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司马光【宋】
发髻松松地卷起来,头发也淡淡地梳着。绿雾淡绿,飞絮飘忽不定。相见而争如不见,深情如无情。音乐和歌曲结束后,我刚刚从酒中醒来。月落深院,人静谧。
[翻译]她盘着一个松散的发髻,涂了一层淡粉。青烟般的洛衣,笼罩着她轻盈的身体。她的舞姿如飞扬的柳絮和游丝,飘忽不定。这次见面之后,我更加想念你了。与其相见不如相见,与其无情,不如多情。笙歌结束,我从醉酒中醒来,看到深院高挂明月,万籁俱寂。
【欣赏】
这首诗是司马光的抒情诗。文笔清新淡雅,情感真挚感人。正如赵令济评价的那样:“韵味很深”。词是表达一个人日常生活气质和情感的文学体裁。它不像诗歌那样凝重、正式。词常被视为“小径”,即所谓“石庄词美”。
司马光虽身为宰相,“言行高尚”,但闲暇之余,他仍会填上“小言”,表达自己的情意。不仅是司马光,还有宋朝的很多达官贵人、名人,比如范仲淹、欧阳修、晏殊等。这首歌《西江月》的对象是一个女人。写的是一次美好的邂逅、告别后的感受和回忆。
“发髻松松,蜡像轻抹”,描绘了女性的形象。她没有浓妆艳抹,只是将头发松散地挽起,轻轻地涂上蜡像,呈现出美丽的形象。一种淡雅的美感,“松松”和“轻盈”这两个重复的词形容的非常准确。
“青雾淡绿,飞絮游丝未定”。一如青烟绿雾,单薄的衬衫包裹着她轻盈的身姿,舞姿如飞柳飘游般柔美纤细。美丽、飘逸、迷人,“青烟”、“翠雾”、“飞絮”、“游丝”的朦胧曼妙形象,更加凸显了女性难以形容的美丽。
“相见如不相见,深情如无情。”这是诗人满怀爱意却未能如愿时的感伤之歌。相见总比不相见好,分离之后便不再思念,不再相见。能够相见的痛苦;多愁善感怎么会像无情呢?无情的人不会为情所迷恋,也不会为爱情而痛苦:这种哀叹,表现了诗人的深情与善良,以及不可阻挡的相思与爱情。伤心。
“乐曲尽酒醒,半夜月落人静”是诗人离别后的感想。歌声渐息,歌宴退去,夜深金瓶醉的诗人也从醉意中醒来。此时,不再是歌舞盛会,而是月下孤单。只能看到天上挂着斜月,感受着月亮清凉的光辉,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绝望、孤独、悲伤等,所有的情感都藏在其中,令人回味。
【司马光唯一入选《宋词名篇》,雅而不俗,回味悠长】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
用户评论
这首诗真是太棒了!虽然是千年前的作品,但现在读起来依然荡气回肠,特别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简直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西江月"这首词的确很有韵味,尤其是最后一句,“我欲乘风归去,却又恐归无路”,让人不禁想要感叹人生如梦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宋词名篇啊!果然不是一般的水平,司马光的作品果然不同凡响,雅而不俗,读完之后余味真的深长。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对司马光这位历史人物比较好奇,没想到他的文学成果也这么出色,这首《西江月》真是让我眼前一亮。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觉得这个评选有些偏颇,明明那么多其他优秀的词人,为啥只有司马光被列入《宋词名篇》,这说明了当时的文学界眼光还是比较局限?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也许是时代差异吧,现在看来这些古代诗词有点过于遥远和隔膜,很难产生共鸣。个人更喜欢现代的文学作品,感觉内容贴近生活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其实不太喜欢司马光的这首《西江月》,我觉得它过于渲染忧愁,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希望未来能多关注一些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雅不俗,余味深长?我不太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感觉只是空泛的褒美词。还是要靠作品本身的质量说话!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以来觉得司马光这个人非常厉害,从他写下的文字来看,他的智慧和才华确实令人叹服。这首《西江月》完美地展现了他的文学功底。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对宋词名篇这种评选标准不太认同,毕竟时代不同,审美也相差很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这首诗词,发现它蕴含着非常深邃的人生哲理。尤其那句“人生得意须尽欢”,提醒我们要及时行乐,珍惜当下。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司马光写下这首《西江月》的时候正是人生处于低谷期,他用优美动人的词语表达了对命运的感慨和感叹,可谓是感人至深!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起有落,都会经历一些波折和挫折。这首诗也能反映出很多现代人的心酸和无奈。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这种评选方式还是比较信服的,毕竟宋词名篇经过了千百年的实践检验,代表的是最经典的文学作品!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历史人物的思想道德情趣是很重要的。这首《西江月》就体现了司马光博学多才的性格, 也让人对他的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这种比较古朴细腻的写作风格,让我感受到了诗词背后的文化底蕴,觉得很有意思。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