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嫦娥的神话故事(关于嫦娥的神话故事除了嫦娥奔月还有哪些)

更新:02-19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新中国的第一 | 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

视频加载中...

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如今,嫦娥奔月已经从神话变成现实。2007年,我国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我国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

按照“绕”“落”“回”三步走的战略,我国又相继发射了多颗月球探测器。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升空,获得了世界上最清晰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和三维立体模型图。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发射成功,同月14日成功落月,这是中国航天器,首次落在地球以外的天体。2019年1月3日,嫦娥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了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并开展着陆器的就位探测和月球车的巡视勘察。

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月球丢失的一段历史,最古老的(月球演化历史),这是人类第一次找到。

目前,嫦娥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再次自主唤醒,进入第九个月昼,继续开展科学探测。按照规划,未来,中国除了载人登月、还将建设月球基地,甚至探测更远的火星,以及太阳系行星际的穿越探测。

关于嫦娥,这些你可能不知道......

文/邓海春

“嫦娥奔月”这是我国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

嫦娥原作桓娥、姮娥,也写作常娥、素娥。嫦娥奔月神话,流传很早,最早的文字记载恐怕就是战国初期的《归藏》(已佚)。战国时屈原的《天问》,似乎也提及了这个故事,但没有说明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记载是汉代的《淮南子》。《淮南子.览冥篇》及东汉高诱注说:“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晋代干宝《搜神记》中也记载了这个故事。“恒”字又有“常”义,汉朝人避汉文帝刘恒之讳,改“姮娥”、“恒娥”为“常娥”。

羿从西王母那里取来长生不老药是很不容易的。西王母原是一个掌管瘟疫刑罚的怪神,有三只凶猛的青鸟经常轮流着找寻食物来供给她。西王母说居住的昆仑山,据《山海经》的描写,在赤水地方,方800里,高万仞,上边长有4丈高、五围粗的谷物,有九眼井、九座门,有九个脑袋的开明兽守门。西王母这些神仙都居住在八隅岩穴之中。不是依靠羿的坚强意志和无穷的力量,是没有办法去求取这不死之药的。

羿克服种种困难取来的不死药,嫦娥在偷吃以前也曾犹豫不决。据张衡《灵宪》记载:嫦娥请巫师有黄给她占了一卦。有黄对她说:“大吉大利!这卦说: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娘,将要独自到遥远的西方,世道这样黑暗,去吧!不要害怕,不要恐慌,越到后来越昌盛发达。”嫦娥听了有黄的话,才窃药奔月成了月宫中的神仙。

在汉代,对嫦娥窃药奔月是大不以为然的。张衡《灵宪》说:“姮娥窃羿不死药奔月,及之为蟾蜍。”蟾蜍就是癞蛤蟆。为什么“偏偏归妹”的美丽嫦娥,竟变成了形体丑陋的癞蛤蟆呢?这是明显的谴责嫦娥的意思。

现在传世的汉代画像石刻,伏羲和女娲手里所托的日月轮,月轮中画的就是蟾蜍。这个蟾蜍就是嫦娥。在有些汉画像里,嫦娥不仅变作蟾蜍,还被罚做苦工捣药。

六朝以后,嫦娥的地位才逐渐升高。刘宋时期谢庄《月赋》中说:“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即嫦娥)与后庭。”嫦娥才改变了形象,进了天帝的后庭。

到了唐代,李白、杜甫、李商隐等诗人都对嫦娥寄予了身后的同情。李白《把酒问月》诗:“白兔捣药秋复春,姮娥孤栖与谁邻?”捣药由白兔代替。杜甫《月》诗:“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也很同情嫦娥的寒冷寂寞生活。李商隐《嫦娥》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虽然对偷药之事念念不忘,但对嫦娥在碧海青天寒夜中的孤单心情,也深表体贴之情。

宋元时代,嫦娥奔月的故事就有了发展。《三余贴》记载:嫦娥奔月以后,她的丈夫羿昼夜十年成疾。正月十四日夜,有童子进宫求见,说:“我是嫦娥夫人的是使者。夫人知君怀念,但她无法下月宫。明天月圆的时候,君用米粉做丸,团团如月,放置在房屋的西北方,称呼夫人的名,夫人就可以下来与你相会。”到时候,果然嫦娥来了,夫妻俩恩爱如初。

随着时间的推移,嫦娥像美丽的月亮一样,成为温柔、聪明、善良的美人了。民间流传着嫦娥把幸福洒向人间的故事,如传说她在八月中秋时要把桂花洒到人间,据说杭州灵隐寺旁有一座山峰叫“月桂峰”,就是当年月宫落下桂子的地方。唐代皮日休有《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诗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也有一种说法:月仙为结麟,不是嫦娥。《三余贴》说:“今言月中有嫦娥,大谬,盖月中自有主者,乃结麟,非嫦娥也。”也有的古书,把结麟写成月精,与月同居,结麟是奔月的神仙。有的说结麟就是嫦娥。

还有一种说法:嫦娥是由常仪、常宜、常羲、尚仪演变而来。常仪可见《大戴礼》。《大戴礼.帝系篇》说:常仪为帝喾妃,娵訾女。以善于占月之晦、朔、弦、望而著名。《礼记》孔颖达疏又把常仪写作常宜。说帝喾次妃娵訾氏之女曰常宜,生帝挚。《山海经.大荒西经》说:“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有人说帝俊即帝喾,常羲即常仪。《吕氏春秋.勿射篇》说:“尚仪作占月。”有人说古读常为尚,尚仪即常仪。

常羲生十二个月亮的说法,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雏形。月亮在黑暗的夜晚,给人以美丽的光亮。上古的人民观察月亮明、暗、圆、缺的变化,掌握了每月29天左右发生一次盈亏。每12个月又有一个周期,“十二”的观念便随着古人对月相的观察而产生了。

邓海春 作品

(版权@作家邓海春 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工作联系、约稿:manjusridhc@163.com)

新闻背景:中国嫦娥工程大事记

中新社西昌12月8日电 将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嫦娥月球探测器8日凌晨成功发射,至此,以“嫦娥奔月”神话故事命名的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已成功实施5次发射任务。

据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介绍,嫦娥任务的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提供的嫦娥工程发展大事记如下:

1991年,中国航天专家提出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1999年,原国防科工委组织有关部门系统论证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

2000年,中国科学院通过对探月科学目标的评审,并据此科学目标开始研制有效载荷。

2002年起,原国防科工委组织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研究月球探测工程的技术方案。经过两年多努力,落实探月工程技术方案,建立全国大协作工程体系,并提出立足中国现有能力的绕月探测工程方案。

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命名为嫦娥工程。

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将“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列入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

中国嫦娥工程分三期实施,俗称“绕”“落”“回”探月工程“三步走”:

探月工程一期的任务是实现环绕月球探测。2007年10月,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在轨有效探测16个月,2009年3月成功受控撞月,实现中国自主研制的卫星进入月球轨道并获得全月图。

图为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探月工程二期的任务是实现月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2010年10月嫦娥二号成功发射,作为先导星,嫦娥二号为二期工作进行多项技术验证,并开展多项拓展试验。其中,2012年12月,嫦娥二号卫星在距地球约700万公里远的深空与图塔蒂斯小行星交会,并获取小行星高清晰图像。

图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实时测控“嫦娥二号”飞越探测小行星任务。孙自法 摄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并实现落月开展月面巡视勘察,获得大量工程和科学数据。嫦娥三号着陆器还创造出迄今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人造航天器的纪录。

资料图为嫦娥三号着陆器及月面彩色图像。(国防科工局供图)中新社记者 钟欣 摄

探月工程三期的任务是实现无人采样返回。2014年10月,中国实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验证返回器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地球相关关键技术。11月,飞行器服务舱与返回器分离,返回器顺利着陆预定区域,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随后服务舱继续开展拓展试验,先后完成远地点54万公里、近地点600公里大椭圆轨道拓展试验以及环绕地月L2点探测、返回月球轨道进行嫦娥五号任务相关试验。

2018年5月,探月工程嫦娥任务“鹊桥”中继星成功发射,顺利进入月球至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转移轨道,6月进入环绕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使命轨道,成为世界首颗运行在地月L2点Halo轨道的卫星。(完)

【关于嫦娥的神话故事(关于嫦娥的神话故事除了嫦娥奔月还有哪些)】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关于嫦娥的故事有哪些,关于嫦娥的故事有哪些人物 下一篇:关于嫦娥的神话故事有哪些、关于嫦娥的神话故事有哪些除了嫦娥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