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渐深,天气渐冷,夜间霜降,加速了草叶的飘落,让秋天愈发荒凉。
初寒已至,露已成霜。
飞入夜间清景,积聚清晨素光。
——唐·许昌《白露为霜》
天气寒冷,霜骤降,晶莹洁白的露珠凝结成清霜。夜晚霜冻,凌晨时分,只见一线白霜,既清新又静谧。
秋霜飘落,寒冷而清爽,却营造出一个美丽的世界。
山清水清,夜霜来,几棵树由深红变成浅黄。
尝试登上高楼的感觉真是爽快透骨。并不像春天的景色那样让人疯狂。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
秋天的山格外清净无尘,夜下清霜。树上的红叶点缀着黄叶,是那样的绚丽,令人陶醉。当我尝试爬上一座高楼时,我感受到了骨子里的清新,就像春天的景色,让我感觉自己快要疯了。秋天同样美丽,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气质,让人平静、清澈。
经过秋霜的洗礼,红叶变得更加红艳,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远上寒山,石路倾斜,白云中有人住。
晚上驻足枫林,叶因霜霜红如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石路蜿蜒曲折,通向远处的山峰,空中飘浮着白云,让人仿佛躲在远处。正因为诗人喜爱霜林的晚景,所以他停下车,好好地看了一眼。被霜染红的枫叶真漂亮,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耀眼!霜冻让枫叶更红,让秋天的感觉更浓烈。
一夜的霜冻打倒了许多花草树木,唯有不畏严寒的菊花开得开开心心。
一夜新霜覆盖了瓦片,芭蕉心被重荷压碎了。
寒冷的天气里,只有东篱菊,金黄的花蕊在黎明时分绽放得更加清晰。
——宋欧阳修《霜》
秋霜一夜降临,青瓦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霜。芭蕉受损,连嫩叶都无法保护,枯萎的荷叶也落入池塘。这时,只有东篱下的菊花最耐寒了。金黄的花朵纷纷绽放,清晨的时候更是沁人心脾,芬芳扑鼻。霜冻的早晨,菊花盛开,总是给人惊喜。
秋霜没有了温柔,它渐渐减少了生机。
院中无人,秋月明朗,夜霜将要放晴。
梧桐树真不甘枯萎,它的叶子还在风中发出声音。
—— 宋·张雷《夜坐》
院子里空无一人,秋月明朗。霜降将至,空气先放晴。院子里的梧桐树实在是不甘衰落。剩下的几片叶子,依然在西风中沙沙作响,平静而固执,做着最后的坚持。不管怎样,都不要轻易放弃。即使时间不多,也要和这个世界说再见。
秋霜虽重,但深秋的景色也别有一番风味。
秋霜露重。我早上起床,步行穿过深谷。
黄叶覆盖了溪桥,荒村只剩下古树。
寒花疏寂,静春稍断。
如果你能长久地失去理智,你为什么要吓唬麋鹿呢?
——唐·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深秋,霜露重重,诗人清晨走进幽静的山谷。我看到溪桥上黄叶飘落,偏僻村庄里古树参天。寒风中,野花变得越来越稀疏,深深的泉水稀薄地流着,断断续续。诗人叹息,我早已忘记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什么警觉的麋鹿看到我会逃跑?
霜降没关系,只要心情愉快,任何时间、任何天气都可以来一场休闲旅行。
荆门江树霜已落,风帆完好,挂在秋风中。
此行不是为了旅游,而是因为热爱名山,入山。
——唐李白《秋下荆门》
秋霜落在荆门,树叶飘落,山水更加开阔,我在秋风中愉快地踏上路。此行的目的不是贪图,而是因为对名山的热爱而去延中。秋山也值得一看。
同样是一次旅行,所以张继并没有那么高兴,他感受到的霜也寒冷无比。
月色西下,乌鸦啼鸣,漫天霜雪。江枫,渔火,面对的是惆怅。
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半夜客船的钟声敲响了。
——唐·张吉《枫桥夜泊》
月亮已经落下,鸦雀无声,天空布满了霜,空气中弥漫着寒气。与河边的枫树和岸边的渔火相比,我的心情更加悲伤,无法入睡。而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半夜里传来了钟声!这个夜晚异常漫长而孤独。漆黑的秋夜里,诗人无人诉说他的思绪。
霜在夜间悄然来临,看不见也能感觉到。
冷月深入洞房,洞房静谧,珠帘外梧桐树影。
秋霜将至,灯下裁缝的剪刀却冷了。
——唐·白居易《空闺怨》
冷月即将落下,房间里一片寂静。珠帘外,梧桐树影摇曳。夜深了,秋霜即将落下。我首先知道的是,妻子的手在灯光下缝衣服,剪刀已经冷了!仿佛捧着秋霜!谁知道她最冷的不是她的手?
秋天越来越深,秋霜越来越重,秋景也越来越落寞和荒凉。
初闻正彦,蝉声已无,水高百丈天。
少女苏娥耐寒,与婵娟战于月中霜。
——唐·李商隐《霜月》
只闻天上大雁飞过的声音,却再也没有蝉鸣声了。时间过得真快。诗人登上百尺高楼,眺望远方。他只看到水天相连,一色,视野极其广阔。这里原本极其荒凉,但诗人却产生了丰富的联想。霜神青女和月亮嫦娥都不怕冷。她们在冷月霜中比美,看谁更美。不得不说,诗人想象中的画面是那么的迷人、动人。
如果问哪里的霜最厚最重,那一定是在边境了。
一只大雁掠过营寨,冰霜覆盖了古城。
护家在哪里?半夜有声音。
——唐·戴树伦《横吹曲辞·关山月二首其一》
连营上空飞过一只大雁,厚重的秋霜覆盖了古城。不知从何而来的胡家,半夜吹奏边乐,伴着霜寒,怎有人受得了?边疆地区秋天来得早,冬天也来得早,春天却来得晚,归期未定。路还很长,人们该怎么办?
无论秋霜落与否,我的思念总是那么漫长。
竹坞无尘水坎清,相思远离都市。
秋云缠绵霜飞晚,留残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林里的船坞干净无尘,临水的亭台楼阁格外幽静。思念的感觉飞得很远,却又穿越了许多高城而无奈。秋季阴沉,霜来得晚。不要拔出池塘里剩余的荷花。秋雨淅淅沥沥的夜晚,仍能听见雨打残荷的声音。
春天适合爱情,秋天也适合吗?
蒹葭绿,白露霜。
所谓美景在水一方。
如果顺着它回去,路又长又堵。
从那里回来,万在水中央。
——先秦《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芦苇绿了,白露凝成了秋霜。我心中的女孩在水的彼岸。我逆流而上寻找她,但路又艰难又漫长。我顺流而下寻找她,我似乎在水中央看到了她!秋霜也如此美丽、洁净!
世界上最冷的不是霜和雪。只要有温暖,何惧秋霜?
霜降了,沟里的水清澈了,船边寒星闪闪发亮。
毫无疑问,野香蒲深处,突然传来有人谈笑风生的声音。
—— 宋勤管《秋日三首其一》
邗沟秋霜已落,积水更清。无数的星星闪烁着冰冷的光芒,在船边闪闪发光,倒映在水中。夜色中,野花深处,一片寂静和黑暗,让人怀疑这里无人居住,却突然听到了笑声和说话声。仔细一看,原来岸边还有人!秋霜是寒冷的,但平凡的生活也是温暖的、平易近人的。
秋天有霜,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经历了人生的沧桑,秋霜也会落下来。
白发三千尺,缘分如忧。
明镜中不知何处寻秋霜。
——唐李白《秋浦歌其一》
白发长达三千尺,因为悲伤太长!不知明镜何处,秋霜落在我头上?时间真是无情,世事也难料。既然无法改变,如果我们以平常心去对待,又何必如此担心呢?
【哪里可以得到秋霜】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真美!将秋天的意境写成了诗一样,读完感觉真的有秋霜拂过脸的感觉~ 尤其是那句“何处得秋霜”,仿佛 autumn 一到就会想起你写的这些字,一下子就进入了一个安静的秋天。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总觉得秋霜是一种悲伤的存在,像极了青春渐渐消逝的感觉。你的文笔很有张力,把这种让人沉思的氛围写得尤为生动。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喜欢这种诗意化的描述方式!“何处得秋霜”让我想起小时候在秋风中漫步的感觉,感觉是整个秋季都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伤,但又带着一种特别的宁静。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的文章让我重新思考了秋天。以前只觉得秋天凉快,现在却感觉到它是一种沉静而深邃的意境,就像你说的“秋霜”,虽然寒冷,但却有着独特的美感。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同意一部分观点,我觉得秋天的美不仅仅是枯黄的颜色,更是那种逐渐褪去年轻的时光所带来的成熟与稳重。你的“何处得秋霜”点出了这个微妙的情感,很不错!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秋天并不一定悲伤,就像你写的那样,“何处得秋霜”,它更是一种平静和沉淀。我喜欢这种对秋天的独特解读。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比较偏爱春天,但你的文字让我开始慢慢欣赏秋天了。也许像“何处得秋霜”一样,秋天也拥有着属于它的魅力, 只是我们忽略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点过于文艺了,我觉得秋天就是凉爽和收成,不需要那么复杂的解读。 “谁说秋无美 ”就好啦!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太情绪化了,“何处得秋霜” 这种文字用在秋天描写里倒也贴切,但我觉得秋天也可以是快乐的,因为收获的喜悦不应该被忽略。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写文章真喜欢用些文艺词汇,但我总觉得有些虚假了。秋天就秋天吧,没有必要想太多,“何处得秋霜” 这句话有什么特别?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但你的文字描写的有点悲伤啊,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充满希望的季节。 我们可以感受“何处得秋霜”带来的清冷,但也感受到秋风中传递温暖。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表达的意思比较深奥,我并没有完全理解。 "何处得秋霜" 让我感觉有点困惑,秋天难道真的就只有那么一种氛围吗?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何处得秋霜” 的理解其实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些人的秋天是悲伤的,有些人却认为它是充满希望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你的文章很好的展现了这种复杂的情感,让我产生了共鸣。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喜欢你这种对秋天的思考和解读,“何处得秋霜” 仿佛将整个秋季都包裹在了那一句中。它不仅仅是单纯的颜色变化,更是一种情绪的沉淀,很深刻!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秋天的确是寒冷的,但你的文章让我明白这并不是一种无奈,而是“何处得秋霜”带来了一种清冷的美感。 秋天有它的独特魅力,感谢你用文字分享了这种感受。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何处得秋霜”? 我想问问你是在哪里感受到秋霜的? 秋季的颜色和温度的变化或许每个人都有感受的不同,我认为秋天是成熟、厚重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