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亮的传说50字、关于月亮的传说50字以内

更新:03-02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关于月亮女神的那些传说

来源:【中国科普网】

《独行月球》电影剧照

又到一年中秋赏月时,那么关于月亮的故事与想象又有哪些呢?

实际上,关于月球的想象是建立在观测月球的基础上的,人类观测月球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前450年,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就已经发现月亮是通过反射太阳光来发光的。公元前150年,另一个叫塞琉西亚的希腊人则发现月球会引起地球上的潮汐。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并将镜头对向了月面,他发现远远看起来光滑的月球其实表面上有很多凹凸不平的地方。波兰天文学家约翰内斯·赫维留花了4年的时间通过天文望远镜观察月面,并在1647年绘制出版了月面图集。1839年,路易斯·达格雷拍摄了第一张月球照片。

我国古代也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来预测天气,如《尚书·洪范》中写道:“箕星好风,毕星好雨,月之从星,则以风雨。”《诗经·小雅》也说:“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此外,中国历朝历代还设有“司天监”“太史令”“钦天监”等机构专门负责天象观察、预测吉凶。月食也是他们观测记录的重点。殷商的甲骨上就记载有公元前14至13世纪发生的五次月食。

人类正是在观测月球时,对月亮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而在古希腊神话中,也有月亮女神的传说。

古罗马时代的普鲁塔克就在《论月面》一书中探讨了月球的结构和组成,他认为月球乃是天与地之间的中转站,人死后,灵魂就其自身的属性在那里分解和改造,有的重返地球,有的留在那里,有的升入更高的星空。

而古罗马时代的讽刺作家琉善在小说《真实故事》中描绘了另一个更富有想象力的月球世界。在希腊神话中,本来是月神爱侣的恩底弥翁成为了月球王,他为了金星和太阳王国发起了战争。在月球王国上,25岁以下的男人做妻子,25岁以上的男人做丈夫,胎儿是怀在腿肚子里的,孕期满了剖开腿肚子就可以生孩子了。

在我国唐朝,《酉阳杂俎》一书中则记载了另一个奇特的月亮故事《天呎》。唐文宗大和年间,郑仁本的表弟和王秀才漫游中岳嵩山,遇到一个穿白衣的月球人,这个月球人告诉他们,月亮是由七宝合成的,月亮不是光盘而是圆球,月亮上明亮的地方是因为太阳照到月亮凸起的地方显现的。而那个月球人就是修理起伏不平的月亮上的八万二千户修理工之一。

到了近代,随着科幻小说的诞生,描绘月亮的故事也是层出不穷。在科幻小说诞生之前,1638年,英国人戈德温的《月中人》出版,主人公冈萨雷斯通过野天鹅飞到了月球。1657年法国人西拉诺·德·贝热拉克创作了《月亮帝国滑稽故事》,故事里主人公的登月方式第一次是全身绑着盛满露水的玻璃杯,第二次是用层层叠叠的爆竹作为推进装置的飞行器。

科幻小说诞生之后,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创作了《从地球到月球》和《环月旅行》。虽然故事里美国人是用大炮将炮弹发射到月球上,但小说中炮弹登月的人数和1969年第一次登月时宇宙飞船里的人数是一样的,炮弹飞行的速度也是近似的,包括炮弹在月球的降落地点和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地点也非常接近。而且,小说中的炮弹发射地佛罗里达州休斯敦,现在也是美国重要的宇航基地。而这些都是因为凡尔纳前期做了很多的研究,才在小说中做出了精彩的预言。

当然,因为月亮我们抬头可见,却又很难接触到,所以关于月亮想象的科幻小说也是丰富多彩的。比如阿瑟·克拉克《月海沉船》说了一群在月球旅游的游客遇险受困的故事。在《独行月球》中,独孤月追逐太阳的环绕月球之旅,也是参考了科幻作家杰弗里·兰蒂斯的科幻小说《追赶太阳》,故事中主人公为了避免没有电能,一直在月亮上追着太阳跑。

这些故事共同构建了真实与想象的月球,而在人类不断探测月球的过程中,一个真实的月球将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作者系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兼科幻专委会主任)

本文来自【中国科普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童年撷趣:月姥娘

文/张福献 图片/来自网络

中秋夜的晚上,我和爹一起,坐在月光下,听娘讲嫦娥奔月的故事。一轮圆月爬上了天空,悬挂在村口老柳树的梢头,柔情似水地亲吻着院中的一切。树木、石桌、石凳的周围,弥漫起一层朦朦胧胧的月色,月光如牛乳一样,静静地泻在院子里……我依偎在娘的怀里,嘴里啃着一块圆圆的月饼,手里还拿着一个红彤彤的苹果。

“从前,有一个叫后羿的勇士,他从王母娘娘那里,得到了一粒仙丹,据说,吃了后便可以成仙,后羿不肯抛弃妻子嫦娥,独自一人飞上天庭,就把仙丹交给了嫦娥,让她保管。这件事,让后羿的徒弟逢蒙发现了,他趁着师傅不在家,想要抢夺仙丹。嫦娥在情急之下,就吞吃了仙丹,飞上了天空。玉皇大帝让她住在月姥娘(1)上的广寒宫里,嫦娥日日夜夜地思念着后羿,在广寒宫中过着凄苦寂寞的日子,陪伴她的,只有丈夫送她的一只玉兔。

“广寒宫前,有一棵活了几千年的桂树。有一个叫吴刚的人想要获取仙术,玉帝就让他砍伐桂树,只要桂树被伐倒,他就赐给他仙术。吴刚举起斧头,每砍上一斧子,桂树的创口就会自动愈合,吴刚伐了几千年,桂树始终都没有倒下……”

幼年的那个月圆之夜,我知道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关于月亮的故事,想象着自己也能飞上天空,像仙人一样,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暑假开学了,语文老师给我们上了《猴子捞月亮》一课。她告诉我们,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登上了月亮,加加林是乘坐着“东方一号”飞上了月球的,是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也是第一个进入宇宙,看到地球全貌的人。

“那他见到嫦娥了吗?他去没去过广寒宫呀?”我好奇地问老师。

“月球的表面凹凸不平,昼夜温差极大,没有动植物,渺无人烟,一片荒芜,只有环形的山体……月球上既没有仙子嫦娥,也没有传说中的广寒宫。”

“那伐桂的吴刚呢?他获得仙术了吗?”老师的讲解并不能令我满足,我大惑不解了:怎么娘讲的和老师说的完全不相同呢?

回家后,我向爹讲起了课堂上发生的事情。爹慈祥地笑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不过是些神话传说而已。那些神话故事,都是老祖宗们编出来的,反映的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原来如此!娘没有骗我,老师也没有骗我,她们都是正确的。错误的是我——我混淆了知识。

临下课的时候,老师又问我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我告诉老师,长大后,我一定要超过加加林,我不仅要登上月亮,还要飞出太阳系,在宇宙中翱翔。年过半百,头发斑白的语文老师,满脸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她欣慰地笑了。

我一定能行的!我充满了自信,充满了希望。我信心满满地,在无忧无虑中度过了幸福的童年。

注:(1)月姥娘,方言,指月亮。

作者简介:张福献,原名张慧峰,山东省成武伯乐一中教师。华文原创小说签约作家,南方文学编辑,中语参专栏作家,著有中篇小说《吉祥和他的伙伴们》,有诗歌、散文和小说数百万字,散见于各网络平台。

壹点号 张慧峰

关于月亮的传说,尤其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关于月亮的传说,尤其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是中国文化中非常著名的神话之一。以下是嫦娥奔月的传说以及节气的由来。

嫦娥奔月的传说

嫦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她的故事与月亮密切相关。传说中,嫦娥的丈夫是后羿,后羿是一位英勇的弓箭手,曾经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因烈日而苦苦挣扎的人类。为了感谢后羿,西王母赐予了他一颗长生不老药。

后羿不愿意独自享受长生不老的快乐,于是把药藏了起来。然而,后羿的徒弟蓬蒙心怀不轨,企图夺取长生不老药。在一个夜晚,嫦娥为了保护药物,决定吞下药丸。服下药后,嫦娥的身体变得轻盈,飞向了月亮,成为了月宫的女神。

在月亮上,嫦娥孤独地生活着,常常思念着她的丈夫后羿。为了纪念嫦娥,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会赏月、吃月饼,以表达对团圆的向往和对嫦娥的怀念。

节气的由来

节气是中国古代农历中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时间单位,共有24个节气。它们的产生与太阳的运动密切相关,反映了气候变化和自然现象。节气的由来主要可以追溯到以下几个方面:

天文观测: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运动,发现一年中气候的变化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制定了节气。

农业生产:节气与农事活动息息相关,农民根据节气的变化安排播种、收割等农业活动。例如,立春表示春天的开始,农民会开始播种;秋分则是收获的季节。

文化传承:节气不仅仅是气候变化的标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节气都有相应的民俗活动和习惯,如清明节扫墓、冬至吃饺子等。

总的来说,嫦娥奔月的传说和节气的由来都深深植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观察、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团圆的向往。#远古人类的智慧# #历史记载的故事# #你的梦想是什么#

【关于月亮的传说50字、关于月亮的传说50字以内】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关于月亮的中国神话故事有哪些【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有哪些30个】 下一篇: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20字【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2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