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字伯奇,东汉时期著名学者。曾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直到五十岁才进入仕途。他为官清廉,后来成为第三任公爵。世人认为杨震的品格可与孔子相比,故又称“关西孔子”。关于杨震的性格,流传最广、为人称道的故事就是他的《四识拒金》和《清官子孙》,这也使他成为古往今来许多清官追捧的典范。
杨震担任荆州刺史时,出于公众关心,曾向朝廷推荐才干王密出任山东昌邑县令。几年后,杨震从荆州刺史调任东莱(今山东)刺史。赴约途中,路过昌邑时,他的昔日学生王密亲自到郊外迎接恩师。晚上,王密独自前往恩师杨震的住处看望他。为了表达对恩师的感激之情,王蜜还给恩师带来了十公斤黄金的厚礼,并表示:“学生有今天,只是因为老师的推荐,我没有别的意思,送这个小小的礼物。”今天送礼,只是想表达一下你作为晚辈的孝心。”
杨震看到放在自己面前的金子,顿时严肃起来,立即拒绝,说道:“作为朝廷官员,为国家推荐人才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王米鹤听了杨震的话,以为老师是怕收下大笔钱的消息传出去,所以才拒绝收下。他又对老师说道:“我夜深人静的时候来看望老师,没有人知道这件事。学生会保证,这件事绝对不会外传。”
听了王蜜的话,杨震怒了,大声说道:“你今天给了我很多钱,虽然一般人不会知道,但天知道,地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怎么能说不呢?”你知道吗?你的行为让我太失望了!”
听了恩师杨震的话,王密羞愧难言。他二话不说,拿着金子离开了杨震的住处。从此,杨震拒受重金的事迹流传千古,后人尊称他为“四知老师”或“四知太守”。
后来,杨震调任涿郡刺史。他的性格依然公正诚实,不带任何个人感情。他和他的后代经常过着简朴的生活。在饮食方面,他从来不吃太多的鱼或肉。出行时,他既不骑马也不坐汽车,而是选择步行。亲友有时劝他买点房产,留给子孙,杨震不同意。他常说:“让后人称他们为清官子孙吧,我给他们留下这个美名,还不够富有吗?”
“四识拒金”的故事最早记载于《后汉书·杨震传》。王密深夜抱着金子,对他说:“你黄昏无知。”但杨震义正言辞地反驳道:“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也知道。什么叫无知?”王密“羞愧而出”。《后汉书》 另据记载,杨震“生性诚实,不接待私访。其子孙常食素行,故老长辈或欲命其兴业,但被杨震拒绝”曰:“让子孙后代称为清官子孙。这笔遗产是如此慷慨!”
因“四知拒金”的故事,后人称杨震为“杨思之”、“思知太守”、“思知老师”。至明代,莱州府门内建有杨公祠、四知殿。《咏史诗·关西》 唐人胡曾赞道:“杨震鬼去北邙,关西踪迹荒凉。四识之誉留于世,当与宇宙永存。”
【楚文化中的诚信故事⑥丨荆州刺史“四识拒金”】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这个荆州刺史真的太让人佩服了!在那样情况下还能坚持自己的原则,真是绝顶聪明啊!古代官员都有这么高的道德和操守吗?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清廉为本,这是楚文化的重要体现啊。这位荆州刺史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真是“四知拒金”,不为外物所动。希望今天的人都能学习他的精神。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故事太理想化了,现实生活中估计是很难做到如此坚定的吧?就算真的能够像这样拒绝贿赂,也可能会有其他更难对付的压力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跟现在的官员简直天壤之别啊!现在贪污腐败的事情太多了,真让人心寒。希望这位刺史的故事能够提醒大家,要时刻保持清廉本色。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代官制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但像这样坚持原则、不为物欲所动的官员还是很值得尊敬的。他们身上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楚文化的底蕴和厚度。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故事的重点不在拒绝金钱本身,而在于面对诱惑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及坚定的信念。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道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四知拒金”,这是多么令人难忘的人生态度!我相信这位荆州刺史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后人追求更高境界的道德和精神世界。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之前不太了解楚文化,看了这个故事之后对他们有着全新的理解。清廉正直的确是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令人敬佩!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有些时候我也会遇到诱惑,比如一些工作上的利益或者一些朋友的提议。可是就像这位刺史一样,我最终还是选择坚持原则。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代官員的故事有很多,但像這位荆州刺史這樣的正直廉潔的人還真不多見,他的故事的确讓我們看到了真實而有力的道德教育。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这个故事能够传到更多人手里,让更多人学习这位荆州刺史的榜样!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来“四知拒金”远不是空话,它可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追求。 即使面对诱惑,也要保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有些时候贪污腐败现象的原因是制度上的缺陷,而不是个体官员的本意,像这位荆州刺史虽然清廉,但这并不说明所有古代官员都如此?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故事讲得很好,让人感受到楚文化的博大精深,但其实现实世界中也有很多类似的故事,只是也许没有被人们广为人知罢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觉得这位荆州刺史应该不止为了清廉而做事,他的“四知拒金”或许也是一种智慧,用拒绝来换取更大程度的信任和支持?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故事很励志,但现实社会中,真正做到“四知拒金”可能并不容易,因为利益和诱惑往往都会让人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代人固有的思想观念在很多情况下也值得我们去反思,就像这位荆州刺史的故事,或许它也能让我们重新思考现代社会中的价值观?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