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忠义之士的传奇故事,激励我们的英雄
引言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岳飞,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闪闪发光的英雄。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将领,还因为他的忠诚和正义感深深扎根于我们文化的土壤中。岳飞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千年,至今仍然激励着无数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岳飞的生平、成就,以及他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岳飞的早年经历
岳飞出生在1103年,家乡在河南省汝南(现在的驻马店市)。他从小就聪明过人,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他的母亲非常重视他的教育。岳飞在年轻时就展现出过人的勇气和才能,尤其是在武术方面。他16岁时就投身军旅,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在南宋初期,国家正面临金朝的侵略,岳飞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迅速崭露头角。他在战场上表现得非常出色,屡次获得胜利,逐渐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将领。
岳飞的军事成就
说到岳飞的军事生涯,那真是辉煌无比。他在抵抗金朝的战争中多次获胜,尤其是指挥“岳家军”时,展现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和非凡的战略眼光。岳家军以纪律严明、战斗力强而著称,士兵们对岳飞忠心耿耿,愿意为他赴汤蹈火。
其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就是“郾城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岳飞带领岳家军以少胜多,成功击退了金军,极大地振奋了南宋人民的士气。此外,他在“黄天荡”一战中,以绝对的勇气和智慧重创敌军,捍卫了南宋的尊严。
忠诚与正义
岳飞的忠诚不仅体现在对国家的热爱上,更体现在对皇帝的忠心。尽管南宋当时政治腐败,权臣当道,岳飞依然坚定地维护国家的利益。他在《满江红》中写道:“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他对抗敌的决心,也体现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渴望。
然而,正是因为他的忠诚,岳飞最终遭遇了悲剧。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权臣秦桧为了自己的利益,陷害了岳飞,导致他被冤屈入狱,最终在1142年被杀。岳飞的死震惊了整个国家,也成为后世对忠义精神的深刻反思。
岳飞的文化影响
岳飞不仅是一位军事将领,更是中华文化中忠诚与正义的象征。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后人,成为了忠义精神的代名词。岳飞的事迹被广泛传颂,许多文学作品、戏剧和影视剧中都有他的身影。
在民间,岳飞被尊为“武圣”,与关羽并列,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他的形象常常出现在庙宇中,受到人们的崇拜。岳飞的忠义精神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在现代社会中继续激励着人们追求正义和忠诚。
结语
岳飞的传奇一生,充满了英雄气概与悲剧色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更是一位忠诚的爱国者。他的故事教会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坚守信念,勇敢追求正义。岳飞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心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在这个信息时代,岳飞的故事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让我们铭记这位历史英雄,传承他的忠义精神,为实现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希望大家都能从岳飞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岳飞的故事5则
岳飞生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现整理岳飞生平最着名的5个经典历史故事:
一、岳母刺字 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儿锻炼身体。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岳飞还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岳家军”的士兵都严格遵守纪律,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不敢打扰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们天一亮就起来,为主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一次岳家军与金军的战役中,当岳家军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秦桧还诬告岳飞谋反,将他关入监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 岳飞死时只有三十九岁。他一生谨记母亲的教诲,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没有忘记母亲“精忠报国”四个字。
二、三拒诏书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 1139年(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并再次表示收复中原的决心,“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这无异于给宋高宗当头泼了冷水,从而更使赵构、秦桧怀恨在心。 但岳飞不顾个人得失,坚持抗战到底的立场,率领军队,联络北方义军,卓有成效地从事抗金战争,筹划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成为全国抗金民族战争中的有力支柱
三、直捣黄龙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 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土,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把金兀术打得大败。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惜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百,身被几十处创伤,豪勇无比。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 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率领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 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 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破掉酒戒庆祝)”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四、十二金牌 外敌难以撼动的岳家军,却遭到了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摧残。 就在这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甘心充当儿皇帝的高宗赵构,因担心一旦中原收复,金人放回他的哥哥钦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与金入议和。 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窃取了宰相高位的内奸秦检,也抓住高宗这个难言的心病大肆活动,破坏岳飞的抗战。他们狼狈为奸,密谋制订了全线撤军、葬送抗金大好形势的罪恶计划。他们首先命令东西两线收兵,造成岳家军孤军突出的不利态势后;即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名,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 在要么“班师”、要么“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抗金英勇斗争,至此被迫中断。 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意扬言明日渡河,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窜,准备北渡黄河,使岳飞得以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人民群众南迁到襄汉一带,才撤离中原。
五、莫须有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 1141年(绍兴十一年),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监察御史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与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在内外两股恶势力夹击下,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 从他身上,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证据,但岳飞却仍于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被赵构“特赐死”,杀害于临安大理寺内,年仅三十九岁。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 岳飞父子及张宪死于奸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军队和老百姓的强烈愤怒,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也许有)”。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这是悲愤的呼喊!
真实的岳飞是怎样的?文武双全 淡泊名利 尽忠报国
中新网北京1月29日电 最近,电影《满江红》掀起了一波观影热潮。故事中,南宋绍兴年间,岳飞死后四年,秦桧率兵与金国会谈。
然而就在会谈前夜,金国使者死在宰相驻地,所携密信不翼而飞。小兵张大与亲兵营副统领孙均被裹挟进一场巨大阴谋之中,宰相秦桧命两人限一个时辰之内找到凶手。命运浮沉,小人物阴差阳错入局,故事就此展开。
随着电影热映,人们对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以及著名词作《满江红》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河南省汤阴县岳飞纪念馆(又称汤阴岳飞庙)也火了。日前,岳飞纪念馆面向全国游客推出福利:“凡在岳飞纪念馆入门处熟练背诵《满江红》,即可免费游览。”
资料图:图为一名游客在岳飞纪念馆门前背诵《满江红》。靳晓晶 摄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有人认为岳飞智勇双全,岳飞精神的核心是“精忠报国”。也有人认为,岳飞是个文化人,书法也不错。真实的岳飞,是怎样的?
文武双全的岳飞
少年时代的岳飞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很喜欢读书。读书之余,他还拜师学习骑射等,论武艺“一县无敌”。
有资料显示,从20岁起,他参与指挥了很多次战斗。岳飞爱护士卒,治军严明,常常亲自监督士兵训练,遇事不徇私情。
每到一地,岳飞往往亲自率领十数骑巡逻,检查军纪执行情况。他体恤民众,如果出现践踏农田等情况,都会按军法秉公处置。
在岳飞的统帅下,“岳家军”形成了极强的战斗力,所向披靡。对此,金兵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资料图:图为展出的《岳武穆王武艺要论》 钱晨菲 摄
据悉,岳家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岳飞在无数征战中总结而成。此前,湖北省黄梅县岳氏家族在修复祖墓时发掘了《岳家拳法》,后再编命名为《岳武穆王武艺要论》。
岳飞十分好学,经常手不释卷。据记载,“其中心之所蕴,谋略之所施,往往见于表奏、题跋、吟咏之间。”
一首《满江红》抒发了万丈豪情:“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另外一首《小重山》则以细腻的笔触抒发了岳飞彼时的心境,感情真挚。
有说法称,他的书法师承苏体,水平很不错,旅途中还会自习小楷。
资料图:明人《岳飞像》轴。盛佳鹏 摄
淡泊名利的一生
实际上,岳飞品格高尚,一直很受人尊敬。他平时生活俭朴、淡泊名利,严格教育自己的孩子,勉励儿子们要“自立勋劳”。
他对母亲十分孝顺。据说,当母亲生病的时候,岳飞会亲尝汤药,然后送到母亲床前,走路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生怕打扰了母亲休息。
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岳飞的故事。比如人们熟悉的“岳母刺字”,故事中提到,岳母希望岳飞永远以报国为志,于是便在岳飞的背上用绣花针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
不过,据记载,岳飞后背有“尽忠报国”四个字,深入肤理。有说法称,这四个字是后来才慢慢演变为“精忠报国”。
时光流逝,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尊敬岳飞,以各种不同形式纪念这位古代名将。(完)
【关于岳飞的故事(岳飞最经典三个故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