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公案妙语

更新:06-15 公案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禅,并非天边的云霞,可望不可及。它,就在你身边。禅宗,与其说是宗教,更不如说是一种生活;与其说是一种信仰,更不如说是一种智慧;与其说它修行习道,更不如说是一种身心的修养艺术。如果说禅宗也有迷信或崇拜,那么这个迷信和崇拜的“偶像”,便是你自己。历代的禅师们说:谁也救不了你,只有自己救自己,宝藏就在你身上,不须外求。“贪看天上月,反失掌上珠。”

  世界上再没有哪一门宗教,对先佛先祖做如此令今人目瞪口呆的呵骂:

  我这里没有佛,没有祖。达摩是老臊胡;文殊、普贤是担屎汉。什么等觉、妙觉都是破执凡夫,菩提涅槃是系驴桩,十二分教是神鬼的簿子,拭疮疣的纸。什么四果三贤,初心十地,都是守古冢的鬼,自救不了。

  德山宣鉴禅师对先佛先祖淋漓痛快的否定,正表现了禅师们对自我及现实人生的饱满信心。禅宗以自我的“心佛”,取代了对任何外部的崇拜。此“心佛”,便是“父母未生之时”的那个“真我”“本心”。“本心”人人具足,凡夫不减,圣人不增。只要能自悟“本心”,人人都可以成佛。所以海会如新禅师说:“不要舍弃自己而去听别人的。”不要认为“别人家的东西是好东西,宝贝都在别人那里”。玄讷禅师对向他求法的僧人说:“你已丢了半年粮。”那僧问:“为什么?”玄讷说:“只为图人一斗米。”道虔禅师的话更发人深省:“一座大山缺少一撮土吗?”我们常常只见别人一撮土,却看不见自己一座山。

  禅宗,并不像佛教其他宗派那样热衷于烧香拜佛,一般也不念经。禅师们的习禅修道,和世俗人的日常生活,实在没有什么两样。在大珠慧海禅师看来,修道用功,无非是“饥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行住坐卧,都可以体现出道,纵横自在,都可以领悟到法。南泉禅师说得更明白:“平常心是道。”一句话,把对禅宗神秘、玄奥的宗教面纱,撕扯得干干净净。

  正是这群生活在7世纪至13世纪的中国禅师们,从历史的深处走出来,在民族文化的母腹中,完成了中印文化的交融,孕育出顶天立地的中国禅宗。他们是一群充满着活力的真理探求者,敢于离经叛道,大胆怀疑;敢于否定神灵,否定权威,否定来世。他们有的超尘脱俗,忘却物我;有的面壁观禅,潜心苦思;有的机锋相见,棒喝交加;有的穿梭市肆,谈笑盎然。他们以豪放、自由、活泼、超然的态度,开创了一种至今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他们把民族的智慧,溶铸进完美个性人格的塑造中。

  其实,佛教原本就是让人觉悟的道理,释迦牟尼,不过是释迦族觉者的称号。佛祖临终前,还说自己“四十九年住世,没有说过一个字”。正是担心人们把他的话当做不可逾越的教规圣典。按禅师们的说法,佛祖并没有创立一个宗教,只是给人们指出了觉悟的智慧之门。禅宗百千公案,说来就一个简单的道理,都是教人醒悟自家的宝藏,莫去贪求别人的东西。就如罗汉桂琛禅师说的:“这宗门的玄妙不在那些文字上。什么佛法,什么宗乘,都由着你叫,不过只是你嘴里的一个名字罢了。”

  如何醒悟,识自家宝藏?不是一个思辨认识的过程,只能自己去体悟,亦即靠自己去直觉。就如饮水一样,是凉,是暖,只有饮水人自己感觉,述诸任何言语、文字也只如隔靴搔痒,水中看月。越是讲得天花乱坠,越于醒悟无补,德山宣鉴禅师觉悟后,便一把火烧了他多年心血写成的《青龙疏抄》,感慨地说:“穷尽任何玄论思辨,也不过像一根毫毛放入太虚中;用尽世上的机谋智巧,也不过像一滴水投入巨川大谷。”

  公案,便是当时禅师引导学人开悟的途径与记录。正是在禅师与学人的机锋接引与应对中,禅宗公案迸发出耀眼的智慧火花,禅也才成其为禅。如若缺少机锋接引与应对,公案便成为一堆死文字。没有了公案,便没有了禅,也没有了禅宗,炫耀世界的中国佛学便失去了绚丽的光彩。借助机锋接引与应对,禅宗才充满生命力,活活泼泼,独步天地,放出一道道逼人傲世的光芒。

  人们常说禅宗公案难读懂。这是事实。禅宗公案的记录,多是唐、宋时代的方言,特别是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等地的方言,有的还带有唐代中原地区的古音,这些,无疑增加了后人对公案字面的了解。而尤其难懂的,还在于禅师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特征。它与我们今天有很大的不同。公案中禅师与僧人的问答,多半在说明自性(或佛性)如何领悟,如何护持,如何超越。这是一种纯靠内心感悟、而很难赋予言语的思维特征,本身是纯主观的,超功利的,有人说它与今天说的直觉的思维方式很相似,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我们常常习惯于以对世俗世界的判断眼光,来理解内心世界的非意识或超意识活动,因而出现很大的思维差距。当然,禅师们这种思维方式并非取决于主观意愿,而是当时“禅宗丛林”制度决定的。从晚唐百丈怀海禅师创立丛林清规以后,僧人参加农业劳动,禅宗丛林有了更可靠的经济来源,也为禅僧修炼内心功夫提供了起码的物质保障,使一代代的禅僧能在纷繁战乱中,多少保留一块内心参悟的“净土”。作为思维形式的语言,自然也染上了表现纯内心活动的色彩。正因为如此,公案才需要解说。但解说也只能说个大概。而公案真正的深微隐幽,仍需读者自己去体会,唯有在细读公案时,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感悟能力;古人的智、慧,才能被补充进自己的血液。

  禅宗自菩提达摩来中土,到六祖慧能最终确立,经石头、药山、德山、雪峰、马祖、怀海、沩山、希运等著名大师,形成了曹洞、云门、法眼、沩仰、临济等五宗,临济宗内又分出杨歧、黄龙两家,这就是中国禅宗史上的“五宗七家”。本书所选录的337则公案妙语,基本涉及以上诸宗各家。原文主要录自《五灯会元》、《坛经》、《无门关》及其他一些著名禅师语录,共分八类介绍给读者。为了让读者领会公案妙语的深微隐幽,作了适当的翻译与解悟。

  禅,博大精深,蕴藏了中华民族智慧及精华,她对中国文化、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前些年,在季羡林、刘烜先生的激励下,笔者涉入其中做了一点研究工作。这次,应刘烜、张德明先生的促使,将此书列入中国禅学丛书由中国言实出版社重新修订并精心出版。这里向他们表示深切的谢意。匆匆受任,仓促重版,草率之处,在所难免。故望有德有识之士涵谅,也愿俯首聆听方家的指正。

【禅宗公案妙语】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

上一篇:禅宗七祖 下一篇:禅宗公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