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唐代高宗年间,黄河决堤,水掩曹州。千顷良田,黄水滚滚,房倒屋塌,军民溺死无数。有一个水性极好的青年,名叫谷雨,他推着一只大木箱游水将年迈的母亲送上城墙后,又游来游去从洪水中救出十几位乡亲。这时谷雨已是精疲力尽,,因为他整整一天没吃东西了,肚子俄得咕咕叫,蹲在城墙上,望着翻滚的洪水发呆。突然,他看见洪水中有一棵牡丹时沉时浮,绯红的花朵象一张少女的脸,绿色的叶儿在水面上摆动,好象在摆手呼救。谷雨猛..
河北省桐柏县北郝村,汉代有一古寺,名叫弥陀寺。寺内僧人专养牡丹,又有“牡丹寺”之称。寺内有一株牡丹,花大如莲,富丽娇艳,每年仲春,赏花人络绎不绝,寺壁题咏极多,都说这是汉牡丹。牡丹之侧,有芍药数墩,每年牡丹谢去,芍药又开,香郁色艳,似与牡丹媲美。关于汉牡丹,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呢。 相传,很久以前,北郝村一老翁,清晨早起,向村西田野走去。路经弥陀寺门口忽觉香气洋溢,沁人肺腑。他抬头一看,眼前一亮,只见..
在牡丹乡,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关于荷苞牡丹来历的故事。 相传,在明朗时,曹州牡丹早巳繁花似锦,但那时并没有荷苞牡丹。曹州牡丹乡有一个名叫赵安的花农.女儿春蕊,年方十八,聪明伶俐,眉目俊秀,是个十分的人才。她在花丛中行走,百花总是垂头掩面,自愧丑陋,人们都叫她“羞百花”。姑娘还十分勤劳,每天早起晚睡,在田问洒水锄草,整修花枝,方圆数十里的人们谈起春蕊,都交口称赞。 春蕊与邻村青年秋生,情投意合,真诚相爱。..
在曹州牡丹园里,有一种叫‘花二乔”的牡丹,花朵有两种颜色,鲜艳美丽.很受游人喜爱。若说起这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 很久以前,曹州有—对同胞姐妹,姐姐叫大乔,妹妹叫小乔。俩人整天形影不离,相处的—直很好。她们俩都非常喜欢牡丹,一有空就跑到牡丹园里,为牡丹松土、施肥、浇水。 当姐妹俩长到十八岁那年,有一天,突然从北方恶熬熬地飞来一条凶猛、粗壮的大黑龙,它在牡丹国上空盘旋、翻功起来。顿时,牡丹园上空..
在云面省大理的洱海边,有座美 丽的山,名叫点苍山。在这深山之中,生长着一种世界著名的金黄牡丹,不仅色如黄金,而且形似元宝,非常惹人喜欢。据当地白族兄弟讲,它是由金子变成的。这里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元朝末年,山中常闹土匪。一位当地的白族老汉以卖 柴为生,一天进山砍柴遭土匪绑架,并放出风来,限其家人三日之内,带上黄金百两 ,进山来赎,期限一过性命难保。 老汉家中只有一个相依为命的独生女阿青,她闻讯后十分..
古人把牡丹称为花中之王,又把“姚黄”称为牡丹之王,把“魏紫”称为牡丹王后。“姚黄魏紫”几乎成了牡丹的代名词。关于花王和王后,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故事: 相传,唐朝时候,牡丹山里有一个小樵童,是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父母早亡,一个靠打柴为生,小樵童酷爱牡丹,砍柴时遇到牡丹,总是要为它理理枝,浇浇水等,从没有毁坏过一株牡丹。 樵童每天上山砍柴,总要经过山坡上一个石人身边。石人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就立在这里了,..
这事出在啥时候,没人记得清,这事出在啥地方?有人说得明。就出在曹州牡丹园。有个老花农,整天伺候牡丹;还是看不够。冬天咋看呢?他有办法:春天拿张纸,拿杆笔把牡丹画下来。从幼芽出土就画.一天画一张,一直画到落叶。因为他年年画,时间长了竞画了几箱子,地里没了社丹,就看纸上的。有人要买他的画,他不卖,象宝贝似的保存着。这事惊动了花神,接着就出了蹊跷事:他头一天画个牡丹幼芽,第二天就长起棵来,再一天又开了花。..
早年间.曹州有个知府,外号“花霸”,他平时按刮民脂民膏不算,又用牡丹花发财。他一方面大量霸占名贵花卉,一方面又让百姓摊钱组织赛花会。比赛的时候,谁的花好谁就得这笔钱财。可连着两年都被他“不见绝色,难以发奖”的借口自得了去。第三年他又加码,赛花获胜者,奖银十千两,金匾一面,并誊为“牡丹王”。 比赛那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赛场‘参赛的人们,个个手捧花盆,一字儿摆开;花盆上面都盖着花罩,赛花开始,人们逐个..
焦骨牡丹与枯枝牡丹是否同物异名?与一般牡丹相比,有何品种特征?这是养花朋友常询问的一个问题。历来文人墨客对牡丹的评价极高,认为“不独芳姿艳质足压群芳,而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欧阳修《牡丹序》中也说:“天下真花,独牡丹耳。”该书注释:“所谓真,犹正也,与邪相对。”宋人颂牡丹内在之美,即在其焦骨精神。广东省廖铖观新剧中有焦骨牡丹故事,因作《有感》诗。诗最后说:“舍命不舍花,焦骨牡丹丽。根深恋故土,高翔爱..
民国年间,曹州牡丹乡有三处"军门花园"。一处在王梨庄,一处在南杨庄,一处在赵楼。王梨庄的"军门花园",面积虽小,花色齐全,保留着许多稀有品种,如掌花案、梨花雪等。南杨庄的"军门花园"有八亩之多,种的全是大胡红,专为"下广"销售。赵楼村北的"军门花园",面积达九亩之多,牡丹、腊梅、芍药、玉兰等,花色齐全。园内有五间花厅,是一处小别墅,老花农赵广明培育的一棵赵粉,足有两米多高,开花四百余朵。园中的一棵山..
(一) 在很久很久以前。曹州赵楼村有个花园叫奇香园。奇香园里住着一对老夫妻.老夫妻爱花如命。人们都叫他们花公、花婆。花婆五十多岁了,还没生过孩子。老两口想孩子想得入了迷,便把花园里的花儿当成自己的孩子,还给它们起下许多有趣的名字:“藏珠”的花儿开在绿叶丛中,他们说“藏珠”是个害羞的女娃.“脂红”技条粗壮,他们说“脂红”是个楞小子,还有什么“白丫头”、“二黑”、“三花脸”、“小豆豆”……喊起来那么亲..
(一)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有位姓卞的抗 金将军率部途径洛阳,时令正值隆冬季节,满眼百草枯黄,千树凋零的凄凉景象。 将军急欲催马征程,马鞭折断,便顺手在路旁撇了一段枯枝,打马向东而去。 几经转战,一天他率部来到江苏省盐城的便仓镇,已是人困马乏,亟待休整。将军下马,环顾四周,将权作马鞭的枯枝插入地下,以令所部在此安营扎寨……。 翌年的春天,那段插入地下的枯枝竟抽出了嫩芽,展出了新叶。随着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