌江亭》:

百战百战哀,中原无力挽回。

今日虽有江东子弟在此,但愿与王为敌吗?

王安石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使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无法带领江东子弟回来,他们也不一定再为战争效力。他引用历史事实,直接指出项羽的失败“难以挽回”。诗中的“壮士之悲”暗示了项羽一生中的种种缺点,而他的这些缺点也正是他失去了民心、天时、地利的原因。人和重要因素。他已经不可能挽回他失去的大业了。于是,王安石在第三、四句中进一步解释道:“今江东子弟虽在此,汝肯归来为王吗?”杜牧和王安石的观点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和立场不同。杜重点弘扬不怕失败的精神。这是一个借用的话题,一个诗人吟诵历史。王安石审时度势,指出项羽的失败是必然的、不可逆转的。他驳斥了杜牧“政治家书写历史”的论点。诗中最后的反问反映了历史的残酷和人心的不可预测性,也体现了杜牧对项羽的支持。王安石翻案,就是为历史本身翻案。人与历史的关系是,顺则兴,逆则亡。王安石把维新变法的创新精神带入到史诗的创作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本身也是一种创新。

我登上凤凰山顶,向东眺望江对岸。很平静。号角声、鼓声消失了,硝烟和枪声也消失了。乌江阁矗立于此,作为战争的背景,眺望着大江南北的秀美山河。这是多么大的启示啊!

朱海燕简介

朱海燕,安徽利辛人,1976年参军,历任铁道兵七师战士、排长、副指导员、师政治部文化干事。

用户评论

枫无痕

朱海燕老师的《乌江亭记》太震撼了!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裸睡の鱼

读完《乌江亭记》后,对乌江亭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绝版女子

朱海燕老师的文笔真是太棒了!《乌江亭记》写的很有画面感。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容纳我ii

《乌江亭记》是一篇很有深度和思考的文章。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衫故人

《乌江亭记》让我对朱海燕老师的才华有了新的认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在我面前犯贱

很喜欢《乌江亭记》的结尾,充满了哲理和思考。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大王派我来巡山!

朱海燕老师对乌江亭的描写很细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楼买醉

《乌江亭记》是一篇值得反复阅读的文章。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怀念·最初

朱海燕老师的《乌江亭记》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暖瞳

《乌江亭记》是一篇很有感染力的文章,读完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颓废i

《乌江亭记》是朱海燕老师的代表作之一,非常值得推荐。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致命伤

朱海燕老师的《乌江亭记》让我对历史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之若素

《乌江亭记》是一篇很有文采的文章,读起来很舒服。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贝

朱海燕老师的《乌江亭记》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默默的爱

很喜欢《乌江亭记》中对乌江亭的描写,很有诗意。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清晰的声音

朱海燕老师的《乌江亭记》让我对历史事件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傲世九天

《乌江亭记》是一篇很有历史价值的文章。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开心的笨小孩

《乌江亭记》是一篇很有文学价值的文章。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瓷清茶倾城歌

朱海燕老师的《乌江亭记》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惦着脚尖摘太阳

《乌江亭记》是一篇很有艺术价值的文章。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朱海燕《乌江亭记》】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李清照有一首咒人诗。全诗没有一句骂人的话。他是在骂赵明成吗? 下一篇:牛路生《2024年写的字》(12)书法作品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