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亲敬老的故事50字,孝亲敬老的故事3个50字

更新:02-20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关于孝心的几则故事,欢迎阅读

每次放学回家,奶奶总是替我忙前忙后,没有一丝空闲。但令我感激的,不是她的忙碌,而是她招待我吃。每次吃饭,她只吃小菜,并且吃得津津有味。我问她:“您为什么只吃这些?”奶奶总是说:“吃这些又不怎么样?”我无话可说,倒是像欠了什么。

一天,我和奶奶一起去买菜。回家后,我看奶奶正要煮饭,就对奶奶说:“我来帮您煮饭!”奶奶不满地说:“这,你是弄不好的。”

“我会煮饭,我真的会煮饭。”我迫不及待地回答,奶奶只好由我了。

吃饭了,奶奶把菜端上来,有鱼、白菜、鸡翅膀。我看奶奶总是吃白菜,根本不吃鱼和鸡翅膀,很吃惊。

我想:奶奶光吃白菜不行,还得吃点别的。我就吃了一点鱼,装作难受的样子,故意说:“不好吃。”

“不好吃,给我。” 奶奶不慌不忙地说。

我忙用筷子夹起鱼,放在奶奶碗里。我说:“我不爱吃,就给您吃。”

奶奶惋惜地说:“别人说吃鱼尾巴,就跑得快;吃鱼眼睛,眼睛就亮;多吃鱼,人会变机灵。你怎么就不吃呢?”

我趁机夹了一个鸡翅膀,放在奶奶碗里。奶奶叹了声气,说:“你不吃,你买来干什么?不能白白浪费呀!”我撒娇似地说:“您一直吃白菜,也不行,总得吃点肉。”

吃完饭,奶奶刚准备去洗碗,我就跑过去对奶奶说:“我会洗碗,让我来洗吧!”奶奶说:“你弄不好的,不把碗摔破了。”我说:“我暑假在妈妈那里,经常洗碗,从来没有摔破过。”奶奶说:“好,好,你就别把摔破碗了。”我拿着碗就去洗了。

这一天,我没有做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却如释重负。

孝心的简短故事2

母亲节来临,网络又沸腾了。人们晒出了各种各样,准备已久的精美礼物。图片、文字层出不穷,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渐渐的,原本是给予母亲的感恩和敬意,无意中蒙上了一层“秀”的面纱,但孝顺不等于作秀。

从幼儿园起,每个母亲节,我都会送给妈妈一个小礼物,有时是一张贺卡;有时是陶泥挂件;有时是折纸作品。记忆最犹新的是那一年,想到妈妈的生日和母亲节离得很近,就相差一两天,一个念头从心底油然而生:送妈妈一个蛋糕,在她生日那天,提前过一个母亲节!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焦急地等待着,恨不得坐上时光穿梭机,立刻飞到妈妈生日那天。盼星星,盼月亮,终于,那神圣的一天到来了。那天晚上,妈妈恰巧不在家,我迫不及待地拉开抽屉,拿出了20元零花钱,拉着老爸,跑向了附近的裕达饼家。走进店门,冷柜里琳琅满目的蛋糕,看得我眼花缭乱,买哪一个呢?我来来回回地度了几圈,目光被一个蛋糕吸引了:蛋糕不大,放在一个爱心形的陶瓷杯里,铺着雪白的奶油,鲜红的草莓旁插着两根饼干棒,简约而精致,是妈妈喜欢的类型,就是这个!我付了钱,欣喜地跑回了家,等待着妈妈回家。

咔哒”,门开了,妈妈回来了。我连忙提起蛋糕,跑到门边,递到妈妈面前,激动地大喊:“妈妈, 母亲节快乐!生日快乐!”“宝贝你记错了,今天不是母亲节。”妈妈笑开了花,脸也亮晶晶了。

我调皮地一笑,纠正道:“我知道呀,今天是你的生日,所以就顺便提前过一个母亲节。”妈妈听了,抱住我快乐地笑了,我也高兴地笑了,心中溢满了甜甜的味道。

20元的小蛋糕,并不是价值不菲的高档礼品,但在妈妈眼里却弥足珍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礼物不在于价值与数量,千里送鹅毛,礼物看似轻贱,一文不值,但从千里之外而来,重的是情深义重。当礼物的动机变了,钻石也不如那根鹅毛珍贵。真正的爱是心底的一泓清泉,它深藏在我们心灵的深处,它很普通,很寻常。只要有一颗孝顺的心,每天都是母亲节。

孝心的简短故事3

孝顺是什么?孝顺是亲人在小事上遇到困难,得到晚辈的关爱。

记得有一次,妈妈干完家务坐在床上,我过去找东西时,发现妈妈脸色苍白,嘴唇发灰,活象一位死者。当我问妈妈怎么了时,平日她说话时,好像要震破楼 房,但这时说话像蚂蚁说话,我听不见。我想她一定是生病了,正当我摸妈妈的头时,大吃一惊,因为妈妈的头如正午时探汤一样。我问妈妈:“您是不是生病了? 要不要我给你测量体温呀?”

妈妈说:“我测过体温了。”

妈妈话音刚落,我便走出房间,走到茶几前把热气腾腾的水倒入妈妈的杯子里,并小心翼翼地送到妈妈跟前,准备给她喝,对她说:“小时候您不是常对我说发烧时要多喝水才能退烧吗,现在你就多喝些水吧。”

妈妈听了便恍然大悟,喝下开水。接着,我又说:“妈妈,我为你刮痧吧。”

说完,我便拿出万金油在妈妈背上沫油,把万金油的 盖 子盖上,再拿起牛骨刮痧片在妈妈身上刮。我因怕妈妈疼,刚开始刮得很轻。妈妈突然说:“儿子你刮得太轻了,没效果,能重一点吗?”

我听后摩拳擦掌,再次拿起牛骨刮痧片,咬紧牙根,使出吃奶的劲开始刮痧。妈妈认为还不够重,便说:“儿子气力再大一点。”

我听了用出了九牛二虎的劲,终于,我的鼻子冒出了汗。我就这样不停地刮着。不久,我看见妈妈的背红通通的,认为妈妈很疼,便问道:“妈妈,疼不疼呀?”

妈妈回答:“你刮得越疼病越容易好。”

我听后使出浑身的劲,过了一会儿,我早已大汗漓漓,上气不接下气。不知妈妈是舒服了,还是认为我刮得不好,便说:“儿子,我想睡觉了,你也回去睡觉吧!”她摸着我满是大汗的头,说:“儿子,谢谢你帮妈妈刮痧,你已经长大了。”

说完,便盖上棉被让我出去时把门关上。我悄悄地走出去,轻轻地关上门,我也躺在床上,心想:“现在,奶奶爷爷回老家,爸爸在外面工作,我怎么也要担起生活的重担!”

不久,当我醒来时,妈妈已在客厅了。妈见我出来了,便说道:“儿子,谢谢你刮的痧!现在我好多了。你渐渐懂事了,你也懂得了孝顺。”

这时我豁然开然。原来,这就是一个小小的孝顺,没想到孝顺这么简单。

孝心的简短故事4

有句古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孝顺,是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一直在宣传的品格。

其中《二十四孝之十二卧冰求鲤》令我印象颇深。东晋时期,有个人叫王祥,家境贫寒,父亲还给他带回来一个后妈。后妈对这个孩子十分残忍,不是让他劈柴,就是让他抬水,将体力活全扔给了他。但王祥毫无怨言,一天比一天有劲。一个冬天,他的后妈得了重病,王祥每日为他熬粥,他的继母还不停抱怨,“怎么天天都是粥啊?我命真苦,我想要的是鱼。”王祥一听,连忙跑出屋外,冒着那丝丝寒风和鹅毛大雪,艰辛地来到了冰面上,拿起一块大石头砸,砸了一下之后,心想,这不是办法,我得另外想法子才行!忽然,他看到一片冰在他手中融化了,于是灵机一动,脱掉衣服,将身体与冰块近距离接触。他脸上的血色渐渐没了,终于,冰面裂开了,他从冰里捉到两条大鲤鱼。穿上衣服后,他赶紧跑回了家。他一进家门就为母亲送上两条鱼,说:“我看母亲如此想吃,就去抓了几条给你。”后妈也挺感动,然后改掉了坏毛病,对王翔就像对亲生儿子一样。最后,王祥也当上了大官,一直幸福地生活着。

在我心里,孝顺不是故意装出来的,而应该是每时每刻都要做到。为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是一种孝顺;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是一种孝顺;平时不将好吃的占为己有,与父母分享,也是一种孝顺!

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也要懂得尊敬师长。孝亲,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孝心的简短故事5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青少年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孝敬父母, 不是光用嘴巴来说的;也不是只给予父母金钱和物质上的满足,却很久都没有回过家陪父母聊天、说过自己的心里话的;更不是因为工作忙没时间而借故很久都没有回过家陪陪父母的,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孝敬父母,并不是体现在要做一番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而是体现在平时为父母做的一点一滴的小事情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体现。

电视台常播放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年轻的妈妈给自己的母亲洗脚,并且告诉老人这对她的脚有好处。这一切都被自己的孩子看见了,有一次当她下班回到家的时候,自己的孩子一边端着洗脚水向她走来,一边说:“妈妈,洗脚!”端不稳水的小朋友,水花溅到她一脸。这种发自内心的孝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

孝敬父母,是在父母工作累回家休息时给父母递上一杯热茶;孝敬父母,是在父母伤心、难过时送给父母一句温暖而又安慰的话语;孝敬父母,是在父母劳作累时给父母捶捶背、捏捏腿。而这些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腿脚不利索的老人,她的儿子和儿媳看他不顺眼、碍事,觉得他是个累赘,她的儿子和儿媳就商量送他到郊外的一片树林里。有一天晚上,他的儿子和儿媳趁他睡的时候,便悄悄的将他背起。这时老人8岁的孙子突然起来了,他不明白他爸爸妈妈在干什么,便悄悄地跟着爸爸妈妈来到郊外的一片小树林里,进了林子,只见他的爸爸妈妈将他的爷爷扔在了只铺了一张席子的草丛里,而且只给了他的爷爷一床薄薄的被子。“哦!原来,爸爸妈妈是想丢下爷爷。”于是,他像大人一样对他的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等你们老了以后,我也把你们背到这里来,也给你们一床薄薄的被子,一张席子。”爸爸妈妈听见了儿子的一番话后,后悔莫及,他们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残忍,多么地伤人!于是赶紧把老人给背会家,好好的赡养了,并且告诉自己的儿子以后要好好孝敬父母,不要走他们的后尘。由此可见,孝敬父母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其实,孝敬父母很简单。只要在父母下班回到家时给父母递上一杯热茶;在父母伤心难过时送给父母一句温暖的话语;在父母工作劳累时给父母捶捶背、捏捏腿。哪怕只是对父母嘘寒问暖,讲讲学习的近况,都能体现出孝敬父母,都能够让父母心满意足。

父母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无偿地付出了艰辛,是多么的伟大啊!他们理应受到孩子们的孝敬,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孝敬父母,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吧!

又逢重阳,重温习近平尊老敬老的暖心故事

10月7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至。

习近平曾说:“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几个暖心故事,感受习近平尊老敬老的情怀。

1、 第一次在《》发表署名文章,主题就是“尊老”

老人,在习近平心中一直是一份沉甸甸的牵挂。

习近平第一次在《》发表署名文章,主题就是“尊老”。这篇题为《中青年干部要“尊老”》的文章篇幅不长,却真实反映了他尊重、爱护老干部的心声。

发表这篇文章时,习近平31岁,刚刚履新河北正定县委书记一年。当时,他把县委仅有的一辆212吉普车配给了老干部使用,自己则轻车简从,只要不出城关就骑自行车。习近平要离开正定时,一些老干部眼圈儿都红了。一位叫祁永的老干部说:“习书记,我们可不愿让你调走哩。”

2、曾登门看望这位获共和国勋章的老人

9月29日,新中国70周年大庆前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举行。

这几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平均年龄达91岁。习近平和他们一同进入会场,亲手为他们佩戴勋章,表达深深崇敬之情。

其中一位,习近平8年前还曾登门拜访。他就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 90岁高龄航天科技专家孙家栋。

2011年的农历小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看望了三位为新中国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其中就包括孙家栋。

在孙家栋家中,习近平坐在孙老和他的爱人中间,关切地询问他的身体和起居情况,并对他为我国航天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敬意和感谢。

授勋仪式上,孙老坐轮椅入场,习近平弯腰为老人佩戴勋章的一幕,既是对英雄模范的崇敬,也是尊老敬贤最生动的体现。

3、考察北大,专程看望资深老教授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到北京大学考察。他特意来到临湖轩北侧的庭院中,看望钱乘旦、杜维明等资深老教授。

习近平说,看到各位老教授身体健康、精神矍铄,非常高兴,你们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悉心育人,为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优秀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我向你们表示敬意。

2014年,也是在北大,习近平来到北大人文学苑,著名哲学家汤一介从研究室走出来欢迎,习近平快步迎上去同汤教授亲切握手。一张习近平与汤老亲切牵手的照片就这样被定格。

4、表彰大会上,为老人“让座”

2017年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有一幕感人场景。

当习近平准备同代表合影时,看到93岁的黄旭华和82岁的黄大发两位道德模范代表年事已高,站在代表们中间。习近平握住他们的手,微笑问候:“你们这么大岁数,身体还不错。你们别站着了,到我边上坐下。”习近平拉着他们的手,请两位老人坐到自己身旁来,两人执意推辞,习近平一再邀请,说:“来!挤挤就行了,就这样。”

习近平“让座”的这个小小细节,感动全场。挪椅子、扶老人、坐身边,一连串动作让网友直呼“太帅了”。

5、文艺工作座谈会,提醒老艺术家们休息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现场,一个细节被媒体捕捉到。

当文艺界代表们发言结束,习近平准备发表讲话时,望了望90岁高龄的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冯其庸先生,并对大家说,今天出席座谈会的不少老艺术家年事已高,大家如果累了,就到休息室休息或者走动走动。

一句话打动了现场的不少文艺工作者,深感总书记“从细微处体现了对大家的尊重与关爱”。

6、会见道德模范时,向老阿姨致敬

2013年9月26日,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习近平特别向一位老阿姨致敬。他饱含深情地说:“我刚才看到这位老前辈,她就是我们的老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她今年90多岁了,我看到她以后心里一阵阵的感动。”

习近平对在场的300多位与会者介绍,甘祖昌是我们共和国的开国将军,新中国成立后,他当了将军,但是他坚持回家当农民。半个世纪过去了,龚全珍老人仍然弘扬着这种精神,她几十年扎根基层,致力于乡村教育事业。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我再次向龚老前辈表示致敬。

习近平一直牵挂着龚老,2016年春节前,习近平来到江西,又特地看望了93岁的龚全珍。

7、十八洞村,与苗族老人“认亲”

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习近平认了一位大姐:石爬专。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沿着狭窄山路辗转来到十八洞村特困户施齐文家。木屋四壁黝黑,一盏节能灯是唯一“电器”。老人老伴石爬专问:“怎么称呼您?”村主任说:“这是总书记。”习近平握住老人的手询问年纪,听说老人64岁了,他说:“你是大姐。”

8、考察养老院,亲手为老人端饭菜

2013年2月,习近平到兰州一家养老院的餐厅考察工作。一进门,他笑呵呵地和门口的老人们打着招呼:“大家好啊,我来看看大家,祝大家新年好。”

正是午饭时间,习近平说:“我也给老人端一份菜。”他发现72岁的杨林太老人面前还没有饭菜,就径直走过去,把一盘热气腾腾的饭菜递到老人手里,亲切地说:“请老人家吃饭。”

接着,习近平对所有就餐的老人朗声说道:“党和政府非常关心老年人的生活,希望你们生活好,身体健康,快快乐乐,安享晚年。”

“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尊老敬贤,习近平的这份情意,一直没有变过。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央视网、新华网、甘肃日报)

(来源:客户端)

孝亲敬老的楷模-----王升章 王希玲的爱情故事

本报讯(记者 鲁冬生)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时逢兰州大学110周年华诞之际,早年曾经是兰大学子的王升章、王希玲夫妇,如今,在西安已退休多年。他们的爱情故事和孝亲敬老美德,深深触动了许多人,也感动了更多年青人和中老年人,党和政府给予很高的荣誉并赢得人民的赞誉。2006年10月荣获全国“中华孝亲敬老之星”奖。

1955年王升章、王希玲同时考入兰州大学化学系乙班,两年后他们分在分析化学专业,同一个学习小组,一起聆听老师的教诲,一起在教室、图书馆自习。回忆起当年的年青时代,他们没有甜言蜜语,没有海誓山盟,但是相互心中都有彼此。

岁月如歌,美好的时光伴随他们度过了80多个春秋。2019年是王升章、王希玲离开母校兰州大学60周年,也是他们结婚60周年的纪念。两位老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原来生活中还有许多值得回味的地方。母校给他们补办集体婚礼,重温年轻时代的甜蜜和对今天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说起王升章与王希玲的爱情故事,还得从他们的大学时代说起。他们相识于兰大,相恋于兰大,结婚在兰大,那个年代的结婚证上没有照片,类似奖状的一张纸,王升章当时是兰大的篮球队队长,他们结婚当天有陈文涵老师,班上的同学和全体篮球队员一起贺喜,大家在一起吃糖,瓜子,花生,就算结婚了。

1959年他们双双分配到陕西省冶金研究所,即现在的西北有色地质研究院化验室。

结婚后的小日子,地域生活饮食习惯的不同,互相都需要磨合,度过了60年的婚姻。王希玲这样说道,“要问我什么是爱情呢?我想最好的爱情莫过于这样:他眼里只有我,在生活中,平平淡淡,却又互相关心,无比温馨”。

王升章与王希玲不仅彼此相亲相爱还彼此爱对方的家人。他们认为所谓爱情就是日常生活的点滴,打磨出光阴的天长地久。

在西安定居以后,夫妇俩不放心婆母一个人独居渭南农村,就接到西安和他们一起生活。婆母刚来时衣服上,身上全是虱子,王希玲就给婆母勤洗澡,一天换三次衣服,把衣服用开水上煮,直到虱子绝迹为止。

据了解,王希玲是四川人,婆母是陕西人,在饮食上差别很大,老人爱吃饸饹,麦饭,菜盒子,肉夹馍,面皮,面鱼等陕西农家饭,王希玲都尽量满足老人的要求,让老人吃的舒服可口。

婆母讲究73岁开始过寿,为了让老人高兴,王升章和王希玲从老人73岁开始到105岁,给老人先后操办了32次过寿。每次过寿,除西安的客人外,农村老家还要来人,通常是近四十人之多,老家来的人都是提前来,有些亲戚经常住上十天半个月才走。来的人多,夫妇俩打地铺,睡沙发,热情招待远到而来的亲属们。

2005年9月5日婆母不慎摔倒骨折,从此以后生活不能自理,王希玲为老人每天端屎端尿,由于老人长期卧床,经常大便不通,王希玲就用手抠,为老人减少痛苦。

2006年8月29日,婆母昏迷二十多天,全家人一边给老人准备后事,一边不放弃治疗,昼夜给老人输液,打营养液,一家人轮流守护在老人床前,给老人导尿,吸痰,用棉球擦嘴,洗身,翻身……,在全家人精心护理和医生的治疗下,二十多天后,老人终于醒过来了。

婆母后期脑萎缩,经常发脾气,摔东西,情绪不好,家人都用豁达,宽容的心态对待老人,安慰老人。王升章、王希玲夫妇一家人(两个儿子,两个儿媳,一个女儿,女婿,一个孙子,一个孙女,一个外孙),都怀着一颗爱心,孝心侍候老人,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一家人其乐融融,家庭充满着欢乐祥和。

2012年5月23日王希玲的婆母幸福的度过了105岁生日后,平静的离世。

送别老人之后,王升章和王希玲夫妇开始自己的生活,两个人互相陪伴,一起国内外旅游,探亲,访友,两个人一起住院,一起做家务,一起做饭,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彼此相依偎靠,过着简单而又丰富的晚年生活。

回首往昔,王升章、王希玲夫妇光阴的动人之处已经过去了八十多载,从情出于兰两个人的结合,一生共同抒写爱情故事的美好篇章,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们现在幸福美满的大家庭老少共十三人四世同堂,生活过的祥和美满幸福!

百善孝为先。年过八旬的王升章、王希玲夫妇,为子孙后代做出榜样,为我们这个时代添彩。2006年12月9日荣获“雁塔区2006年度好家庭”称号,2008年3月荣获雁塔区“十佳和谐家庭”称号,2014年5月荣获西安市“最美家庭”荣誉称号,2015年荣获雁塔区“最美家庭”荣誉称号。王希玲本人2006年10月荣获全国“中华孝亲敬老之星”奖,2009年10月荣获陕西省“孝亲敬老之星”奖,2010年3月荣获雁塔区“百年妇运一百名风采女性”荣誉称号2013年3月荣获“雁塔区好媳妇”荣誉称号。

王升章、王希玲老人抒写爱情故事一路走来,谱写孝亲敬老新篇赢得万众点赞。他们表示将一起手牵手,互相扶持,过好幸福的晚年。

今年8月时逢兰州大学110周年华诞,二老非常激动和高兴。他们说感谢兰大给我们一次重新回归母校参加兰大110周年华诞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与亲爱的老师与学友们相聚。

责任编辑:杨勇

【关于孝亲敬老的故事50字,孝亲敬老的故事3个50字】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关于孙悟空的十个故事、关于孙悟空的十个故事名称 下一篇:关于孝亲敬老的故事【关于孝亲敬老的故事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