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唐杜牧
清明节期间下大雨,
路上的行人都想死。
请问餐厅在哪里?
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笔记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公历的4月4日或5日。这一天,民间有扫墓的习俗。
破碎的灵魂:描述悲伤、失去灵魂的感觉
问:向某人问路
远点:远点
白话翻译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路上的旅人无不一片绝望。
请问当地人哪里可以买酒解愁?牧童微笑着指着远处的杏花山村。
诗人简介
杜牧(803—852),唐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穆之,杜佑之孙。大和进士。
按照惯例,新晋进士都会去曲江游玩。当时曲江是最热闹的地方,尤其是春天,人特别多。晚唐诗人姚鹤曾抒发感慨,赋诗一首:“江头几亩杏花开,车马先赶到,我要等一整夜无人看守,黄昏树上落满灰尘。
此时的杜牧正期盼着荣耀,一举一动都充满了“才华”和情感。三五人一行来到曲江寺,恰巧遇到一位打坐的和尚,便聊了起来。和尚问杜牧姓名,杜牧自豪地告诉他姓名,心想:“天下谁不认识我呢?”他以为和尚会大吃一惊,表现出他的“追星”狂热。没想到,和尚一脸平静,毫无察觉。这让杜牧感到无比的失落和惆怅,于是当场赋诗一首:“我住城南杜曲旁,一时两枝仙桂香,老和尚不曾”。不知道他的名字,所以他体会到了佛教精神的深远意义。”
作品欣赏
这首诗描述了清明节的天气特征,表达了一个人独自旅行的情感和希望。首、二句中,诗人突破传统,用细雨来描写季节气候特征,同时渲染了春衣湿漉漉的行人的苍凉、忧郁的心情;第三句和第四句写的是在雨中向牧童问路,想着找个饭馆休息,避雨,解忧。
诗人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一幅雨中问路的画面。独自旅行的忧郁或许可以被杏花村的一壶酒驱散,留在诗人心中的是一种温暖的情怀。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08.《清明》】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我小时候学的《清明》,印象最深的是“草如青青”和“风吹柳枝摇”。描写得真好!每次读都会想起春天,江南的景色真的太美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真的很能写出春天的悲伤气氛。明明是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却因故人不在而变得 melancholy。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时候老师让我们背古诗词的目的是什么啊?感觉就是死记硬背,完全不懂里面的意思。现在看了翻译,才明白这首《清明》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深处很沉痛。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倒是觉得《清明》不值得小学生去背,内容偏深奥,不如读一些比较通俗易懂的诗篇,能够更理解其中含义再好好品味,也更有意义!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时候因为老师让背,就将这首诗当成了工具,只是为了考试得分。直到读大学时才明白它深刻的精神内涵,才真正体会到“清明”中的悲伤与感悟。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诗中的“满目春光,心怀愁绪”真让人感慨,古代文人都有着超强的情感表达能力,真是令人佩服啊!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更喜欢《送别》,“道路不同,各自努力”,激励人心!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写得特别好,语言简洁却富有感染力。读来觉得作者的怀念之情溢于纸面,让人不由得也会跟着沉浸在那种思念之中。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路边房屋"这个词也很好理解,将清明节时场景描绘得非常具体,仿佛身临其境啊!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个人感觉这首诗读起来有点沉闷,喜欢一些轻快活泼的古诗词。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学生背古诗词是为了传承文化吗?我觉得还是应该先关注学习基础知识更重要,等到兴趣来了再慢慢去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时候觉得这种古诗有点枯燥无味,现在才知道其中的价值,每个字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智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将清明节的氛围描绘得非常鲜明,让人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以及思故人的伤感 。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古诗词”这个名子太笼统了,应该更具体一些,比如“小学生必背经典古诗”,这样更有针对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清明" 的意境真好,将春天的希望和故人的思念完美融合在一起。这首诗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精妙之处,还能启迪他们思考人生。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从小就喜欢背诵古诗词,觉得它们就像一首声波,穿越时空带来古老的声音,让我更加热爱中华文化!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小学生时期应该是学习基础知识的关键阶段,学习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可以帮助培养孩子的审美和思辨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承受能力。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