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安万山弹竹曲
李奇
用从南山砍下来的竹子做竹竿,这种音乐就起源于龟兹。
据说汉曲变怪,凉州蛮夷奏给我听。
邻里闻之叹息,远方游人思乡落泪。
世上的人明白他们所听到的,却不明白他们所欣赏的。它们在狂风中自行来去。
枯桑老柏寒气逼人,九雏雏鸟叽叽喳喳,凤凰乱鸣。
一时龙吼虎啸,万泉声如秋。
转眼间就变成了渔日,黄云暗淡,太阳昏暗。
音调的变化如闻柳春风,林中花开新景。
除夕之夜,高堂点起蜡烛,一杯酒奏乐。
李奇有三首涉及音乐的诗,分别是《琴歌》、《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和《这一首《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其中《琴歌》是从动与静的角度写的,主要说明音乐的背景,也表明了志向。《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写为胡家,也歌颂懂得欣赏音乐的人的高尚品德。这首诗写的是“港震”,以音乐欣赏为全诗的主旋律。纯属音乐,正面有墨,寓意深远。最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写了三首容易混淆的音乐欣赏诗,各有各的意境,令人敬佩。
【李琪《听安万善吹觱篥歌》鉴赏】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这首诗真的太好听了!李颀写的都是古人的生活气息,听得出他那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故乡的思念。尤其那句“曲声悠扬入耳底”,简直把我带到当年长安城里那热闹的场景。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平时比较喜欢一些节奏强烈的诗歌,这首呢,听起来相对温柔些。但我发现李颀描绘的景象很细致,吹萧的声音、人们的行动,都能想象得很清晰,细节描写真棒!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赏析很有深度,对李颀诗歌中情感表达和韵律结构的分析都比较到位。我以前就觉得这首诗有些伤感,现在更好理解了,作者通过看似轻松愉快的曲声,其实诉说着一种深藏在内心的孤独。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这种带着故事的诗歌,能让人像穿越一样进入其中,感受古人的生活。不过觉得这首诗的意境还是不够独特,其他许多唐诗的描绘都更丰富多彩一些。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赏析分析得不错,但我觉得李颀的技法是比较传统的,并没有很多创新之处。唐诗中还有很多出色的诗人为我们传授了许多精湛的诗歌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索。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本身不太了解这些古典文学作品,这篇赏析给我打开了新视野。原来这种看似简单的诗歌中还蕴藏着如此深沉的情感和哲理,很有意思。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写的不错,分析也很清晰,但我个人觉得李颀的笔触还是比较平淡一些。很多唐代诗人都是以华丽的辞藻和精妙绝伦的文笔见长,李颀的作品相对来说缺少了这种韵味。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过这篇赏析后,我再回头看看这首诗,感觉意境的确很深厚,尤其是“吹者尽为安万善”这一句,让我联想到当时社会环境和人们心中的担忧。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安万善”这个词表达的思想很值得深思,诗歌的整体格调也比较平和,让人感到回味无穷。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赏析让我想起了我当年学习汉语诗文时候的一些片段,李颀的作品确实有其独特的魅力,能够带入读者到那片时代的氛围中去。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时候看这些古代的诗歌真的会感到很迷,“曲声悠扬入耳底”这种描写手法也的确很有画面感。但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难以完全体会其中的情感内涵,需要多读几次才能慢慢领悟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我最欣赏李颀这种写实诗歌的风格,能真实地反映当時の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内心世界,相比夸张渲染的作品更能给人以共鸣。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赏析分析得很细致,特别是关于诗歌韵律结构的解释,让我对中国古代诗歌创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李颀真是个很有才华的诗人。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个人不喜欢这种比较阴郁的氛围感的诗歌,但这篇文章写得不错,确实把这首诗的主旨和情感表达都分析得比较清晰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赏析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李颀的作品,但是对于对古诗词不熟悉的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一些文采过于深奥,有点难以理解。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我之前听过,印象深刻的是“吹者尽为安万善”的句子,现在回头看文章分析,的确能够体会到里面蕴含的情感复杂性。李颀不愧是唐诗大师!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这篇文章写的很好,很深入地探讨了李颀作品中的情感表达,让我对他的诗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赏析我个人觉得有些夸大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我觉得这只是其中一首普通的唐代诗文,没有那么出众。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