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杜牧因直言不讳,多次进谏,多次被流放。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四十岁时,被当时的宰相李德裕排挤,被流放为黄州刺史。后又调任池州、睦州等地。这首诗很可能是在睦州写的。杜牧简介:
杜牧(公元803年——约852年),字木之,又号范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被称为“小杜”,以区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住在南长安的番川别墅,后人称“杜番川”,书号《樊川文集》。
初冬夜饮注意事项:
淮阳常病偶寻欢,宾客袖(xi)霜烛盘侵。我就像淮阳太守吉安,经常卧病,偶尔喝一杯酒解愁。身在异乡,衣袖沾满霜,只能与灯烛为伴。淮阳多病:用汉代济安自说。寻欢:指饮酒。霜:这里指的是风、霜、尘。与:右,向。
堆一堆梨花,堆一堆雪,明年谁能做到?台阶下的积雪像一簇簇洁白的梨花。明年谁会倚在这里的栏杆上?构建:步骤。谁在这里:谁在这里。临安:即栏杆。
杜牧的主要作品有:
【唐代杜牧《初冬夜饮》古诗词赏析增长知识】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杜甫啊杜牧啊,不愧是盛唐名家!这首《初冬夜饮》读来真是心旷神怡,尤其是“落葉飄零秋江暮”那句简直勾勒出了最完美的初冬景象。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这篇文章里对诗句的解析,以前只是单纯觉得美就好了,现在更能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緒。尤其那句“霜浓酒足红烛照”,真是温暖又带给人无限遐想。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初冬夜饮啊,就感觉自己也在那个年代,感受着寒冷,又觉得温暖的红烛在摇曳呢!这种孤独和温暖交织的感觉,确实让人难以忘怀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这首诗读起来没有太多惊喜,而且解析篇幅有点长,感觉可以更简洁一些,把重点突出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理解了诗歌背后的情感,但我总觉得这首诗缺少一点韵味,也许是我的文史底蕴不够?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喜欢杜牧的诗歌风格,总是那么冷静而理性,不刻意渲染情绪,但又能让人感受到淡淡的忧伤。就像这首《初冬夜饮》的主题,既有温暖和愉悦,也有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感悟。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把“初冬”描绘得如此生动,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着寒冷和寂静! 诗中那些细腻的情思真让人回味无穷啊!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孤独而又温暖的感受,读来令人十分感动。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更加需要这样的宁静和抚慰。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霜浓酒足红烛照”,真的很有画面感啊!好想在初冬的夜晚也给自己斟上一杯清酒,享受这种温暖又浪漫的氛围。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唐代诗歌真是高雅,这首《初冬夜饮》让我感受到了对生活和时间的思考。看来古代文人也有晚年的忧愁啊!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以前不太了解杜牧的作品,这次终于有机会深入了解了!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很有感染力!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的解析有些过于学术化,对普通读者来说可能会比较难懂。如果能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容易让人接受就好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初冬夜饮确实是很美妙的主题,但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我始终感觉没有达到预期的高度。可能是我自身的欣赏水平有待提高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这篇博文分析唐代诗歌的特点,让我对文学研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想要去深入学习古代经典作品。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喜欢杜牧的诗歌风格,但我觉得这篇文章对《初冬夜饮》的解读有点过于单薄了。它缺失了一些更为深层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作者内心世界的情感描绘,让人感觉不够全面。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博文很有educational value!学习唐代诗歌真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更加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把《初冬夜饮》解读得非常好,让我对杜牧的艺术成就有了更深层的了解。其实很多时候,就是需要这样的文字和解析才能真正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篇文章写的太学术了一点,缺乏趣味性,像个教科书!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