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故事名称四个字、有关孔子的故事四个字

更新:02-20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六个故事,二十四个字,包含了孔子一生的智慧

1、满而不覆

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

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

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

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2、善与人交

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

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

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

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

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3、君子之态

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4、失人失言

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

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的人;

当他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很善于明辨,对答如流;

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

与下大夫交谈时,侃侃而谈,和气而又欢乐;

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

根据人的性格特征和场合说话,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气。

5、自强不息

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就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

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

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说:“咱们快点走吧。”

孔子说:“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样呢?”

顺境不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心存正义、自强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对手。

6、处世圆明

孔子问礼老子

辞行时,老子对他说:“富贵之人送人以财,仁义之人送人以言,我不富贵,就窃用仁人的名义送你一句话吧:头脑聪慧、洞察一切反而濒临绝境,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揭发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子女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也不要有自己。”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宽则得众,苛则失人。

胸无渣滓自会处世圆明,眼无成见才会学富五车。

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

成语故事系列之——韦编三绝:孔子的勤奋与求知精神

中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他不仅创立了儒家学说,还为后世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智慧遗产。其中,“韦编三绝”这个成语便是用来形容孔子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的时代,了解这位伟大人物的故事。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诸侯纷争、战乱频繁的时代。周王室逐渐衰落,各地诸侯纷纷崛起,形成了“春秋五霸”的局面。在这个背景下,社会动荡不安,但同时也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思想流派。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如何重建秩序、恢复和平,于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变革之中。他目睹了礼崩乐坏、道德沦丧的现象,决心通过教育来改变现状。孔子一生都在致力于传播自己的学说,培养弟子,整理古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孔子出生于鲁国(今山东曲阜),自幼聪明好学,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他年轻时便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曾拜多位名师学习礼仪、音乐、射箭等各种技艺。然而,孔子并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他深知要想真正理解世界,就必须深入研究古代经典著作。

在那个时代,书籍非常珍贵,大多数都是用竹简制成的。竹简是将竹片削成薄片,在上面刻字,然后用牛皮绳(即“韦”)串连起来,形成一本书。由于竹简沉重且不易携带,阅读和保存都非常困难。但是,对于像孔子这样热爱学习的人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

有一天,孔子得到了一本《周易》,这是一本关于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经典著作。《周易》内容深奥,语言晦涩难懂,但对于孔子来说,它却是一部极其重要的书籍。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本书,孔子日夜苦读,反复琢磨其中的道理。

孔子读书非常认真,每次翻阅竹简时都会小心翼翼地解开牛皮绳,仔细阅读每一个字。由于长时间的使用,牛皮绳渐渐磨损,最终断裂。为了继续学习,孔子只好重新更换新的牛皮绳。就这样,经过多次更换,牛皮绳竟然断了三次!这就是“韦编三绝”的由来。

孔子并没有因为竹简的损坏而放弃学习,相反,他更加珍惜每一次阅读的机会。通过不断地钻研,《周易》中的深奥哲理逐渐被他所掌握。孔子不仅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还将自己的见解融入到了儒家学说中,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韦编三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代表了一种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几个重要的道理:

1. 勤奋刻苦: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宗师,正是因为他始终保持着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

2. 持之以恒:面对困难时,我们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勇敢地迎接挑战,始终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 尊重知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份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即使条件艰苦,也要想尽办法获取知识,提升自我。

4. 勇于创新: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继承前人的智慧,还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断创新和发展。孔子通过对《周易》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丰富了儒家学说的内容。

希望这个故事能让你更好地理解“韦编三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汲取力量,成为一个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人。孔子的事迹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任何人都能够在自己的领域里创造奇迹。同时,这种求知精神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不断追求真理,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

总之,“韦编三绝”的故事不仅是对孔子个人成就的赞美,更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激励。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来自于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像孔子那样,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的热情,就一定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关于孔子的故事名称四个字、有关孔子的故事四个字】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关于孔子的故事名称,关于孔子的故事名称叫什么 下一篇:关于孔子的故事名称有哪些、关于孔子的典故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