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尊严的故事有哪些【一个关于尊严的故事(发人深省)】

更新:02-23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杂感随笔 | 在竹简里发现为尊严而抗争的故事

□黄西蒙

汉竹简文献《奏谳书》里有个女奴争取自由和尊严的故事,读来让人很感慨。汉高祖八年,皇帝大赦天下的消息在不少地方流传。那些因为战乱而失去土地、沦为奴隶的底层民众,有的为了自由和尊严,想尽办法从主人眼皮底下逃了出来。一个叫媚的中年女性,已经在外逃亡很多年了,听到朝廷发布赦奴令的消息,她非常高兴。但没过多久,厄运就再次降临,她被主人祿抓住了。

与汉朝初年很多有点田产的人一样,祿不是什么达官显贵,但养活自己和整个家庭没有问题。他手里还有一些闲钱,便用来购买奴隶。他很喜欢那些三四十岁的女奴隶,价格不算贵,能卖力干活,也不容易逃跑。但是,媚从沦为奴隶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向往自由。或许,在她心中,始终没把自己当成奴隶。人能活一次很不容易,她不想就就此认命。

秦朝末年,楚汉争雄,趁着天下大乱,很多底层百姓都揭竿而起,或从军征战,或逃往他乡,不会留在原地等死。媚也有趁乱逃生的想法。当时,她就是点的奴隶——点,也只是个军队里的士兵罢了,并没有什么爵位。但是,点还是有战功的,跟着刘邦四处征战,也算有了一点身份,而且有钱买奴隶。媚知道自己跟着点,到死也只是个奴隶,永远都过不上有尊严的日子。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媚蹑手蹑脚地打开房门,逃之夭夭。

然而,好景不长,汉高祖元年,媚就被点抓回去了。没有人知道媚为什么不能逃得远一些,她像当时很多不幸的奴隶一样,为了自由尊严而拼命努力过,但还是失败了。

这一年,媚三十岁。接下来就是漫长的为奴生涯,只能苦熬下去。或许是点厌倦了媚,想换个新的奴隶,就把媚卖给祿了。五年后,趁着祿不注意,媚又逃跑了。但是,又过了五六年,媚还是被祿抓回去了。

这就回到了故事的开头。当时,媚很明确地告诉审案子的人,自己根本不是奴隶,而是自由民,在赦奴令发布之后,自己就已经是个老百姓了,不应该再成为哪个人的奴隶。但是,点和祿都没有给媚办理户籍,严格来说,媚还是一个“黑户”,是没有合法生存资格的。媚为了自由抗争了一辈子,在四十岁那年,还是梦想破灭了。但她始终没有放弃,或许,只要她还活着,都不会任由他人践踏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媚的故事是古代无数奴隶悲惨命运的缩影。先秦两汉时期,奴隶大量存在,他们是社会的最底层,别说被记入历史,就是活着的时候能有点尊严都很难。直到清朝雍正年间,才彻底废除贱籍制度,将奴隶制彻底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人人生来平等,没有人生来就该是别人的奴仆,但古代战乱频繁,那些因为战争失败而亡国的人,或者被杀,或者被沦为奴隶。商朝人征讨四方,就很喜欢抓羌人来做奴隶,这些俘虏能活着伺候主人,恐怕已经是一种幸运了,更多的奴隶直接被杀掉,甚至作为人牲而活埋,用来祭祀统治者眼中的鬼神和祖先。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奴隶依然十分常见,奴隶与自由民之间有难以逾越的鸿沟,能够当一个普通的农民,有一块自己的土地,在当时就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了。但是,遇到天灾人祸的时候,自由民也可能会失去土地,随着时间推移,土地兼并愈演愈烈,沦为底层奴隶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这些都是古代历史不忍卒读的细节。真实的历史,往往比后人想象得还要残酷,只是随着时过境迁,人们会逐渐忘却那些黑色的记忆,慢慢忘却那些曾经刻骨铭心的伤痛。只是,远古先民对于自由和幸福的渴望,早已深入和血液,让希望一点点留存下来,才让历史不断演进,从野蛮渐渐走向文明。

一个有关“尊严”的故事

顾晋

编者按:

一个3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直肠癌手术后造口复发肿瘤,医生们一致认为这种身体状况不适合再手术了。但整日身上散发着粪便的味道,让小伙子觉得自己“一点尊严都没有”。面对小伙子的手术请求,病人“尊严”和肿瘤治疗“规范”,医生该如何选择?

撰文 | 顾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

责编 | 程莉

● ● ●

小Y又到我门诊。落座后,他平静地告诉我:“肝上又出现了转移。”面对这样的坏消息,这个只有30多岁的小伙子,显得十分淡定。

思绪回到三个月前。一天上午,一个女子带着她丈夫的片子来到我的门诊。我看了片子,觉得没有治愈希望了。这个病人只有三十出头,直肠癌手术后造口复发的肿瘤很大,占据了腹壁的1/4。这种情况十分罕见,而且可疑肝转移。女子带着病历跑遍了多个省市的大医院,得到的意见是一致的:“不能手术了”。女子把手机拿了出来,翻出丈夫肿瘤部位的照片让我看:“大夫,他现在太痛苦了,没法出门,造口部分的癌侵及了他大部分腹壁,又化脓了,每天衣服都没法穿,任何的造口护具都不能用,无法扣住巨大的腹壁病灶。”看了照片,我的内心又一次震撼。从医三十多年,我第一次见到腹壁造口癌复发的大范围侵犯,何况又是可疑远处转移。

我对她说:“这个病灶范围太大了,又不除外转移,做不了手术了。”

女子听了我的话,立刻显得很激动:“大夫,听说这个手术您是最有经验的,如果您都不做,我们就没有希望了啊!我丈夫才30多岁,您让我们等死吗?”

“我真的没有办法。”

“我下次把他接来您看看吧。”她说。

“………”

2周后,女子真的带着他丈夫出现在我的门诊诊室。这是一个帅气的小伙子,瘦瘦的,高高的。坐在轮椅上的他,由于肿瘤的折磨,面色惨白。见到我,他勉强露出了笑容。伴随着他进来,我闻到了一种粪便的气味。

“我看看,躺到检查床上吧。”我说。

“大夫,有点脏。”小伙儿有点自嘲地喃喃自语。

他解开衣服,我看到了他腹壁上的肿块,粪便和脓液的恶臭味扑面而来。患者的腹壁肿瘤比上次照片上看到的更大更严重。不夸张地说,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造口部肿瘤,这样的病变肯定是不能做手术的。

“好了,你穿上衣服吧,到外面等一下,我和你夫人说说情况。”我准备拒绝手术,但是看到这个小伙子渴望生存的眼神,我没有勇气当面告诉他——我不能给他手术。

“大夫,您和我直接说吧,我全都知道自己的病情,我也去了许多医院,听到的意见我都能够承受!”小伙子这样说。

“我觉得你的病灶太大了,又不能除外远处转移,做手术对你没有好处。你已经去了许多医院了,相信大家的意见你也都知道。”

小伙子听了我的话,一脸失望,但是看得出,他对我的意见一点也不意外。

“我知道您不愿意给我手术,您看我现在这样,没法出门,我一点尊严都没有啊!”小伙子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的神经。是啊,这样一个年轻的小伙儿,带着这样的病痛,如何面对今后的生活?且不说活多少时间,关键是活得没有尊严!但是,我也清楚,医学是有限的。从临床医生的手术指征看,有可疑远处转移,这种情况下手术是禁忌的。但我还是不想马上就再一次当面拒绝。我又和他简单聊了几句,得知他是学日语的,在一家公司工作,孩子很小。

“我其实想帮你,但是……”

“大夫,您真的不要拒绝我,我已经走了许多医院,您要不给我做,我就只有等死了。大夫,我的孩子只有四岁,我想看着我女儿长大……”说着说着,小伙已经满含泪水了,站在一旁的他的夫人也泪流满面。

我真的心动了,不为别的,为了一个年轻父亲的请求,为了一个30多岁的小伙能有尊严地度过他的余生。我也是父亲,我知道一个父亲对孩子是多么重要!于是,我决定给他做手术了!

夫妻俩激动地握着我的手,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2周后,手术很顺利,病灶拿走了,小伙子康复也很顺利。再见到他,他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我知道,他真的开心!

现在,他又出现在我的诊室。

“大夫,肝脏核磁显示我可能有肝转移。”他十分淡定地告诉我。

“没关系,我会给你想办法,你别怕!”我说。

“大夫,我一点都不怕!有您我就有希望!”他这样说。

“我们一起努力吧!”我说。

他们夫妻俩看着我坚定地点点头。

现在他的肿瘤出现了肝转移,这也是预料中的事。但是当我看到他穿着正常人一样的衣服,像正常人一样走在诊室外的走廊,没有人注意他,没有人嫌弃他身上的味道,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啊。我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只有我自己感受得到。通过我的手,给他自信,让他昂首前行,但谁知道这其中的辛酸和苦衷?谁知道这其中的风险与艰辛?当医生久了,科研做了不少,小文章也发了不少,基金也拿到了,但是真让我享受职业快乐的就是刚才那一刻,看到病人重拾自信的那一刻!眼前的场景使我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了敬意!

从生物医学的角度,对一个肿瘤病人,医生要遵循指南和规范,特别是我们这种肿瘤专科医院的医生。我在国内大大小小的学术会议上讲的最多的就是指南。肿瘤的治疗从经验医学走到了循证医学,如今又进入了精确医学。我们最担心过度治疗和不规范治疗带给病人痛苦。我们主要关注的大都是病人身体中的那个“癌”,它是否转移?它是否复发?它是否耐药?它是否可切除?

对于肿瘤的治疗,精确医学给出了更精确的治疗方法,我们从关注肿瘤的表面,深入到关注病人的基因。像精确打击恐怖主义一样,我们对部分肿瘤实现了精准治疗。精准定位,精准打击,我们的医疗越来越精准。但是即使是最精准的分子靶向治疗,对肿瘤患者生命的延长还是有限的。当对病人进行靶向治疗从而为他赢得三个月生存期时,我们为此欢欣鼓舞——殊不知这几乎花去了病人一生的积蓄,多少家庭为这三个月的生存付出惨重代价。我们是否想过三个月在生命的长河中又意味着什么?

我是一个肿瘤外科医生,我关注最新的治疗技术为肿瘤病人带来的福音。但是,我想提醒我们肿瘤相关的医生,在关注学术领域巨大进步的同时,关注一下我们每天服务的病人:关注他们的感受,他们的疾苦,他们的花费,他们的尊严,他们的真实想法,他们的真实感受;无论对他们的治疗,他们的手术,他们的化疗放疗,还有对他们的一切措施,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他们的苦衷有时候难以启齿,在医学面前,他们需要理解,需要安慰,不求无微不至,但求实话实说。

我的故事讲完了。严格地说,从肿瘤治疗的外科原则角度,我的手术有点激进,不是最好的适应症选择,在一些学术会议上也遭到过质疑。但是我一直在思考,一个肿瘤外科医生为病人的“尊严”而采取手术,对还是不对?这其中有许多学问题,而且在医患矛盾日益激化的今天,做这种手术会有“没事找事,引火烧身”之嫌。

也许,小伙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但手术使他获得了尊严,无论多久,我认为是值得的。这个手术我是为他的“尊严”而战,您可以不理解,但作为医生的我仍刻骨铭心。三十多年的行医之路,第一次为“尊严”手术,我无怨无悔。

也许,小伙儿还要面对许多困难,今后的路也许十分坎坷,但获得了做人的尊严,一次次的手术让他更加坚强,更加珍惜当下的每一天,有更大的勇气去接受生与死的考验。

作为一名医生,我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我愿意与他共同面对疾病,面对困难,就像特鲁多医生说的那样:“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知识分子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投稿:zizaifenxiang@163.com授权:copyright@zhishifenzi.com

100个成长微故事之四:尊严的力量

阿杰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亲在家做点小生意,可以说在当地,他家的条件还是不错的。无论从智商还是从情商,阿杰都是人中精灵。用教过他的老师的话说:这家伙聪明,但鬼得很。于是,阿杰也是学校里出了名的调皮蛋。有一次,他竟然爬上了教学楼四楼的扶栏,来回走了几个转身,吓得正在楼下开会的班主任魂都没了。

六月,闷热的天气逼得人气都喘不过来,太阳似乎可以直接灼伤人们的皮肤。教师办公室里阿杰的班主任正在批阅上午的课堂作业,好不容易批改完后习惯性地数了一下本数,发现少一本。班主任想都没想,直接一个个地找,看有没有阿杰的作业本,结果,还真被他猜中了。对于一向严谨的班主任来说,这可是不能原谅的事情。加之早以头昏眼花,口干舌噪。办公室里热浪流动,一下子就肝火上身了。冲到了教室里把阿杰揪了出来。

阿杰解释道:“作业本没发到我。”这是对班主任的挑衅啊,班主任老师每次都会数的,怎么可能少呢?于是拿出阿杰的书包,翻了半天,终于找出来了。“啪”一声,一巴掌使在了阿杰的后脑勺上,这是对阿杰说谎不写作业的惩罚,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教育来说并不见怪,要放到现在,老师敲打了学生,或者说是批骂了学生,肯定会升格成身体的伤害、人格的侮辱、校园暴力等。阿杰跟班主任争辩了几句,直奔楼下,回家不上了。追得班主任鞋都掉了也没能追上。

班主任连忙跑到校长那里,用学校唯一的一部老式脉冲电话联系了家长。约莫半小时,透过办公室的窗户,班主任看到父子俩进校门了,在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下,班主任出办公室门与家长沟通。这位父亲见到班主任后第一句话:“老师,我向您道歉,事情的经过我都了解了。”于是在灼灼烈日下,扒去上衣,一件白色T恤,向着老师深深鞠了一躬。冲着儿子说道:“阿杰,刚在家你说老师伤了你的自尊了,不应该打你,让你抬不起头来,你要尊严,你知道一个人的尊严是怎么来的吗?爸爸现在就像古时候的廉颇一样,你认为爸爸这样是没有尊严吗?敢于承认错误,好好学习才会有尊严。”阿杰哭了,班主任也为之一惊,原先准备好的对付之辞早已荡然无存。校园是人气最足的地界,好多老师学生都看到这一幕,无不为这位伟大的爸爸鼓掌点赞……

是啊,尊严是一个人生存下去的底线。在这个世界上,为了尊严而活,为了尊严而奋斗的人层出不穷,古今往来,我们听到的故事还少吗?如何让成长中的孩子们领悟什么才是真正的尊严很重要,作为父母,作为师长,引领传承更加重要。阿杰后来考上了军校,听说现在干上营长了。坚信,尊严的家之脉、国之脉,也会随着他的心一起搏动下去。

【关于尊严的故事有哪些【一个关于尊严的故事(发人深省)】】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关于尊严的故事50字,关于尊严的两个故事 下一篇:关于尊师的事例【关于尊师的事例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