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1914年至1917年写的三首诗:出世与入世的彷徨

更新:09-26 民间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人生如梦,充满悲喜。剩下两行泪,吟成秋夜。慈云天尽头,明月从南楼坠落。没有什么可以长久保存,只有一些图画和羽毛会留下来。这首诗写于1914年农历七月,当时李叔同在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他的朋友许焕元向李展示了他已故妻子宋珍画的花旗,并请他题词。

李叔同遂写下这首五言诗,缅怀故人,缅怀昔日的美好时光。自古以来,梦的虚幻本质就为哲学家和艺术家提供了无限的理解和创作灵感。从宗教的角度来看,佛教和道教都涉及“人生如梦”的内容,如《金刚经》中著名的《六如伽偈》:“一切有为法,如梦中泡,如露如电,应观。像这样。” 《南华经》中“庄周化蝶”的经典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在这样的文化土壤的滋养下,“人生如梦”早已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因此,李叔同的诗以哀叹人生如梦开头,显然没有明显的佛教寓意。有学者仅凭“人生如梦”四个字来推断李叔同受佛教空性影响,未免太武断。但下面的“慈云”二字,确实是一个常用的佛教术语。据《丁福宝《佛学大辞典》记载,佛的“慈悲广大,覆盖一切,如云”。诗人在诗序中深情地回忆起他与母亲许焕元、宋祯在杭南草堂度过的幸福时光。

在这里,诗人用“慈祥的云”来缅怀逝者。他不仅表达了对他视为妹妹的宋真的哀悼,也表达了对母亲去世的哀悼。也充满了对过去生活的无限怀念。

2.《题陈师曾荷花小幅》

一花一叶,孤香。远离迷惑,获得智慧。 1916年,李叔同到杭州虎跑寺打坐、体验斋戒。这是李叔同由儒入佛的重要节点。这首诗是在斋戒之前写的。这首诗以荷花为主要描写对象。荷花,又称荷花,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出淤泥而不染,洗清涟漪而不邪”的人文品格,成为文人墨客中常用的审美意象。著作。

李叔同1914年至1917年写的三首诗:出世与入世的彷徨

同时,它也是佛教中广受尊崇的对象:对中国禅宗影响最深的佛经之一叫做《妙法莲华经》。佛、菩萨坐于莲花台上。袈裟又称“莲花(花)衣”。佛教净土宗又称“莲花宗”,藏传密宗三大宗中就有“莲花宗”……等等。

佛教徒为何如此喜爱莲花?陈一晓的书《佛学常见辞汇》中的解释是相当准确的。 “佛教所讲的妙法原理,深奥难懂,所以佛陀在说法妙法时,常常用莲花来比喻。”其主要含义是:淤泥无染,如众生真佛性,虽埋于烦恼淤泥中,但不为烦恼淤泥所染;莲蓬莲子花果同时,如众生发心修行,佛性已在。莲花的根隐藏在泥土和水中,而莲花则独立于泥土和水中,不为泥土所染,也不附着于虚空。这也意味着妙法在虚无的表象中是超然的,揭示了“非虚非有”正理的真义。

于是,当他准备进寺打坐时,李叔同拿出这幅荷花图,反复观看,并写了一首诗来赞美它。它可能有某种宗教倾向吗?

3.《贻王海帆老师》

言语相连友谊,相遇是注定的。社盟名为后学,科目亦同年。付洁伤五谷粟,欢乐情醉乐团。西湖风景美,不羡慕赤松仙。

这是李叔同写给好友王海帆的五韵诗。王海帆比李叔同大32岁。两人同年(1902年)参加乡试,同为南社社员。他们最初是通过写作相识的,并成为了永远的挚友。

李叔同1914年至1917年写的三首诗:出世与入世的彷徨

1917年,王海帆来到杭州。李叔同陪他游西湖孤山后,写下这首五韵诗,抒写两人的友情,留作朋友。这首诗的前几联不太新奇,但最后一副联却引人注目。 “赤松仙人”就是赤松子,道教传说中的著名人物。他终日服用“水玉”,在烈焰中崛起。他经常出入仙人居住的昆仑山。他不仅是一个可以随意飞升的仙人,还是一位著名的引渡者。相传炎帝的小女儿和汉张良都随他升仙了。

因此,“赤松子出游”就成了凡人逃离尘世烦恼、隐逸世俗的密码。最后一副联,李叔同表示“不羡慕赤松仙”,又仿佛生怕意思不明,特意注明了一句“近来视今世为天堂,我的心”。老师也称赞此”,明确反对道家隐世的做法。并将这个世界视为天堂。

上文我们曾提到,李叔同于1916年进山经历斋戒,经过这次经历,他一度信仰道教,但很快就脱离了道教。原因是什么?这首诗给我们提供了生动的答案。在出生和入世之间,李叔同选择了后者。既然如此,诗人为何最终皈依佛教,并做出这个被很多人认为消极的选择呢?

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在李叔同生活的时代,佛教已经很大程度上中国化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间佛教”概念的引入。应该说,它比任何其他宗教都更符合近代典型知识分子李叔同的生命基因,因而成为诗人最终的精神归宿。

用户评论

几妆痕

这三首诗确实很有意境,既表达了对“入世”追求的渴望,也展现了对于现实的不适应和犹豫。李叔同的文采总是让人赏心悦目,让我看到了他那颗复杂且敏感的心灵。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独像过不去的桥≈

这个时期李叔同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定位吧,诗里面既有想要为社会做贡献的意愿,又有对黑暗现实的恐惧。这种挣扎和矛盾感真的太真实了,我感觉自己其实也常常处在这样的困惑中。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我觉得这三首诗写的不太深刻啊,缺乏真正触人肺腑的情感表达,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文字游戏而已。李叔同的作品还有很多优秀之处,但这种作品却让我有点失望。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伪心

我真的很喜欢李叔同的笔调,语言优美而富有韵律,总是能够把复杂的情绪用简洁的诗句表达出来。这三首诗也表现了这种独特的风格,让我感受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迷茫。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青裳

李叔同写“出世”,“入世”的挣扎,其实不仅仅是他的个人困境,更能反映当时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传统思想与新潮流碰撞,每个人都面临着困惑,这种时代焦虑非常真实!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挽手余生ら

读完这三首诗之后,我总觉得李叔同像是漂泊在海浪上的航船,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他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净土,却又害怕触碰残酷的现实。这种矛盾的心情真让人心疼啊。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仅有的余温

李叔同诗歌细腻而充满哲理,这次的三首作品让我感触良多。他的人生历程也真是波澜起伏,既有理想主义追求,也有现实妥协。这使得他的诗歌更能打动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怕疼别碰我伤口

我觉得这三首诗有点空泛,缺乏具体的事例和情感渲染,我无法真正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或许是时代审美不同吧?总觉得缺乏震撼力。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雪花ミ飞舞

李叔同的诗歌总是透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他带着一世的孤寂而行走于世俗之中。在这三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他的出处入世之苦,也了解了深藏在内心的不安和迷茫。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南宫沐风

我对李叔同的文笔一直很喜欢,简洁明快但又不失深度。这些作品虽然篇幅短小,却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和思考,比如“踌躇”这个词,就很有意思!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隔壁阿不都

如果我是那个年代的人,我也会感到矛盾吧!传统与现代的冲击太激烈了,每个人都走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李叔同的作品或许是一个时代的写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铁树不曾开花

我觉得这三首诗其实挺有哲理的,“出世”和“入世”是人生的两大选择,每个阶段的人都会面临这样的抉择。李叔同把这个主题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让人去思考生命的意义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百合的盛世恋

有时候我也会感到迷茫和犹豫,不知道自己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前进?李叔同的诗歌让我感受到一种共鸣,也许我们并不孤单,总有一些人也在经历同样的人生难题!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面瘫脸

李叔同是一个很有思想的诗人,他的作品总是能引起我的深思。这三首诗虽然看似简单,但其实蕴含了对人生的深刻体悟,让我们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复杂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拗旧人

读完这三首诗,我更加钦佩李叔同的精神世界,他敢于探索,敢于否定自我,用诗歌表达内心的冲突和挣扎。这种勇气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追随!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暮光薄凉

我觉得这三首诗写的确实很深刻,尤其是“踌躇”两个字非常精准地表达了他内心复杂的心理状态。李叔同的文笔总是让人回味无穷,他把人生百态写得淋漓尽致!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暮染轻纱

很喜欢李叔同的诗歌风格,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能够把抽象的想法用简单却深刻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三首诗让我更加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内心世界真是深不可测!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李叔同1914年至1917年写的三首诗:出世与入世的彷徨】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花儿谢了,红绿草谢了,晚春的八首优美的古诗描写了人生的种种滋味。 下一篇:2022cm:只懂你的她,在线测量你的专属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