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除了嫦娥奔月的传说,还有什么传说呢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
1.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成功后娶了嫦娥,王母给了他一包成仙的药,但后羿只想和嫦娥在人间长相厮守.后来因为降蒙心怀不轨,嫦娥被迫把这包药吃了,飞落到月亮上成了仙,从此两人分离.此后百姓们开始向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2.吴刚伐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3.玉兔捣药
传说中月宫里有一只白色的玉兔,她就是嫦娥的化身.因嫦娥奔月后,触犯玉帝的旨意,于是将嫦娥变成玉兔,每到月圆时,就要在月宫里为天神捣药以示惩罚。
中秋节,是中国的一个古老节日,因为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秋季的正中,所以称为中秋节.节日的特色是吃月饼和提灯笼。中秋节和农历新年一样,是一个家人大团圆的家人。关于中秋的传说还有很多,但总而言之,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月色也最皎美。家家户户都享受着团聚的喜悦。
新闻背景:中国嫦娥工程大事记
中新社西昌12月8日电 将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嫦娥月球探测器8日凌晨成功发射,至此,以“嫦娥奔月”神话故事命名的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已成功实施5次发射任务。
据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介绍,嫦娥任务的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提供的嫦娥工程发展大事记如下:
1991年,中国航天专家提出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1999年,原国防科工委组织有关部门系统论证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
2000年,中国科学院通过对探月科学目标的评审,并据此科学目标开始研制有效载荷。
2002年起,原国防科工委组织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研究月球探测工程的技术方案。经过两年多努力,落实探月工程技术方案,建立全国大协作工程体系,并提出立足中国现有能力的绕月探测工程方案。
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命名为嫦娥工程。
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将“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列入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
中国嫦娥工程分三期实施,俗称“绕”“落”“回”探月工程“三步走”:
探月工程一期的任务是实现环绕月球探测。2007年10月,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在轨有效探测16个月,2009年3月成功受控撞月,实现中国自主研制的卫星进入月球轨道并获得全月图。
图为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探月工程二期的任务是实现月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2010年10月嫦娥二号成功发射,作为先导星,嫦娥二号为二期工作进行多项技术验证,并开展多项拓展试验。其中,2012年12月,嫦娥二号卫星在距地球约700万公里远的深空与图塔蒂斯小行星交会,并获取小行星高清晰图像。
图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实时测控“嫦娥二号”飞越探测小行星任务。孙自法 摄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并实现落月开展月面巡视勘察,获得大量工程和科学数据。嫦娥三号着陆器还创造出迄今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人造航天器的纪录。
资料图为嫦娥三号着陆器及月面彩色图像。(国防科工局供图)中新社记者 钟欣 摄
探月工程三期的任务是实现无人采样返回。2014年10月,中国实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验证返回器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地球相关关键技术。11月,飞行器服务舱与返回器分离,返回器顺利着陆预定区域,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随后服务舱继续开展拓展试验,先后完成远地点54万公里、近地点600公里大椭圆轨道拓展试验以及环绕地月L2点探测、返回月球轨道进行嫦娥五号任务相关试验。
2018年5月,探月工程嫦娥任务“鹊桥”中继星成功发射,顺利进入月球至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转移轨道,6月进入环绕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使命轨道,成为世界首颗运行在地月L2点Halo轨道的卫星。(完)
嫦娥:碧海青天夜夜心
小时候,不止我一个人认为,天下最美的女人,一定非嫦娥莫属。西施,杨玉环,王昭君,貂蝉,在我们小孩的认知里,只是模糊的传说,并不能算作最美。
沉在水底的鱼,落在地上的呆雁,云朵遮住月亮,牡丹合拢花瓣。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我们小孩谁见过呢?夏天的夜晚,天上的嫦娥,却常常见到。她在天上,住在月宫里。
夜晚,在院子乘凉。躺在外婆怀里,外婆的蒲扇摇呀摇,扇底清风,温柔又清凉。村庄的夏夜,多安静。蛐蛐叫,蛙鸣,听着一点都不嘈杂,汇成清幽的乡村小夜曲,人们枕着它入眠。
那时的乡村,有漫天星河。那是一群仙女在遨游夜空,闪亮的星子,像是仙女裙衫的珠钻。每天晚上,外婆摇着扇,指给我天上的星星。牵牛星,织女星,还有长得像勺子的北斗七星。
最喜欢望着天上一轮明月,听外婆讲嫦娥的故事。每天听都不厌烦。那银白硕圆的月亮里,有灰白的模糊影子。果真能看到一棵桂花树,看到吴刚举着斧子砍树,美丽的嫦娥仙子抱着玉兔,和外婆说得一模一样。
月宫清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明·边贡《嫦娥》
清冷孤寒的月宫,桂花正葳蕤。一年又一年,孤清的广寒宫里,一棵桂花树,孤独地生长,孤独地结了一树繁花。尘世间的人啊,望着天上的月亮,总要如数家珍地讲广寒宫,那棵桂花树,伐树的吴刚,蹦蹦跳跳的玉兔,更是会讲起月宫里,最美的嫦娥仙子。却不知广寒宫里,只有玉兔陪伴的嫦娥,她是否常常轻叹,忆起在人间的日子。
童年的乡村,没有桂花树。最遗憾的事情,是喜欢花儿的外婆,为何不种一棵桂树。房前屋后和院落,只有太阳花,葵花,萱草,石榴树,柿子树。若有桂花树,会不会每个夜晚,我和外婆熟睡了,整个村庄熟睡了,嫦娥仙子都会悄悄地,飞到我的小村庄……
前些年,有次报团去毗邻陕西的湖北小城旅游。小城的街道两侧,遍是桂树,花香袭人。总觉得,看着普通的桂树,是任何花树都比不了的,它不是凡树,是带了仙气的花树,是仙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八月十五中秋夜,一粒粒桂花,宛若一颗颗碎玉,自月宫姗姗而来,落在人间。天竺寺殿前的台阶上,洒满了桂花。一朵一朵,都是那么洁白鲜活,似乎还带着月宫的清露。天上的事情至今让人不明白,吴刚为什么年复一年,不知疲倦地砍伐桂树。也许,世上桂树的朵朵落花,都是嫦娥仙子撒向人间的啊。
小时候,外婆一手提着小木凳,一手领着我,去邻村看露天电影,秦腔戏《三滴血》。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天上月色皎洁,田野夏虫轻鸣。外婆赶路前行,我走几步,望一眼月亮,它跟着我。再走几步远,望一眼天上,月亮还是跟着我,也跟着外婆。
我甩掉外婆的手,一口气跑了很远,停下来。月亮怎么还是不远不近地跟着我。外婆笑了,指着圆圆的月亮说,小娃娃走夜路,有月亮镜子照着,脚下的路亮堂堂,不摔跤。外婆说,月亮晚上从老远老远的大海升起。我和外婆,没有见过大海,大海那么远。
我和外婆,却经常见到,比大海还要远的月宫里,美丽的嫦娥,石臼里捣药的玉兔。一抬头,就看见了。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唐·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纵使有天梯,谁又能抵达高悬在天上的月亮。月儿却一路跟随着夜行的人。它皎洁如飞往夜空的明镜,照亮天上的宫阙。彩云追月,云烟消散,明月的清辉遍洒人间。
海上生明月。夜晚,明月被大海托起,又在拂晓,隐没在云端。每个春秋冬夏,月宫里的玉兔,石臼中捣着长生不老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广寒宫里的嫦娥仙子,过着孤冷清寂,无人相伴的日子。
记得小时候,装饼干的高筒铁皮盒上,印着嫦娥奔月的图案。常听外婆讲嫦娥的传说,一遍又一遍。外婆说,嫦娥不想离开人间,她一时好奇,偷吃了灵药。她飞出和后羿生活的村庄,越飞越高,她听见后羿和乡亲们唤她,可她回不去了,只有留在离人间最近的月宫。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李商隐《嫦娥》
夜已深。镶嵌着云母的屏风,映出愈来愈暗的烛影。天上的银河消逝,星子也逐渐隐去。静寂的夜晚,月宫里的嫦娥,应是后悔偷吃灵药。人间已是遥不可及,广寒宫清寂寒冷,只有碧海青天,夜夜伴着她,孤寂落寞的一颗心。
今夕何夕。许是,广寒宫美丽的嫦娥仙子,每个日夜,都以后羿妻子,村妇嫦娥的人间回忆,取暖。
-作者-
童话。北方女子。
【关于嫦娥的神话故事有哪些、关于嫦娥的神话故事有哪些除了嫦娥奔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