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
忆梅花,赴西洲,折寄江北。
单衫是杏红色,鬓是乌鸦色。
喜洲在哪里?两桨桥穿越。
黄昏伯劳飞翔,风吹白树。
门前树下,门内露着绿色的刺。
门卫没有来,米红莲就出去了。
秋天到南塘采荷,荷花比人的头还要多。
低下头,捡起莲子。莲子清澈如水。
放入莲袖中,莲心完全红了。
想起郎朗不在,我抬头看向飞鸿。
鸿飞走遍了喜洲,看着郎去青楼。
大楼太高了,根本看不到栏杆顶部。
栏杆十二曲,悬手清如玉。
天高了,海水绿了。
海水梦长,你愁我也愁。
南风知我心愿,将我梦吹到西洲。
【欣赏】
《西洲曲》是一首南朝乐府抒情长诗。全诗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节,有一定的情节。这首诗描写了一位住在江南水乡附近的痴情少女。她想念她的爱人,表达了她热烈而纯洁的爱。全诗用主人公真挚坦白的自述和细腻深邃的笔触,描绘出季节更替时深切思念的真实画面。
第一层四句勾画出少女折梅送情的画面。正当梅花再次绽放之际,她徜徉在梅树间,一触到景,心生春天的感觉,想起了和他一样“梅花”的爱人。喜洲的梅树下,是他们初次相遇的地方,梅花是他们爱情的象征。她沉浸在无限的喜悦和甜蜜之中。然而,当爱人不在她面前时,她却对她产生了无限的思念。她必须折下一枝报春花,送给江北的爱人,才能唤起他同样的回忆。三四句是描写女主角的相貌。描述。她穿着杏红色的背心,露出乌黑发亮的鬓角,确实很漂亮。
第二层八句写的是女孩靠在门上期待与爱人相见的情景。五六句用疑问句的形式指出了喜洲的位置。可以看出,女孩在江江,男人在江北。对他们来说,认识彼此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他们只要一划桨,就可以到达坎州桥的渡口。然而两人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这让女孩很怀念早年的爱情。一个盛夏的傍晚,风吹动了她家门前的黑臼树,一只孤独的伯劳飞来停留,给她带来了无限的孤独和惆怅。四郎不见踪影,便靠在门上瞭望,但“开门的人却没有来”。他心中的爱情翻滚,便走出家门,去摘荷花。季节从温暖的春天进入了盛夏,村里姑娘的恋情变得更加浓烈。
第三层八句勾勒出一幅少女采莲思念相思的画面。她一边摘荷花,一边陷入深深的沉思。 “低头摸莲子,莲子清澈如水。” “莲子”是双关语,寓意“可怜孩子”,“采莲”则是乞求情人的委婉表达。他们的爱情像清水一样纯净。于是,我把象征爱情的莲藕放进了袖子里。 “莲心全红”含蓄地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深沉和执着。她本来采荷花是为了压抑自己的孤独,但那鲜艳的荷花、绿叶、红心,却让她陷入了更深的向往。但“忆夫不在,抬头望飞鸿”,希望鸿雁给她传来消息。通过对“采莲”、“拿莲”、“卧莲”、“抬头”四个动作的细致刻画,描写了女主人公相思的发展变化。
第四层八句写的是女孩回家后在高楼上望着男人的情景。这里运用了最真诚的手法,诗意的联系紧密。 “雁遍喜洲”,虽然北方的鸿雁栖息在喜洲各地,却没有一只给她带来爱人的消息。也触动了她相思的心弦,她情不自禁地爬上青楼,向江北望去。可结果就是,即使透过秋水看去,也还是看不到自己的爱人。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她整天靠着栏杆在楼顶徘徊。她那双修长的双手,莹润如玉,即使被北风吹拂,也毫无感觉。深夜,她回到自己的房间,挽起双手。拉开窗帘,眺望远方,映入眼帘的只有高高的蓝天和河流。这一层生动地描述了女孩从早到晚、从日到夜的无尽思念。
第五层四句通过长梦抒发相思之情。女主角成为公主后无法见到自己的爱人,只能将爱情寄托在梦中。她用“我的”悲伤,推断对方的悲伤也是一样。她祈求知我心的南风“把我的梦吹到西洲”,让有情人能在昔日相识的西洲梦里相遇,分担分离的忧愁,共度美好时光。美丽的景色。最后两句话非常有意义。 “言外之意无穷尽”,呼应了“忆梅花,我行西洲,折梅花送江北”这句话。
《西洲曲》 是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说,“只有一种情感,那就是青春时热恋的情感。然而,在这把单弦竖琴上,却弹出了万千复杂的竖琴歌曲。在这简单的歌曲中,却带来无数新的、清晰的曲调。” 《西洲曲》 正是这首“琴曲复杂”、“曲调清亮”的代表作。
这首诗采用了串行结构的方法。全诗自始至终呼应,以“下西洲”开始,以“到西洲”结束。还以表现四时景物变化为主要结构线,以写实的手法将诗中的一系列景物意象串联起来。例如,“哲梅”表示早春的节日,“伯劳”表示盛夏的季节,“采红莲”表示夏秋季节的活动,“鸿飞满溪洲”表示深秋的景象。连绵不断,层层相通,场景交融,展现了女主角卫冕的爱情。
【《西洲曲》 鉴赏】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分析得很透彻,从音乐结构到情感表达都点出了《西洲曲》最核心的魅力!我之前只觉得它很好听,现在更能理解它的深厚内涵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西洲曲》确实是一首经典之作,旋律优美、意境深沉。文中对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的分析让我了解了一层新的视角。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是很喜欢《西洲曲》的忠实粉丝!这篇赏析文章说的没错,它真的能触动人心弦。尤其是那段关于思念家园的描写,让人回味无穷。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古典音乐了解不多,今天看了这篇文章后对《西洲曲》有了初步的认识。文中将专业的音乐术语解释得通俗易懂,让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欣赏,真是太棒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个人觉得文章有些夸大。《西洲曲》的确不错,但它真的能达到“巅峰之作”的地步吗?还有其他美妙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也不逊色于它啊。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赏析让我重新对《西洲曲》有了感受! 原来它不仅是一首乐章,还承载着多少故事和情感!真是让人深思。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分析很到位,特别是对《西洲曲》音乐结构的解读非常清晰。我之前只觉得旋律优美,现在更加理解了作者是如何运用音符编织出如此动人的故事情节。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有点过于专业化, 对一些不熟悉古典音乐的人来说可能难以理解。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赏析确实让我对《西洲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文中提到的关于“乡愁”的情感表达,非常有共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总觉得这种评价太主观了,《西洲曲》好不好听还是每个人不同的感受吧!作者应该提供更多客观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个古典音乐爱好者,我很高兴看到一篇对《西洲曲》的专业解读。文中提到的很多细节分析都非常值得学习和思考!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把《西洲曲》讲得很神气,我觉得还是需要结合具体的演奏案例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魅力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巅峰之作",这个评价太绝对了吧! 历史上有那么多优秀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每个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价值。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佩服作者对《西洲曲》的深刻理解!文中提到的很多观点都让我眼前一亮,确实拓展了我的视野。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次赏析文章让我了解到了更多关于《西洲曲》的故事,原来它的创作背景充满了传奇色彩!真是让人敬佩作曲家的才华。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中的分析比较单侧,缺少对其他音乐家或作品的对比,这样更能体现《西洲曲》的地位和价值。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喜欢文章末尾提到的关于“音乐跨越文化界限”的观点,的确,《西洲曲》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已经受到世界各地的喜爱与认可。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文章文笔有些空洞,缺乏具体的例子和分析细节,读者很难深刻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