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举鸟王 僧祇律中说:在许久以前,雪山根底曲山壅中向阳的地方,聚集了许多鸟儿,这些鸟聚集一起便互相议论起来,它们的议题就是:「推举一鸟为王,维持众鸟共住的秩序」。 鸟儿们议论纷纷,不知应当推举谁为王。 先有一只鸟说道:「当推举鸧鸹为王」。 另外一鸟反对:「这个不成啊!为什么呢?它是高脚长颈,很容易犯啄我们的头脑」。 众鸟附和说:「是的」! 又有一鸟说道:「当推鹅为王,因为它的身色绝白,为..
微妙比丘尼说微妙法 一个人没有病痛的时候,绝不会知道身体是苦的,没有遭遇恶劣环境的摧折,自己绝不会警觉反省,所以,环境决定人的行为。 当波斯匿王崩后,他的太子流离,摄政为王。这位太子暴虐无道,继位之后,常滥杀无辜,许多贵族妇女们感觉寒心,就有五百妇女一同去见微妙比丘尼,要求出家,并且请求微妙比丘尼开示出家道理,微妙比丘尼就述说自己出家的经过: 人生的淫欲,犹如猛火,火烧森林,损失不可计算。人在..
婆罗门旃沙女木盔谤佛 世尊在曰,常受国王长者恭敬供养,六师婆罗门徒,百般嫉妒,常以种种方法毁谤世尊。一日世尊正在对人天大众说法,忽然来了一位婆罗门女,名叫旃沙,她以木盔系腹,假作怀妊,走到世尊座前,说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家庭事,而说其他的事情呢?你今日一人独自在这里欢乐,就不知道我的辛苦。你先与我通,使我有孕了,今当临月,有关养育小儿的一切费用,你应当要给我」。 当时在座听众,听到这些莫不惊惶..
大妇与小妇 从前有一个人娶了两个太太,大妇没有儿子,小妇养了一个男儿,端正可爱,丈夫更加爱重小妇。大妇心内十分嫉妒,外表佯装爱念小儿如同亲子,那知即于这时起了杀害小孩的心。儿年一岁许,家中大小皆知大妇爱重小孩,无复疑心,那知大妇心毒如同毒蛇,竟用针刺小儿囟上令没皮肉,儿得病啼哭不止,家中大小都不知所以,不数日间儿即死了,大妇亦复哭啼,小妇思念啼哭昼夜不息,不复思想饮食,几至于死。后知为大妇所害,便..
国王礼小沙弥 阿恕伽王是崇敬三宝的,每见僧众即顶礼。有一次途遇一小沙弥,年才十七岁,王引到没有人看见的地方,即向沙弥顶礼,并向沙弥说:「你不要对人说,我礼拜你呢」! 当时小沙弥知道王虽然崇敬三宝,然仍有老幼的分别。正巧有一只小瓶,沙弥即入其中,复从瓶中出来,也以同样口气对国王说道:「王切不可以对人说,沙弥入此瓶中还又出来」。 国王答道:「我当要向人说,表扬沙弥定力,怎么可以不说呢」? 这样看..
唯上不下 昔有国王出游于外,每见沙门,即下车为沙门顶礼。 道人说道:「大王可以不必下车吧」! 王道:「我唯上不下也。为什么说唯上不下呢?我今为道人顶礼,寿终后当生天上,所以说唯上不下也」!..
到阎罗王前求索儿命 在法句喻经中说:从前有个婆罗门,少年出家,到了六十岁还不能得道,依婆罗门法,六十不得道,即可回家娶妻。这位婆罗门便归家娶妻居住,不久便生得一端正可爱的儿子,长到七岁大,攻书上学都很聪慧,辩才无敌,许多大人所不及,不料竟得重病,一宿命终。这位老梵志原想依靠这个儿子养老送终,今忽然死了,怎能怪他哭得死去活来呢?他伏在儿子尸身上不肯殡殓,最后还是经过亲友百般的劝说,才听计殓葬了。 ..
兄弟志念各异 从前有兄弟二人,拥有万贯家财,父母死得很早,无所依命,虽为兄弟,然而志念各异。兄好修道,弟爱家业,官爵俸禄,贪慕世间虚荣。由于住家靠近寺庙,兄常往庙里去学道,不问家事,弟见兄不问家事,心中不满,乃责问兄道:「我们是兄弟,父母死得早,应当勤俭生活,荣宗耀祖,你反而舍弃家业不问,追随沙门,听经闻道。沙门能给你衣食吗?家业转穷,财物耗尽,人不耻笑吗?凡为人子应当克勤克俭,继承家业,这才是孝..
偷香 从前有一比丘,在山林里修道,有一天于莲华池边经行,忽然闻到莲华的香味,鼻嗅到香气,心即生起贪着。 那管理莲华池的神即责备道:「你为什么舍去林下禅坐而来偷闻我的莲华香气呢?由于贪着香气,一切结使心念生起,这是犯不与而取的戒的呀」! 当时又来一人入池中,采取莲华,并且把莲华根茎都拔走了。 管理莲池的神,看见这人的行为,却默然一句话也不说。 比丘看到觉得很奇怪,就问:「这个人采取莲华,并且..
佛度三迦叶释尊成道后,首往波罗奈,度憍陈如五比丘,在鹿苑说法三月期中,耶舍等五十人来归佛,这时释尊的教团人数次第增加,达五十余人。该怎样展开教化,便成为当时释尊心中的重要问题。乃留耶舍等于鹿苑附近教化,释尊单身经往摩竭陀国出发!这时在摩竭陀国王舍城附近,博有声望的,就是事火外道三迦叶,为当代婆罗门教的大哲学家,全国人民都尊为智者,拥有弟子千人。但是我慢贡高,任何人说法,都不相信。释尊暗想到,要在摩竭..
佛施饭与狗 舍利弗以一钵饭供佛,佛即回施狗。旋问舍利弗道:「你以饭施我,我以饭施狗,谁得的福多」? 舍利弗答道:「如我所解佛义,当然佛施狗福多,为什么呢?佛田为第一,不如施狗」。 布施所得福报,全视心力优劣,不在所施物品的多少。佛以大悲心施饭与狗,以佛心殊胜,舍利弗的心千万亿倍也不及佛心。所以佛法重视大悲心,而不在物的优劣。..
世间苦的出处 从前有个五道比丘,常在山里树林下静修禅坐。那山上的鸟兽昆虫,常和他见面,在一起说话,彼此相安,他也就不怕了。 有一天,比丘在一棵大树下躺着,一只鸽子、一只乌鸦、一条蛇、一只鹿,也一齐来了,同比丘一块儿躺着。这些禽兽聚在一处,便发起议论来,他们的题目为: 「世间苦从什么地方出来」? 乌鸦先说道: 「世间最苦的,就是饥渴。在饥渴的时候,身体一点力气也没有,心神也就死了。为了寻找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