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寓言故事,说透了人性!
1
一天,燕子和蝙蝠为了一个问题吵了起来。燕子认为日出代表早晨,日落代表夜晚,但蝙蝠的观点恰好相反。双方争得面红耳赤,一时之间谁也无法说服对方。最后,它们只好去找猫头鹰给它们评理。猫头鹰说:“你们的生活习性完全相反,如何能得出一个一致的观点呢?”感悟:燕子和蝙蝠所处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一样,对晨夕的看法,永远都不可能统一。正所谓:屁股决定位置,位置决定看法。人与人之间,位置不同,看到的,想到的都会不一样。身居高位的人,难以认同穷人的消费观;身陷贫困的人,也难以理解富人的种种选择。位置不同,不必强融。人生苦短,别为难他人,也别勉强自己。
2
一天,饥饿的蛇爬进了一家木工店寻找食物。当它穿过地上的锯子时,身体被锯伤了一点。它愤怒地转过身去,一口咬住锯子。结果锯子丝毫无损,它却把自己的嘴也弄伤了。蛇愈发愤怒,它红着眼睛,冲上去用力地把锯子缠住,想要把锯子勒死。最后它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也没有伤害到锯子,反倒是自己被锯子锯死了!感悟:蛇至死都没弄明白,害死它的不是锯子,而是自己失控的情绪。弱者易怒如虎,强者平静如水。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人,最终只会伤人害己。拿破仑说:“能控制情绪的人,比拿下一座城市的将军更伟大。”学会控制情绪,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3
一只狐狸看见狮子,便迎上前去讨好地打了声招呼。而此刻狮子正想着心事,并没有听到狐狸的讨好声,就没理会它。这下,狐狸便犯愁了:“狮子为什么不搭理我?我是不是哪里得罪了它?”狐狸思前想后,也想不出自己到底什么地方得罪了狮子。由于想得太入神,反倒一不小心掉进了路边的一个陷阱里。狐狸没有去打量陷阱挖得深不深,也没有去思考自己能不能跳出陷阱。而是又开始胡思乱想:“一定是我得罪了狮子,它才设计了这个陷阱,即使我逃出了陷阱,最终也会被它吃掉。”想到这里,狐狸心灰意冷,放弃了自救,最后活活地饿死在陷阱里。感悟:狐狸本来有活命的机会,但是因为想太多,反而让自己陷入了困境。听过一句非常扎心的话:“世上活得最不开心的,莫过于那些想太多的人。”有时候,一个人过得不好,不是因为环境,而是因为想太多。快乐其实很简单,凡事别多想,先改变心态,然后才能改变状态。
4
一只四处漂泊的老鼠自从在佛塔顶上安了家,就觉得生活实在是幸福极了。它不仅能在各层之间随意穿梭,还能享受到丰盛的供品。甚至那些不为人知的珍贵典籍,它也可以随意咀嚼。出于敬畏,人们不敢正视的佛像,便始终没有发现它。它愈发自由休闲,兴起之时,还会顺便在佛像头上留些排泄物。每当善男信女们烧香叩头的时候,这只老鼠就在佛头得意的冷眼旁观。看着那令人陶醉的烟气慢慢升起, 它猛抽着鼻子,心中暗笑:“可笑的人类,之前把我逼的走投无路,现在膝盖竟然这样软,说跪就跪下了!”有一天,一只饿极了的野猫突然闯进来,一把就将它抓住了。“你不能吃我!你应该向我跪拜!我代表着佛!”这位高贵的俘虏抗议道。“人们向你跪拜,只是因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为你!”野猫讥讽完,就一口咬断了它的喉管。感悟:老鼠最大的愚蠢,就是高估了自己,错把平台当本事。动物如此,人同样也要警惕。把自己看得太重,最后伤得越痛;把自己捧得太高,往往摔得越惨。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别把运气当实力,也别把平台当本事。人这一辈子,只有认清自己的水平,摆正自己的位置,心怀谦卑,才能行稳致远。
5
一匹狼在山脚下看到了个山洞。它注意到各种动物每天都会由此通过,便希望能利用此洞来捕获猎物,于是就把洞的另一端给堵上了。第一天,来了一只羊,它扑上去,可羊却从另一个小洞逃走了。懊恼至极的狼就把小洞也给堵上了。第二天,来了只兔子,这次它又没抓到,因为兔子又从另一个更小的洞口逃走了。于是,狼一狠心就把所有的洞都给堵严实了,保证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正当狼得意于自己的杰作时,突然来了一只饥饿的老虎。狼转身想逃,却发现身后洞口全都被自己堵上了,最后毫无意外地进了老虎的肚子。感悟:狼堵住了所有的出路,同时也断送了自己的退路。有句老话说的好: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人活一世,万事忌满,事不做绝,才能进退自如。做事留点余地,才是人生大智慧。
来源:微信公众号“儒风大家”整理自网络
编辑: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5个寓言故事,迷茫时看一看
当你深陷生活的泥潭时,不妨看看这5个寓言故事。帮你化解迷茫和痛苦,找到勇气和方法,修炼成更好的自己。
01
有只猴子,看见渔夫们在河里撒网捕获了很多鱼,非常羡慕。于是,便模仿着渔夫的动作,拿起渔网也准备捕鱼。它把网朝天上一抛,结果渔网一下子落下来,套住了自己。猴子在网内拼命挣扎,始终无法挣脱,最终跌落到河里,溺水而亡。
生活中,很多人盲目跟风模仿别人,从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适合,久而久之,只会让自己迷失方向。
任何时候,人都应该学会坚定自己的脚步,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随波逐流,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过好这一生。
02
一只狐狸看见狮子,便迎上前去讨好地打了声招呼。而此刻狮子正想着心事,并没有听到狐狸的讨好声,没理会它。这下狐狸犯愁了:“狮子为什么不搭理我?我是不是哪里得罪了它?”狐狸思前想后,也想不出自己到底什么地方得罪了狮子。由于想得太入神,一不小心掉进了路边的陷阱里。狐狸没有去思考如何逃出陷阱,而是又开始胡思乱想:“一定是我得罪了狮子,它才设计了这个陷阱,即使我逃出了陷阱,最终也会被它吃掉。”想到这里,狐狸心灰意冷,于是放弃了自救。
有时候,一个人过得不好,不是因为环境,而是因为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就像故事中的狐狸,本来有活命的机会,只是因为想得太多,反而让自己陷入了困境。
快乐其实很简单,凡事别多想,改变心态,放手一搏,大胆尝试,方能改变状态。
03
在阿尔及尔地区有一种猴子,非常喜欢偷吃大米。于是,当地农民根据猴子的特性,研发出一种巧妙的办法。他们把大米装进葫芦型的瓶子里,然后将其挂在树上,猴子的爪子刚好能伸进去,但当它们抓满一把大米后,爪子就拿不出来了。等农民们抓到猴子时,它们手里还紧紧抓着一把大米。
欲望越大,人越累;贪念越多,心越烦。
很多时候,我们就像无法挣脱欲望的猴子,求而不可得,得而不知足。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越是贪得无厌、不知满足的人,最终往往失去得越多。
只有具备强大的自我约束力,才能不受欲望摆布,把时间和精力留给真正值得的事。
人生一世,懂得节制,去繁就简,才是最高级的活法。
04
一天,饥饿的蛇爬进了一家木工店寻找食物。当它穿过地上的锯子时,身体被锯伤了一点。蛇愤怒地转过身去,一口咬住锯子。结果锯子丝毫无损,却把自己的嘴也弄伤了。蛇愈发愤怒,冲上去用力把锯子缠住。可是,它用尽全身的力气,也没有伤到锯子,反而害了自己。
弱者易怒如虎,强者平静如水。
蛇临终都没明白,害了它的不是锯子,而是自己失控的情绪。
拿破仑曾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学会控制情绪,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05
一匹狼发现各种动物每天都会从山脚下的山洞通过,便希望利用此洞来捕获猎物,于是就把洞的另一端给堵上了。第一天,来了一只羊,它扑上去,可羊却从另一个小洞逃走了。懊恼至极的狼就把小洞给堵上了。第二天,来了只兔子,这次它又没抓到,因为兔子从另一个更小的洞口逃走了。于是,狼就把所有的洞都给堵严实了,保证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正当它得意于自己的杰作时,突然来了一只饥饿的老虎。狼转身想逃,却发现身后的洞口全都被自己堵上了,最后毫无意外成了老虎的美餐。
有句老话说得好: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狼堵住了所有的出路,同时也断送了自己的退路。
人活一世,万事忌满,事不做绝,才能进退自如。
做人做事留有余地,才是人生大智慧。
资料来源 | 每晚一卷书、洞见
庄子寓言故事8则,用智慧滋养人生
1
○ 鲁侯养鸟——切忌以己度人,主观臆断
故事原文: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庄子·外篇·至乐》)
故事释义: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以为这是只神鸟,令人把它捉住,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鲁国国君的这种做法,就是用供养自己的办法养鸟,不是用豢养鸟的办法养鸟。
2
○ 屠龙之技——做事脱离现实一场空
故事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庄子·列御寇》)
故事释义: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3
○ 随珠弹雀——做事要衡量轻重
故事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庄子·让王》)
故事释义: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有一个喜欢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人们看了,都嘲笑他。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4
○ 望洋兴叹——人切忌自满
故事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故事释义: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这正是说我呀。而且我还曾听说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的浩瀚无穷,如果我不到这里,那是多么危险,我将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讥笑了。”
5
○ 匠石运斧——追求成功首先要学会合作
故事原文: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庄子·徐无鬼》)
故事释义:楚国的郢都有一个人,鼻子尖上沾了一点白泥巴,这层白泥巴薄得像苍蝇的翅膀一样。他请一个名叫石的工匠用斧子把它削去。工匠石挥动斧子,只听见一阵风响,手起斧落,白泥巴削得干干净净,鼻子却没有受到一丝一毫的损伤。那个被削的人神情自若,一点儿也不感到害怕。宋元君听说这件事后,就把工匠石叫了来,说:“你再削一次让我看看吧!”工匠石说:“我的确是会削的,但是,那个敢让我削的人已经死去很久了。”
6
○ 猴子逞能——人要有傲骨但不可有傲气
故事原文: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逃,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搔,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狙执死。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呼!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助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庄子·徐无鬼》)
故事释义:吴王坐船在大江里游玩,攀登上一座猴山。一群猴子看见了,都惊慌地四散逃跑,躲在荆棘丛中了;唯独有一只猴子,却洋洋得意地跳来跳去,故意在吴王面前卖弄灵巧。吴王拿起弓箭向它射去,那猴子敏捷地把飞箭接住了。吴王下令左右的侍从一齐放箭,那只猴子就被射死了。吴王回过头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夸耀自己的灵巧,仗恃自己的敏捷,在我面前表示骄傲,以至于这样死去了。警惕呀!不要拿你的地位去向别人耍骄傲呀!”颜不疑回去以后,就拜贤人董梧为老师,尽力克服自己的骄气,远离美色声乐,不再抛头露面。过了三年,全国人都称誉他。
7
○ 朝三暮四——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
故事原文: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庄子·齐物论》)
故事释义:故事有一年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他的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8
○ 不龟手之药——要用不同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故事原文: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píng)澼(pì)絖(kuàng)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 ,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庄子·逍遥游》)
故事释义:宋国有个人善于配制防治冻手的药,他家祖祖辈辈都用这种药涂抹在手上,靠漂洗棉絮过日子。有一个外乡人听说了,请求收买他的药方,情愿出一百两黄金。宋人便把全家人招集在一块商量说:“我们家祖祖辈辈干漂洗棉絮的活儿,能够得到的不过几两黄金;现在出售这个药方,一下子就可赚取一百两黄金,就卖给他吧!”那个外乡人得到了药方后,便拿去献给吴王,并向吴王夸赞这种药的用处。这时,正赶上越国有内乱,吴王便派他领兵讨伐越国。冬天,他们和越国军队进行水战,把越国军队打得大败。吴王很高兴,就割出一块土地来封赏给了他。这药能够使手不皲裂,功用是一样的。但是,有的用它得到封赏,有的有了它仍免不了干漂洗棉絮之类的苦活,这都是由于用法不同的缘故啊。
来源:育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于寓言故事、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100个】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