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
天门截断了楚江的开口,
碧水向东流,又回到这里。
两岸青山相对。
孤帆伴一片阳光。
十多年前,我在美国读书时,一直想“插上红旗”,尝试寻找机会去更多的地方旅行。 —— 经过更多的经历后我才明白,如果你今天错过了一些机会,你将永远错过它们。一切“这次算了”,下次再说吧,都是自我安慰的废话。此后,短短六个月的时间,一群朋友已经走遍了美国四分之三的地方,只要他们还没有退课。我经常开车出去,一天一州,半天在路上,半天找国家公园参观。事实证明,如果我们当时没有那么刻苦的练习,中西部的白沙、化石森林、马蹄湾、弗拉格斯塔夫村等很多地方,恐怕这辈子都无法到达。更何况,即使你想学习知识,“读万卷书”也不如“行万里路”。只有在行走的过程中,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学到很多东西。
(马蹄湾,一个白点,一艘船,其壮丽,非亲临不可想象)
太远了,太远了。今天我要讲的是李白。李白沿着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公路长江东行,“将李氏旗帜插遍神州”。他被认为是中国人吗?一些问题。上次见到蒙古朋友,他说成吉思汗是蒙古人,中国是蒙古的。 —— 这一下子颠覆了我的想法。但不,成吉思汗是蒙古人。我当时的中学课本上说李白是断叶人,现在属于吉尔吉斯斯坦。幸好不是俄罗斯,不然普京就说李白是俄罗斯人了。
他要么出生在中亚的碎叶,要么出生在四川江油。总之,李白长大后,沿着高速公路沿着长江东行。可以说,他“一路高歌”,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佳作。第一个是: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秋月半月,
影子进入了平墙河的水流。
清溪夜流向三峡,
想你了,我去了渝州。
(三峡,中国之美,白也是船)
平墙现在叫青衣河,是大渡河的支流。渝州就是现在的重庆。看来李白并没有在重庆停留,直奔白帝城而去。相传刘备病逝于此,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过白帝城后,至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中至三峡七百里。这是一个令我着迷却从未去过的地方。不幸的是,我曾经背过李道元的《三峡》:“三峡七百里,两岸皆山,无隙。山重峦叠嶂,遮天蔽日。”由于不是亭吾,所以看不到夕月,或许有王令的紧急通知,一早便到了江陵。晚上的1200个小时里,他会乘风而行,但他不会生病……每到阳光明媚、霜冻的早晨,当森林寒冷,溪水安静时,常有高猿吼叫,空谷中可闻其声,哀号绵绵不绝,于是渔翁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猴三哭,泪滴衣裳。”信不信,三十年后,我还能念给你听?
提早从白帝城出发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可回。
两岸猿猴止不住哭泣。
船已过万山。
江陵就是荆州。三峡之外就是荆门。这个荆门也可能是“荆楚门”的意思。应该是在宜昌,似乎和现在的荆门市不一样。唉,我没去过,所以说不清楚。仅从诗中,我感觉《渡荆门送别》的荆门应该是刚离开三峡的那一刻。只有这样,才能说“山随平原而田尽,河水流入荒野”。
(山脉的尽头是平原)
荆门门送别
(唐)李白
越过荆门外的远方,从楚国来到这里。
山脉尽头是平原,河流流入荒野。
月下飞镜,云海成海楼。
犹怜故乡水,送舟远行千里。
到了楚国,当然要去武汉。这里最显眼的就是黄鹤楼。当时我估计黄鹤楼最多也就两三层楼高。任何更高的建筑物都是塔。塔塔,“塔”和“楼”其实是两个不同的东西。除了建筑结构不同外,塔的主要功能是宗教,而塔则是普通人工作(如眺望)、居住(如起居)、休闲(如攀登)的场所。如果你看惯了上海中心,或者想象着一直在建设但从未竣工的武汉绿地中心,那么黄鹤楼肯定不高。但当时都是平房,所以黄鹤楼很高。登上很高的黄鹤楼,李白兴奋不已,连忙写诗。抬头仰望,小崔写了一首诗:
黄鹤楼
(唐)崔浩
以前的人都是乘黄鹤去的,这里的黄鹤楼是空的。
黄鹤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
晴川汉阳树遍地,芳草萋萋,鹦鹉岛碧绿。
日木香关在哪里?烟波江上的炊烟,让人心酸。
(古时,二层楼称为楼。“欲观千里之外,上楼。”意思是上三楼。)
妈妈,还有比这更好的写法吗?如果不能写小崔,岂不是很遗憾?仅此而已,在这里送别朋友更重要。我有点忧郁。首先,我很难过我的好酒友(酒鬼)孟浩然走了。其次,我很遗憾没有在黄鹤楼玩得开心。在上面”。忧郁中的告别写得永恒而迷人。诗人毕竟是诗人:
黄鹤楼派孟浩然到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离黄鹤楼,烟花三月扬州降。
远处孤帆的影子在蓝天中消失了,只能看到长江在天空中流淌。
送走了孟浩然之后,他就不可能永远留在那里了。然后向东走。我们一路顺流而下,来到了天门山。天门山位于今安徽当涂县境内。两山隔河相望,犹如天然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截断了楚江的开口,
碧水向东流,又回到这里。
两岸青山相对。
孤帆伴一片阳光。
(孤帆随太阳而来)
据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李白的这首诗分明是一幅写意画,酣畅淋漓,气势磅礴。继续前行,到达金陵,也就是现在的南京。我们看到的不是建筑物,而是平台。地上筑起高台,上面建起房屋,如曹操欲锁二桥的“铜雀台”。当登上舞台看到长江时,李白又受到了诗词的启发。
登上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在凤台上行走,凤凰离开凤台,控江河自行流淌。
幽径埋吴宫花草,晋衣化古山。
蓝天之外,三山半腰,两河分白鹭洲。
浮云总能遮住太阳,长安的缺席让人伤感。
是不是看起来很眼熟?这是正确的!什么岛什么愁和小崔的诗一模一样,连三只鸟的音调都一样(崔浩一开始就连写了三只“黄鹤”,李白在开头连写了三只“凤凰”)开头),而且意境也很相似,让人难以理解。后世很多文人总是比较李白和崔浩哪个更好。我不知道哪一个更好。反正后来那些说三道四的人中,没有人能超过他们两个。无论如何,三首诗我都很喜欢。最重要的是,李白根本不关心自己好不好,这最终让他心情不好。
(南京凤凰卫视有凤凰标志,纯属无稽之谈,绝对不是我心目中的凤凰卫视。)
全剧结束。
【“三山半边蓝天,两河隔白鹭洲”。李白在长江上受了多少委屈?】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这诗句朗朗上口,李白的豪迈情怀真的让人动人,他确实是在江南的江边,感觉被时光流逝所困扰,也许是为了追求更开阔的天地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这个诗句描绘的场景太美了!李白生前在长江上经历过的那些事啊,我们也只能从他的诗歌中感受,想他去过的地方,看看那个年代的风俗。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李白虽然是浪漫主义者,但也深受时代束缚,很多时候他的追求和现实的差距让他感到痛苦,这首诗就是写他内心那种郁结的情绪吧!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白的诗歌总是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这句话就体现了他的这种精神。他可能觉得在长江上受到了某种束缚,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追寻名利的举动。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句很漂亮,可是“委屈”这个词我觉得不大合适吧?!李白的人生丰富多彩,经历过各种风起云涌,也许他的内心深处有很多东西我们无法理解。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始终喜欢李白的诗歌,尤其是他能把人生的喜怒哀乐都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他不是无忧无虑的天人,只是把自身的感受抒发出来而已!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长江上啊,历经多少风风雨雨,无数人的人生都在其中起起伏伏。李白可能是遇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难以言喻的事情,才会写出这种情绪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我们不能片面的去说李白受到委屈,或许他的经历也是他最终成为一代诗人的一部分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承受能力!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白的诗歌总能触动人们心灵深处的情感,我相信他写作的每一个字句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人生体验。我们应该用心去感受!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的很有意思,让我对李白的人生的理解又有了新的角度,我总是觉得他对自己的命运有不同的看法和处理方式!也许只有经历过太多才会写出如此感人的诗篇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白的詩歌中展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同时也在描绘着当时社会现实,或许我们也能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一些当时的无奈和苦楚!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文章提到的“委屈”可能是李白自身对于人生的感悟,也许是对仕途、理想、爱情等等方面的不满吧。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诗歌也让后人对历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李白的诗歌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其内容涉及到普遍的思想和情感,那些关于人生、爱恨情仇的故事永远是读者关注的焦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忧愁!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白的诗歌展现了对自由、梦想的追求,他的词句总能带给人深刻的感悟,或许这就是他之所以被人称赞为“诗仙”的原因所在吧!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这首詩句中可以窥见李白豪迈不羁的个性,也让他的人生充满跌宕起伏。虽然历史对他评价褒贬不一,但他的诗歌却经久不衰!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覺得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且充满矛盾个性的人,他渴望自由却受到束缚,这些复杂的感受都体现在了他的诗词中。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这句诗或许就是对当時の环境的一种表达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越来越喜欢李白的诗歌,他的語言真挚动人,总是能让人感受其浓厚的感情和思想!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能够跨越时空的阻隔,依然让我们感同身受。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情怀!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