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桥的故事20字左右(有关桥的历史故事20字)

更新:03-05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江山壮丽 我说长江丨一桥飞架南北

视频加载中...

江山壮丽,我说长江。我叫刘亦奇,是一名桥梁设计师,来自“建桥国家队”——中铁大桥局。有着“万里长江第一桥”之称的武汉长江大桥就是我的前辈们设计建造的。

武汉长江大桥的今昔

滔滔江水之上,从武汉长江大桥开始,已建成的大桥有百余座,每一座桥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对我们武汉人来说,桥的故事格外多。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上、玩具上、自行车上乃至学校发的笔记本上都印着“桥”。1995年,武汉长江二桥通车,爸爸妈妈一左一右牵着我,被人流推着登上大桥。我记得密密麻麻的后脑勺和周围欢快的笑声,也记得桥下的风景和霓虹灯。

1995年,武汉长江二桥通车现场

桥,是属于武汉的骄傲。

这份骄傲到底是什么?直到2015年,24岁的我入职中铁大桥局时,我才明白,那是一份让“天堑变通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骄傲。

1955年武汉长江大桥初建时,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建造这座大桥所用的12000吨钢材全部从前苏联进口。但前辈建设者们并没有被动地等待,他们靠着公式反复推演,手绘出一张张图纸,研究出了新工艺——管柱钻孔法,把属于中国人的智慧与尊严刻上了桥梁的每一处。正是这样建出的大桥,可以在屹立近七十年后,仍“结实得像个青年”。

武汉长江大桥

成为桥梁设计师后,我对桥的精神有了新的认识,对造桥的技艺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几年,我参与了五峰山长江大桥的建设。它和武汉长江大桥一样,是一座公铁两用桥。而与几十年前不同的是,它已经是世界上首座能跑高铁的悬索桥,也是目前荷载重量最大的铁路悬索桥。五年多的建设期里,我频繁往来于镇江和武汉,每一次的短暂分别,大桥的建设都以“中国速度”飞速向前推进。

作为桥的孩子,我可以骄傲地说,我们造出的五峰山长江大桥,用上了全球直径最大的悬索钢缆,仅两根主缆钢丝相连就有1.73亿米,足以绕地球4圈。我们采用了多项新工艺、新技术,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其中不少都代表着未来跨江大桥的技术突破方向。

而作为长江的孩子,我更可以骄傲地说,我们的设计,可以确保桥梁不对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造成影响。

五峰山长江大桥

2021年,五峰山长江大桥南北公路接线建成开通。看着桥面上车流平稳驶过的那一刻,跨越时空,武汉长江大桥和眼前的五峰山长江大桥好似重叠在了一起。这一路,大桥承载了多少荣光与梦想,值得我们永久铭记、传承。

造桥的我,已看过快三十座长江大桥,还有更多的大桥等我去打卡甚至设计。每一座桥建成之时,曾听见怎样的欢呼、承受怎样的激动,长江不会忘记。从武汉长江大桥起步,“中国桥梁”征服江河湖海、深山峡谷,正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所长 田林: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写下新中国桥梁史话的首章。而今,长江干流建成的大桥已经有超过140座。

武汉长江大桥是长江桥梁建设史上的伟大成就,更是我国从一穷二白到建立全球最完备、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工业体系的历史见证,展现我国劳动人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艰苦卓绝的努力。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沈静文 杨宁

记者丨凌姝 王波涛 张驰

编辑丨杜希萌 章宗鹏 丁骁

音频制作丨李晓东

视频导演丨张弛

视频拍摄丨王波涛

视频剪辑丨陈以恒

后期制作丨张永鹏 蔚天雄

设计丨宋瑜珊 曹懿心

学术顾问丨任慧

专家统筹丨高琰鑫

学术指导单位丨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江山壮丽 我说大运河丨一桥一故事 一桥一世界

一河通南北,千载连古今。千百年来,大运河穿越历史、流淌至今,恰如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奔涌向前,已成为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重要文化载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3个部分及其10个河段,涉及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8个省市。

中国之声国家文化公园特别策划《江山壮丽 我说大运河》,将邀请24位工作、生活与大运河息息相关的讲述者分享他们的运河故事。

在古老的大运河上,曾经有过很多桥,随着沧海桑田的变化,明明“躺”在文献里的它们现在隐身在哪里?如何寻找它?测绘它?如何让测绘的科研成果热起来、用起来,让古老的运河能够活过来,留下去?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周远邀你一起触摸运河上的桥。

视频加载中...

寻找它、测绘它、保护它

我叫周远,今年35岁,是一名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

2008年,大学毕业实习期间我开始参与河北香河段大运河的保护,进行运河古闸的测绘工作,从此与大运河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我在寻找它、测绘它、保护它的路上,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实现着自己的理想。

测绘万善桥(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我们一起“触摸”大运河和那些古桥

最初参与大运河的测绘,感觉每天的工作都是前一天的重复,总有着查不完的文献、走不尽的路、测不完的河,迷惑与不解是日常状态。一条河、一座桥,明明“躺”在文献上,但因为沧海桑田的变化,我就是找不到它。有时好不容易找到了,又不知如何去测绘它。但随着保护工程的开展和推进,消失的运河逐渐被发现,一座座水利工程得到修复,我们终于“触摸”到了大运河和那些古桥。

测绘宝胜仙桥(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先说说土桥吧,土桥别名广利桥,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是元代通惠河上的重要桥梁,后来随着这段运河淤积废弃,土桥也被埋在地下。2021年我们到现场的时候,四周都是现代化的小区,地上仅能看见一个镇水兽和部分雁翅。桥在哪里?河又在哪里?我们将老地图、历史航拍进行叠加分析,从而对古桥及运河进行数字复原,在地图上将消失的河道完整地标出来,将土桥、虹桥、通运桥等这些张家湾地区的古桥完整地串联在一起。

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们在路上(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我们的测绘工作就是寻找真相的过程,经常需要拨开重重迷雾。就拿平津闸为例,史料上记载,平津闸原名郊亭闸,修建于1292年。现在它位于北京市高碑店水库南岸,三面被水库环绕。那原来的运河又在哪儿呢?

测绘黑牛寺石桥(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测绘德胜桥(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我们在查询文献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张1945年的老照片。那时,通惠河经平津闸而过,古闸周边水田密布,阡陌纵横,还是一片田园风貌。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高碑店水库的修建,河水上涨,运河北岸逐渐被水淹没,仅剩平津闸孤零零地立于水库南岸,就像石舫三面临水。为了印证文献记载,我们通过查询分析通惠河漕运图卷、1915年历史地图、1945年老照片、1973年航拍等一系列的资料,基本再现了平津闸由河上闸转变为湖中闸的历史过程。

测绘平津闸(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这些年,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使得寻找大运河和古桥的工作越来越精准,比如在测绘北京市张家湾通运桥的过程中,我深有体会。通运桥,别名萧太后桥,最早是木桥,明代改为三孔石拱桥。两侧各有雕狮望柱22根,栏端还雕有石兽。以前像这样一座古桥,我们需要一个五人小组,分工完成画草图、拍照片、拉尺子、测水平等工作,受测绘精度的约束往往要两到三天才能完成。至于望柱、栏板等石雕只能先拍照,后期再处理,费时费力,成果精度往往还差强人意。

测绘通运桥(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而现在,我们使用实时动态测量技术,在测量古桥平面的同时建立起坐标系,然后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古桥点云数据,最后使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取得古桥周边大范围的实景三维数据和地形地貌信息,半天时间就完成原来两三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相比以前测绘精度和速度得到大幅提升,测绘成果也更加直观、立体、形象。

测绘团队再出发(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一桥一故事,一桥一世界”,希望通过测绘工作者的努力,为后续的运河研究提供更为丰富、详尽的资料,也希望真正让这些汗水换来的科研成果热起来、用起来,让古老的运河能够活过来,留下去。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田林:众所周知,大运河流经8个省市,贯通五大水系,跨越三千多公里。大运河遗产类型丰富,遗产本身包括河道、堤岸、闸、桥梁、涵洞、水门、码头等与水利水运密切相关的工程遗产。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可以更加快捷地进行文物测绘,测量数据更加准确,便于全面留存文物信息,为今后保护、研究、利用奠定较好的基础。

针对大运河的测绘保护,我们今后还要构建大运河文化遗产数据化平台,采用多种现代测绘方法相结合,对古桥进行“一桥一档案”的测绘,逐步发展到针对所有水利工程设施遗产的全面建档,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数字化模型,在动态保护遗产的同时,运用云计算技术,进行云保护、云展示、云利用、云参观,实施虚实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保护与利用。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樊新征 丁飞

记者丨孙莹

编辑丨邹宁博 王胜留

学术指导单位丨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于桥的故事20字左右(有关桥的历史故事20字)】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关于桥的故事20字【《关于桥的故事》】 下一篇:关于桥的故事30字 关于桥的故事10字