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俗”,有许多提法往往是很矛盾的。
“俗不可耐”指的是,如果说有的“俗”是可以忍耐的,那么有些“俗”就令人反感甚至恶心。怪不得在辞书上先有“俗不可医”的条目。“俗人”就是平庸的人,“俗吏”就是平庸的官,“俗士”是指见识浅陋的鄙俗的人。所以说“俗”,通常指的是“平庸”、“浅陋”,就是“庸俗”,跟“高雅”相对。“俗”还有个解释是“风气”,如“移风易俗”、“入乡随俗”,它往往跟民间与老百姓与流行相关。“俗学”是世俗流行的学问,“俗语”是约定俗成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当然,“俗”进入佛教又有了新的含义,“俗”即是“尘”,比喻人世间的烦恼牵累。
我们说做人要“脱俗”,当然有着追求有着志向终归是好事,不过所“脱”的“俗”是怎样的“俗”?追求高雅、清高当然值得赞赏,可是如果跟别人都格格不入,看不惯这个人也看不惯那个人,这就不妥了。现在有个很时髦的说法:“走出平庸”。不知“平庸”怎么走得出?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人世间的一员,我们不能不食人间烟火,人间的功名利禄总是缠着你,你能走出这个现实的商品社会吗?你又如何绝对地摆脱商品社会呢?
我们也说做人要“随俗”,那么难道要我们毫无原则地同流合污?不是的,这里的“俗”应该理解成广大的老百姓,为什么不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呢?你不就是一个老百姓吗?
看来,做人是离不开“脱俗”与“随俗”的,前者的“俗”是俗气的意思,后者的“俗”是指人民大众。
在现实社会中哪些表现是俗气的呢?
首先是太功利,不论什么都有明确的功利目的,不管是对当官的对上级还是对其他人,他能够笑脸相迎的理由,就是对自己有利。否则自然报之以冷眼甚至白眼,当然也会“空眼”,即虽然看到却似乎从不相识。本来不入眼的人后来发达了,出于功利的目的,他依然会笑脸相迎,全不会感到面赧和尴尬,他们对人前倨后恭或者前恭后倨是常事,是出于本能。常言道:世上没有莫名其妙的爱!面对功利人的笑容,不管是男是女,可得当心才是!
中说:“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想到民众才会有“至德”即最高尚的道德,就能够分辨出哪些是俗的,就不会同流合污。这才是高雅的本质所在!
【脱俗与随俗】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